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经典散文

时间:2024-06-23 10:09:20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1

  到点上班了,我迅速蹬上鞋推开房门,看到门口有一袋要扔掉的垃圾,顺手拎了起来急匆匆地跑下楼,习惯性地将垃圾袋放到摩托车的脚踏板上,准备带到前面的垃圾箱扔掉。

  “滴滴……”手机响了,接完电话我立刻骑车就向学校驶去。刚接到的是领导电话,要我务必在1:30分准时到位,查老师的到岗情况。

  到了单位停车场,下车准备锁车时,猛然发现这一袋子垃圾竟然陪着我到单位“上班”来了。我锁了车,拎起垃圾准备扔掉,可是前后瞟了一遍,周围50米竟然没有垃圾箱。

  扔哪里呢?看到校园里干净整洁的路面,实在舍不得下手。时间眼看快到了,咋办啊!还是放车脚踏板上吧!忙完再处理它。我又放回脚踏板,刚迈开步突然感觉不对劲,猛一回头,发现那垃圾袋里的西瓜皮、玉米芯引来的苍蝇迅速来“联欢”了,还围着我漂亮干净的摩托车嗡嗡 “欢歌热舞”,我顿时浑身发麻,仿佛无数蚊虫在叮咬着我的全身,恶心死了。我猛地拎起了垃圾袋,一下子撇到旁边的'角落里,心想:扔那里吧!反正谁也不注意,再说了谁知道是谁扔的……先这样!

  我如释重负般地快步向前走,突然感觉有双眼睛在看着我。我转头一看,天哪!两个刚出宿舍门的同学朝我这边走来。糟糕!我被发现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天教育学生不能随手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我唰一下脸红了!赶紧回头吧!我再次掉转回头捡起那袋子垃圾。一看表,距离查岗时间还有2分钟,我拎着垃圾袋向教学楼跑去……

  “喂!孙老师,你这气喘吁吁的跑啥啊?”两位赶来上班的同事问道:“这干嘛啊?还带着礼物来上班啊!”

  “哈哈,对啊!我这是送礼来了,从家里一直带到了这里,你说这礼物我能舍得随便扔掉吗?”

经典散文2

  雨,悄悄地来了。雨点连在一起像美丽的珠帘,挂在我的眼前;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我站在屋檐下,静静地望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一颗雨滴:我跟着我的伙伴来到了果园,你看,果园里的水果娃娃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接受我们的洗礼呢!我和我的伙伴们又飞到了田野里,有人般高的玉米爷爷们正捋着胡子欢迎我们呢;麦子阿姨们也弓着腰给我们打招呼呢!我们嬉戏着,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大都市,在大都市里,车辆川流不息,人们撑着花花绿绿的伞,走在马路两旁,这时,早已没有了喇叭奏出的和谐之声,只有“沙啦啦,沙啦啦“的`雨声。

  不知不觉中,雨停了,我又回过神来,凝望着这雨后的美景,一切都是那么焕然一新:泛黄的树叶上残留的雨珠正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一只麻雀也“啾啾,啾啾”地唱着歌儿。

  不一会儿,一道彩虹便横挂在空中,我又想着,想着:什么时候我可以在和小雨滴再遨游一番呀!

经典散文3

  连绵不断的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的流淌着,气温也在随着雨水的流淌而降低,尤其是晚上更为明显,刚刚上班的路上碰到一位值夜班的女工,竟然穿上了棉衣,实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啊!前几天去太原送女儿上学的途中,看到路边已经堆积了许多枯叶,空中也有几片枯叶在飞舞,秋来了,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已经月余了,不是有这么一句彦语吗:年怕中秋月怕半,意识就是说,只要一过中秋,这一年的时间就快完了,秋凉了!清凉中略带些许寒意,使得一些人留恋起炎炎的夏日了。 “秋高气爽”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秋天的词语,而“秋雨连绵”却牵带出我的许多愁思,那些被积压在记忆深处的不快,就会想一条长长的丝带,扯也扯不完,把一度欢愉的心情裹得紧紧地,整个人都沉浸在往事的追忆之中,一件件,一桩桩,接二连三顺着秋雨流淌,侵蚀着那颗脆弱的心,一种惆怅也与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相伴而来,就如这漫天的阴云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我试图找些愉悦的事来冲淡这屡忧愁,可眼前的一切又告诉我是徒劳,于是,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耳边的欢声笑语,似乎与自己相隔万里,自己身处闹市,却会感到一种重重的孤独,我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更不知道前方的路会有多少坎坷与荆棘,望着空旷的`原野,犹如站在茫茫的夜色之中,偶尔刮来的阵阵秋风,掀起我那单薄的衬衫的一角,袭遍我的全身,把仅存的一点体温赶出了我的身体,我仿佛掉进了一窟寒冷的冰窖,颤抖着摸索前行,此时的我多么的希望能看到一颗启明星,使我认清前行的方向。

经典散文4

  什么是乡土散文,乡土散文该怎么写?很多的评论家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从事散文写作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和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话题。

  在散文这个文学创作的大花园里,乡土散文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式微迹象,可它依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一大批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作家。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乡土散文的生存现状和前景,不必过于悲观,纵览当下的乡土散文,我们确实发现乡土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它在散文这个文学创作的大花园里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巴里人。但 要看作家是否有真情写出变化着的乡土,是否写出了过去的乡土生活的余味,是否有切身的生命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爱与感恩。笔下的乡土风情、乡村人物,无不充满感情色彩的,或叹,或哀,或赞,或喜,带着深深的感恩和敬畏。事实上,有着漫长历史和悠久传统的乡土散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该怎么展开它的叙述?究竟该写什么,怎么写,写了有没有意义?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乡土散文的立足点,写山水,写村寨,写人情,写乡情,写亲情,写绿树,写青草,写庄稼,写衣食住行,信手拈来,有鼻子有眼,一写就能娓娓道来。这酣畅淋漓的写法,让我们确实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幸福也有痛苦的乡间,不仅有了湿漉漉的线条分明的轮廓,还有了那么一点隐隐绰绰的魂魄,于字里行间流水一样淙淙流淌,涌动着浓浓的留恋和淡淡的乡愁,很柔和,很细腻,很温暖,很质朴,有局部的精细,也有整体的豁达。读起来像酒一样让人醉,极像漫步在落着细雨的江南。

