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清明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2-11-09 08:42:46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清明的散文随笔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的散文随笔

清明的散文随笔1

  插青限塑令喊了几年了,也只见风声未闻雷动。原是城市公墓管的严些,可仍有不少塑料花摆放墓前。临近清明尾声,工商城管一下紧张起来,说是上面来了文件,不允许商店再出售了!一天巡逻好几次,本想借着这最后几天甩一甩货,也偃旗息鼓。据说那些大商家早已闻听风声待检查那天不得已在做生意的黄金时间关了门,损失不小。

  对国家的政策,老百姓一向是拥护的。近些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也让大家深受其害。塑料青的不易溶解,焚烧中产生的大量烟雾,也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想起了不许焚烧秸秆,汽车尾气等等,国家治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一方纯净的天空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每个有良知的国人共同的心愿。可是为什么不从源头抓起?不从生产企业抓起?不从一开始就管治?所有的企业商家也都承担了损失,算不算为治霾做了微薄的贡献?!

  许多消费者乐意买塑料青,比起鲜菊花,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色泽鲜艳好看。在我们这个地方,每年的清明插青都很隆重。一个家庭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如若碰到家族亲人才去逝不足三年的,都叫插新青。风水先生定一个日期,全族的人都要赶过去。买的祭祀用品也隆重些。而且,买的青越好越有面子。若要度绝这种现象,除了国家严令禁止,更需要人们祭祀观念的`转变吧。这是不是要“由繁入简”?清明如何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千百年来,人们已习惯在清明节给已逝亲人扫墓送花烧纸钱,就象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要怎样改变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俗成?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国家馨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老百姓要做的,大概就是要以一种怎样的文明祭祀方式去怀念祭奠已逝亲人?

  最后,总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明年的菊花要以一种怎样傲娇的姿态站立?清明节这个节日的经济链条又该发生怎样的改变?

清明的散文随笔2

  四年前清明节的头一天中午,父亲在沙发上坐着去世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也许是太累了,不想再与病魔斗争了,就悄然沉默地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其实,回忆最多的还是小时候,那时父亲年轻,长着一头浓密黑亮的头发,总是笑容满面,虽然身材不算伟岸,但在我的眼里父亲就像晴天里的太阳——光芒万丈!我总是盼着父亲的探亲假,那样父亲可以从西北回到老家,给我讲火车上的故事,给我捎回他上班地方的特产吃食,给我买那个年代的时尚。

  后来,父亲的头发被岁月梳得稀稀拉拉,再后来父亲的头顶可以照出日月的光华,脸上的皱纹也像家乡的河深深浅浅不断漫延,笑容里缺少了许多嵌着童真的牙。父亲退休后举家回迁到故乡老家,看书喝茶读报纸,下棋聊天带孙子,日子过得差不多算充实,偶有烦心事我就是倾听者,有理了,我支持,理偏了我开导,我成出气筒受埋怨了,我就说:“爸,小时候你是我天空中的`太阳,现在我是你天空中的星辰,我用你给予我的光闪亮你的目光,你觉得怎样?”父亲瘪着腮帮子笑说:“你真中,说铁你对铜!”

  父亲平时一般不善言辞,静的时候多,动的时候少。记得有一年天气很热,父亲顶着高温去给我送土豆,说是母亲去菜市场批发的,便宜。父亲下坡上坡过涵洞蹬三轮车跑五里路来我家送土豆,热得满头大汗,明晃晃的每一颗汗珠子里都映有一轮骄阳,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父亲也在一天天衰老,就像西下的太阳离山顶越来越近,但余热犹存,堪比秋天的枫红陶冶一片天空,给星星月亮都点燃了激情!于是,我问父亲:“爸,你说是太阳美还是星星美?”父亲说:“还是星星美吧,有星星的夜晚益于思考和思念!”

  父亲不在了,我愿意做父亲天空中的星辰,承载父亲的思考与思念。一瓶酒,一盘果,思忆的乡音一火车,山风阵阵松柏婆娑,我能听得懂那是怎样的诉说!

