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刘亮程对乡村教师的意义
我是在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第一次读到刘亮程的散文的,上网一搜索才知道他早已是中国当代文坛重量级人物。我一边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一边恶补他的文章。我所在的小地方一时买不到他的书,便上网阅读,并且把能找到的文章都打印下来,细细研读。起初只觉得他的文章视角独特,语言率真纯净。读到最后,感觉文中的“我”扑面而来。刘亮程替我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却未说出的话。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读书也是如此,找到一位“知己”不容易。我要说的是刘亮程对我一个乡村教师的意义。
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所处的环境,抱怨命运把自己这粒种子随意抛洒在这样一个小地方,而不是人才荟萃的大都市。刘亮程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30岁以前几乎没有走出过那个生他的靠近沙漠的小村庄,但就是这方既不肥沃也不优美更没出过名人的水土,却滋养了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是刘亮程让无数的读者知道了一个叫“黄沙梁”的小地方,而不是相反。由此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世上从来没有小地方,有的只是小人物。
刘亮程非常重视当下生活的意义。他认为生活的全部意义和美好都在当下,人应该珍视、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总寄希望于未来,把当下作为未来的准备。他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一般人眼中,他的生活是单调、贫困的,但从他的文章中读不出他想逃离这种生活状态的企图。相反,他从乡村生活中体验到无穷乐趣,他读风、读云、读麦垛、读虫、读鸟、读牲畜……读出了生命的本质。“铁锨”、“牛粪”等土得掉渣的事物作为含义丰富的意象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都是作为农民的刘亮程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我也曾经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但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改变这种命运,换句话说就是要逃离这种生活。后来,我通过读书升学实现了“理想”,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对象,甚至成为村里人教育孩子的教材。我长期生活在农村,但感受不到农村的美好。每次出门,我都保持着在别人看来良好的习惯擦亮皮鞋,掸掉裤脚并不存在的泥土。其实,如果直视自己内心的话,那是自己有意无意地遮掩出身农村的印记,是一种源于心灵深处的自卑。所以,当我读到刘亮程经常扛着一把铁锨在荒野中闲逛,改变着自己能改变的事物并为此自豪时,我体悟到生命是让其自由舒展和尽情绽放的,而不是任其萎缩的。我要说的是,我绝不是个例。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和我一样,把改变当前的生活作为生活的全部意义。他们认识不到当下生活的意义,感受不到当下生活的美好,生活缺少了应有的从容和淡定。这些人真该读读刘亮程!
由此我想到教育界曾流行一时的一个口号为40岁做准备。有不少学校曾把它当作校训激励学生。细想来,这个口号有很多问题。姑且不论人40岁是否已经定型,单就重要性而论,40岁重要,难道童年、少年、青年就不重要?那么多美好的日子仅仅是为了某个时刻做准备?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和不幸就是不承认当下生活的意义。童年是为升入重点初中做准备,少年是为升入重点高中做准备,青年是为升入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做准备。那么,40岁是不是为退休做准备?退休以后呢?按这种逻辑,一辈子都是在“准备”,从来不曾正式生活过。建议所有的教师、家长都读读刘亮程,把童年、少年还给孩子,让孩子从容地体味每个人生阶段的独有滋味。
读完刘亮程,我迫切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安放自己的心灵,梳理自己被撩拨得活跃而纷乱的思绪。那晚,月色有些朦胧,正合我的心境。四周一片静谧,我忽然听到一只不知名的虫子在鸣叫,就在附近。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虫鸣了。侧耳细听,远远近近无数虫子正在演奏着一曲辉煌的交响乐。那一刻,我觉得眼中有泪水溢出,因为自己又一次听到了自然的声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亮程对乡村教师的意义】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刘亮程:野地上的麦子07-11
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05-02
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04-28
记住生命中的漠然--读刘亮程《寒风吹彻》04-30
刘嘉亮04-29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程村小学刘慧芳05-01
二程的佛教观及其思想史意义04-26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功能意义04-30
程气(程氣)04-29
程隶(程隸)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