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9 11:01:2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袋子的多样性,了解各种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购物时要使用环保袋,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袋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袋子。

  1、出示各种各样的袋子: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袋子。

  二、感知袋子的多样性。

  1、谁能说说你看到这些袋子的感受。这么多的袋子都一样吗?一眼看上去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每人拿一个袋子进行观察,说说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征:如果你观察袋子,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启发幼儿说出从袋子的形状、颜色、质地、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

  3、现在请你按照刚才我们说的几方面来观察袋子吧。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袋子特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种袋子的特殊作用。

  1、虽然袋子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想想是什么呢?它们都可以装东西,可是装的物品都不一样,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装哪些东西吗?用这个袋子装上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请幼儿看书,说说书中每种袋子的特征及用途。

  四、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见到的其他袋子,增强环保意识。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袋子呢?你们和爸爸妈妈购物时,用什么袋子装东西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会使用环保袋,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袋子,不会浪费一次性袋子,为我们国家节省了资源,更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有利于环保。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开始在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可回收标记”的存在,进而主动探究这个标记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各种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帮助幼儿理解“环保”等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幼儿获得的才是具体化、情景化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又容易见到的一种玩具,在不倒翁的一次次被扳倒又一次次摇摆着立起,常常逗得孩子们乐个不停,孩子们只觉得好玩,有意思,但是对于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原因,也许孩子们从未想过。

  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对不倒翁不倒秘密有所了解,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找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并制作简单的不倒翁,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之情。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不倒翁、图谱一份、ppt一个、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活动难点】

  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谜语导入: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他来我推他,推来推去他不倒,小朋友们猜一猜?

  2、出示不倒翁:

  ——了解不倒翁的本领。 有趣的谜语引入不倒翁,激发幼儿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初步探索

  1、探索不倒翁:

  ——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了解不倒翁:

  ——出示不倒翁的结构图,知道不倒翁的两个要素。 通过分析不倒翁的材料和ppt动画片的资料,初步让幼儿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不倒翁。

  三、幼儿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假设1: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没有粘住底部。

  假设2: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粘住底部但是没有站在中间。

  2、第二次操作:

  假设3:不倒翁里面橡皮泥要适中。 让幼儿自由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四、欣赏作品

  1、活动总结:

  一个成功的不倒翁他的底部要圆圆的,滑滑的,肚子里要有固定在中间适当的物品。

  2、一起和不倒翁来跳舞。 总结不倒翁的原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核桃等坚果坚硬的特点。

  2、在游戏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核桃、开心果若干:若干种坚果图片

  两把铁锤:剪刀、钳子、螺丝刀各一把

  八宝粥空瓶子

  《米奇妙妙屋》动画开头视屏:《小海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米奇妙妙屋的游戏吧!

  播放《米奇妙妙屋》的开头视频

  师:今天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礼物,猜猜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喊出我们的咒语(哦土豆,哦土豆)

  二、坚硬的核桃

  1、出示装满核桃的盒子,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听声音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2、我们一起来说1、2、3、 打开

  教师打开盒子,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核桃。

  3、讨论:你们吃过核桃吗? 吃核桃是吃它的什么地方呢?(核桃肉)、

  4、那今天来是就请你们来吃核桃,教师把核桃分给幼儿,请幼儿捏一捏、摇一摇,看一看、敲一敲

  5、呀,核桃的壳好硬啊,那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打开核桃呢?(教师请幼儿将核桃先交给配班老师,先一起想想办法,配班教师将核桃一一砸开为下面的环节做准备)

  三、想办法打开核桃

  1、教师启发幼儿想办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到底该怎么样打开核桃呢?我们来请米老鼠帮忙吧,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妙妙工具呢?我们一起来喊出我们的咒语吧

  2、出示PPT,有钳子、剪刀、螺丝刀,还有一样神奇的妙妙工具

  教师介绍各种工具与幼儿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可以打开核桃,怎么样使用这些工具打开核桃呢?

  3、点击锤子,原来今天神奇的妙妙工具是锤子

  教师拿出锤子,展示给幼儿看,我们怎么样用锤子来打开核桃呢

  4、哇,核桃终于砸开了,让幼儿轻轻地把核桃壳剥开,然后把核桃肉放进嘴巴里,嗯,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

  5、让幼儿自己细心地剥核桃、吃核桃,请幼儿说一说核桃的味道

  四、坚果游戏

  1、除了核桃有坚硬的外壳,还有许多果实都有着坚硬的外壳,我们一起看看

  打开PPT2,出示各种坚果图片,让幼儿分辨是什么,教师介绍各种坚果,说明各种坚果的'食效。

  (开心果:抗衰老,增强体质

  花生:花生吃多了会引起消化不良,煮熟的花生营养比较好

  瓜子:种类很多,这里有葵瓜子和西瓜子

  核桃:补脑

  板栗:防止高血压,老年人要多吃

  杏仁:治疗咳嗽

  腰果:可以炒起来吃,香喷喷的)

  教师在最后点明: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坚果,它们都是硬硬的,别看它们那么硬,经常吃坚果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的。

  2、这些坚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准备坚果做的乐器)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果壳乐器,教师引导幼儿将果壳装进八宝粥瓶子里,再摇起来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3、播放《小海军》伴奏,教师带领幼儿用果壳乐器随节奏的音乐打节奏

  4、真好听,那我们下节课用我们装进做的果壳乐器再给音乐打节奏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⑵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

  ⑶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2、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⑴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⑵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⑶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⑷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3、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4、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儿童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三、活动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四、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五、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⑴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⑵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⑴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⑵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⑶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 ,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⑴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⑵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⑷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⑷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六、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七、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活动反思:

  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二、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五、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渴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儿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四、幼儿探究活动三。

  1、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五、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六、试一试。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七、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八、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印。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中班科学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1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