  乡土散文也是区域散文,区域的独特凭着这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发展理应得到在别处不可预见的效果,在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但后来走出去的人,他们或许更具代表性,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前后两种变化或许更具说明力。真正高明的文学创作以及一切艺术创作,都缺少不得反观生活这一环节。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只是一味地反映生活,如此说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样适用于艺术创作。忠实地反映生活,是最基本的创作原则,但需要在此基础上,将这种生活摆放到更为广阔的生活舞台里去打量和审视,并对此作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和思考。这是乡土散文的视野问题。

  乡土散文语言表述独树一帜。土生土长的语言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要拒绝拿来主义,不能全篇都是土话。当然也不排除使用土话而把文章写得相当漂亮,与之相匹配的语言也应该是越朴素越好,越能感染人和打动人。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很好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优美的湘西风情画。

  乡土散文的写作,应该向沈从文、黄永玉、彭学明等大家们学习。他们写出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生命的敬重,写到了故乡人物的悲苦坎坷的生活,展现的是故乡人豁达、快乐的人生观,表达的是作家对故乡人骨子里的坚韧精神的敬重;展示的是故乡人安贫乐道的生存哲学;叙述的是故乡人的质朴、真诚、善良和智慧;流露的是他们对故乡语言的依赖和固执的坚守,这看似一种传统的思维,却见出了作家对乡村之文脉的留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乡土的热爱、依恋,甚至还夹杂着些许无可奈何的慨叹,以及对在经济大潮中即将变得似是而非的淳朴乡土人情的极力挽留。通过他们描绘或讲述与之有关的人或事来展示故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让读者在感性的文字里感悟到了理性的力量。一句话,以散文记录心灵的轨迹来感悟生命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变革,使他们的散文创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证明他们的散文创作已经超越了朴素的叙述和追求灵动中见深沉的创作风格。

  真正的乡土散文,是让我们在阅读之时就能强烈地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体会得到乡村生活的那种咀不尽嚼不烂的韵味,那种隐忍、宽容、明亮甚至是富有悲剧性的乡土精神。这就需要作家本人对乡土生活有着切肤般痛楚的体验,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有着见微知著的思考。写起来做到字字句句落到实处,没有一句一字是多余的。通过叙述,把乡土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艰辛的幸福与难以抑制的痛苦,当然也可以表现迥异于城市喧闹的自然宁静。写出乡土散文的沟壑与裂纹,写出乡土散文的挣扎与抗拒,写出乡土散文的希冀与憧憬。

  写乡土散文,不能面面俱到,不如钻死胡同一钻到底,写别人没有写过的,写别人不可能写的,认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叙述方法和创作风格,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要写好乡土散文,就要好好拜读著名散文作家彭学明在《XX日报》发表的一篇批评文章,他说:“当下,有的散文作者把自己当专家学者、当导师牧师、当思想家,就是不把自己当散文家。把自己当专家学者的,总想在散文里放一些学术知识和信息量,比如历史、人文等,好像这样才既显得自己博学多才,显得作品厚重。结果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生吞活剥。文字又冷又硬,行文又僵又死,内容又粗又糙,情感又虚又假。写自然风光的,往往卖的是导游图;写思想哲理的,往往上的是政治课;写历史文化的,往往开的是文史馆;写日常生活的,往往记的是流水账;而写时代现实的,往往喊的是大口号。把自己当导师牧师的,总把读者当学生和教徒。他们总想在散文里给你传经布道。于是,他变得喋喋不休,夸夸其谈。想把人的一生都难弄明白的道理,都在一篇散文里给你讲完。遗憾的是,这些道理往往他自己都弄不明白,却试图给读者灌输,灌输的结果是,读者被灌晕了。把自己当思想家的,总会在散文里谈黑格尔、谈孔夫子,谈宗教、谈禅意,谈天文、谈地理,谈哲学、谈人生。其知识无所不包,其思想无处不在。问题是,不少散文作者不是哲人,没有思想,他们的作品也就注定了假大空。”彭学明的观点指出很多散文不是灵魂的情感的文字,而变成了知识拼贴或文化拼盘,甚至是一些故作高深的说假,一句话,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切的人生经验和真诚的情感。

  我是一个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乡里人,乡下有我的乡里乡亲,当年从乡里走出来的时候,乡亲们一再对我说,走出了乡下别忘你的根永远在这里。这些年来,因为乡情的萌动,让我也来学写乡土散文,就写我熟悉的,我体验的,我感受的,我参与的,我回味的,我经历的,我的童年和我的少年;就写我的乡里乡亲豁达质朴大度的情怀,用很自然很平淡白描手法来叙述乡亲们的激情如火的追求与向往,他们的故事深深刻在我记忆里,我的散文是我的真情流露,是我对于他们的真善美的赞颂,字里行间倾注着我的真情实感。

  共勉吧,这就是我对乡土散文的几点感悟!

