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排一排的感知活动,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物体排列的顺序。
3、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3、音乐,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水果大丰收喽,让我们坐上车,一起去果园看看吧。
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果园。
二、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1、看看说说,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
(3)请三位小朋友上台来分别摘一个苹果,让幼儿说出谁摘的小苹果,谁摘的大苹果,谁摘的最大的苹果。
2、学习将3个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刚刚长出来的苹果是很小的.,后来才慢慢地长大,谁能把这些苹果从小到大一个个排一排,表示苹果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吗?
(2)请幼儿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最大的。
3、练习将3个苹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1)按从大到小地排序。
教师:果园的水果运到水果店了,我们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样整理苹果的吧。咦,叔叔阿姨把最大的苹果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
(2)请小朋友尝试从大到小排苹果。
(3)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大的小的最小的。
三、操作巩固,加深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方式的理解。
1、教师:很多小朋友们给苹果排队排得可真好,可是水果店里还有许多水果没有摆放整齐,叔叔阿姨也想让小朋友帮忙,叔叔阿姨告诉吕老师一个秘密,这些水果喜欢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样子来排队,你们愿意帮忙吗?
2、幼儿操作活动,进一步掌握有规律的排序方法,教师适当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四、快乐水果宴
教师:水果店的叔叔阿姨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助,他们准备了香甜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
小学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2、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
学习重点:
区分男女,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学习难点:
尝试用AB模式进行排队。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课件、开火车的音乐。
2、幼儿学具: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人手一份、小人图片4个(男女各两个见资料包)。
活动过程:
一、比较男孩、女孩
(这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男孩、女孩的基本特征,会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1、演示课件第一张: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找找他俩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他们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女孩的头发长长的,喜欢穿漂亮的裙子男孩的头发是短短的,穿着长长的裤子
2、区分男女: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请幼儿按性别分别站到娃娃的一边。(弟弟站在男孩一边,妹妹站在女孩一边)
二、按男女一一间隔排序操作
(这环节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老师演示课件第二张:呜呜呜,什么车开来了?
2、老师演示课件第三张:小朋友要上火车去旅行了,看看谁会先来乘火车?(老师分步演示前3个娃娃上火车课件)
3、猜一猜:猜猜接下来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娃娃排序规律)
幼儿可能1:可能没有发现排序的规律而猜谜式乱说。
老师预处理:手指课件边慢慢说男孩后面是女孩,女孩后面是男孩,男孩后面又是谁呢?
幼儿可能2:有的幼儿可能能够说出接下来上火车的孩子性别。
老师预处理:请幼儿说说理由为什么下面排的是女孩(男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小朋友上火车要男孩、女孩、男孩、女孩一个一个间隔排排队的。
4、游戏:坐火车
(1)布置任务:(出示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和小人图片)这里也有小朋友要坐
火车了,他们也要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排排队,(动作演示:一个朋友一节车厢,一个朋友一节车厢)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幼儿操作
幼儿可能:没有排序意识地乱插。
老师预处理:语言引导这些小朋友说要和电视机里的朋友一样间隔排排队。并帮助排2到3个男孩、女孩、男孩,接下来呢?
(3)分享交流:你们是怎样帮助男孩女孩排队的'?
幼儿可能:和电视机里演示的方法不同,如:排序模式不同,或男孩打头等。
老师预处理:看看这些朋友和刚才的朋友排队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也是间隔排排队的?如果还有朋友来排队,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由于刚开学,小班幼儿还没有任何排序方面的认知经验,加上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用有音效的课件演示策略,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用男孩女孩一一出场演示的方法,来强化出场序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排序规律。】
三、按男女一一间隔排队开火车。
(这环节通过排排队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并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排排队:你们想不想排队乘火车?我们就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顺序来排队,开火车。
方法:先请1位男孩做火车头,再请幼儿自由间隔排队。
2、带领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
小学数学教案3
一、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5、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二、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四、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4、练习二十七第5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跑道的过程,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主动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20xx学年学校运动会100米和400米比赛时起跑图片
同学们喜欢看短跑比赛吗?判断一下那张图片是100米比赛?哪张是400米呢?说说你的想法。
2、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疑问吗?
问:为什么400米比赛,每条跑道的起跑线位置不同呢?
怎样确定400米比赛起跑线的位置?
