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圆 》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圆教案1
一、课题
27.3过三点的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2..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探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
1.过已知一个点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2.过已知两个点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3.过已知三个点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画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
让学生探索课本第15页习题1.
一起探究
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为老区的小朋友捐款500元,准备为他们购买甲、乙两种图书共12套.已知甲种图书每套45元,乙种图书每套40元.这些钱最多能买甲种图书多少套?
分析:带领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的表格,并完成2、3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
(二)、小结
七、练习设计
P15习题2、3
八、教学后记
后备练习: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
2.如图,有A,,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初中数学圆教案3
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xx.11.17早上第二节授课班级:初三、1班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灵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中数学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
2.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初中数学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类和化归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2、难点: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复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目的:让学生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类比,以便更好的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由日出升起过程当中的三个特殊位置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目的:让学生感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定义、性质和判定
1、结合关于日出的三幅图形,通过学生讨论,给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1)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如果⊙O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1)线l与⊙O相交d<r
(2)直线l与⊙O相切d=r
(3)直线l与⊙O相离d>r
三、例题分析:
例(1)在Rt△ABC中,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
①当r=时,圆与AB相切。
②当r=2cm时,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③当r=3cm时,圆与AB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④思考: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圆与斜边AB有一个交点?
四、小结(学生完成)
五、随堂练习:
(1)直线和圆有种位置关系,是用直线和圆的个数来定义的;这也是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方法。
(2)已知⊙O的直径为13cm,直线L与圆心O的距离为d。
①当d=5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②当d=13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③当d=6。5cm时,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目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应用)
(3)⊙O的半径r=3cm,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与⊙O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d应满足的条件是()
(A)d=3 (B)d≤3 (C)d<3 d="">3
(目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的应用)
(4)⊙O半径=3cm。点P在直线L上,若OP=5 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目的: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开放性思维)
想一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3,-4),以点A为圆心,r长为半径时,思考:随着r的变化,⊙A与坐标轴交点的变化情况。(有五种情况)
六、作业:P100—2、3
【初中数学圆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初中数学《圆 》教案12-30
初中数学教案《圆》03-05
初中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案设计09-04
数学圆的认识教案04-09
圆数学教案03-29
数学圆的面积教案02-14
数学教案-圆09-29
《过三点的圆》初中数学教案08-26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