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走近柳宗元作文

时间:2024-09-10 21:04:40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近柳宗元作文(精选2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近柳宗元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近柳宗元作文(精选20篇)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

  作为一界大文豪,他的生活可谓是经历坎坷千百。并不是一帆风顺。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他,自然成为众星拱月般的存在。即便是即兴赋诗一首,也是让人望尘莫及。如此才华,自然被高人所发现,他也考中了举人。

  年纪轻轻就与另七人一起搞变法,皇帝的支持更是让他们热血沸腾。谁知一指尖,一变乱,一切都灰飞烟灭,因为皇帝的变换,一纸贬书把他贬到偏远的永州,人生的制高点到低谷,谁能忍受了如此大的落差。尽管是景色宜人的.小石潭,也成了他心中悄怆幽遂的境地。可他并没有放弃自我,朝廷不是他真正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大的山河,却一定能容纳他的千言万语。到了永州,他造福于人民,农民乐了,官员却不懂了。他加入农民一起在道路旁种树,增添大自然的生机,释放奴婢,减税,可谓是十分招人喜爱了,皇帝又一直诏书把他召回长安,柳宗元的内心此时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啊。一路的蜿蜒险阻,都没有磨灭他的热情。

  他相信他一定能变法成功,可人生就像在与他开玩笑一般,不到一年,他就被贬到比永州更偏远的柳州,他心灰意冷了,他看透了朝廷,不再对他抱一丝期望,他也经常问自己,那我还在愁怅什么呢。又一次回归自然,不同的是,心中的重压解脱了,历经虚伪的朝廷几遭的他释然了,在柳州,交到了同道中人,写了至今流传的美文。

  从一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冷,到最后的释然,也只有柳宗元能做到如此。没有怨恨,只是按照自己的初衷,勇往直前。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2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文人,可以是灵魂高尚,可以,自由不训驯,可以一生顺风顺水,被人捧上神坛。但尤其不能失去欲望,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对山水的寄情,对一天每时每秒的快乐,这是一个人生来而为人的标志,失去这些欲求,就没有痛苦,没有疲劳和困顿,于是就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深度,没有了浅层和片面,没有了苦中突出的乐趣和幸福!我可怜哪些无欲无求的.人,他们是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于与地狱无异的天堂中,与大地无异的蓝天中,以及与痛苦一样的幸福中。

  没有七情六欲,又如何将色彩披洒在文墨纸张字里行间,失去这些,不仅仅是失去了文采甚至于其余各种的能力,更是一种逃避去,一种与于生活叛逃的表现,躲开了生活中所有人所不能遏制的痛苦与罪恶,孤寂,阴郁,只追求永恒的极乐。

  我赞佩柳宗元,欣赏世世代代中国文人们,他们愚公移山般正面对抗命运的坚强,洁净而又不是失烟火气的心静境和对自身生命的完美诠释与燃烧,都让他们的灵魂闪耀着色彩,闪耀着中国艺术与哲学的光芒,构筑成一条中国文明的长城。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没错,这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柳宗元也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所以,今天我来品一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与“三苏”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么有成就的人,也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在柳宗元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聪明贤淑,颇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柳宗元。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从来都是他改变环境,而不是环境改变他。他没有因为被贬官,而不管那里的人民和环境,不但没有不管,还治理的井井有条。令人刮目相看。有人一心想把他放逐到荒凉之地,要他吃不好,他就另想办法。他率领人民去开垦田地。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他这种不服输的决心,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随时都会找到学习的乐趣。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4

  昨晚从崀山回来,我们一行七人夜宿永州城。也许是在等待与柳子有场奇异的幽会吧,也许是想倾听来自唐朝的蛇声吧,我居然一夜辗转难眠。

  天刚破晓,我被手机接收短信息的提示音惊醒。是贞贞发来的,她问我们起床没有,说她老睡不着,凌晨4点多钟就醒了,现在和雨漉、香香三人在逛街。偏偏这时经农、新炎推门进来,说是去吃早餐,顺便参观永州城。于是,我就叫醒了尚在熟睡的兵哥,大家一起坐车去城内转转。