3、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一起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了解跑道结构。
课件出示标准400米的跑道图。
(1)从中获得了哪些数据信息?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
(2)跑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因为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所以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两条直道的长度与圆的周长的和。
2、解决问题。
(1)计算第1条跑道的长。
师:为了减少误差,π取3.14159。计算数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14159×72.6+85.96×2=400(m)
(2)计算第2条跑道的长。
第2条跑道圆的直径是:72.6+2.5=75.1(m)
第2条跑道长:3.14159×75.1+85.96×2≈407.85(m)
(3)学生填表。
学生用计算器逐一计算,把计算结果填入教科书第81页表格中。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相邻跑道相差约7.85m,由里向外逐圈递减约7.85m。
(2)教师启发提问:计算跑道相差米数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由于两条直跑道的长相等。用外圈两半圆形跑道长减去里圈两半圆跑道长得到相邻两跑道全长的差。
π× 75.1-π×72.6
=π(75.1-72.6)
=2.5π
(3)确定起跑线。
学生归纳:由于外圈跑道比内圈相邻跑道长约7.85m,所以由里往外,每一道的起跑线要比前一道提前约7.85m。
三、应用反馈
师:400m跑道和200m跑道的起跑线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然后达成共识:
400m跑道要跑1圈,每道起跑线比前一道提前7.85m,200m跑道要跑半圈(一个半圆形跑道加一个直跑道),每道起跑线比前一道提前3.925m。
四、归纳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运动场上感受一下,写出体会。
六、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能确定较复杂多项式的公因式,灵活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通过分解较复杂的多项式,体会整体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公因式的确定以及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
准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你知道下面多项式有什么关系吗?用式子怎样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下列多项式有公因式吗?如果有怎样进行因式分解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1)的.公因式是,注意观察系数和相同的因式;
(2)中可以变形成,所以公因式是。可以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二、典例剖析
例1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项的公因式,特别是(2),要把所有的公因式都提出来。
例2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让学生观察思考,正确找到公因式,另外还要注意将分解得到的因式化简。
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例3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和游戏活动,复习20以内的数数、读写、组成、顺序、比大小及区分基数和序数。
2.通过复习,将20以内的数和认识钟表进行整合。
3.在活动中经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认数的价值,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交流能力和审题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本学期咱们共同学习和探究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2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归纳复习
(一)基数与序数
1.说一说,每个数都有几种含义,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2.学生举例说明,如:教室里有4个小组,xx坐在第4排。
(二)数的组成及读写
1.口答。
3个一是( ),写作( )。
2个十是( ),写作( )。
1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同桌互相玩游戏:一人说数,另一个说组成。
3.说说:读数、写数要注意什么?从哪位开始?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2)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3)比19多1的数是( ),比19少1的数是( )。
(4)与12和14都相邻的`数是( )。
(5)18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6)十七写作( ),16读作(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拧)
(1)13是由3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 )
(2)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只有3种分法。( )
(3)11后面的第四个数是15。( )
(4)十八写作108。( )
(5)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 )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2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 ②两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演示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2)3.90.3001.8000500
(2)5.7800.0040102.02060.06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1.8502.900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0.3001.80005.00
(2)0.000412.00260.06500
(3)0.09012.000010.50605060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5、(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20.144.80050.001.60
5010.01016.04.0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5.305.350.300
50.3050350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理解容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1 升=1000毫升、1 升=1立方分米、1毫升= l立方厘米。
3、能正确运用容积单位,能正确计量物体的容积。 教学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掌握1 升=1000毫升、1升= 1立方分米、l毫升= 1立方厘米。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前准备:
量杯、注射器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药瓶、汽油桶、垃圾桶、茶叶罐、仓库)。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对了,它们都是用来盛放物品的。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容器呢?(学生举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装箱等)
知 (一)学习容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大家所说的容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能容纳别的物品)。我们就把,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1、大屏幕出示水池图片:问:这是一个水池,要想计算这个水池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水池的长、宽、高)怎样计算?
师:因此,有人说:这个水池的容积和它的体积一样,也是280立方分米。你同意吗?
2、那么,物体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3、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的呢?你可以举例说明。(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实心的物体等没有容积。)
(三)认识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 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板书:L、mL)
小学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学习将物品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课件、串珠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模仿游戏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模仿游戏,我来做一个动作,小朋友来模仿我的动作。小耳朵要仔细听噢?拍手-拍腿,拍手-拍腿、拍腿-跺脚,拍腿-跺脚、拍肚皮-拍肩,拍肚皮-拍肩,通过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按ABAB规律排序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邀请我们去羊村去做客,他正在羊村等着我们呢,我们赶快出发吧。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规律
1、师:哇,羊村到了,喜羊羊正在门口等着我们呢,小朋友看门口的小花也在欢迎我们呢,提问:小朋友看看小花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是按照物体颜色间隔排序的方法)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我们赶快跟着喜羊羊去羊村看看吧?
