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时间:2024-07-11 15:58:2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

  学情分析

  已学了比、求比值、化简比按比例分配等知识。

  学习目标

  1、巩固比的意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练习

  教学准备

  习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概念

  什么叫做比?

  怎样求比值与化简比?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独立练习

  第1题练习后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第2题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第3、4题先弄懂题意,再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第5、6、7、8、题是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或全班交流不同的方法。

  三、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然后教师介绍黄金分割。

  口答并结合练习加以说明

  列表分析

  教学反思

  还可以。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2

  教学内容:第十一册p58——59,例2、例3,练习十三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两个量的比推想出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校四(3)班有男生30人,女生18人。体育课上,沈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呢?男同学组、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几个?

  同桌讨论,再回答。

  (估计学生回答:1、平均分,就是男生12个,女生12个;2、这样不合理。3、应该按人数来分,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0:18,化简后是5:3,按这个比例来分较合理。)

  师小结:这样24个实心球按5:3来分,男女生各能分到几个?你能解决这样问题吗?

  二、主动探究,归纳方法:

  老师把刚才的问题板书成应用题出示,并引导学生一起研究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3)班体育课,沈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分成两组练习,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3,男女生各分到实心球几个?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建议画个图帮助理解。解答后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及解答方法。生1:24÷(5+3)×5=15(个)24-15=9(个);生2:先想男生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5+3=8,男生是总人数的5/8.24×5/8=15(个)24-15=9(个)师补充:这样做,实际上是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生3:24÷(5+3)=3(次)3×5=15(个)24-15=9(个);……

  方法引导: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具体解题时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可以灵活地选择。

  小结:我们分东西,可以用平均分,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来分。像刚才一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运用

  师: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出示:学校买科技书和故事书共540本,其中科技书和故事书数量的比是5:4,两种书各买几本?

  (2)出出金点子:

  师:像这样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助出出点子,好吗?

  出示:水果店的李经理准备用3600元买进一些水果,可以买哪些水果,按怎样的比例分配,每种水果各用几元?你帮助出出主意好吗?

  学生先自己做,再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并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根据条件,提问。(男生和女生及全班人数的关系)

  已知六年级(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2/3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3)班和二年级(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第76页练习十四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类问题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根据条件,提问。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师问: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2、六(3)班和二(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学习新知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教师提问

  ①.这次分的是什么?(100平方米)

  ②.怎么分?(按3∶2分)

  ③求的是什么?

  3、思考:由"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6、教学试一试

  如果把上题中的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2:3:5分给六(1)、六(2)、六(3)这三个班级,那么每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动手做一做,全班讲评。

  7、小结

  观察以上两道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这类应用题可以样解答?

  (解答时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问: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什么比来进行分配。

  学生再独立解答,2人板演。

  2、挑战第一关

  已知六 (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2 ,________,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挑战第二关

  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估一估比赛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交流结果。

  学生按要求计算。

  4、挑战第三关

  做练习十三第4题。

  引思:题中只有比,没有总量,如何解决?(引导回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本题就是把90度按3:2的比例来分配。)

  4、挑战第四关

  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5、走进生活

  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吗?(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学)

  五、课堂作业

  书练习十四第1、2、3、4题。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6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二、教学重难点、生长点:

  1.重点: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正确计算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生长点:学习了比的意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比及分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教学本课时。

  三、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认识连比。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六(3)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7。

  ()人数是()人数的()/()。

  让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问:你是如何理解3:2的?(估计学生能说出红色与黄色的比是3:2,黄色与红色的比是2:3;红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是3:5,黄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是2:5)

  当学生说到红色(黄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时,问:格子总数是多少?那你能算出红色的有多少格、黄色的有多少格吗?

  学生做题,交流解答方法。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道题就是把30个方格按3:2进行分配。

  2.验证。你做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把得数放到题目中去检验一下。与同桌说说你的检验方法。

  板书检验方法:18+12=30(格)18:12=3:2

  3.教学“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说说是如何理解1:2:3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把30格按照红色1份、黄色2份、绿色3份来涂色)

  谈话:三个数或更多个数组成的比叫连比,它只表示三个量或更多个量各占几份,而不能理解为连除,这与两个数的比是不同的。根据红、黄、绿的比是1:2:3,你能想到格子总数被平均分成几份了吗?每种颜色的格子数各有几格?

