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4-04-16 08:30:11 林惜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②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③,无文饰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⑤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⑥,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⑦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⑧,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⑨,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

  ①自新:人名。

  ②屹屹:勤奋不懈的样子。

  ③方简:刚直简朴。

  ④无文饰:没有丝毫的矫饰。

  ⑤檠(qíng):灯架。

  ⑥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

  ⑦搒掠:被拷打。

  ⑧意气:神色,精神。

  ⑨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11、下面与文中“见之者莫不讪笑”一句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B、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D、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3、用“/”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4、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11、D

  12、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13、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

  14、①自新以灯檠投之,若老师然。

  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

  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

  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己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年仅二十岁,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

  创作背景

  这篇传记结尾有“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之语,则此文当撰写于张自新卒后不久。文中又提到吴纯甫“买棺葬焉”一事,吴纯甫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见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则此文之作必在此前,即嘉靖十六年(1537年)或更先于此。传记中的主人张自新是一位慷慨任气、耕读自励、孝母敬兄、贫贱不移的读书人,可惜怀才不遇,淹蹇一生,郁郁以终。写此文时,归有光正值三十岁左右,尚未中举,尽管来日方长,但对于这位友人之死,不能不有所感触、无动于衷。正是因为有如此情愫,这篇传记才饱含兔死狐悲、同病相怜之情,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文学赏析

  此文是人物传记,但作者并没有滴水不漏地一一记叙张自新的生平,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几件事来加以描述,使得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突出。

  一是说他对于“古经中疑义”,能“随口而应,若素了者”,表明他的确“敏慧绝出”;二是说少年夜读时,同舍生睡着了,张自新竟气得“以灯檠投之”,并将他训斥一顿,表明他的性格直率刚正;三是写家贫,母亲劝他辍学,他牢记父亲的遗嘱,坚持白天种田,夜晚自学,显示他性格刚强,学习勤奋,对母亲体贴孝顺;四是写他代哥哥去县衙受杖责,表明他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对兄长很悌爱,也说明他很有主张,聪明过人;五是写他到外地授徒,每年都“敝衣草履,徒步往返”来探望母亲和哥哥,并为母亲准备酒食,表明他生活克勤克俭,对母亲和哥哥的感情都很真挚;六是说他对吴中子弟穿着华丽、举动轻浮很不以为然,而对谈古论今却很有兴趣,表明他抱负远大,与世不俗,“视豪势,眇然不为意”;七是写他不肯给学官送贽金,被“笞辱”,郁郁而死,再一次表明他的刚正不阿。这七件事都与文章开头对他性格的概述:“敏慧绝出”“性方简,无文饰”紧密相关,这说明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这样才使得人物的性格显得鲜明突出。在记叙了上述七件事之后,作者又说张自新曾经得到吴纯甫的赏识。而吴纯甫这个人尽管“好奖士类”,但真正被他看中的也只有一两个而已。这么一个眼光很高的人却“独称自新”,亲自买棺为张自新殓葬,更可见他实在是个奇才。

  最后作者说明写记的原因是“悲自新之死”,并补叙了自己与张自新交往时的所见所闻。作者说他曾经亲眼看到张自新“面斥人过”,说话时从不看别人的脸色,有时竟至“笑骂纷集”,从不考虑后果。这段补叙更进一步突出了张自新刚正不阿、直率坦荡的个性。篇末以野老听到“震动数里”的江涛声便认为张自新没有死作结,声情并茂,感人肺腑。那震天动地的涛声正像是刚强正直的他高傲地呼唤、不平地呐喊。其中蕴含了乡亲们及作者本人对张自新的深切哀悼之情,也引人深思,启发联想,使读者对这被秋风吹败的欲茂丛兰充满同情和崇敬。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年—1571年),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六十岁才考中进士,曾任长兴知县、南京太仆寺丞。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其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文风平易自然,清新淡远。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有《震川集》。

【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送人归蜀,送人归蜀张祜,送人归蜀的意思,送人归蜀赏析 -诗词大全03-13

马嵬归,马嵬归张祜,马嵬归的意思,马嵬归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阅读答案翻译赏析11-08

心里有光作文12-15

《牵手》阅读答案12-01

《马》的阅读与答案10-12

信任阅读答案11-09

有“自”字的成语02-02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赏析02-02

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赵嘏,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的意思,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