  来到宽阔的街道上,面对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面对着川流不息的人车,面对掩映在青山碧水中的山城,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柳宗元被贬的蛮荒之野,一个盛产异蛇的地方。在这里,清澈的潇水与悠悠湘江欢快交合,哺育着一代代聪明勤劳的儿女。在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瑰丽景观神奇相融,铸造出名播八方的风光和胜景。在这里,名山秀水纵横城中,庙庵寺观遍布乡街,山石奇突而险峻,岩洞幽遂而众多,真是令人神往。难怪,思想家周敦颐、军事家蒋婉、黄盖、哲学家李达,书法家怀素、文学家柳宗元、诗人元结,或出生于斯,或长期幽居于斯,一个个被永州的'奇山异水孕育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难怪,历代名家欧阳修、陆游、黄庭坚、寇准、徐霞客、何绍基会相继寻访到此,留下一篇篇动人的诗文。数永州人文资源,上下三千年,既有楼塔寺庙之壮观,又有古遗址之神奇,还有碑石与石刻之绝妙,众多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一幅古老悠久的画卷。

  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山水这一基本载体。山以它的坚固稳定性,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本质和历史的传统性,水以无穷的流动、莫测的变幻,表现出了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内涵性和进步性。在永州,“潇湘夜雨”滋润出无数处风景名胜。曾有专家这样评价永州:“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幅画,那么永州就是一本意味隽永的书。”元结、柳宗元、周敦颐这三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做出了许多开源性贡献的杰出人物,正是因为以永州这本特质的书为载体,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永州人最自豪的当为“三子三溪”。三子即元子、柳子、周子。徐霞客说:“永州三溪,浯溪为元子所居,愚溪为柳子所谪,濂溪为周子所生。”可以说,没有永州三溪就成就不了三子。这当中,影响最深远的当数大散文家大诗人柳宗元了。柳宗元在永州虽然没有主政,但他与永州人民生活在一起,写出了许多揭露时弊反映人民苦难的文章,为中国文学思想史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得永州人民的崇敬爱戴。柳宗元在永州人的口语中尊称为柳子,柳宗元的塑像叫做柳子菩萨,永州现有柳子庙、柳子街,而这,无不折射出永州人们对柳完元的敬仰奉崇。如今,漫步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永州街上,我们每走一条街都能闻到柳宗元的呼吸,每走一步路都能感受到柳宗元留下的余温,而愚溪两岸的每一棵柳树,更是时时在诉说着这位文学大师的传说故事。这故事里,有悲愤,有孤独,有失望,更多的是思考,是期盼,是等待,是智慧的光芒。如果说柳文化是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独树一帜的华章,那么由柳子庙、愚溪和永州八记遗址为代表构成的柳子景区就是流芳溢彩,令人击节惊叹。

  到永州寻访柳宗元,柳子庙是极为重要的一站。这座位于河西柳子街边的庙宇,修建于唐元和九年,砖木结构,前后共三栋。来到庙门口,但见大门上方竖立“柳子庙”三字的石刻,左右侧门上各题有“清莹”、“透澈”行书二字。正门两边有副石刻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喜秋极事福我寿民”,据说是清同治年间永州知府杨翰所撰,其体现的正是柳宗元的以民为本思想。我们进去时,验票人员见我和经农都有新闻采访证和作家证,就免了门票,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永州人对文化人的偏爱。进入庙中,我们来到前殿,楼上是戏台。穿过戏台是看坪,踏上十三级石阶,就是中殿,里面共三间房子。由殿内拾级而上为后殿,面积较大,里面也有三间房子,其中后一间端立着柳宗元的白色塑像。我在柳像前,怀着十分的敬仰肃立良久。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我早在十年前就从一本书中读过。而今,柳子庙里的柳子生平事迹展览室再次增进了我对柳子的了解。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5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反动,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6

  说起柳宗元,我想到一个与他经历相似,也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陶渊明。可后者与前者在结局上相差甚远,后者辞官归隐,前者却不;这是性格之间的差距吗?