经典散文5

  不是每件事情都能被你经历,它也许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是每个经历都能被你牢记,他也许对你毫无意义;不是每段记忆都能被你想起,它也许早已凭空消失……而我,迄今为止,只有一件事令我难忘,且,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儿在树上高歌,绿叶在风中舞蹈,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踏出家门,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我坐在长椅上,沐浴着阳光,任凭风拂过我的脸颊,吹乱我的`头发……直至,领居家的一个小男孩跑过来:“姐姐,你告诉我妈妈下午你陪我做作业好吗?”他那漂亮的大眼睛扑朔着,十分喜人。我微笑着点点头,他笑了,笑得很开心。我,也笑了,却与他的天真纯洁不堪比较。

  下午,我便到他的家里,教他写作业。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看,他那小脑袋瓜可聪明了,一看题就会写了。写着写着,又画起画来,我静静地看他画着,没有打断。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从他的笔尖落下。我看着,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五岁的小孩,竟然……“你很喜欢蝴蝶吗?”我问他,“这很漂亮呢!”他微笑着,望向窗外,不语。我随着他的目光望去,终于,停留在一簇花丛上,那里百花争艳。只是,最显眼的,还是那些五颜六色的蝴蝶。在风中,飞舞着,追逐着,嬉戏着,自由自在的……许久,他回过头来问我:“姐姐,人死了能变成蝴蝶吗?”我笑问:“为什么要变成蝴蝶呢?”“因为蝴蝶可以无忧无虑地飞啊!”听罢,想起,早就听说他每天要上很多课,要练舞,练琴,还要写字。心难免会有一丝酸楚,是同情,是怜悯,还是叹息……

  几天后,他搬走了,去了城里,我也很久没看到他。

  几个月后,才从街坊邻里得知:他,死了,是自杀,原因就是,他想变成蝴蝶。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震撼,也很寒心……

  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我不明白他从前的感受,想法。但我知道,现在的他一定很快乐,很快乐。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那个天真的小男孩,忘不了他让人羡慕的,欢笑……

经典散文6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们常常困惑于散文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语言上进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进行结构,或者追求文章内容的新奇刺激。其实,当我们尝试散文的写作时,当我们的文字足以恰当地表情达意,我们的语言就足以胜任散文的创作了;当我们用纯熟的语言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组织能力,具备了写好一篇散文的基础。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还不能令人满意,可能就不单单是技巧问题,说明文章并没有把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挚的情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如同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动读者呢?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当我们动笔写一篇散文的时候,我们是否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文字连我们自己都打动不了,我们又如何希望我们的文字打动读者呢?自己没有倾注真挚的情感,就自然无法获得赞许,这样的文字又如何提升品质,成为文字中的精华之作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曾经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他的语言很美,文章的内容也很感人。随着对作者了解的多了,发现他的作品大多存在虚假的编造,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

  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没有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

  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不妨去读一读那些让我们过目难忘,刻骨铭心的文字,让我们明白文章的灵魂源于情感的真挚,文章的生命得益于文章的`灵魂。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是这样抒发内心的悲愤的:“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满怀的悲愤娓娓道出,读来不禁感慨系之矣。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是这样抒发失去亲人的痛惜之情的:“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这样的文字读来,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又有谁不被文字中那真挚的情感所感动?又有谁怀疑作者情感的真实自然呢?《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明代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人所言想来当不谬也。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一篇文字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不要用华丽的辞藻来掩盖情感的苍白,不要靠结构的技巧来替代情感的倾注,不要让我们的散文失去应该有的灵魂。否则,我们将无法提高我们的散文创作水平;否则,我们那些技巧纯熟的散文将流为无病呻吟之作。

  有优美的文笔,更要有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是上乘之作。

经典散文7

  飘雪,我更喜欢叫她雪儿!

  “两座山永远都不会靠近,两个人总会有遇见”这话说的是一个缘字。是呀,热爱生活的人们,就一定会有一个值得你热爱的人儿等在你的前面,这是一种际遇,还是一道风景,我作如此想!

  雪儿,首先是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女子,一位常年工作在乡村中学的特级地理女教师;她是一位诗者,一位纵横于华夏大地,穿越于时空,飞扬热情与遐想的诗人。她是在父母的严厉与苛求中长大,所以在责任与担当中成长,她用与大地一样博爱的胸怀讴歌她的生活,她的热爱。

  我感激雪儿,源于她的诗。

  夏天,已经夜深了。我依然弥留于知天命的生日中,感叹岁月流沙,感慨人生潮起潮落。所以,我撰写了一篇散文《岁月如初,感动如潮》,发表在江山上。次日,我看见一首诗歌《八千岁的寄语》不由的好奇了,我点开,扫视、审视、珍视,继而感动如潮。

  她在诗中写道:

  生命不止,演绎爱的传奇

  博爱不止,散落思想的羽翼

  思想不止,传承文明的生生不息

  运动不止,璀璨生命的轮回更替

  欲穷八千里的眼神,望断天涯路

  ……

  这是一首赞美的诗,一份值得我珍藏的礼物。飘雪!这个陌生的网名,这位陌生的人,她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再也不会陌生了。

  她柔声细语,如鸟鸣,如春风,如花开,却有着古琴一样的穿透力,能让人铭记。那味儿,没有做作,也不嗲,却会让我萌生兄长,乃父,以至于与小孙女相处时的情愫。我好想,激情地望着她,给予她鼓励;热情地笑看她,给予她肯定;深情地拥抱她,给予她温暖。

  她气定神和,既像悦过“春秋 ”那么睿智,又像“阿里巴人”那么热情;她的脸上有著名指挥家郑小玉那样的刚毅,还有杨绛先生那样的'慈目,也有小香玉饰演的花木兰那么热辣的眼神;她山东女汉子的身体里典藏着一颗江南女子的娇羞之心,小桥流水般的静怡之情。

  她文如泉涌,也美如娟花。我拜读过她许许多多的诗歌与散文,读她的诗歌有坐日行八万里的飞船上临窗俯视大地的那般宽广,它的散文娟美而又流畅,总让我有身临其境似的感受人性的美好,万物的美丽。她在散文《霜露幽思,萱草长情》中这么写道:萱草,花期较长,生命力旺盛,江南、北国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即使贫瘠的土壤,历经雨雪风霜,她也顽强地奉献其内在光华。或许,正是因为萱草这份难得的自然、质朴,顽强和坚韧,才会成为母爱的化身。她在文章结尾处说:“霜露幽思,思成一棵赠予母亲的萱草,盈袖在暮秋的夜空,宁静致远……”。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在我的心里不仅仅是好奇了!

