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3 00:32:39 好文 我要投稿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1

  一、教学内容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整除

  1.分类引人。

  (1)出示算式。

  15÷3=5

  4.5÷1.5=3

  23÷7=3……2

  10÷20=0.5

  30÷5=6

  24÷2=12

  (2)师:如果要将这8个除法算式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个别学生在前面边分边说。

  生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为一类;其他的为一类。

  生2:商是整数为一类;商是小数为一类;商有余数为一类。

  生3:分成没有余数和有余数两类。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分类方法。

  (3)师:按除法算式中有没有小数,可以分成两大类。电脑出示“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这5个算式。这些算式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学生操作:有余数的为一类;没有余数的为一类。

  电脑演示分类情况。

  (评析: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类的学习过程,筛选出要研究的算式,为教学整除奠定基础。)

  2.认识整除。

  (1)建立整除的概念。

  ①师:(指着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这一组的3个算式和其他算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它们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师:像这样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就是整除的算式。(板书:整除)

  ②师追问:什么叫整除?

  学生相互交流。

  ③练习:在下面各式中,哪些是整除的算式,哪些不是?为什么?(出示算式)

  51÷3=17    9÷18=0.5

  38÷17=2……412÷12=1

  91+÷7=138÷6=1……2

  5.6÷7=0.835÷7=5

  学生回答,并根据整除算式必须满足的条件来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提问:你能再说一道整除的算式吗?为什么这是整除的算式?

  教师补充:强调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并作如下板书:

  整数  a÷b=c(b≠0)

  (评析:这个环节先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整除算式的特征,接着通过判断说理和举例,巩固对整除算式特征的认识,最后,认识用字母表示的整除算式。逐步抽象,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整除的概念。)

  (2)学习整除算式的表述。

  ①说算式。

  师:(指35÷7=5这个算式)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整除的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35能被7整除,也可以说7能整除35”。

  提问:(指91÷+7=13)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学生齐说)

  让学生把剩下来的整除算式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②说字母式。

  提问:(指着字母式)这个算式该怎么说?

  (师板书: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指着板书说明:整数a除以整数b,b不为0,除得的商正好也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③练习:在下面的数中,哪几组的两个数可以构成整除的关系?

  68和424和28和323.6和1.2

  追问:两数构成怎样的整除关系?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评析:这一环节又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叙述、辨析,从而解决理解整除意义的难点。)

  二、教学倍数和约数

  1.布置自学。

  师:当数a能被数b整除后,a和b就产生了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倒数第4~5行,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投影出示自学题目)。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2)如果a能被b整除,能不能说“a是倍数,b是约数”?

  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讨论研究。

  同桌先相互说说思考结果。

  2.解疑。

  (1)(教师指第1个自学题)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生:当a能被b整除时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师板书)

  师:(出示算式18÷9=2)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

  生: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

  教师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生:因为18能被9整除。

  教师说明:如果把语序倒一下就更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是先有整除,后有倍数和约数的关系,那我们就可以说“因为18能被9整除;所以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

  师:(出示算式14÷2=7)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

  师:(出示算式4.8÷1.2=4)这个算式呢?为什么不能说4.8是1.2的倍数?

  学生回答。

  师:同桌相互合作,一人说整除的算式,一人用几句话说说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

  (2)(指第2个自学题)提问:这样说行吗?那该怎样说?

  3.小结。

  在整除的基础上产生了约数和倍数(板书课题),而且在说约数和倍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评析:安排学生自学,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设疑解疑过程中,引领学生参与师生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做到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投影出示)

  (1)60能被5整除。

  (2)8能整除4。

  (3)8.1是0.9的倍数。

  (4)24÷8=3,所以24是倍数,8是约数。

  (5)老师的年龄是6的倍数,老师的年龄不可能是25岁。

  (6)21÷3=7,3和7都是21的约数。

  2.找一找,哪两个数能构成整除的关系?

