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08 07:17:5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c≠0)(b≠0)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 =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4)999×9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2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教学1吨有多重,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

  【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

  【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点

  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

  2、研究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

  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的是什么?(小兔)排在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回答,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四、联系生活、感悟规律。

  老师出示校园外的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黑色方块和黄色方块,红蜡烛和白蜡烛,跨栏的栏杆和跑道,柱子和栏杆,屋檐上圆木头和扁木头,石柱和石桌。

  瞧,人们把一一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精品4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 、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转硬币

  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9-03

[实用]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8-18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11-07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7-04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8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7-05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7-06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