  说到这两者的性格,我们可以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来说明:《桃花源记》是一篇可以体现陶渊明对人人平等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而又将这种精神世界留下给后人,我们说他心中装着百姓;而柳宗元呢?那要先知道小石潭和柳宗元之间的关系。

  想想:当柳宗元被贬到偏僻的永州时,遇到了在永州“偏僻地带”的小石潭;柳宗元的'才华不被众人所知,小石潭的美却被篁竹遮挡……我们不得不说小石潭是柳宗元的知己。潭水如镜,照人影,也找着柳宗元的心。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正确的。

  但,柳宗元用小石潭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什么呢?

  结合一下背景:当时柳宗元等人在倡导一场有益于人民的运动,想把唐朝引向“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个高潮。这在当时的世界来讲,是一件大事,且深得民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政变将柳宗元等人期待已久的梦成了过去,新皇帝将这些倡导改革的人全部贬到边远地区去了,而柳宗元也因此十分孤独,可以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了。

  这时,换成陶渊明,早归去了。

  而他,去了永州。人们对这个新来的人并无好感,他的才华也因官位较小而无处可施。而人活着,总要有事干,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也就去游山玩水,写出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很明显,当朝廷“植木偶于堂”时,“木偶”却像匹诺曹一样活泼。

  匹诺曹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柳宗元呢?我想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皇帝将他召回京师时他那么的兴奋。

  他甘心,为唐朝卖命,也甘心为理想卖命。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失志而灰心丧气,他像他笔下的潭水一样,一点点地流过曲折的岸,流向他的目的地。这使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骆驼:它们一点一点地走,虽然很慢,但一步一步的,它们总会到的。而柳宗元也就成了唐朝的骆驼。

  但与骆驼不同,他有理想,骆驼只是在被鞭子赶着。柳宗元的雄心壮志和信心使他像骆驼一样坚定。

  与陶渊明又不一样,他的壮志雄心背后的就是另一个和谐的“桃花源”,也就是说,有人民。但他更善于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罢了。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7

  柳宗元一位出身名门贵族的才人。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年仅47岁便离开了人世。

  21岁的你,怀着满腔抱负,毅然参加了王叔远的变革,想一试锋芒。但命运是不幸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失败了,皇帝一声令下,你便被贬至邵州,可就在这途中,你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来到永州后本以伤心过度的,你在半年左右又得知老母病逝的消息,那时的你真是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啊,无奈,悲愤,苦痛。

  小石潭边,你同鱼儿一起嬉戏,鱼儿也对你很好奇,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向西南远眺,斗折蛇行的岸势,使你一眼望不到源头。坐在潭边,密密的竹林,幽静的四周,再次勾勒出你的孤寂忧伤之情。一阵刺骨的寒风刮过,暂时你回想起当初变革失败的打击,你站起来在竹林中渐渐消失了背影。

  西山上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生活并不如愿,但这又有何妨?有酒相伴,有景相陪这些,足矣。

  钴鉧潭上,有树环焉,有泉悬焉。你高兴地在潭上赏花闻水,释放自己的情怀。把贫民负债的.“忧”变为自己的“乐”。把钴鉧潭变为自己的知己。潭水中的自己沧桑了许多,发丝也多了几笔白色,清澈的潭水,与生俱来的傲气,共同荡涤了你的灵魂,开拓了你的胸怀。随即,缓缓离开。

  孤帆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皆白,万境绝灭,让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鄙弃的背景,你终于找回了那个丢失的灵魂,走出了绝境,开始了新的人生。

  你提笔挥墨,写下了苛政猛于虎的悲愤,你怜悯百姓,事事为百姓着想,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修水利,传知识,共耕作,处处有你劳碌的身影。深受百姓敬仰爱戴的你最终带病逝世,于柳州,那年,仅仅四十九岁。