  学生做题,交流算法。

  引导学生认识: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解答时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4,做“练一练”。

  做第1小题。本题较为简单,让学生独立解答。

  做第2小题。

  本题稍有难度,先让学生读题。

  问:你觉得怎样分配这些巧克力比较公平?(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说按人数平均分;可能会有极少数人说按班级平均分)

  问:“按班级人数”平均分,也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再让学生算一下每个班各分到多少巧克力。

  问:如果按班级平均分,又该怎样分?口算出结果。能不能把平均分也看作按比分?按什么样的比分?(1:1:1)可见平均分是按比分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2题。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7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8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专项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是临时加入的一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着重复习基本的三类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准对应份数,用归一法来解答此类实际问题。在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后,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比较难的、容易出错的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沟通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别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等的数学学习能力。

  4、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三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复习。

  1、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出示: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

  师:根据男女生人数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男生3份,女生2份,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2、你能再添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成为一个应用题吗?小组合作完成,看有多少种方法。

  交流:根据学生叙述师板演出按比例分配三种类型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的比是3:2,男女生各有几人?

  (2)、六1班男生有3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都告诉了我们男女生的比,第一题已知的是总量,第二题已知的是部分量,第三题已知的是相差量。)

  3、那么这些题目该怎么解决呢?

  (1)、先来说说第一题该怎么解答?强调:这里的总量50人对应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对应几份?

  (2)、第二题中的部分量30人对应多少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3)、第三题中的相差量20人对应几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4、小结方法。

  像刚才这三道题目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

  交流方法:不管是总量比、部分比、相差比的应用题都是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所对应的份数,求出问题。

  着重强调:主要是两次找对应份数,一次是找已知量的对应份数,一次是找问题的对应份数。

  二、找对应份数专项练习

  从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这些语句中的对应份数。

  1、现在有121克药水,它是由药粉和水按1:10的比配制而成的。

  药粉对应()份,水对应()份,药水对应()份。

  2、学校买来3包少儿读物,每包50本,按7∶8分给五、六两个年级。

  3包少儿读物有()本,它对应()份。

  3、饲养场养的鸡、鸭、鹅只数的比是5:3:2,已知鸡与鸭共养了1600只。

  1600只对应()份,如果鸡、鸭、鹅共养了1600只,1600只对应()份

  4、老年教师28人,中年教师35人,青年教师42人,按人数比选拔15人去参加座谈会。

  15人对应()份

  5、长方形的周长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

  30厘米对应()份。5份对应()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180度对应()份,180度对应()份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3:400。

  (1)要配制1612克这样的药水,药粉需要多少克?

  (2)用48克药粉,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药水?

  (3)6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只列式不计算。第一题注意求出每份数之后不要忘记乘以3.

  2.果园里的桃树与苹果树的比是3:5,苹果树比桃树多种了320棵,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320棵对应几份?注意问题求的是什么,问题的对应份数是多少?

  3、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按2:3:5的比配制而成,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多少吨?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呢?

  这里的18吨应该对应几份?当黄沙全部用完的时候水泥和石子各式怎么样的情况?

  四、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不同的两边之比,周长所对应的的份数也不同,而且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有可能只有一种成立的情况。

  2、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注意有两种情况,必须把两种情况都算出来才能知道哪种面积更大。

  3、甲箱有100个苹果,乙箱有80个苹果,从甲箱中拿出多少个放入乙箱后,甲、乙两箱的个数比是7:11?

  两箱苹果都在变化,这时要找出其实总箱数不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复习

  六1班男女生的比是3:2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各有几人?(总量比)

  2、六1班男生有30人,女生各有几人?(部分比)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女生各有几人?(相差比)

  已知量对应几份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求出问题

  作业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开学前六年级三个班共领了练习本532本,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8人,六3班有45人,按三个班的人数比将这些练习本分配给三个班,三个班各应分得多少本?

  3、用14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3:4,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小明期末考试语数外三门的平均分是75分,语数外三门的分数比是8:8:9,他期末考试三门各考了几分?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1: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6、用56米长的竹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7、甲乙丙三人合作制作一批600个的零件,甲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0%,余下的由乙丙按5:3来完成,乙、丙各完成了多少个零件?

  8、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桃树与梨树的比是4: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2:5,三种树共有1450棵,三种树各有几棵?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9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已有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它是"平均"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知的材料,如中奖金额如何分配等,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充分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相互启发、质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听说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购买过彩票,说说你们是怎么买的,有人中奖吗?

  看来只买一、两张中奖的可能性太小了,但是如果两个人或者几个人把钱合在一起买彩票,中奖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出示例1:甲、乙两位同学,共同出资10元钱买了体育彩票,中奖200元了,请你说说这200元钱怎么分配呢?