清明的散文随笔3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两天朋友圈里好友秀踏青、出游应有尽有。此时的季节已是万物复苏,麦田返青、柳树吐芽、草长莺飞,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童年时的清明时节。记忆里满是儿时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民俗活动。

  对于清明,许多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组织师生去烈士陵园祭扫。一大早,我们学校以年级和班为单位,就会抬着花圈,打着少先队旗,一路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列队从学校出发去烈士陵园扫墓。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次第开放,山上的松柏青翠碧绿,我们的心情既沉重又欢快,沉重是因为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烈士陵园,我们向烈士墓敬献花圈,举行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努力学习做红色接班人。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这个环节,我们会用自己存钱罐里的零钱买来的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祭扫的花圈,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清明时节,荡秋千也是矿区的习俗之一,备受大人和小孩的喜爱。我清楚地记得文化广场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双人荡都可以。那时因为我年龄小,力气也小,对此我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大人和大孩子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就像飞翔的蝴蝶随风舞动。回家里我缠着父亲,在家中院子里找了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做成了童年时我最喜爱的秋千。在姐姐的'帮助下,我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姐姐一推便晃了起来,“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的童谣随着秋千的荡漾被不断哼唱……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节,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大多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那时,我们会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到矸石山上或者井口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样也挺多。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后,,经常挽起裤腿,一起去捉螃蟹、捞虾米。如不去溪边玩耍,就会上矸石山上游逛,或拎着篮子挖野菜、找蘑菇。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上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躺在矸石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还会用狗尾巴草偷偷地撩拨伙伴们耳朵,佯装睡觉,打发春天里的惬意时光。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次,我跟着老师参加班集体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个人围城一个小圈,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现在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关于童年时的回忆总是让人无比怀念,太多的乐趣一时也说不完。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融合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包含了经济元素,看来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那些美好场景和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罢了。

清明的散文随笔4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20xx年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我想起了20xx年清明节那天的祭祖。

  四月三日早上,天空飘着细雨,爷爷、奶奶,爸爸、二爸非常早就起床了。我看见爸爸和二爸准备了一瓶酒、两对小红蜡烛、一束香、两对花、数样水果,一切准备就绪后,爷爷就带着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去祭祖。

  来到坟前,三爸把老奶奶墓碑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爸爸和二爸一起拿出果盘,把水果分开摆好,敬献到墓碑前,然后把小红蜡烛点燃立在墓碑两侧,再把香点燃插在墓碑的沙座上。这时候,三爸已经把烧纸分好,并把酒倒入了三个酒杯中。爷爷说:“开始”,祭祖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所有人都按辈分站在爷爷的身后,神情肃穆且心情悲痛地注视着墓碑。只听爷爷说了一段很长的话,然后就把三杯酒依次洒在墓碑前。紧接着,我们跟着爷爷三叩首,行完大礼之后,爷爷把手里的`烧纸点着,我们其他人也跟着把手里的烧纸点着放上去燃烧,二爸他们把冥币、寿金、大银拿到碑前,放在烧纸上烧掉。整个祭祖的过程大约用了四十分钟。

  小雨继续下着,墓碑两边的松柏枝头挂满了水珠,显得愈发苍翠。树下的小草嫩绿、野花烂漫,一片生机勃勃。此情此景,唤起了我脑海深处的回忆,想起老奶奶生前对我的呵护、对我的教诲、给我的欢声笑语……我的眼睛更湿润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祭祖,在这个仪式当中,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我也要学习父辈那样,不忘孝道,把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清明的散文随笔5

  清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去看我生命中一个曾至亲至爱的人,我的妻子。

  她的安息地,墓碑静静地站在那里,象她在等我。我没有流泪,她不希望看到我流泪;我知道,是她心疼我,我强忍着不敢流泪。其实,我的泪为她已流干了。她希望我好好的,好好的,我承诺过,在没她的日子,也要好好的。现在,我是好好的,也不知她好不好。也许,她什么都不知道,也许她已记不起我,也许她仍想着我。不管怎样,她来我生命中,也会注入我生命中。

  她生前的点点滴滴,总象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闪现。她的忧心,她的沉默,她的开心,她的'笑容,她那传神的大眼睛,在看着我。在我心里,总是一种美好,现在想起,是特别的美好。她的声音,她的歌声,女人特有的磁性、美妙,婉约动人。这一切,深深地让我忧伤。

  为了让我健康生活,好好活着,她曾奉信佛主,特地讨了观音挂件开光后拴在我颈脖子上,要我平平安安。为了我身体,她总会去买补品让我吃,让我健健康。她曾说:我是家的顶梁柱,不能没有你。现在,我好好的,她却没了。我何尝不希望有你呢?有人对我讲,天堂没有痛苦。我不知道有没有天堂。如果真有的话,希望她在天堂好好的,千万少生气,千万别纠结,千万别挂念亲人,千万千万要对自己好!