  斯人远去,读你的文章仍能感受到那份孤傲与执着,行走在永州的山水中,仍能触摸到你高贵的灵魂。

  我向您致敬,是您教会我如何面对风雨,笑傲挫折。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8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天赋异禀,被誉为“神童型天才”。20岁与刘禹锡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下诗文600余篇,但其文成就大于诗,尤其是田园游记,写景状物,笔墨灵活,手法高超,情深意远,疏淡峻洁,为历代所传颂。

  为官期间,政治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洲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像他这样的奇才,从极有希望、前途无量的境地一头栽下来,满腹才华,一无所用,其心理上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但是正是永州十多年的贬谪生活所带来的大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成就了他千古大家的不朽地位。

  我曾以为柳宗元是一种心胸狭隘,不够乐观的人,同是被贬之人,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与人同乐,醉了,也乐了。在那里,百姓生活快乐,富足安逸,多么开阔的胸襟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再看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傲高洁,遗世独立。不过,读到《永州八记》,便又有了新的`感受,“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看得出作者享受山水景色的得意。我可以游玩,你们却不行,写下来让大家分享,让人不禁忘记之前的感受。其中《小石潭记》里也不免表现出淡淡哀愁,“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人之常情,谁人惨遭不幸仍能忘我游乐。他怀有才识,颇具政治思想,亦不人云亦云,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可惜阻滞于小地方,由不得叹曰:“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值得思考。

  柳宗元之执着,表现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他的坚定的选择让人倍感唏嘘。一生孤独无依,孑立傲然。他的遭遇就是一次次挫折接踵而至,他都独自忍受、默默承担,也就不难理解他的英年早逝了。他无论做官何处,都开办学堂,教化民众,用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柳子厚,我喜欢你!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9

  柳宗元本是一个文人,是一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但是,他又与那个时代的文人大不相同。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习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习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0

  多难而善良的文人——我心中的柳宗元。

  柳宗元本来是一个文人,是一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但是他由于许多封建时代的文人不一样,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谪,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贬谪之后做出一手好文章,从而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然后就变得愈发的颓废,或是自暴自弃,却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谪之后,会像韩愈和柳宗元一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造福。

  柳宗元一生坎坷。他是一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很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的贬谪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主张革新朝政的王叔文集团,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唐顺宗一直缠身,而太子又十分仇视革新,因此这次改革很快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革新的8为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

  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由于他被贬谪,心中的愤懑之情达到了极致,于是他作出了很多的名篇,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他也并不是就仅仅写诗作赋,在他得知他的好友刘禹锡要去遥远的柳州的时候,不希望刘禹锡与他的母亲分别,于是主动要求自己去柳州。从这就可以看出柳宗元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然而,在他接下来在柳州的所作所为中,绝对可以看出他心系百姓的特点。柳州当时是一个未开化的地方,按照当地的风俗,他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中国历史上不缺被贬的有才干的人,但是这些人又有多少真正用上了自己的知识,很多人就只是一味的沮丧、灰心,不再有精神。然而柳宗元却与他们大不相同,不只是怨天尤人,他更多的是关心百姓疾苦,为天下人民着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苏轼、韩愈一样关心民生,那么他们也一定会青史留名的。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1

  历史赐予你一席孤独的身影,你却倚着它独钓中唐的漫江风雪。

  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一叶孤舟在江中远远摇曳,载走了柳宗元的热血澎湃之心,荡来的,只是永州司马的悲凉与憔悴之身。

  永州十年,音信断绝。他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成为一个孤独的漂泊者,被迫像野人一样在言语不通的异乡了却残生。挣扎于痛苦之中的'心底传来丝丝呐喊:“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他用盈盈潇水洗亮双眼,试图望穿空间,望到千百次出现在梦中的长安,可现实盛给他的,却是冰冷的青山和阴晴万变的长空。

