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 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 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
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习的情况。)
三、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习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习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含义。
2.能分别列出算式,并迅速、准确地算出得数。
活动准备:
准备得分牌6块,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练习纸的空格内填数,复习5的组成。
2.请幼儿讨论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将练习纸左图分法讲出来;再观察右图的分法,比较分出来的两部分数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逐次增加1,则另一个数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等于原来的数。用这种方法对一个数进行分合,既快又不会遗漏。
4.教师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口头列算式。
5.游戏:抢答比赛。
(1)教师出示5以内加减法式题卡片,让全体幼儿很快地说出得数。
(2)分组进行比赛,哪一组抢得快又答得对,就给哪一组记1分。
6.指导幼儿完成第35页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能够有顺序的记录6的分成。
活动准备:
6的分合点图一张,6的分合式空白记录单,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9)
活动过程:
1.导入:
(1)幼儿观察小猫,将6条鱼分在两只小猫,可以怎么分?
师:猫妈妈给猫宝宝买回来6条鱼,请你给两只小猫分一分。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小猫分小鱼,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小鱼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2.巩固新知识: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分成,学会了记录,接下来请你做兔妈妈给兔宝宝分胡萝卜,你可以怎样分,请你按照顺序分一分。
3.幼儿操作;
兔妈妈采回来一些胡萝卜,请大家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给小白兔和小黑兔,请你上来分一分。完成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作业。
5.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1.学习二次分类
(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部分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幼儿操作活动
(1)二次分类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 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大班数学活动:
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一、活动素材分析
本次活动主要借助物品不同的摆放特点,有的散开着排列、有的向不同方向有序排列、有的重叠排列、有的部分遮挡排列,还有的`将商品藏在了盒子里,通过数一数这些与孩子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物品,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
二、幼儿经验:
根据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层次性的区角材料,投入使用后,观察了幼儿游戏情况。我发现,幼儿数数时的方法、速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异同。在观察了幼儿的经验水平之后,我开展本次探索活动,想帮助孩子了解数正确的方法,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环节分析
环节一,接数引题,直奔主题,引起孩子们对数数的兴趣。
环节二,运用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观察进行记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环节三,迁移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再次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内容和要求:
仔细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体验数数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活动难点:体验数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记录纸、笔、ppt
活动过程:
一、数数导入(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提问:你最多能数到几?那我来说一个数字,请你们接着往下数三(四)个数。
(提醒幼儿按要求数数,不多也不少。)
二、游戏“趣味数数”(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看图数数,讨论结果
(1)帮助幼儿明确要求
提问: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
(2) 幼儿数数并记录
(3)讨论结果
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
小结:原来,要数对兔子是有方法的,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数,观察要仔细。
看看花有几朵?
小结:要把东西数正确,除了要按照顺序数以外,还要听清楚要求。
2、看记录单,领会要求
(1)出示记录单,帮助幼儿明确要求
教师:条是什么意思?数一数带鱼有几条?蛋有几只?数数饼干有几种?
(2)幼儿数数并做记录
(3)统计并讨论结果
带鱼是几条?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
小结: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
【大班数学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