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课程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尾巴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与同伴合作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观察第一组动物图片(鸭子、公鸡、松鼠),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们看,谁来了?
2.观察尾巴的特征,学习第一段童谣。
(1)观察这三只动物尾巴的特征。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回答。
指导语: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3)完整朗诵童谣第一段。
3.迁移第一段经验,创编第二段童谣。
(1)观察第二组动物图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创编第二段童谣的兴趣。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自由创编童谣第二段。
(3)集体交流。
4.用多种形式完整朗诵问答式童谣,感受问答式童谣的特点(问、答)。
指导语:这首童谣还可以怎么念?(分组问、答等。)
5.拓展经验,激发进一步创编愿望。
指导语:除了问小动物的尾巴,还可以问什么呢?
资料链接: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
什么尾巴弯?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鸭子尾巴扁,
公鸡尾巴弯,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什么尾巴长?
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长,
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科学课程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教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教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交流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3、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游戏“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比赛“谁转得快”,玩的非常开心。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呼啦圈、球类游戏、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好奇心。活动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在与同伴交流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重点是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非常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
科学课程的教案3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科学课程的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课程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3.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本课除了教科书中提到的自制帆船和利用帆船初步探究风与帆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准备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按照风对人类的利和害两方面将资料进行分类。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也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有关风与生活的图片及音像等资料,帮助学生扩大风与生活关系的信息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交流学生搜集资料引入。一上课,先让同学们简单谈一谈搜集资料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对搜集资料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制作的小帆船,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各自制作的小帆船,想办法让自己的`帆船按照指定的方向航行。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刚才的风向变了,要使船仍按照原来的方向航行,应该怎么办”,
2、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进行猜想,意识到要保持航向就应该调整帆面的方向,
3、制定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用自制的小帆船进行验证,初步找到调整帆的方法。
5、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发现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小组先交流汇总实验情况及发现,而后进行组间交流,并对各组的发现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帆船的设计与制作,也可以是实验的方法与发现,还可以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只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开口评价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自由活动:
让学生说一说:你们认为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风的两面性。
在引导学生认识风的两面性时,从一个点切入,如风与火的关系。可以结合宾馆厨房炉灶与森林火灾这两方面的实例,认识风的善与恶:炉灶用风葫芦鼓风,增强火势;森林火灾,风助火势,增加灭火难度,给人类带来灾难。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加深对风的两面性的认识。
6、拓展活动:
提示学生根据课堂研究的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外后续研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大自然的热情,让学生有意识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的欲望。为使研究活动落到实处,过一段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后观察、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一次研究成果展示会。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利用风驱动的玩具。
板书设计:
小帆船
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
风的两面性: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科学课程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科学课程的教案7
设计意图:
五官是孩子们身上重要的器官,他们无时不刻地感受着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懂得去保护这些重要的器官。活动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孩子自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着它们的重要,逐步激发保护意识。
活动名称: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重点难点: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 引发兴趣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协调
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科学课程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导入:
1、导入:多媒体大屏幕放一段有情节的和对话的短片,看后让学生谈谈对短片的.理解,带着声音和音乐再次播放短片,找学生谈感受。之后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说听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关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听觉器官,找同学谈感受。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的?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远离噪声:
听一段录音,非常吵杂。同学听后谈谈感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小组讨论什么是噪声?过强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如放鞭炮爆炸所产生的噪声、强烈的汽笛声等对人的损伤很大。
五、控制噪音:
1、过高或过低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先讨论,再找个别同学回答。
2、小组活动,做一个发生罐,使发生罐发出声音。
3、我们生活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噪声的?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少这些噪声呢?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噪声。
4、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啊?我们应该在公共场合怎么做啊?
六、课后延伸:
1、同学们平常用耳麦听音乐吗?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我们的听力?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这节课教学难点是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本来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形并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受到声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没有声音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啊?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节课我也懂得了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学课中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科学课程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 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 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1. 关于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
一、 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谈话,引出主题师:小朋友,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呀?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真了不起。
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师: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幼儿讲述)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中国人发明的东西的资料,我们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师: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有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呢?(幼儿操作)
2.利用图片,进一步介绍四大发明
(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提问:是谁发明了纸?教师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N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这样就方便啦!