  努力咽下上涌的热泪,任其灼烧挣扎的心灵。

  “来往不逢人,长歌碧楚天”的蛮夷生活伴随了柳宗元的永州十年。这十年中,他浪迹山水,探幽访胜,想要摆脱内心痛苦的缠绕,伸舒心灵的自由意志。当最初的愤然逐渐走向内心的平和,他的心胸从感叹个人悲苦处境上升到超越人生的不幸境界——如果沉溺于痛苦,生命只会无休止的贬损;不囿于卑微的困境,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于是,挥笔写就《悼屈原赋》;于是,他以流放自嘲,引吭“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于是,他以孤独自娱,独坐孤舟,垂钓漫江风雪。孤独与痛苦磨砺了他的精神意志,使他获得了“火中生莲花”的清净解脱;处于人生困顿和政治窘迫中,他却在对山水的凝望中升华出了自己傲人的生命光彩。从此,他把自己对梦想的追寻融进了永州的苍茫大地。在这片土地上,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思想的冲激,他留下的每一段诗文都闪耀着生命的价值。

  蓑笠遮不住他的傲然正气,风雪吹不散他的悠悠文思。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超越一切苦难,追寻真实的自我。千年之后,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仍能看到一位铮铮男儿,怀着博大的胸襟,笑看人间潮起潮落。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想柳先生可能是个双鱼才子,于是好感暴增,可我的柳先生何以没有小五那么出名?

  论家世论才情,我柳先生无半点虚的。家中独子,自幼聪颖过人,13岁以文出名,竞争激烈的仕途,凭着少年盛气与一腔热忱,过关斩将,一路平步青云。只可惜这便是此生最无忧。岁月悠悠,道路坎坷,盛年丧妻,孑然一人茕茕独立,迎风对月的夜色里,第一次尝到人生孤独之味。

  直到33岁,此前事业有成,婚姻一度美满,整个人生像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样呈上升趋势——亲人相继离世,仕途连遭倾轧。

  至死没有等到出头之日。

  所幸还有人始终不离不弃——仕途上曾一同平步青云的'刘禹锡,便有了七年级那首一扫逢秋寂寥诗风的《秋词》,“兄弟,你也要加油啊!”

  柳先生振作了起来,没事也要找事做,寄情山水——背起来疙疙瘩瘩,奇奇怪怪的六句《渔翁》,当时当景,是否他的心也如去年的你我吟诵般此起彼伏?

  他开始游历好山好水,《永州八记》——最有名的要属《小石潭记》,乍看之下,山中景致静谧优美。再细品,小石潭下淹着一颗孤凄之心。后人有无迷惑过,此般良辰美景,何以连比兴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犬牙差互”?他心中的“凄神寒骨”又怎得那重重咬紧撕合的恶犬之齿所能形容?同游者五人,他恍若无视,又是多大的失望能透过良辰美景?你我皆不知,哀莫大于心不死。

  42岁,两颗近乎迟暮的心盼星星盼月亮地回了长安,一月不到,一首观花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柳柳州自此获名。

  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反观小五,直面孤独,从此再不混流官场,仕途中断却换来了一身清净,自此“五柳先生”名扬千古,多潇洒啊,既能朝九晚五,也能说走就走;或论论东坡,一声“闲人”豁达乐观,何以就能留名青史?

  这都是柳先生学不来的“孤独”,可若是论情论景,谁能孤独过他?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3

  柳宗元字子厚,是河东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因为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有辉煌的历史;但是人难免有悲伤的时候,柳宗元也不例外。因此他曾写下一篇《小石潭记》。

  诗句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隔着篁竹,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像鸣响的佩环一样,对此作者感到非常的开心。此诗下载作者被贬官之后,但诗句中有一丝作者的快乐的情感,从中表现出作者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感。

  诗句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诗句的意思是:坐在小石潭边,四周竹树环绕一个人也没有,寒气逼人,幽径深远。诗句表现了小石潭的清幽,但其内含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清与昏暗。

  诗句中还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小石潭寒气逼人,太过凄清,于是便写下这篇文章就离开了。诗句表现了小石潭寒意过盛、寒气逼人,但诗句的内含为:作者心中寒气逼人。