  老师想请同座位的2位同学自己先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分这笔钱。

  学生讨论后汇报。(大致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1、平均分。

  2、共同再买彩票──再次支持体育事业,如果中奖就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请客,剩下的平均分。

  4、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

  ……

  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怎么分配最合理?引出课题。

  解决问题:按出资金额的多少来分,怎么分这200元钱?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⑴  200÷10=20(元)

  ⑵  4×20=80(元)

  6×20=120(元)

  你认为第⑴、⑵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老师小结:这样分大家都没意见(合理、公平)。除了甲出4元,乙出6元,他们两个还可能是怎样出资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成:

  甲乙

  5元5元按1:1(平均分)

  2元8元按1:4分

  3元7元按3:7分

  ……

  刚才大家认为按各人出资的比例来分比较合理,这叫按比例分,其中两人各出自5元时,平均分实际上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用不同分钱方法的争议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样分配最合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多种分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从而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解决了平静分是按比例分的特例。]

  二、主动探索,归纳方法

  我们学校的徐老师与张叔叔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彩票的经验都认为合伙买彩票能挣钱,就约定了出资比为,同学们对这个2∶3怎么理解?

  ①徐老师出资2元,张叔叔3元;

  ②徐老师出资20元,张叔叔出资30元;

  ③徐老师王叔叔出资4元,张叔叔出资6元;

  老师引导:徐老师占总出资的()张叔叔占总出资的();

  [复习铺垫,只作为一个准备随时可用的环节,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作为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必要环节,我们应从中吸取精华,赋予它一种与时俱进的内涵──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教学方案更具有效性]。

  出示例2:徐老师和张叔叔买体育彩票,按2∶3的比例出资共中奖500元,同学们想怎么分这笔钱?(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把自己列式以及想法告诉大家。(着重是分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把一个数量(500元)按一定比2∶3来分配,这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解题步骤如何?(学生归纳,教师补充说明)

  生活中像这样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很多很多,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P58~~59页,看书上的例子,不懂可以提问。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多向思维的发展,凸显个性化学习。]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应用

  徐老师、张叔叔中奖了,很高兴,两人一商量,准备请请他们的朋友小聚聚。准备花80元买肉和买鱼,其中用钱比是3∶5,买肉和买鱼各用多少元钱?(口答)

  师引导:宴请朋友,单买鱼和肉行吗?买鱼、肉、蔬菜你认为应该按什么比例去分配80元钱呢?(分小组讨论,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

  例如,按鱼、肉、蔬菜比为3∶2∶1来分配,(告诉大家这个叫连比)

  按自己设想的比例,算出买鱼、肉、蔬菜各需要多少钱。

  2、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⑴一个运输队一共运货物140吨,上午运了3小时,下午运了4小时,上午和下午各运了多少吨?

  ⑵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米,长和宽的比是3:5,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拓展提高(每人选做一题)

  ⑴一个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4,男生比女生少7人,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⑵一种药水由药粉和水按1:100配制而成,在8000千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千克?

  ⑶、一次,吴明、朱强和李红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大家合理分摊,吴明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到三分之二处朱强也下了车,最后李红一个人坐到终点,付出90元车费,请你帮他们算算三人如何承担车费比较合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练习设计有坡度,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同时也注重开放问题情景的内容、条件和结果,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通过练习,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师生评价

  上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就将把教师零散的知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知道如何有序地,重点地重温知识点,达到增强理解记忆又培养整理知识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四、 小结

  五、作业

  1、说一说下面的比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公鸡和母鸡只数的比是3∶7。

  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4。

  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的比是3∶2∶1。

  2、先说一说每种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再解答。

  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2∶3。

  科技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文艺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

  男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女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3、引入新课。

  1、例2

  条件、问题。

  题中其实是把多少人数按什么分成哪两个部分?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是什么意思?

  问:男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知道的?女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根据这个比知道了男职工和女职工总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会解答吗?

  学生练习。

  口答解题过程。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谁来说说,例2是怎样想的,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看看书上的解题过程,是否与我们的解答一样。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学生说检验过程,师板书。

  问:第一步检验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师说明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以及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连一练1

  学生练习;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说说解题时要怎样想。

  3、教学例3

  说说条件和问题。

  问:要分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三个班人数的`比是怎样的?

  就是把多少本图书按照哪个比来分配?

  说说要怎样想?

  学生练习在本上。

  让学生重点说说一班本书为什么这样算,再检查第二、三步做地对不对。

  可以怎样检验?

  小结。

  4、练一练2

  说说要怎样想。学生练习。

  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5、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语文书和数学书本数的比是2∶3;

  一条公路修好的和剩下米数的比是1∶1;

  山羊和绵羊只数的比是8∶5;

  一种混凝土里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练习151、3、4

  课后感受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用另一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1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

  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 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 ,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98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

  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想不想自己先试试?

