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3 09:07:0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教案10篇[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10篇[必备]

科学教案 篇1

  目的: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 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 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附后)。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①渔网(蜘蛛网)。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电鼻子(猎狗)。

  ④脚蹼(蛙蹼)。

  ⑤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些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附 鲁班造锯

  古时候,有个聪明人叫鲁班。不但会盖房子,会造桥,还会制造工具。

  有一次,鲁班要建造一座大宫殿,他和徒弟们带着斧头去南山伐木。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砍了十几天,木料还是远远不够,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鲁班去一个险峻的山上寻找木材,正艰难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想:小小的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记了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小细齿在手背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想,要是在铁条上打出细齿,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他马上去找铁匠帮忙,打了许多带细齿的铁条,用这些铁条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备齐了。

  鲁班也就这样发明了锯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区别里外,能正确运用方位词里、外。

  2、能运用方位词“里”“外”正确表述物体的方位。

  3、喜欢和同伴一起探究方位,乐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布置情境:用床、被子、梳妆台、书包、手套、脸盆、整理箱、小桌子、小盒子、果盘、花篮等布置小熊家的场景。

  2、场地帖好圆形的图形;小汽车一辆装在小盒子;糖果若干、小熊头饰一个、小篮子一个(小熊用)。

  3、大图片

  活动过程:

  一、 以给小熊送礼物导入活动,初步感知对空间方位“里”的认识,并学习运用方位词“里”。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邀请我们去做客,想去吗?拿好礼物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说着儿歌去做客,以小熊不在家,请小伙伴先进屋里,感受“里

  2、幼儿藏礼物:引导幼儿用“里”表示礼物藏的地方。

  3、小熊找礼物:帮助幼儿巩固“里”

  4、接礼物:以小熊准备礼物请幼儿从**里拿出来形式巩固“里”。二、通过课件发现物体的里外关系,巩固对里、外的认识。

  教师引导:“小熊,听说你家里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呢,可以带我们参观一下吗?哇,你家的院子好大呀!小朋友请你仔细的看,院子的里面有什么玩具?”再说说院子的外面有什么玩具?

  三、游戏“跳图形”。

  师:“小熊你们家有这么多玩具,我们可以玩玩吗?跳圈的形式巩固认识“里”“外”四、游戏“变成蒙古包”,进一步巩固对里、外的认识。

  1、第一次游戏,巩固“里”。

  师:小熊你家里还有好玩的玩具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彩虹伞变蒙古包的游戏吧?我们一起来变,一举手走一走,二放下蹲一蹲,三举起钻进来,变成一个蒙古包。小朋友,我们现在在哪里?在蒙古包里你有什么感觉?好,现在我们钻到蒙古包的.外面去吧。小朋友我们现在在哪里?(在蒙古包的外面)

  2、第二次游戏,巩固“外”。

  师:“好不好玩?我们再来玩一遍好不好?”念儿歌:一举手走一走,二放下蹲一蹲,三举起钻进来,变成一个蒙古包。问个别的孩子:“我们现在又在哪里了?这是我们自己用彩虹伞变成的蒙古包,很有趣是不是,现在我们一起钻到蒙古包的外面去吧。

  3、结束。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小熊家玩的高不高兴?谢谢小熊和我们玩这么有趣的游戏,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小熊再见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正确的运用方位词“里”“外”表述物品的位置。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并能理解故事内容。

  2.能通过倾听故事、看图、游戏等形式匹配动物嘴型与牙印。

  3.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牙印是什么。

  课件准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视频;“连一连”图片。

  纸面教具:《动物们的牙印》。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频/图片让幼儿感知嘴型与牙印的关系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一、二段,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嘴型与大饼上的牙印。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三、四段。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五、六段。

  4.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七段,引导幼儿知道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

  二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内容模仿故事对话

  ——你喜欢哪只小动物?

  ——你能模仿它的对话吗?请你试一试吧。

  三

  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幼儿配对牙印和动物嘴型

  1.请幼儿观察不同饼干的缺口形状。

  2.引导幼儿将不同缺口形状的饼干与对应的动物头像相连接。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想想、看看、说说、写写、画画,辨认各种笔,了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笔的发明在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准备:

  常用的铅笔、油笔、粉笔、水笔各种色画笔。

  三、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彩笔画,提示幼儿:这幅美丽的画是用什么笔画成的?回答:彩笔,引出本课主题,《各种各样的笔》。

  (二)基本部分:观察比较,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

  第一次尝试:请幼儿介绍自己见过的笔(引导幼儿从外观,作用,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次尝试:说说铅笔、油笔、粉笔各有什么不同。

  1)铅笔能削,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儿常用它画图画、写字。

  2)油笔不用削,笔迹不容易擦掉。

  3)粉笔,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或教学用,易擦掉。

  提问: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哪些笔,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第三次尝试:引导幼儿思考:假如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一支什么样的笔?(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画出来)。

  第四次尝试:教师简单为幼儿讲神话故事《神笔马良》让幼儿加深对笔的印象。

  第五次尝试:学习儿歌《小铅笔》

  小小铅笔细又长,

  身穿彩衣黑心肠,

  嘴巴尖尖会写字,

  只见短来不见长。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笔是我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安全,铅笔的铅有毒,不应用舌头舔。另外笔尖太尖,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

  四、活动延伸:

  全体幼儿合作,用各种笔画一副意愿画,画好后仔细看一看每种笔画的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园长点评

  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和在教案书写方面都是虚心好学进展很快的,从教案的内容结构上不难看出她突出“尝试教学法”的灵魂――先试后导,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充分注意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健康环保意识,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被污染的图片

  2、清洗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3、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的盘子等),沙子两盆。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美丽的家园变脏了。

  1、老师出示图片,漂亮的房子周围都是废旧的饮料瓶,苍蝇嗡嗡飞、问我们的家园怎么了?我们应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

  2、用瓶子的口气说出“我们还可以利用的”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3、让幼儿观察饮料瓶,教师提出问题。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

  4、“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和幼儿一起探索饮料瓶的玩法。

  (一)让幼儿选喜欢的饮料瓶,自由玩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二)互相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三)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2、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3、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4、交流经验,让创意好的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谈话小结

  师:“饮料瓶好玩吗?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让我们一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四、和幼儿一起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举重的游戏,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把这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做做哑铃操,也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运动)

  小哑铃,前平举,前平举。(抬脚跟,两臂做前平举)

  小哑铃,侧平举,侧平举。(抬脚跟,两臂做侧平举)

  小哑铃,向上举,向上举。(抬脚跟,两臂向上举)

  小哑铃,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弯腰运动)

  小哑铃,左边碰一碰,左边碰一碰。(左转运动)

  小哑铃,右边碰一碰,右边碰一碰。(右转运动)

  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跃运动)”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

  在收集区域材料时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露露瓶、爽歪歪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区域角的“百宝箱”里。每到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丢弃物,但对于孩子游戏来说却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材料,进行多种游戏。让他们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变废为宝的意义。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

  4、对泥土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

  (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幼儿的欢笑声中结束,但由于平时的'错误引导,幼儿对泥土的错误认识,使得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没能够大胆玩泥。但通过这次不太成功的游戏活动案例,折射出我们幼儿教育的一个瑕斑。我们从事一线的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把快乐留给孩子,把童真还给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个值得记忆的美好童年。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4、使幼儿对探索厚薄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小百科:厚度与同时嵌入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平面图都共享相同的顶点集,则可以将所有这些图形嵌入平面中,其中按照轮廓绘制为曲线,使得每个顶点在所有不同的图形中具有相同的位置。

【科学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10-15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5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