  爱一个人很累,爱一个人很苦。她何尝不是?她把爱渗透在骨子里,时常忧,时常愁。她爱得深沉,爱得沉重,让她没时间去考虑自己。人生苦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可是,她却走得太仓促了,没留下只言片语。想起这些,就会隐隐作痛。人活着会吃很多苦,她也不例外。她觉得为家人吃苦,为亲人吃苦,她很乐意,是件快乐的事。苦,对于她就是心甘情愿,这种心甘情愿,来自于心底无私的爱。在我心里,她是一个为了亲人宁愿委屈自己、宁愿亏欠自己的人。她总是想着亲人,挂念亲人冷暖的人。有时我真不理解,甚至劝导她的人生价值观念有误。可是,不管怎样,我没能真正说服她。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好好的,才能有更多机会与时间陪伴家人,对爱她的人好。不知道是她不懂还是装着不知道?她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尘不染,一点不变。

  生活总是会开玩笑,给我开了一天大的玩笑。我的生活中,她真的不见了,真的走了。我再也听不到她叫我,听不到她的笑声,听不到她的歌声。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担心她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担心她孤单不孤单,寂寞不寂寞。我为她供上水果、香烛、鲜花、纸钱。她能知道吗?

  我想不再让她忧伤与挂念,希望她安睡千年不醒。以后,我不想再用文字打扰她,让她好好安息!活着的人呀,何时再不忧伤?

清明的散文随笔6

  在大众的印象中,清明是个祭祖扫墓、追思亡者的日子。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追逐物质生活的高大上作为目标,把快节奏生活作为习惯的当下,清明节,就像定时叫早的闹钟,提醒人们放慢脚步、感恩先祖,的确大有裨益。

  其实,除了祭扫的习俗,清明还是个清爽明净的节气。《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忍耐了整个严冬的`沉闷,一扫雾霾的围合,草长莺飞,郊游踏青,笑容与百花一齐绽放,欢声与鸟语一齐争鸣,五彩斑斓的纸鸢让整个蔚蓝的天空更加生动,怎不让人兴致勃发、恣意烂漫?

  当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明媚的春光,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心境,甚或大相径庭。我国古代的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纪念介子推的节日。唐代韩愈的《寒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而同时代孟云卿笔下的《寒食》则是“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也难怪,孟云卿科场失意,过着漂泊不定、流落他乡的生活,即便百花满枝,也难让他从悲苦中感受到盎然的春意。

  与孟云卿客观上穷困潦倒所不同的是,时下的有些人生活中稍有挫折,便神情沮丧,什么都看不顺眼,似乎前途渺茫,一切都黯然失色。记得小时候看电影豫剧《朝阳沟》,银环刚下乡时意气风发,进了朝阳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那么新鲜可爱,“朝阳沟好地方,一辈子我也住不烦”;到了后来,怀着矛盾的心理要回城时,“下乡时路边的野花对我笑,现如今见了我它皱眉摇头”。野花何其无辜,只是她前后的心境判若两人罢了。

  如同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的轮回不会永远是春天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什么人都能遇到,什么事都会发生。如果没有一颗清洁明净的平常心,就会把不如意不顺心的人和事放在显微镜下,桃花谢了,天空也不那么蓝了,连宠爱的小狗也不那么乖了……

  常怀一颗“清明”心,看问题处理事情就会客观得多。世间万事万物,义理相通。清明,这个清爽明净的节气,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时常怀着一颗“清明”心,神清气爽,笑对人生。

清明的散文随笔7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清明的散文随笔8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的散文随笔9

  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市化生活越来越浓厚,许多乡村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能够流传的应该称得上精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除了祭祖还愿,少数地方还会把老祖宗遗留下的一些生活习俗保留下来。清明节吃清明粑在少数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华之一吧。