  柳宗元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依旧是人,心中免不了有少许的烦恼。由此可见,平常人的.烦恼更多。

  再次读完《小石潭记》的我从中又得到少许的新体会,所以我呼吁:广大的学生们,多读书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去感受新的体会吧。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4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文人,可以是灵魂高尚,可以,自由不训驯,可以一生顺风顺水,被人捧上神坛。但尤其不能失去欲望,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对山水的寄情,对一天每时每秒的快乐,这是一个人生来而为人的标志,失去这些欲求,就没有痛苦,没有疲劳和困顿,于是就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深度,没有了浅层和片面,没有了苦中突出的乐趣和幸福!我可怜哪些无欲无求的人,他们是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于与地狱无异的天堂中,与大地无异的蓝天中,以及与痛苦一样的幸福中。

  没有七情六欲,又如何将色彩披洒在文墨纸张字里行间,失去这些,不仅仅是失去了文采甚至于其余各种的能力,更是一种逃避去,一种与于生活叛逃的表现,躲开了生活中所有人所不能遏制的痛苦与罪恶,孤寂,阴郁,只追求永恒的'极乐。

  我赞佩柳宗元,欣赏世世代代中国文人们,他们愚公移山般正面对抗命运的坚强,洁净而又不是失烟火气的心静境和对自身生命的完美诠释与燃烧,都让他们的灵魂闪耀着色彩,闪耀着中国艺术与哲学的光芒,构筑成一条中国文明的长城。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5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里出自柳宗元著名的小石潭记。那是一个清朗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柳宗元坐在潺潺溪水边一块巨大而光滑的石头上,望着清澈透明的水中一只只鱼儿。画面仿佛定格在了此处,柳宗元从鱼儿身上看到了自然的生命力,又仿佛看到了自己无依无靠的样子;视线不肯离开,他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宗元的一生大起大落。原本步步高升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永贞革新,却因为触范了皇家的利益,被流放到永州。他一心想报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这样的打击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在永州游山,玩水,他仍没有释怀。

  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上写了水有多么清澈,细品却能体到他内心的情感。他何尝不是那鱼儿!无依无靠,在永州,他格外地无助,内心无尽的凄凉。他思考着自己的.价值,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命运仿佛在玩弄他一般,朝廷先一纸召书将他召回了长安。终于到了长安,他又被贬到了更偏、更远、更荒凉的柳州。极度的欣喜和极度的失落在一瞬间转换时,很容易让人的心态彻底崩溃。这难以想象的落差将柳宗元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无依与寂寞将他占满。他不断地,拼命地想,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朝中为国效力的人来说,这些起落足以让他心灰意冷,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他厌世、不再顾虑任途荣枯,不再顾虑国家的未来。

  但是柳宗元没有!

  巨大的打击接连地冲向他,他却捂着伤口,缓缓前行,从未倒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在一个国中是多么渺小。他可以忘记一切,去隐居,去避世;但是即使心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他的选择仍然是兼济苍生!

  在柳州,他利自己小小的官职,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

  他为国效力,直到他再也不能了为止。

  他是最无助的人,又是最无私的人。

  无依无靠的鱼儿,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6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少年得志,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即贬官偏远地区,先永州司马,后柳州刺史,四十六岁在柳江之滨抑郁而终。柳宗元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也是忧己愁己的一生。一辈子都没能走出自己,可叹!

  长他五岁的韩愈,因为劝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宫,贬官至广东潮州,他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写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那个时候的岭南,是蛮夷之地,气候湿热,文化落后。朝廷看谁不顺眼,就往岭南一贬。去你的!