  72  8  9  28  4  7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改变题目:找一找,72还能和哪些数构成整除的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名回答。

  3.填空

  (1)15能被(   )整除,所以15是(   )的(   )数,(   )是15的(   )数。

  (2)16能被(   )整除,所以(   )是(   )的(  )数。

  4.游戏“找朋友”。

  师: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整数,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把写着自己学号的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也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

  (1)我是20,我找我的倍数。(让学生判断,同时说说理由)

  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倍数朋友呢?

  (2)我是20,我找我的约数。

  教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约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本身既是自己的倍数,又是自己的约数。

  (3)我是1,我找我的倍数。

  师:为什么大家都是1的倍数呢?

  (4)我是0,我找我的约数。

  师:为什么大家都是0的约数呢?

  指出:0能被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的倍数,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

  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为了方便,通常在研究倍数、约数问题时不包括0。

  (评析:教师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提供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辨析。特别是“找朋友”的设计别具匠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来,既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复习巩固了全课学习内容,同时又让学生认识“0”与“1”在整除问题上的特殊性。)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2

  1.投影出示P40“练一练”第一题。(略)

  2.投影出示P43练习第2题。(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到所有整除的关系)

  四、建立倍数和约数的概念

  师: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和b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学生自学P39内容)

  思考:①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②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可以说a是倍数,b是约数吗?

  生1:在整除的情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师:在15÷3=5这个整除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生2: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28÷7=4和33÷11=3,你们谁来说一说?(生答略)

  师(指20÷7=2……6):我们可以说20是7的倍数,7是20的约数吗?为什么?

  生3:20不能被7整除,所以20不是7的倍数,7也不是20的.约数。

  师: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能单独说a是倍数,b是约数吗?为什么?

  生4:a还可以是别的数的倍数。例如:12÷3=4,12是3的倍数;12÷2=6,12也是2的倍数。

  生5:数a能被数b整除,只能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师:在整除的基础上产生了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就是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评析:教师在横向上拓宽了教材范围,既让学生认识了约数与倍数,又让学生了解到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整数之间不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3

  教材动起来 思维活起来——“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39~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与倍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据概念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师:你在他的哪边?他在你的哪边?(师指左右两生)

  生1:我在他的左边,他在我的右边。

  师(前、后各起立一位学生):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人的位置关系?

  生2:生甲在生乙的前面,生乙在生甲的后面。

  师:这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有这样相互依存的现象。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理解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在探究过程中,建立整除的概念

  15÷3=510÷3=3……11.5÷3=0.5

  28÷7=43.3÷1.1=320÷7=2……6

  28÷0.7=4035÷11=3……233÷11=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道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如果要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你打算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认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除不尽有余数的,另一类是除得尽没有余数的。(同时展示)

  ①15÷3=5②10÷3=3……1

  28÷0.7=4020÷7=2……6

  33÷11=335÷11=3……2

  3.3÷1.1=3

  28÷7=4

  1.5÷3=0.5

  生2:我们组认为可以分成这样两类:一类是整数除法,另一类是小数除法。(同时展示)

  ①15÷3=5②28÷0.7=40

  28÷7=43.3÷1.1=3

  33÷11=31.5÷3=0.5

  10÷3=3……1

  20÷7=2……6

  35÷11=3……2

  生3:我们组认为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没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一类是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一类是小数除法。(同时展示)

  ①15÷3=5?②10÷3=3……1③1.5÷3=0.5

  28÷7=420÷7=2……628÷0.7=40

  33÷11=335÷11=3……23.3÷1.1=3

  师(指生3的分法):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上述分类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生4:第①类被除数、除数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第②类的商有余数;第③类是小数除法。

  师:像这样一组被除数、除数是整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的算式,我们把它称为整除。

  师:如15÷3=5,我们可以说15能被3整除,或者说3能整除15。

  师:28÷7=4,这道算式谁来说一说?33÷11=3呢?(生答略)

  师:像这样的整除算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a和b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师:那么,什么样的式子称为“整除”?

  生5: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

  生6:商也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生7:b是除数不能为0。

  师: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说b能整除a。

  [评析:教师没有被动地照搬教材中静态的教学资源,而是直接把九道除法算式的分类情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并说说如何分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把握整除的特征,理解整除和除尽、小数除法的关系,提高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类的能力。]

  师:你们认为这段话中哪句比较重要?