  她说期待我能为她的生日写一篇文章,我承诺了,我却一直在期待一场飘雪。江南飘雪,是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冬雨遇风便成雪”只要窗外下着雨,我便开了窗,感受是否有风,是否下雪。可是,雨总不是那么寂冷,风也不够那么凌烈,雪也不见了。水仙花已经开了,冬天即将离去,我只能期待一场阳春白雪了。

  飘雪,哦不!雪儿出生在圣诞节,我想,圣诞老人第一个送出的礼物一定是给雪儿。不日,就是雪儿的生日了,但愿她的生活就像渤海湾日出时的盛景,那么地宽阔,那么美好而又动人!

  我想做一颗小草,更想是一颗大夫树,我在我的江南张开胸怀,随时迎候一场飘雪。

经典散文8

  秦牧的散文

  秦牧(1919--1992 )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经典散文9

  在虚幻的世界用文字描写着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当记忆燃成灰烬,我在心里默默地对你说,对不起,打扰了。我的世界颠倒黑白,深陷是一副什么样子,那曾携手的天涯是不能相望的伤,魑魅魍魉的世间将你我飞短流长,总是在道别时才看到彼此眼中的泪光。——题记

  如果背对着转身能够不流泪,又何苦为难自己。用尽一切力量想要改变、想要挣脱的最后还是回到如初。错与对再不说得那么绝对,心乱了一切都乱了,看来只有沉默了。当要诉说的时候身边竟没有一个朋友。走的路多了,才知道只有一个自己。某一年的某一天,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微笑的瞬间,便只剩下哭泣。是否一个人的天空,如你所说的那样注定黑暗。

  背起所有的荒凉,如你所说的那样,你总是可怜别人,谁可怜过你?明明是脆弱的,还要假装坚强,伪装如果有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沮丧。谁的对错演绎了那场生死别离,泪眼朦胧之中才看透一切都会过去,只是一个过程。

  时光不再是可以真正让自己迷失的东西,转身时一切都烟消云散,道别时,你说的那句,要好好照顾自己还犹在耳边,那句再见来不及说,冷冷的夜一切都不肯再上演,失去了,把一切都当成了敷衍,早已忘记那曾深爱的人已在转身的那瞬间消失在这个世界。

  前尘往事成为了梦里唯一的控诉,总在刹那间知道,有些人说过的话永远不可能会实现。总在蓦然回首时发现你的脸,已经陌生到让我不忍再看一眼。冷冷的街,冷冷的世界,只剩下自己对着天空想念从前。某些沉沉的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飞不进你的世界,也温暖不了你的视线,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终没有喜悦,我始终都躲在你的梦里面细数着自己的伤悲。

  有一天醒悟,看清了那纠缠的梦靥,松开了手,一切便不复存在。那些陶醉的画面,终让一个人的眼泪崛堤,可惜,你已消失在那一片苍茫中,让我无力再去找寻。

  那些喜与悲都成为了过往,换一个人的平静,你还说无悔吗?背对着你转身你就不会看到我那流泪的脸,编造了一千次的`谎言,在你的面前不堪一击,我以一万八千秒的速度穿过这座城市,只看到霓虹在闪烁。心中隐藏的遗憾,将自己出卖,能否在那一天,留住那唯一的记忆,让你知道你生命中有我的出现。

  苍茫的天际,那些悲伤俺盖了真实的自己,风卷起千层雪,又看到那个歇斯底里的自己,被时光剥光一切,血淋淋地站在路口。有些事只能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记住一生,谁许谁一世承诺,谁把谁丢在原地。有过的幸福,有过的伤痕,在一瞬间化成灰烬,那些荒凉的旅途,只能一个人踽踽独行。放任一回,哭泣一次,是否能够从此遗忘?夜漫长,那一缕芳踪游走在地平线,黎明时分不愿归来,灵魂归于苍穹,一切都舍弃,如某个人所说,那些时光都被记忆打穿,我披着你送的衣服与你擦肩而过,喜欢一刀两断这个词,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断了、散了,而自己又回到如初。

  在一刹那学会从容,在一夜之间看破红尘,泪轻轻的滑落,提着仅有的行李离开,你悲凉地笑着,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就这样从此隔绝,只是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你这样一个女子。落叶纷纷扬扬归于尘土,消失的记住了,记住的消失了!

  时光把一切拉长,手捧着那些断了的记忆线,如果能够全身而退也是一种幸运,凝望着他微笑的侧脸,恍如一场梦,梦里花开花落,庸人自扰,那句再见是我看不到的彼岸,你在她的视线之外,寻找着所谓的宁静。

  幸福从来都只是擦肩而过,看着某个说过和自己一起走的人,牵着另一个女孩的手出现在我的面前,感慨万千,时间是仓促的,有生之年,看破的,执着的,本是徒劳,我数着自己的忧伤,麻木地说着再见,只愿不再相逢、离别。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不曾属于我,终不再强求。一切都在命运的手中得到了平息,如果这个世界还有所谓的幸福,那该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我无从知晓。

  若水流年,几万次的回眸看到有些东西就这样一闪而过,那座离别的桥已风化成流沙,而我还在那里只为看一眼你的容颜。真假难分,情难依旧,放手转瞬即逝。看到落花满天,幻想自己是个杀手,一剑刺下,了断这一切,从此相隔天涯。你说的爱与不爱,我视而不见。

