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3-05-02 07:22:56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简要说: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同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的需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的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其中,不管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还是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或是正确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无一不需要“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

  2、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要,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忽略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学生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这种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语文教学必须克服这种弊端。

  3、学生个体心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上看,从“无人”的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个体人的存在。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有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教师只要切实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当一个人面对具有很强魅力的学习对象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形成求知需求,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欣赏,去品味。不仅如此,人还具有创造的本能(或潜能)。每个学生也是这样,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时,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激情所充盈,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学生心理过程是同步的。因而学生个性心理要求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道德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权益保护等方面,科学规划语文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语文教学必须要“尚自然,展个性”。也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语文教学实践“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

  1、改革课程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偏重语文理论的论述、知识点的渗透,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和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错误理解,就不能简单地把语文等同于教条,等同于说教的工具。中共十六大在强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出了语文文明建设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语文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文明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以人为本”。那么在初中语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理应关注学生、重视生命。应该适应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 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升学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力图从不同层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切实反映学生生活实践,改变过去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相背离的状况。

  2、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存在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首先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如何学上,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步事实资料、当地民风民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即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教师不仅要树立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的观念,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新的观念不仅能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潜质。

  3、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进行有标准化答案的书面测验,注重知识,注重“量化”;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且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教学的主体—学生。即使有,也是简单看看学生的分数。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提倡评价多元化。

  (1)看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成为评价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总要求。

  (2)看语文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使命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占有知识而传播知识,而是为了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索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

  (3)看语文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或者单向提问,强调对学生大量的设问。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也没能更好地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讨论、交流。必须谨防这种教学倾向。

  其次,提倡评价个性化。在强调评价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体作为有个性人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不是传统的依据考查和考试或者仅靠一两次考试结果来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的武断做法。评价标准应从共性转向尊重个性,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决定了他们独特的发展可能性。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务必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去。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死读书、读死书而又没有个性和升华知识能力的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就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我及各位同仁的努力,不再让我们的学生重蹈的覆辙。

【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初浅认识教育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试论外语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04-27

学科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04-30

认识论视阈中的以人为本04-29

对油画雪景中的意境初论文04-30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类教育浅探04-30

模糊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初析04-28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4-28

汉初儒士用世浅探04-28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论文(精选15篇)01-07

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影响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