2、(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小朋友快看是谁呀?(慢羊羊村长)慢羊羊村长好像有话跟要说(播放录音)不好了,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快和喜羊羊一起去救他吧。
3、(师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狼堡到了,小朋友看,狼堡门口有许多陷阱,想要躲过这些陷阱我们就要发现陷阱里的秘密。小朋友仔细看陷阱是怎样排列的?(一个绿的,一个红的)小朋友说得真好,如果我们继续往前走会遇到什么颜色的陷阱?谁来试试把隐藏的陷阱找出来?(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
4、(师播放第四张幻灯片)我们终于躲过陷阱了,不好,懒羊羊被灰太狼放到锅里了,要想就出懒羊羊必须解除灰太狼的魔咒,灰太狼的魔咒就藏在这些苹果里。小朋友擦亮眼睛仔细看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是怎样排队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小朋友说得真好,接下来应该怎样排?(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
5、(师播放第五张幻灯片)灰太狼的.魔咒终于被解开了,可是邦着懒羊羊的绳子还是没打开,灰太狼说了,只有把墙上的机关按钮全都点亮,懒羊羊才能获救。我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按钮是怎么样排列的?(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小朋友说得真好,接下来应该怎样排?(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师:哈哈,灰太狼终于被打败了。
6、(师播放第六张幻灯片)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美羊羊邀请戚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去参加,可是我送给美羊羊的礼物还没有准备好,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看,老师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是什么颜色的呀?(粉、黄),它是怎么排列的?这条项链是粉珠珠、黄珠珠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这条项链还没做完呢,哪个小朋友来帮我做完,看看后面应该排什么颜色的珠珠呢?(请一幼儿师范)做完后完整说一说。
7、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串项链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方形的小珠子,它们都有什么颜色?小朋友也来做一条漂亮的项链送给美羊羊吧?让两种颜色的小珠子一个隔一个串起来。
活动结束:
师请幼儿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排成一队参加美羊羊的生日宴会。
小学数学教案14
设计说明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让学生有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1.让数学走进生活。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以谜语导入,以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能清晰地看出手指的根数与间隔数之间相差1,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出间隔数和手指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借助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从探究发现规律到应用规律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介绍间隔。
(1)找一找。
师:勤劳的人们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的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伸出你的左手,你看到了什么?
(2)数一数。
师: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3)讲一讲。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空叫做间隔,手上每两根手指之间都有一个间隔。也就是说,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4)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3.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a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a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二课时
1、教学单韵母o的发音
2、课前沟通,让孩子不在有紧张心理
3、复习上一个星期教的a
4、教o的发音方法,反复教读,纠正口型,
5、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这两个星期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e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e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四课时
1、复习单韵母a o e
2、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发音
3、学习单韵母a o e的四个声调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教学课时:1、五、指导王德桧孩子认真书写,纠正不正确的地方1、趣味数学:小兔子们排着队去大森林里采
2.自制小学3年级数学学具图片
为图形宝宝找家、排排队、瓢虫爬爬爬、铺小路、小白兔种蘑菇、快乐转盘指认1-10的数字卡都是不错的教学学具
1、为图形宝宝找家:发展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能正确分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用泡沫板割出小房子形状,并将透明的塑封好的空膜粘在房子的'周围,并在房檐贴出小动物拿着图形的图片。并将带有图形形状的实物图片塑封好,用小积木块站在图片上,起到稳定图片作用,增加玩具趣味性。幼儿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并将其按形状分类,将小图形宝宝分别送回家。
2、排排队:能初步理解相邻数,掌握“7”以内数的相邻数。能正确认读阿拉伯数字。并将数子与实物数量一一对应。能按实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按类别寻找“7以内数的相邻数。教师引导幼儿依据实物卡片寻找“7”以内数的相邻数,并按顺序依次将管型玩具插在底托内;根据实物卡片的数量再依次将数字卡片与其相对应,将贴有数字卡片的管形玩具插好。教师引导幼儿准确认读阿拉伯数字。
3、瓢虫爬爬爬:能根据纸片的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进行一维排序。主体盒:用油性彩笔绘画出瓢虫形状,用壁纸刀刻画出可支持幼儿一维排序的豁口,最后将制作完的彩纸用双面胶粘到纸盒上;彩色纸片:采用幼儿常见的红、黄、蓝、绿四色彩纸,用剪刀剪出幼儿常见的图形(例如:圆形、心型、蘑菇型等),将剪出的纸片放到塑料盒中。
4、铺小路: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规律,并按规律进行一、二维排序。取一块干净泡沫板,再用一个漂亮的小盒放小蘑菇,板子后面用硬物支撑,使泡沫板能直立。将图片剪好,压模,贴到板子上,再用透明硬模放到让幼儿操作插蘑菇的地方,然后将蘑菇若干压模,投放到小盒子里,使幼儿可以将蘑菇按颜色规律排序。幼儿参看上一条小路排序规律的提示,帮小灰兔将蘑菇路铺完。再按照此排序规律,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蘑菇颜色,帮小黑兔铺小路。
5、小白兔种蘑菇:区分蘑菇的颜色和大小;能按蘑菇的颜色和大小进行二维分类。制作出一片草地,和小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幼儿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彩色蘑菇。幼儿选择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蘑菇进行排序,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排列的规律,并请幼儿按照规律继续进行排序。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请他自己设计排序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儿老师可以运用图示进行暗示。
6、快乐转盘指认1-10的数字卡:能将点子图与数字卡匹配。将数字卡制作成大转盘的形式,将点子图制成梯形状,幼儿将点子图与数字匹配。幼儿选择不同数量的点子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它的点子总数,再按点子总数插到相应的数字转盘上。
【小学数学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4-25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4
小学数学教案07-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