经典散文10

  小区通道两旁的树叶枯了落,落了又枯,短短几个来回,感觉越来越接近冬天了。

  今年的冬季还是来得有些迟缓,以致心里流淌的不安又增添了几分惆怅之意。或许是上了点年纪的原因,促使面对岁月的磨叽,不知觉间留多了几分痕迹。

  对于年景到来的喜悦之情,这几年是越来越淡了。充斥自己内心的,是泉涌上来的一股满满的望乡之情。

  本以为这几年远离乡村的浅居,看不见稻黄麦熟,听不见山间小道上的潺潺流水之声,心自然而然就会对一些旧事物慢慢转淡,渐渐爱上小城市既舒心又安逸的生活。

  孰知有一天,不经意间打翻了一本相册,碰巧散开里面几张取景黄土、村落的旧照片,那一刻心突然嘎的一声,停止了几十秒。那几十秒我面对着这些泛黄的旧相片一再回味,当中的旧情旧景一时五味杂陈,绵绵袭来,感觉像极平生少有的被酒引子勾起的醉意,这时我才蓦然懂得,乡恋也是一种会醉人的酒。我想,今夜又得带着一丝苦味的哑然失笑入睡了,只是不记得它是第几回了?

  是啊,故乡,你在我梦中也待了好几回了。如若能时常做这样的梦,我多半也是会很满足的,虽然那味道只是象征性地望梅止渴,但它却能减轻心头慢慢爬上来的一些忧愁,提供一个短暂的心灵驿站,让我重温、梳理一下儿时的乡村旧梦,那些今昔或许不能再见到的一排排袅袅炊烟一直在梦里萦绕着我,追逐着故乡的云彩,曾经是多么地喜欢它,自诩云彩的落脚点就是我可爱的家。

  那时自有欢快的脚步,任我徘徊在乡间小道,手里绺着一把鸡尾草;那时自有金黄色的水稻笑弯腰向我频频点着头,任我穿梭在河柳岸边,颈上套着柳枝条扎成的圈圈。这样的场景一多,就会让我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彩色的蝴蝶弥留在一个小花园,安心享受着它平淡的供养。

  虽说故乡所能栖息之地并不大,却依然不减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的气势。有时我会偷偷在想,应该给故乡的泥土赋予什么样的味道才最适合呢?后来,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我最终选择了香甜味。可不是呢?这一犁犁的温土上方酝酿着五谷杂粮,奇花异果,香气伴随四季从不间断,下方连接的却是一口口甘甜冽嘴的方井,多像母亲们的乳汁,幽香尚存。这很大程度促使我觉得这纯朴的香甜之味,赋予给故乡这方热土,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

  多年之后,我才渐渐察觉到故乡给我萦绕其身上的念想也涂上一层由淡及浓的香甜味。那味道竟然与我喝了多年的天目湖白茶所透出的'远淡近浓的香甜味极其相似。

  尚来不及品读故乡的秋意,村口那伞状的榕树,想必已经提前把秋意收割去了。在年月的深处,它应该是再也吃不消淘气的娃娃在其身上荡着秋千,窜上窜下了。

  总觉得故乡的秋是撩人的,散发着一股安逸的慵懒,如此气候就连小猫小狗也很少有跑动了,我生来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季节,气侯的。一到夜晚可以伴着高挂的皓月团团围坐在榕树下,竖起耳朵安静地听村里掉了牙的爷爷们,讲起那些已经老得不能再老,纯朴悠扬的乡村故事,很多时候听着听着就会伴随飒爽的秋风,跑进娘亲温暖的怀抱,娘亲用双手当摇篮,不断摇晃着,耳边还时不时飘来她轻柔的催眠曲。

  过了秋,日子就像最后一把催熟年味的肥料,年味越近,乡情也就越浓了。村口的养殖场里面肥硕的鸡鸭仿佛也在年末的一夜之间长成,这些在平常可说是稀罕之物,更何况是成群结队,害得让我一连咽了好几口口水,仿佛摆在我眼前的是诱人的肥大鸡腿。

  手巧的母亲也是在某个冬夜(这是她提前用手指一再掰算出来的日子)点上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拿出平时揶揄了许久,攒下的红纸,虽说在她眉梢之间有透着一丝神彩奕奕,但她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意,毕竟这纸显然很是珍贵的,我看着母亲比划了许久,才果断下了手,剪起栩栩如生的窗花来。

  早晨望着母亲剪好的窗花,平整折叠着,静静躺在一个小竹篮里,还有一群群逐渐南归的大雁,我知道最浓郁的乡情终究伴随着年味归来了。

  就在我无意间多望了雁群的那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老雁护着一只小雁在无间隙地飞翔。那一刻,我的心被触碰了一下,眼角被朦胧所遮挡住,这场景多么似曾相识,我在一片朦胧中坠入记忆的深处。

  记忆一下子被拉到前几年除夕的傍晚,我一早听说父亲要回家过年,早早就去村口溜达,玩耍得忘乎所哉,直至晚霞吞没最后一片夕阳,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约莫父亲快要到了,就伫立起来,探着脑袋搜寻着,这条悠长村道上的所有人影,感觉过了好久,久得那会觉得自己就像站成一棵树了,与村道原来两排松树连成了一片,父亲最终还是在村道最后的那棵松树探出了脑袋,笑盈盈走近我身旁,然后像捉小鸡般把我放在他肩上,我在他肩膀上摇摇晃晃,渐渐离远了身后一团一团的幕色。

  年景对于父亲来说应该也是欣然的事情,他竟然在归心似箭之时,埋头哼起了平日里不见多哼的小调。或许这刻,他可能是被故乡头顶上那镰弦月吐出的充满温暖的桔黄色月光所融化了。

  自以为这桔黄色的温暖,一到家后就会消失,谁知祖母早已点上一盏桔黄色的灯火,那灯光发出的温暖竟然与月光如出一辙,还微微散发着年饭的香气。

  也是那一刻我才徒然懂得,望乡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并不是深层次的落叶归根,而是一家人团聚一起,吃着年饭,品着故乡的香甜味……。

经典散文11

  二十天的培训眨眼间即已收尾,告别一众同学和各位导师,踏上归途,有归家的喜悦,更有无限的留恋。叹时间匆匆!