  生8:整数a除以整数b。

  生9: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生10:整数b不能为0。

  师:为什么b不能为0?把b≠0去掉行吗?

  生11:整数b表示除数,0不能做除数。

  师:你能举出整除的'算式再说一说吗?(生答略)

  师:如10÷3=3……1,我们可以说10能被3整除吗?为什么?

  生12:因为商有余数,所以10不能被3整除,3不能整除10。

  师(指算式1.5÷3=0.5):如果说1.5能被3整除,你们同意吗?

  生13:因为被除数和商都是小数,所以1.5不能被3整除。

  [评析:出示整除的意义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哪些词比较重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次强化整除的特征,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实践与反思(1)

  1.投影出示P40“练一练”第一题。(略)

  2.投影出示P43练习第2题。(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到所有整除的关系)

  四、建立倍数和约数的概念

  师: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和b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学生自学P39内容)

  思考:①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②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可以说a是倍数,b是约数吗?

  生1:在整除的情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师:在15÷3=5这个整除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生2: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28÷7=4和33÷11=3,你们谁来说一说?(生答略)

  师(指20÷7=2……6):我们可以说20是7的倍数,7是20的约数吗?为什么?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4

  1.投影出示P40“练一练”第2题。(略)

  2.游戏:出数说关系。

  师:4和20,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们的关系。

  生1:20能被4整除,4能整除20。

  生2:20是4的倍数,4是20的约数。

  师:14和30呢?

  生3:30不能被14整除,14不能整除30;30不是14的倍数,14也不是30的约数。

  ……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习,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地掌握了整除、约数和倍数的特征。]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8能整除4。()

  (2)因为36÷6=6,所以36是倍数,6是约数。()

  (3)5是5的倍数,5又是5的约数。()

  (4)凡是能除尽的一定能整除。()

  (5)63÷3=21,3和21都是63的约数。()

  4.游戏:找朋友。

  师:每个同学都有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整数。如果老师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且把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

  师(举卡片10):我是10,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

  师(指学号是10的学生):你也是10,为什么是我的倍数朋友?

  生1:10能被10整除。

  师(举卡片10):我是10,我的约数朋友在哪里?

  师:你也是10,为什么又是我的约数朋友?

  生1:因为10÷10=1,10能被10整除,所以10也是10的约数。

  师:1是不是10的约数?(学生讨论交流)

  生2:因为10÷1=10,所以1是10的约数。

  师:99是1的倍数朋友吗?1000呢?(生答略)

  师:因为任何整数都能被1整除,所以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

  师(举卡片1):我是1,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站起来了?

  生:因为我们这些数都能被1整除。

  师(举卡片0):我是0,我的约数朋友在哪里?0有没有约数朋友?如果有,那么谁是0的约数朋友呢?

  (学生讨论交流,也可打开课本P40自学)

  生3:我是24,0能被24整除,所以24是0的'约数。

  生4:我是10,10能整除0,所以10是0的约数。

  ……

  师:因为0能被任何不是零的整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

  师:那么,0的约数朋友在哪里?(生答略)

  师:今后学习中为了方便,通常在研究约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评析:教师把“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和“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这两个枯燥的知识点的教学变成了生动活泼的举卡片游戏,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有层次,具有开放性。]

  六、总结全课

  总评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教师没有落入“枯燥乏味”的老套,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灵活地驾驭教材,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静态教材动态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本教学中,教师在理解、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教材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二、教学内容探究化

  “教学不是告诉。”教师没有直接把整除的意义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究除法算式的特点,感知整除与除尽、小数除法的不同,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三、概念教学活动化

  以往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大多采用讲解法,教学沉闷,教师讲的吃力,学生听得费劲。而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在举卡片、找朋友等游戏中掌握了有关概念,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5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老师走到前排的一位学生面前。)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能告诉我们,你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叫xxx,我妈妈姓x。

  师:xxx的妈妈姓x,我们就叫她x阿姨,好吗?