(3)介绍火药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4)介绍指南针(出示实物)以前人们利用磁铁的磁力来指示方向,这样就不会迷路了,指南针是宋代的'时候制造出来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我们一起来做做指南针的实验把吧:(和幼儿一起做指南针的实验)3.小结师:我国最早结束人类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劳动,发明了印刷术;我国最早使用火药,我国的烟花爆竹样式很多,很美丽。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四大发明。
师: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怎么样?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一首赞美中国人的儿歌,跟我念一下:中国人,真聪明,造纸火药指南针,还有一个印刷术,四大发明了不起。我们从小学本领,长大也做发明家,发明家。
你也是中国人,你也很聪明,你长大后,要发明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积极创造的信心)。
科学课程的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
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
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
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工具
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
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
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
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
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二)、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
2、小结:
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
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
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
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二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
3、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三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4、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5、读3页简单机械的意义并初步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对于简单机械,不同的物体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认识简单机械,学习时注意安全。那么我们学习的简单机械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吗?下节课继续。
拓展延伸:
在你的身边发现使用工具的典型事例,与你的同学们交流共享。
科学课程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科学课程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2 )讨论书上 38 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1 )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 226 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 3 )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 .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科学课程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法认识玉米,并能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征。
2.通过尝试,掌握拨玉米的技能,知道要一层一层剥。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玉米
2.爆玉米花
3.微波炉,专门用来爆米花的干玉米一包。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照片:玉米
谁认识地里长出来的这是什么?(玉米)
二、认识玉米
1.让幼儿认识玉米的皮和须。
(1)引导幼儿观察玉米。
谁能发现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
(幼儿观察交流)
(2)你都发现了些什么秘密?
玉米身上包裹着皮,像它的什么呢?(衣服)
玉米的头上长着须,这个须像什么呀?
2.教师用实物演示,剥掉玉米的外衣。
(1)脱掉外面的绿衣,会是什么样的呢?
(2)请幼儿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软的还是硬的?
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宝宝?(排队)
剥一粒下来试试看,像什么?
3.儿歌
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穿着绿衣服,头上长着长须儿。
脱下衣服瞧一瞧,咦!藏着许多小宝宝。
亲亲热热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睡。
三、玉米可以怎么吃
1.讨论讲述:
(1)煮着吃
(2)烤着吃
(3)爆米花
2.制作:爆米花
现在,老师就给小朋友制作爆米花
(1)把干玉米房进微波炉
(2)引导幼儿思考小小的干玉米会不会变。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会儿。听听看,玉米宝宝在里面发出了什么声音。
(3)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来,供幼儿品尝。
活动延伸
了解玉米还可以怎么吃。
科学课程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会看课程表,知道课程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能按要求快速准确地找课。
3、简单了解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强化幼儿作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按要求迅速准确地找课。
活动准备:
小学一年级课程表1张;卡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一年级课本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简单了解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师: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一年级了,成为一名自豪的小学生,小学和幼儿园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1、上课程序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演示)
2出示一年级课本并引发问题:每天都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呢?上课了,需要提前拿出什么课本做好准备呢?(幼儿交流后教师点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程表》,认识了《课程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观察认识课程表,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1、出示课程表,组织幼儿通过观察认识课程表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2)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课程表上的数字和汉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分析(先分析汉字数字,再分析阿拉伯数字,最后了解汉字。)
2、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快速准确地按要求找课
(1)请小朋友找出星期一都上什么课、每节课的节次是什么、星期一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同样方法找出星期三的课)。
科学课程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
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引入课题。
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
(山羊伯伯。)
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呢,我要请小(2)班的小朋友们去看画展,你们高兴吗?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
T: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
1、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
T: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边走边问: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
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几个呢?
(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
它又有几个呢?
T:哇,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
(太阳、小松树、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贴画。
1、T: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难题了。因为我还想请很多的.小朋友来看我的画展,可是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山羊伯伯一个忙来完成这些画呢?
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展示出来。
五、活动结束。
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
【科学课程的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科学课程的教案15篇02-26
光和影科学教案课程10-07
《树》大班科学课程教案10-05
尾巴歌科学活动课程教案10-07
大班科学课程活动教案10-06
《蚂蚁过河》小班科学课程教案10-05
小帮手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教案10-06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10-02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