  与梅乘出租车到地铁站,站外排满了出租车,还有来回穿梭的行人。人头涌动,如潮水般南来北往。高而宽阔的大厅里,我们就像沧海一粟。初次坐高铁,对一切乘车程序均未知。一路请问,一路探行,没有经验的心,委实有些惴惴不安。好在两人一起,大略抵消些不安。

  我们来得早,十点多就来到车站,距离乘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大厅等候区,座无空席,每人手中均拎着沉重的行李包,感慨顿生:此,无一不是奔波在生活前沿的人。活着不易,但只有活着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热闹的大厅,展现了生活繁华的一角,这个时代已不是闭塞在室、生之唯我安欤就能满足,更多的人愿意在奔波中履践自己的价值,不致负这一生。这里俱都是走在离家与回家的路上的人,不同的是,去向有别,心情有异。

  梅去卫生间了,我一个人望着偌大的等待厅,看着一个个陌生的略带疲惫的面孔,耳边不时传来某列车到站的广播声,记忆又回笼师大二十天学习、生活的情景。

  印象中似昨日才报道,今天就已别离,可明明也清晰的记得刚来那两天是如何慨叹这里的时间走得好慢啊。人大抵都是如此,陌生时催时间走,熟悉后盼光阴留。想想,专家、教授们授课时那宛如天籁的罄钟,一次次敲醒思想火花的震撼还深刻,如今却只有细细麻麻的笔记和那一张张照片与一份份文件相伴。想想,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交流时的热度还未褪去,我们却已各自踏上归途,也许一辈子都无缘再见。想想,师大楼前楼后还依然芬芳,花下却少了这一群赏花人。

  最爱师大的玉兰花,第一次看见它时,还穿着棉衣,一株玉兰树上,白色的花苞已然开始挣开包衣,要第一个迎接春天。白色的花瓣将舒未舒,却已醉了一众赏花人。兴奋的来到玉兰花下想要拍下那最大的一个花苞,想在余下的日子里见证它的成长,却碰到了几个相同兴致的人,我冲他们笑笑,他们也热情的回我一笑。迫不及待的将玉兰花苞移进相册,便匆匆奔向三楼我们学习的教室,那几个花下相遇的人,竟然也随我身后来到教室,原来我们是“同学”,陡然升起一种酒逢知己的感觉。从此,我们一起见证花开,一起聆听讲座碰撞火花,一起嗅闻玉兰花香。师大的玉兰花很多,开得最早最盛的就是E305座下这三株,大概是同我们每日聆听专家讲座的缘故吧。各位导师倾囊相授,给我们贫瘠的思维天地注入了滚滚春潮,连同窗外的玉兰花一并芬芳。

  玉兰花次第开放,白色的优雅,粉色的迷人,淡紫色的梦幻,每一株花树下都印着一串串熟悉的脚印,小船般的花瓣里裹藏着欢声笑语,淡淡的香味迷醉着一众逐梦人。手机相册里,白色的玉兰花仍是花期正盛,雅致美丽,花下的人儿笑容依然清晰明媚,二十天的友谊就如这玉兰花在寒风中开出温暖美丽的情谊,我们就如那白色的花瓣相拥在一起,唯美了这个春天。粉色的花虽也耀眼,未施脂粉便已明艳整个校园,但,我最爱的还是这白色的几株。看着它们从小拇指般长到大拇指般,到将开未开时,含苞欲放,孕育着希望、积聚着力量的的生命勃发的状态,羞涩中积聚着勃发的力量,终于,在春寒料峭中最早迎接春天……

  记忆还在燃烧,梅已经归来,还带来了温姐和娟。离开师大,能在如流的车站再相遇,竟似他乡遇故知,生起久违的喜悦,瞬间淡化了离愁。明明才分开一个多小时啊!四人的`手又攥在一起,彼此仅仅挨着,聊着这二十天的学习,感叹时光短暂,分析将来工作的方向,却更多是对彼此和这段经历的不舍。但,人各有归处。温姐善解心意,提议让一个小妹妹给我们照几张合影,我们仅仅拥在一起,留下这一刻一生回味。即使不愿别离,也终是明白殊途不同归,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见。彼此抱一抱,目送温姐和娟走进站台,背影消失字在人群中。

  偌大的车站等候厅,如今又只剩下我与梅。梅和我来自同一县城,我们在学习群里认识,一起去师大,同吃同住二十天,彼此已经俨然是家人。能与梅认识是缘,也是因师大之行结缘。感谢师大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交流的平台,帮我们结识远方的朋友,开拓了我们思维的空间,让更高的理念住进来。

  如织的人流还在来去交织。检票口突然传来G1712列车检票的消息,与梅互望一眼,携上笨重的行李箱走进检票口,我们即将踏上归程的第一次列车。站台上,等待区,一辆辆列车停放在轨道上,耳畔不断传来火车笛鸣,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终于要回去了,就要真正离开石家庄了,回望这片帮我重新燃起希望的土地,心中暗暗发誓:我必然要将今天带走的理念和知识化成自己的创新成就,让师大的玉兰花遍处开花,遍地芬芳鸣!

  笛声轰响,G1712列车在轨道内渐行渐慢,停在站台,广播里传来指挥乘客下车、上车的语音。回身,极目眺望,除了高高的站台,如流的人群,停靠的火车和远处的农田,什么也看不见。别了,石家庄;别了,师大;别了,我敬爱的导师们;别了,我亲爱的学友们;别了,那一株株洁白淡雅的玉兰花;别了……

  归处,使命在,责任在。来此是为更有意义的回去,带回去更有意义的东西。归去,是为开拓祖国更好的未来!

