上海花千坊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6课《醉翁亭记》教案

时间:2021-09-14 16:08:56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6课《醉翁亭记》教案

26醉翁亭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6课《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构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理解其蕴涵。

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两课时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庆历四年”。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阳修作品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6课《醉翁亭记》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鄂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08-26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写作《事情刚刚发生》教案02-01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教案02-01

鄂教版3上教案502-27

鄂教版3上教案302-27

鄂教版3上教案602-27

鄂教版3上教案202-27

鄂教版5上教案802-27

鄂教版语文《动物的远游》教学反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