  (板书:x阿姨xxx)

  师:那么,x阿姨和xxx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x阿姨足xxx的妈妈,xxx是x阿姨的女儿。

  师:x阿姨是xxx的妈妈,xxx是x阿姨的女儿;xxx是x阿姨的女儿,x阿姨就一定是xxx的妈妈。妈妈和女儿是一种相互依存着的关系。(板书:相互依存)

  师:(指板书)这是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数的概念:倍数和约数。

  (对应黑板上的“x阿姨”和“xxx”板书:“倍数”“约数”)

  (二)在探究的过程中。建立整除的概念

  师:研究倍数和约数,整除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你能说出整除的含义吗?

  生: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

  师:准能说出一些除法算式,算式中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如下左边)。

  15÷3:5 15÷4=3……3

  24÷12=2 24÷1.2=20

  45÷5=9 45÷50=0.9

  19÷19=l 19÷19=1

  师:如果老师把同学们说的算式改成这样(如上右边),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还具有整除关系吗?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道算式的商后面有余数,第二道算式的除数是小数,第三道算式的商是小数,第四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是小数,所以,这些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不具有整除关系。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数a能被数b整除”?整除要具备哪些条件?请各小组合作学习,

  把整除要具备的条件填写在记录单上。

  (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归纳整除要具备的条件。)

  师:整数a除以不为0的整数b,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又可以说成“数b能整除数a”。

  (三)建立倍数和约数的概念

  师: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叫做b的什么?b就叫做a的什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后回答,并举例说明。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板书揭示整除和倍数、约数之间的关系。)

  师:“因为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所以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这句话你会说吗?请同学们选一个算式,也可以自己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

  师:如果数a不能被数b整除,数a就不是数b的倍数,数b就不是数a的约数。你能用右边算式中的数说一句话吗?

  生:因为15不能被4整除,4不能整除15,所以15不是4的倍数,4不是15的约数。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互相出题说一句话的游戏。先由学生出题老师说,再由老师出题学生说。

  生:……

  师: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a是b的'倍数’b就一定是a的约数;b是a的约数,a就一定是b的倍数。可见,倍数和约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小结与质疑

  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今天学的“倍数”跟以前学的“倍”有什么不同?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倍数”是以整除为前提,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以前学的“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这两个数不一定是整除关系。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棒!

  (五)实践与反思

  1.投影出示(略)。

  师:哪几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哪几个算式的被除数能除尽除数?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投影片上运用叠片揭示整除与除尽之间的关系。)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40能被8整除。

  (2)18能被5整除。

  (3)32÷4=8,所以4是约数,32是倍数。

  (4)凡是能够除尽的一定能够整除。

  3.填空:24能被口整除。

  师:口内可以填几?怎样才能一个不漏地填出来?(提示:按顺序。)

  师:同学们填的这些数都是24的什么?(约数。)24是这些数的什么?(倍数。)24能被这些数——(整除。)

  (六)动脑筋出教室

  师:下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平时,老师宣布下课,同学们都一起走出教室。今天,请同学们按要求离开教室。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你就可以先出教室。

  (游戏开始,老师出示第一张卡片2。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走上讲台,依次说出一句话后离开教室。当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出示了第二张卡片0.3,有几位同学一下子冲到讲台前,见其他同学没有动,想了想,又走回自己的座位。老师让学生讨论:他们为什么又回去了?接着,老师出示卡片3和5,学生按同样要求依次走出教室。最后,还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10位同学。)

  师:你们为什么不走呀?

  生:因为我们的学号数不能被那些数整除。

  师:老师这里只剩一张卡片了,怎么办?

  生:老师你给个“l”,我们剩下的同学就都可以出教室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任何自然数都能被1整除,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l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

  师:如果老师第一张卡片就出l,哪些同学可以走?

  生:全班同学都可以走。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6

  教学内容:“约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约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师:(拿着数学课本)问这是一本?

  生:数学课本

  师:“数学”就是关于“数”的学问,我们的身边有“数”吗?