  小时候,我从父辈那里听说过清明粑,却一直没吃过这种东西,因此想品尝清明粑的这个夙愿就一直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贤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节日,婆婆都特别重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次年清明节,婆婆说这个节气有清明粑可吃。我听得有些兴奋,惊讶于我们这些地方向来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识,怎会知道得那么多?后来先生告诉我说,婆婆以为吃了清明粑眼睛会清亮。我对婆婆的这种看法有些将信将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健康,她执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认识。它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过三四寸。清明草长着长而椭圆的叶子,叶及杆子都密密地长着一层灰白的绒毛,看起来不怎么招人喜欢。等到成熟时期,草的顶端还会开出密匝匝黄色的小花蕊来。

  虽然清明草看起来极不显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边……漫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节气,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佳时期。

  婆婆采来清明草,洗干净后把水沥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麦面,再加上适量水、盐或糖等,揉捏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饼状,放入蒸锅里蒸熟,或直接用热锅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软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来;细细品尝,你不得不赞叹人类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别好吃,我由衷的赞叹。或许因我无意间流露的喜爱缘故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时节,婆婆都会亲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给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陆续离家在外工作,少有时间回来,只有作为儿媳的我与先生还呆在婆婆身边。

  前段时间,我忽然想起清明粑来,又恰逢快到清明节了,于是跟先生唠叨着,说想吃清明粑。先生说现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没怎么学会做清明粑,况且婆婆年事已高,这事就闲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当我又提起清明粑时,先生说婆婆已悄悄背着他特意去市场买了清明草准备做清明粑。婆婆说她一直记得我喜欢吃清明粑。

  没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记住了,我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爱的婆婆,虽然她身体不如十年前,但她记忆力仍旧这么好,待人依然宽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长命百岁呢!

清明的散文随笔10

  纷纷细雨,又是清明。

  一抷黄土,两个世界,所有的心绪,都在这纷纷细雨中定格成永恒,这注定是一个与往事和亲情重聚的日子,这注定是一个让人心生怀念的日子。

  纷纷扬扬的雨,如同纷纷扬扬的思绪,跪在母亲的坟头,想念母亲的情愫,在这濛濛的雨幕中分外浓烈。母亲的音容笑貌,母爱的点点滴滴,在这漫天飞舞令人感伤的细雨中,漫无止境的飘扬纷飞,一种无言的疼痛笼罩着我,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曾经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匆匆走了,走了已经十五年了…

  母亲的坟茔,碧草青青,本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却在怀念的思绪中伤悲不已,生我养我疼我的母亲长眠在这里,静静的长眠在另一个世界,对母亲的思念,与纷飞的纸钱一起燃烧,与如线的`细雨一起飞舞,流泪的香烛,炸响的鞭炮,飘飞的清纸幡,在濛濛的雨幕中,编织成钻心的伤痛,母亲,这个充满无限慈爱、人世间最令人动容的亲人,总是竭尽所能地让她们的子女在生命的长河里、时空的短暂中去收获生与美的希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雨,纷纷扬扬,淅淅沥沥,带着哀愁,带着思念。一抷黄土,隔不断我对母亲永远而无边的怀念,两个世界,在生与逝的岁月中仍然紧紧相连…

  母亲,每当想起您,我总是满怀伤悲、泪流不已…

清明的散文随笔11

  清明又如期而至,今年清明节思念却不似往年般那么沉重,反而是反观,是忏悔,忏悔去年的清明,自己曾在你面前许诺过的事情,一年来没做过几件,也没时刻记心上。

  话说出口的那一刻,很像自己已经得到释怀,然而那一刻之后,仿佛重复着记忆的三分钟热度,一直到,今年清明,又将你的面容想起,又将你的称呼念起,又把自己的心提起,久久不愿放手。

  我们都在共同的世界里,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然后在生命绽放的最后,回归到每一个灵魂最初的时态,不再记得过往,不再记得拥抱执念的往昔。

  夜晚经过美梦,梦里有你,还有那早已老去的童年,沉淀在时光里的那些笑颜。梦里,开心欢喜,醒来,泪湿半枕。梦在回忆中渐渐破碎,泪水也在眼角留下痕迹,思念化作水是咸的,忏悔融入心是苦的。

  我没有很乖,我在你们想象不到的地方放纵,我也不是你们眼中的乖乖女,我也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啃着辣条,吮着色素。我怀念那些年,你们等着我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光,周末我兴致勃勃地拉着你们去街头散步的时光,还有,我在你床榻前说着我高中一周军训辛苦的时光,偏偏,我忽略掉你在病痛面前难受的样子,也忘记了那年在你坟头哭泣的邋遢模样,在平凡的流年里逐渐淡忘了那时在那座山头里,诉说的一个又一个诺言。