  八号车厢的门开了,我转身提着笨重的行李箱走进去,坐下,打开笔记本,写下我绵延的思绪和这段不成行的文字。

经典散文12

  我爱进网络里去读文章,特别爱进里去读文章,因为里的文章多,风格各异,绝大多数的文章写的朴实如草根。因为我始终认为,草根代表真,草根代表健康!

  我开始什么文章都读,但读着读着我就变得挑剔起来了,一些文字基本功就不会用的文章我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之类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雾里看花山重水重重复重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钻进文字幕布里去浓妆艳抹的文章我还是把它一眼就秒杀了……渐渐地,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有没有真正的草根清香,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里面有没有灵魂和思想性,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结构是不是严谨,布局是不是合理,作者写作态度是不是端正……文章通过了我的第一眼,我才愿意把该篇文章读下去,读完以后,如果我发觉该篇文章很有可读性,我就把该篇文章进行细读、精读、解读,直读到我的灵魂有了充盈,直读到我的骨头有了坚朗,直读到我的皮肉有了弹性,才肯罢休。

  渐渐地,我就熟悉了剑客、雨袂独舞、春暖花开、荷塘月色、昆仑一刀、晓晓、婉约、墨妍、王鹏、从余东风、飘雪……等写手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并能够透过他们的文字,解析出他们精神世界里的坚毅。

  我刚开始进入里的时候,当时许多的写手写出来的文章和我一样嫩稚,随着我写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很多的写手被我逐渐的淡化,但依然还是有许多的写手在默默的坚持,在默默的进步,在默默的提高……比如:飘雪、傲雪寒梅等写手,就是在坚持中,在学习中,把写诗的水平提升到了真正诗人的层次。

  我刚开始进入里的时候,一下子就读到了许多许多的精美散文,当时我就惊异,普通网络里怎么会有如此之高水平的文章?这些高水平的写手为什么还在网络里写?他们为什么就不去“云端”之上写“神仙”文学?我把这些精美文章进行了慢读细读,慢慢的,我就发现,雨袂独舞、春暖花开、荷塘月色、婉约等女写手写出来的文章风格近乎完全的一致,特别是经她们审批推荐出来的文章,几乎全是文字优美的婉约类型……当时,我反复思量之后,立即就把这个问题写成建议发表了出来。这些里的老师们,看了我提出的建议后,立即就推荐出了不同风格的好文章来。她们能虚心接受,从谏如流,如此的胸怀,里的文风怎能会不悦眼、悦心、悦神呢?

  雨袂独舞、婉约、春暖花开、荷塘月色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读起来和顺、柔美、逸着淡淡的婉约, 有一股草根的清香;晓晓的文章读起来自如、有力、有底气;墨妍的文章文字很美、美的惊艳,可见文字功底颇深;王鹏的诗读起来就像打太极拳,在优雅的一举一捻之间,益健了身心!

  经常读里的文章,发觉有些编辑比较偏爱推荐自己喜欢类型的.文章,不是他们喜欢之类型文章往往被冷在一边,这就造成被推荐的文章不够百花齐放。

  经常读网络里的文章,发现一些写情感的文章,就爱情而写爱情的,一般都没什么点击率,但把爱情能写的撕心裂肺以致写到大家都歇斯底里了,点击率就立刻飙升;有一些文章,文字太华美,华美的如蜜糖,逗得初学者舔着喜滋滋的,经常打开,发现许多的写手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假如,某一天推荐榜里没有出现“棒棒糖”文章,他们就生气的大喊大闹,甚至公开说里的“美餐”水平降低了!

  读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毕淑敏等人的文章,发现他们写作运用上的文字其实并不华美,但他们的字词运用地都是特别的精准,精准到重一点就肥,轻一点就瘦。每每读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读到的是字字句句烙着神经的深刻,是使读者最后猛然醒悟的指导意义,这才是真正上乘的文章。

  关于编辑推荐文章的问题。我要说的是:编辑爱推荐的文章,往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是点击率比较高的文章;编辑爱推荐什么文章,写手往往就爱写什么文章,这样久而久之,网络就爱普遍出现什么文章,最后,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反之,编辑不推荐或不爱推荐的文章,也就成了点击率低的文章,实际上就是写得“不好”或“不受欢迎”的文章,最后这些写手就不写这类型文章了,如果写手还要坚持写下去,就不得不改写迎奉编辑或迎奉时下的文章了。

  由于注重民主,因此允许每一个写手都去参加审批,但既然是审批,就一定要尽量的把握好文章好与不好的度!有人说,我去审批不收谁一分一厘的钱,是奉献精神,随便随便就是了,这样是不对的!既然你自愿去审批,那就一定要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因为你把一篇确实写得好的文章推荐上来,这一篇好文章能给该文的作者一个鼓励的信念,这一篇好文章能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这一篇好文章就是里的旗帜了。反之,假如这一篇好文章被你遗漏,作者很可能就会自问?我应该怎样写才行?如果老是如此,这位优秀的写手很可能写着写着就迷失方向了……所以,审批文章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我爱,是我写作的“练兵场”,是我学习的好园地,是我进步的阶梯!就像我慈祥的母亲,纵容着我的放肆,浇灌着我的渴望,耐心着我的爬行,鼓励着我的站立,骄傲着我跳跃悬崖能竭尽全力振翅飞翔的那一刹那之惊艳!