  生:有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我有7本书。

  生2:我有3个好朋友。

  生3:我们班里有26名女同学。

  ……

  2.根据信息组成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课件出示)

  A组 B组

  (1)35张圣诞贺卡 (8)共用去6.6元

  (2)每本练习本2.2元 (9)平均分给11个同学

  (3)有5个同学给灾区捐款 (10)共捐了15.5元

  (4)小红每天读2页课外书 (11)已经读了24页

  (5)买了4枝同样的钢笔 (12)共用布15米

  (6)小东参加三门考试 (13)共考了273分

  (7)做7套同样的校服 (14)小明带32元钱买钢笔

  师:请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选择两条相关的信息组成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学生伴随轻音乐读题思考)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看,你先择的是哪两条,求的是什么?怎么列式?

  生1:我选(2)和(8)求的是可买多少本?列式为6.6÷2.2=3

  生2:我选的是(1)和(9)求的是平均每人得到几张贺卡,列式为35÷11=3……2

  生3:……

  共得到7道算式,分别是:6.6÷2.2=3 35÷11=3……2 15.5÷5=3.1

  24÷2=12 32÷4=8 273÷3=91 15÷7=2……1

  [学生的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这些算式,并根据算式的'特点分类,分好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己分好类后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师:为了方便,老师给它们加上序号。(分别给7道算式加上序号)

  ①6.6÷2.2=3 ②35÷11=3……2 ③15.5÷5=3.1

  ④24÷2=12 ⑤32÷4=8 ⑥273÷3=91 ⑦15÷7=2……1

  生1:我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为一类,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第三类的除数都是整数。

  生2:我也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是没有余数的。

  生3……

  师:从同学们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那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分类来研究。(课件出示)

  师:(先择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这位同学他是按是不是除尽来分类的,那什么叫除尽?什么又叫除不尽呢?

  生:商是有限小数的就是除尽,商是无限小数的就是除不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头脑中建立了小数除法、有余数的整数除法和没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三种类型的除法的表象。学生的分类,恰当地提供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素材资源,使学生乐学、会学。]

  三、归纳特征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些除尽的算式(①6.6÷2.2=3 ③15.5÷5=3.1④24÷2=12 ⑤32÷4=8 ⑥273÷3=91) ,看看这些算式还能不能再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①6.6÷2.2=3和 ③15.5÷5=3.1分为一类,因为这里面有小数, ④24÷2=12、 ⑤32÷4=8和 ⑥273÷3=91这三个算式分为一类,因为这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师: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类后)指着整除的一组算式:象这样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除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称它为“整除”(板书“整除”)(课件出示)

  师:那我们仔细地观察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呢?

  生:除尽的范围比整除的大。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圈来表示除尽,那整除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圈。(课件出示集合图)

  师:你还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

  生1:4÷2=2。

  生2:30÷5=6

  生3:280÷70=4。

  ……

  师:整除的算式实在是太多了(在整除的小圈后加……)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概括整除算式呢?

  生:用a÷b=c(板书)

  师:是不是要加个什么条件呢?

  生:b≠0(板书),因为b=0,除法就无意义了。

  师:如果a、b、c都是整数(板书),且b≠0,那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教师先从圈中拿去除不尽的除法算式,再将这些能除尽的算式进行分类,揭示出整除的算式。这样以集合圈的形式,渗透整除和除尽的关系。在学生找出了整除算式的特征后,教师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再次感悟和应用整除算式的特征,并体会象这样的算式有无数个。并通过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算式来抽象概括,既让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的概念。]

  师:如15÷3=5,我们就说15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15。谁来说说这几道的(指着黑板上的几道整除算式)?

  生1:24÷2=12我们就说24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24。

  生2:32÷4=8我们就说32能被4整除,或4能整除32。

  生3:273÷3=91我们就说273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273。

  师:我们一起看看书P49的练一练1。(课件出示)

  生答……

  [教师针对内容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说明、学生模仿。不容忽视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记忆和模仿还是必要的。在教师揭示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请学生说和学生自己任选两个算式说给同桌听,到一起其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来区分两种说法的区别,自我感悟。]

  四、感悟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与评析12-20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03-02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12-18

《狼和小羊》教学实录03-12

《狼和鹿》课时教学实录03-08

《狼和小羊》教学实录【精华】03-13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合集5篇03-03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锦集(5篇)03-03

《荷花》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