  泛黄的小本子里写满了一桩桩一件件我想要做的事,我不止一遍遍的幻想过你看到我成功时的画面,欣喜又满意。可是泛黄的时光却写满了所有的哀愁,还有数不尽的躲在纸张背后里的遗忘,遗憾也懊恼。

  清明是思念的节日,今年有点不一样,我的清明是用来忏悔,我在梦里突然再见你,恍如隔世。

  阴郁了太久,当我重新拾起旧日阳光,恍如烈日般灼热,可是记忆里却知道,那其实是春日里的暖阳,像你的笑容一样温暖,也像你的为人一般让人依赖。

  清明雨上,思念漫天轻扬,忏悔满世间洒落。

清明的散文随笔1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我回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我打从街道走过,湿滑的石板拉着我的瘦影,翻新的道路,幢幢高楼林立,夹杂着水泥气味的风拂过我的脸颊,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令我一惊,随即两行清泪从我脸颊滑落,我知道我来晚了。

  穿过低矮房子间的过道,我试图找寻过去的踪影,但早已物是人非了。屋瓦上炊烟滚滚,屋檐下的人家在烹饪什么呢?是小时候母亲特意蒸的香馒头,还是代表小康家庭的红烧肉呢?答案不知晓,但我心里强烈的希望是香馒头,这是我满满的回忆,我想一切都不曾改变,母亲还在灶台上为一家人的生活打算,而我还是当初那个穿梭在大街小巷,天真无邪的小孩。

  路过一户人家,我看到走廊上放着祭祀用的祭品,主人家准备带着家人上山扫墓,心怀虔诚,祈祷家人健康,财运亨通;一旁的妇人则在一旁准备晚上的盛宴,邀亲族同聚;晚上盛宴过后,小孩则趴在大人腿边,聆听逝去的.人的事迹,缅怀逝者,表达对他们的思恋与尊重。

  对他们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路人。天色愈来愈暗,街上只有稀疏几人,挑着豆腐的老人在叫卖。渐渐地,天空开始飘着纷纷细雨,我闭上眼,仰起头去感受,雨水顺着我的额头,脸颊,脖子,一直流到我的心里。

  人世不断衍生悲观故事,在不轻易中,我们就错过了一些人,一些事。背井离乡的我在时隔多年回到故土,一切都改变了,深切地感受到?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凄凉。

  清明时节勾起了人们的悲伤,客观上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亲近。只有经历了生死的离别,人们才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世事变化无常,沧海桑田,今日在商场上赫赫有名的总裁,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站在灶台上的妇人,天真浪漫的小孩最终会尘封在历史中,了无痕迹。世间最不善于人情,百年之后,我们,你们,他们都将被遗忘。那时,仍会有大人带着小孩去扫墓,屋瓦上炊烟滚滚,同族集会,丰富的晚宴,同时,也会有向我一样无家可归的人儿来感慨这一幕。

  雨越下越大,我知道我内心的雨不会停了。街上仍有小孩在追赶,我走上前,问道:小孩,哪里有酒家?孩童眯着眼睛,指着一个方向说:朝这个方向直走,然后左转就能看到叫杏花村的酒家。

  内心极度空虚,神魂散乱,拖着沉重的脚步,我朝那里走去。

清明的散文随笔13

  四月四号,天气转阴,乌云密布,像移动的黑色幔布一样遮住了天空。阴风阵阵,拍打着春绿,呼啸而来,让人感到了一股春寒。夜里风更大了,好似在发怒;咆哮着,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哀伤。只听屋外响起飞沙走石的密密麻麻的杂声,似雨滴急切地拍打在窗的玻璃上,让人感觉外面大雨如注。我不觉凝神呼吸,倾听外面的风雨声,好久没有休息,舒舒了思绪,想着天刚亮外面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天亮了,来到外面,地上没有一片潮湿的痕迹,风依旧冰冷刺骨,乌云也似骏马奔腾。今天是清明节,是个祭祖的节日,然而天气却清冷,不禁让人产生绵绵的哀思,淡淡的忧愁,这时多么可想有一轮暖阳!