经典散文13

  现行的教育制度,高中毕业以前学校所学,可以直接的说目标明确,直奔高考登科,学历的高低是专业化的等级标准,除了凤毛麟角极具天赋的顶尖高手,到后或院士之类的峰顶,剩下的大都会在专业阶段性完成之后,如婴儿般呱呱落地,重生在社会生活中。

  有些专业人才不离所学所知,在岗位上将学以用之,立栋梁于所在的架构,发挥着他人不易替代的位置,早些时候见过一建筑结构的专家,很让自己咂舌的是,他毕生40年专门收集研究建筑楼梯的设计与研究,从不改变和间断,终成业内此项的顶尖专家;而更大部分落地的时候,各种原因,无法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甚至不挨边。

  而这种时候的.能力最核心的发挥点,就是所学专业给自己无形影响的思维模式,古语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这里也可等同于:一番专业一类人。

  有些人会笼统的把文理科简单地分成两类思维模式:文科感性,理科理性。

  其实还有一个我们常常忽视的民族文化根基的影响,几千年中华文化细微到传统沉淀在莘莘学子骨子里的,仍然是感性的思维占具主流,如果在求学之间姑且抛开环境所受的感性因素,回到社会的生活中间,理性的思维能量仍不敌感性拉力。

  到了物质极度膨胀的年代,价值观念日益凸显直接,更增加了价值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宗教因素就在二个最极端的时代体现的分量最重,一是大灾大难的时代,二是盛世时代。

  理性思维的链条是逻辑,感性的则是心灵驿动和归属。

  专业在思维模式的理性和感性之间起到一个深究的决定作用,向内走得越久,越不能自己,就算你直入核心没有再究的可能,最终还得有一个解脱的可能,一是投入神的存在和归属,达到一种完整的内心宁静,还有一种就是一个转身,回到原点,仅存自己原有的内心,最简单纯净的一片空间,听风,看雨,赏着纷乱的周遭,梦一场。

经典散文14

  普通冬日的午后,没有多余的阳光。

  新铺的柏油马路显露出许多经岁月敲打才有的疲态。破碎的伤痕,没有人会想起,它的生命还曾经历过一个大雪的冬天,于此,不禁又掠过几分冷眼的嘲笑,转而又突惊,刚刚一只脚迈过成年门槛的自己,是何时开始习惯了对薄凉平静,本应热血憧憬的年纪,却如此消极淡漠,我该多对不起自己。

  或许下一秒便会被某辆疾驰的车轮碾压的血肉模糊,狰狞绝望的躺在马路的中央,无人问津。又或许平安度日,只是漫漫灰暗之中寻不得一丝光亮,残喘余生,闭目应世。相较之下,天涯的迷失与绝望是更令自己心惊的。

  身边交杂着呼啸的风声与尖锐的鸣笛,视线中闯进了一位摔倒在马路中央的狼狈妇人以及她身下同样狼狈的破旧的单车,她极力试图挣扎着爬起,可又无力的跌下,再挣扎,又跌下,脑中充满着的疑问——她是如何一个人在虽偷工减料却尚算平稳的马路上摔得如此狼狈。

  一个亮黄的身影突然从身后赶超上来,在前方不远处又急忙停下车,她试图冲到马路中央去,却被一辆大型卡车挡住了去路,只是几秒的等待,模糊的视力,却将她的.焦急看得如此清晰,转头再看妇人,在看见欲上前帮助自己的女孩时,是一脸感激又略带羞愧的笑。

  我自知是个不多存善意的人,对他人亦对自己,只是一直没有放慢车速看看女孩是如何扶起无助的妇人,以及她同样无助的单车,甚至不敢回头多作张望,只是明确着一个念头,若她也被讹上,我必定不作犹豫跳出来为她作证,这是一种由羞耻支配着的胆怯,总觉得有一双强而有力的大手从我的体内猛的掏出了一堆黏稠的腐物,并将它们逼向我的脸,以臻全身都感觉到一阵难咽的窘迫,那只强大的手,闪着亮黄色的光芒。

  最终还是决定,回头再捕捉一次女孩清晰脸,我想这是我该记住的,放大远望的瞳孔,映着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马路,一个个不作犹豫疾驰的车影,一张张无多表情的陌生面孔,一切都浸在因天气而深刻的灰暗里,女孩没有再现,可就在这本以为不曾有边际的灰暗中,分明浮现了一道锋利的光。

经典散文15

  也许你会觉得我是疯子,因为我觉得哀乐很好听,是的,如果抛弃一点点的情感因素的话,我必须要承认,它真的很好听。你们不爱听它,那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一个你熟悉的亲人或朋友的死亡而出现的,而死亡,总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然而,这其实又有什么呢,佛陀说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类有生、老、病、死,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所以道家才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说法。

  人都是怕死的,所以有多少愚蠢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怕死,而投入了死亡的怀抱。尼采说“上帝已死”,但是上帝没死,死了的是尼采,一个疯子。海明威创作了旷世名作《老人与海》,展现了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但是自己呢,却最终还是折服在死亡的石榴裙下。他们都死了,聪明的人都死了,活着的都是愚者。可是,愚者竟然活着,你能说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人,反而是愚钝的吗?

  所以不妨欣赏哀乐吧,就好像欣赏一首陕北民歌那样,然后思索一番佛陀和基督都没有想透的问题。当殡仪馆的哀乐奏响的时候,谁的心都会猛然下坠的,我们真正感怀的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了自己的眼前,而是想到,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躺在棺材里,被别人悼念。我们不哀悯其他的人,其实我们哀悯的'是我们自己。所以人才是自私的。

  哀乐,这是多么神奇的音乐啊,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它是为了你自己而演奏的,但是,唯独那一次,你听不到这回荡在天际的音乐,亡魂有没有听力,这个问题谁都没法回答,不是吗?

  所以说,不妨在活着的时候勇敢地听一次哀乐吧,带着一种享受的心态,正确地面对生死,张开眼睛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呀,我还活着。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令人高兴吗?

【经典散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夕阳的散文01-12

《散文》的教案02-22

晚秋散文02-15

散文的朗诵07-17

交椅散文05-01

朗诵的散文12-14

冬藏散文05-22

嫂子的散文05-23

石榴散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