  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104÷(6+7)×6=48(台)

  104÷(6+7)×7=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突出板书:

  104× =104× =48(台)

  104× =104× =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 =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 =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8+56=104(台)

  48:56=6:7

  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

  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2)小结并揭题

  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

  【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

  2.教学例2(改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xx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

  (电脑出示:20xx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共有176台电脑。其中教师电脑20台。)

  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

  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

  176-20=156(台)

  156× ==156× =48(台)

  (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

  156× ==156× =56(台)

  156× ==156× =52(台)

  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

  (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

  【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

  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

  3.补充题

  (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电脑出示题目)

  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xx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

  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

  156-48+57=165(台)

  165× ==165× =55(台)

  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

  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 是多少?)

  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

  (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

  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

  【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4.延伸

  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33 : 7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166× =35(台)

  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

  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

  【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5.比较

  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1996年——20xx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

  (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1996年—20xx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

  (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

  【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

  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

  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1996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电脑出示:改成20xx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

  【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2.补充练习

  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

  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

  (设计方案)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评】:

  本节课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在学校电脑房电脑台数的变化这一素材中引发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出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学校电脑房的发展情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做出一定的预测,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2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3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疏或遗忘,非常有必要进行"温故"。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特征。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量的比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

  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求各部分的量:总数×()()

  二、基本练习

  1、口答: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倍

  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

  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解答下列各题:(集体练习)

  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360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7:5。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三、变形练习

  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

  幼儿园买来5盒饼干,每盒60块。如果把这些饼干按2︰3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

  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0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180件,其中的是六(2)班做的,六(3)班和六(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4︰1,六(1)班和六(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

  2、隐藏的比(独立完成、讲评)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五、善用份数

  1、六(1)班小聪家养母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有多少只?

  2、六(1)班小聪家养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小聪家养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已知公鸡比母鸡少600只,小聪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六、溶液中的比

  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重量)比是1︰50。

  ①配制1020千克这种药液,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5千克药粉要加水多少千克?可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液?

  ③500千克水中应加多少千克药粉?

  七、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1、小金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0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的页数比是4:9。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一种三丁包的馅是由猪肉、笋干、豆腐干按5︰3︰2配制而成的。

  ①配制60千克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豆腐干各多少千克?

  ②如果用18千克豆腐干配制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各多少千克?

  ③如果猪肉、笋干、豆腐干各有30千克。配制这种馅时,要使笋干正好用完,猪肉和豆腐干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多少千克?

  八、巧思妙想(辅导讲解)

  A: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的钱用掉50元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B: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给40元钱小春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C:甲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73。如果甲数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比转化成分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

  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②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③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④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3.出示投影图:

  师:看到此图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老师写在胶片上:

  ①女生与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产队运来60吨化肥,平均分给5个小队。每个小队分到多少吨?

  60“比“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按比例分配divide;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

  7.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氢、氧各多少千克?(看谁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times;1=0.6(千克)

  0.6divide;(8+1)=0.6(千克)

  0.6times;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写全过程。

  (四)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比与分数是有联系的。

  2.讲授新课时,先讲了一个最一般的按比例分配题,练习1~3题以后出现另一种形式的按比例分配题,这里老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分数、比和比例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明确,当题中给出比的条件时,可以直接用比例的知识解题,也可以根据整数、分数、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把比所表示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并解答题。但是由于分析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答,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答。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15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

  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

  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

  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

  (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

  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三、独立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陈红应分的本数:15×35 = 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15×25 = 6(本)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四、交流总结,优化算法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这里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中学会优化,在交流中学会总结)

  五、作业

  1.小组合作,解决第7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解 决 问 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在自己的内省过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这种方法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填空。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3)农业专业户计划在承包的28公顷地里种植水稻和玉米,种植的面积比是4∶1。水稻种了( )公顷,玉米种了( )公顷。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二、揭题,学习新知

  1.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2.走进建设现场。(出示例5图 )

  教师: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3.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1)这种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这三种材料的比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2)找到三种材料的连比后,为了方便计算,你应该先做什么?

  (3)怎样计算沙子、石子、水泥各占混凝土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如果由你负责监理,你将如何处理?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2∶1。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教师: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四、课堂活动

  分组配制果汁。(分小组准备好蜂蜜,橘子汁和水以及量具,每个小组配制280毫升果汁,配制完成后,进行组间交流:按什么样的比例配制的,互相品尝,推出口感最好的果汁配方)

  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小结。

  五、回顾总结

  教师:想一想,今天的知识与昨天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找到几个量的比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3、4题。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按比例分配》教案03-07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04-25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的练习》04-0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11-20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11-02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的教案02-20

浅析按贡献分配原理04-30

《按长短排序》数学教案05-01

数学反比例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