  下午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来,似如颗颗微小的冰雹随风斜泻下来,有点意外。“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是啊,这是气候的守信,也是执着的习惯。簌簌声,萦绕耳际,树木,房屋,路上的行人变得模糊了,唯有那袅袅的烟气,透过雨帘,悠然翩跹。

  门外路边的包子铺,落起半米多高的盛着白胖包子的蒸笼正散发出氤氲的蒸汽。挨着旁边的红色的掉了漆的长桌上摆放着一堆堆黄色火纸,用红塑料线捆着,一摞一摞的叠成大大的A,——那是祭祀先祖和已故亲人的纸钱。人们备好酒食,在先人的墓前烧化纸钱,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也带着祈福的深切愿望。这不,路边又来了一个买纸钱的人,他大约五十几岁,身材魁梧,手臂粗壮,头顶爬满深沟似的皱纹,是个瓦匠。只听着,“老四,买几刀火纸!!”这时老四正忙着其他活计,一听浑厚的声腔,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笑脸迎上来,主客寒暄了一下,急忙把火纸包好了,收了钱,目送主顾离去,这才接着忙……每到今日今时,买纸钱的农民纷纷前来,赶着晚饭时纪念祖先,有的直接拎着酒菜和纸钱到墓前磕头烧纸伏惟尚飨,也有在家里门口处,烧纸钱,祭酒的,祭奠时还念念有词的,大意是请某某“老太”等前来领钱和食馔的'。随着阵阵青烟,和着橙黄的火焰,混合着酒灰味,严肃的气氛里,好似使人感到祖先正在陆续前来享用佳肴,领走钱财,祝福也将随后而来。

  清明节这天人们不约而同祭祀祖先,怀着深厚的思念,饱含着对过去的回首和明天的期盼。雨水还在淅淅沥沥,仿佛把人们的思念串成一条条线,随着瑟瑟的寒风飘落大地,拥入先人的怀抱。

  清明的雨水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惆怅和思念,而今天,一轮明亮的太阳高挂天空,洒下了万道金光,天空亮堂了,蓝色天幕下白云飘然;柳树轻轻地摇曳着嫩嫩的绿枝;白杨树妆着一抹抹新绿,显得丰富起来;鸟儿环飞于屋舍树木之间……

清明的散文随笔14

  近期事务繁杂,以致于有时候竟连时日都不记得了。昨晚信手翻开日历,方知明日已至春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顿觉时间过得真是快,一晃已到阳春三月。

  一年一度又清明,百年逝者如斯夫!

  清明,有两种不同的意义。首先作为农时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是万物生的发端。原本指每年此时,太阳转至黄经15度,“桐始花,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中亦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之说。而作为节日,则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祭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尤以祭祖最为普遍。

  清明作为节气,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清明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明已远远超出风俗、活动的表象,而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符号,故而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也最重。

  清明节回老家上坟祭祖,我已坚持了多年,不管阴晴风雨。今年因为放假一天,外加双休日共三天,学生也急着回家,人多车少,又不许超载。所以清早我就拎了包就往车站走,在我们西北的山区,真怕误了回家的班车。这样想着,我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哪怕到车站早一点也无妨,我们这里有句“能叫人等车,别让车等人”的说法,意思是说去早了不妨事,顶多多等一会儿,但迟了,错过了车,这一天就回不去了。

  人们记忆里的清明节总是“雨纷纷”,可今日却分明是一个艳阳天。

  一路上,已见有些人正向城西的公墓走着,老少妇孺,三三两两,一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是水果、蜡烛、香和纸钱、冥币等祭品,还有大小炮仗;一手提着铲子、头之类培土的用具。我看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和言谈举止与清明无关,与上坟祭祖无关——的确,有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了外出活动锻炼的机缘,至于各自的心情,实在是难以捉摸。记得每年的今日,好多人都是驱车前往,今年禁止公车私用,故而都徒步而去,但也有开私家车的。不管怎么,人们的热情还是极高的,走路都带劲儿。这表明人们对已故的亲人至少还心存缅怀之情。但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亲人健在的时候反而缺少这种热情呢?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吗?倘若真是这样,那为何生前不孝呢!真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子女孝与不孝,哪个孝哪个不孝,里面躺的人心里最清楚。

  到了车站,哇!那么多候车的人,拖儿携女,大包小包,急着往回赶,都心里明白,今日赶不回去就错过了祭奠先人的时节,那是被认为忤逆不孝的,何况自己也良心不安。我早早地打电话给班车师傅让留个座位,所以就安心站在靠安检门口的空地上。我看到每一辆来自乡下的班车进站,立即就有一群人围住车门,门一开,一下子涌进车里先放个包占着座位。这时候有座位就意味着能回家,不敢离开半步,生怕被人抢了去。等到师傅清点过人数,确认已坐满不再多上人,才稍稍松口气,有人就近去买瓶水,有人想买点吃的——为了候车连吃喝都顾不上。尽管如此,人们却都乐此不疲。瞧这阵势,酷似年关赶年的奔忙景象!让人激动不已!

  坐在车里,就听见城郊墓地里响亮的炮仗声。从早上约摸十点多到中午时分,墓地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震耳欲聋。午后一般就很少有人来了,因为相比之下,人们似乎约定俗成一样都在那一段时间完成仪式,太迟了也就不像话。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荒草萋萋的墓地,除了仍在袅袅飘升的香烟、爆完的.炮皮(炮箱早已被捡垃圾的争相拾走)和坟上培的一层新土,又恢复了往日的阒寂。也许先人们领完了各自的香烟祭品(今日就是为了这些而来的),已欣欣然的四散了罢。我想先人们应该早早就在等,是啊,和亲人阴阳两隔,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一年才一回,虽然相互看不见,但先人们指定在空中或者哪个角落看着你,等不着哪个亲人前来,就要等到来年了呀!要说说那边的生活,诉诉心头的苦楚,欲言却不能,所以心事重重。如此想来,先人们今日倒也不比生者快乐。真应了家乡那句话“能在阳间喝拌汤,不在阴间吃菜汤”。

  我曾见过城里经商或者务工的外地人晚上朝家的方向跪在桥头或者十字路口烧纸钱祭奠先人的情景,他们回家路途遥远,只有用这种方法遥祭,但心总是诚的。比起他们,我们是幸运的,至少可以回家亲力而为。

  乡下的清明祭祖,和城里不同。我们这里乡下称扫墓祭祖因要在坟前树枝上挂几条用剪刀剪成的窄而长的纸条,所以称“挂坟”。还流行着一句话说“有儿有女早挂坟,无儿无女等清明”,所以一般都在清明前十天就开始挂坟,只有无儿无女的坟没人来祭奠,但农村人朴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同一块墓地挂坟时都同样对待。一座坟,点一对蜡烛,挂一绺纸钱,烧一叠冥币,奠几杯酒,磕几个头,不摆祭品,也很少放鞭炮,却要在坟上培土,一般三到五年培一次土,还要砍掉坟上长出的树,怕树根扎进棺材里,破坏棺木。乡下人挂坟定要领上孩子同去,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认得自己先人的坟墓,免得以后挂坟找不着,所谓“香烟后代人”啊。记得以前的时候,我随父亲挂坟,用的是当地用构树皮造的改帘纸,绵绵的,薄薄的,吸水性好,可以写毛笔字。挂坟前,先要用钞票(当时农村最大就用十元的)拓过,叫“打纸”。“打”过的纸烧给先人们,先人们才能在那边花。如此说来,这阴阳两界还都有市场,有的时候,也可以用作“人事”,来疏通疏通关系,方便办事不是。其实,看清了,里外世界都一样,意料之中,不过生者无以感知而已。

  回到家里,来不及吃东西,净罢手,径直去了先人的墓地,不远,就在屋后,一大片几十座坟,全是旧的。梦里依稀慈母泪,都随风雨到心头!长跪于伯母(其实我更习惯称她为娘)坟前,让我想起辛酸的前半生,没有娘就没有我,更没有现在的我!更想起娘一生的艰苦生活。今天,儿子回来看您,没有眼泪,因为我深信,此刻再多的眼泪不及生前对您的孝敬侍奉,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只给您汇报我的努力,我一如既往像孝敬您一样对待伯父,坚持每月都回来看望,虽然不能天天陪着,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子身在公门由不得自己,还请娘理解!娘也肯定会理解!因为娘生前尽管没念过书生却通情达理。不过请娘放心,我尽力照顾伯父的起居,每次回来都买或者做点伯父喜欢吃的,换洗被褥衣物……我的女儿,您的孙女已上初中,乖巧可爱,学习不错。我的工作也挺顺利……娘,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村被列上新农村了,正在亮化美化,您生前修的房子我已经在维修亮化,地板院场都已硬化,门窗都换了,工程队还要给咱家压房脊、涂白墙壁、砌花园,将来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娘,您生前说过,我的成就就是您的心愿!但我想,我的成就也是您的伟大!荣光!

  此刻,不知有多少话想和娘诉说,但我们母子中间被一层无形的铜墙铁壁相隔,就让那些话语溶进燃烧的红烛,带给那边的娘吧。我的话也真长,红烛亮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我离开时还未熄灭。

  离开时经过娘的墓地,我站立了片刻,一步三回头地远去。

  清明,生者的节日,逝者的祭日!

清明的散文随笔15

  清明!我是爱的,清明节令一到,老天爷就好像那么听话似的,雨水多了起来,路边的柳枝绿的更醒目了,更喜人的是气温暖和了,不管你的家是在彩云之南的山岚怀抱里还是水墨江南的烟雨里,或是冬雪未融化的北方,沉寂着很久很久的故都,你都感觉到春的温柔,不寒碜而是真真实实的春。所以,我是爱的,就好像老人钟爱阳光一样的感情,或许喜欢温暖的你也会如我一样的感情丰沛。

  清明,我是爱的,是那种含在口中一样的疼爱。风景怡人处,是诗人眼瞳看见梦的季节,或许因为它是缱绻在四月里,嵌入诗人那带着娇羞和调皮的字句里,湖面的水暖了,嬉水的素手也不至于逃避似的触碰,或许是像极了你青春一样的光景,是明亮的情愫,冲动的有时候尽然会掉泪,懵动的青春总是幻想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记忆里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样让你痴痴的等待在楼下,然后牵着春天的手,在原野肆意的洒脱,仰望着天与地,绚烂在天与地的边缘,你的笔者本里烙下的.湿痕静静的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雷声在天边闪了一下,忽然的雨潜行又敲响,不打搅的躲闪,又不经意间的提醒,这就是清明时节的雨啊!下雨的日子多了起来,天也暖和了些,不是很热,比起夏天的炎热,四月里的天是最可爱的。

  窗外的雨水一阵子声音很响,一会儿又是慢慢的渗入、侵湿着屋外的树木、田野,还有那装饰着的油菜花。清明一到,天空热闹了起来,最不安分的要数蒙蒙烟雨了,戴着神秘的面纱朦胧着城市的街道,冲淡着人们疲惫的心情,我想这个时候心情是愉快的。

  蜗居在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发现春天的到来,虽然家乡的梨花早早的开了,院子里的梅花也是开过很灿烂的花朵,在早晨的露水里晶莹剔透得就像是梦幻般的神奇,可是城市里的人发现春天方式似乎最直接的是春雨绵绵潜入夜,天暖的刚刚好,一件外套足以过日子。清明一到,矫情的人也不再挑剔了,承认了春天原来是暖暖的。

  清明时节,柳枝纷纷扬扬的垂着绿枝,松枝翠绿的颜色渐渐明了、亮了,花是一丛丛的,不似花蕾的娇小、若隐若现,不似开败了的花瓣洒落、意气杂然,而是正好的花枝在最美的山岚,原野,园圃,还有你的花盆里,入你视野入你心房,闭上眼睛的凝神,那颜色刚刚好,不似初春的淡,不易发现;不似夏的浓,来得太沉。看着喜人,不至让人因太过浓烈而逃避或是窒息的感觉。雷声荒郊,东风微微,将雨丝吹皱着,斜成了四月天里温暖的亮响,原来春的响声也是那么的美丽、幽雅,就像叩响信笺思念的文字一样的缱绻。

  秋贵重阳冬最美是腊月,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窗外枝头惹人爱。趁着春风还飘得不是很远,童子五六人,师者四五人,行至山光斑斓处,席地而坐,吻吻天地的清朗之气,谈天说地,将爱将被爱,寻春,踏青,洗涤掉晦涩,还一个清明。

【清明的散文随笔】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清明散文随笔11-22

冬雨散文随笔02-11

父亲的散文随笔11-03

夏天散文随笔11-04

心情散文随笔11-04

秋天优美散文随笔12-08

关于坚持的散文随笔09-23

有关春天的散文随笔11-06

世界很温柔散文随笔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