  因为曾经的春风得意,一朝遭贬谪,郁闷一生,从《江雪》《小石潭记》都可见柳宗元孤郁愤闷的心情。

  就拿《小石潭记》来说吧,难得的休闲时间,和亲朋好友到山野一游,本该心旷神怡。一开始,也确实如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看到潭水清澈,鱼儿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的心情是愉快的。

  可是,愉快是暂时的,当看到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时,他忽地悲从心来,一下子又抑郁了。这小石潭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命运的真实写照吗?小石潭空有一方美景,人迹罕至,无人赏识。自己满腹经纶,遭朝廷嫌弃,报国无门,郁闷。

  从京城到边远,心理落差太大,柳宗元始终不能面对现实,那就只能苦自己。特别欣赏北宋的苏东坡先生,他一生数度遭贬,同样是贬至岭南,他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表面看是屈从了命运,实际上是解放了自己,这就是人生智慧。

  人生一辈子,说长不长,古时候高寿也就七八十岁。说短则短,像柳宗元,四十六岁就去了。无论如何,说起来肯定是个悲剧。其实很多时候,人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的,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调节心情,修身养性。曹操不就说嘛,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远离朝廷,处在江湖之远的人,国家兴衰注定不能由你来决定,也就不必费那份闲心。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家人就是最大的关心。智慧如柳宗元,似乎还没参透这个道理。

  唐代还有一位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是天不假年,享年五十一岁。按理说,他无官一身轻,游山玩水,活得坦然,哪里哟!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里,他明明白白向张九龄丞相要官,“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官没要到,要到一脸尴尬。说白了,孟浩然活得并不单纯,总希望能做个官,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命里它就没有。到底是自怨自艾?还是他怨他艾?钻牛角尖了不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不是。累呀!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柳宗元文章写得好,对某些东西却始终断不了,舍不了,离不了!始终走不出那个“惑”,也就没办法“知天命”了。可惜!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7

  一汪清泉汩汩淌过血液,一座石山静静伫立心头。你的一生,皆在寻找那种心底油然而生的喜悦,而最终却是来自自然的恬静。我所爱的,是赞颂,是可怜,更是你内心深藏已久的悲愤。

  大地给予你头脑,使你变得睿智,变得理性。你不像关公战长沙,更不像诸葛亮暗地耍心计。深深蕴藏在你心中的,是那报国的赤子之心,是那对国家的无限希望与憧憬。对待胸中所爱,你从不敷衍了事。你渴望统治者对你的赏识,是为了你的耿直,更是为了人民的贫苦。

  然而,世间天色灰暗,统治的昏庸使你心灰意冷。躯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压得你站不起来。你曾几度怀疑朝廷对你的看法,你也曾不停地努力探索,试图让朝廷再度找出你最光彩的一面。

  你至死也没有等到。久而久之,你再也按捺不住心绪。你内心不断激起这样那样悲愤的浪花,或许还有无声的浪花,一同感慨这不能让你了解的人间。你不避幽远,开始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奇形异态的潭水,佳木林立的小丘,幽暗回环的石渠,重岩叠嶂的山涧,点点山水画卷,被你用笔墨记录,用心灵感叹。字里行间,轻轻触摸,我仿佛能体会你遭到贬谪的悲凉,对人生前途的无望无助。

  山水本无情,是因为你的发觉,让山水动了情。你如一只无家可归的飞鸟,浪迹天涯,大自然却无私地赐予你怀抱。

  我最爱你的'悲。你的悲惨世界,也让我可以为你设身处地地思考。你这样一位贤者,从不用过激的行为去反对所有人。或许是永州的山和柳州的水使你冷静下来,让你用最原始的方式思考自身。你的悲,你的惨,在现在的我看来不是坏事,因为你有一双手,一双可以写出华彩的手。这悲使你有目标,有思想,不为别人,只为心中所愿。

  你的愤,是迷人的,是冷色的。你的愤慨,的确让人痴醉。寄情于景,没有从表面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怒气。你爱慕自然的美景,可怜无人问津的山水,更愤懑于你一样不被人认知的俊秀之景。我所喜爱的,不是别的,就是你那绝不轻易流露出的悲愤。你或仰天长啸,或俯身痛哭,你把所有的愤怒压抑于自己,死寂地等待迸发的一刻,我能感受到你的胸膛有火在燃烧。

  悲与惨,愤与怒,人世间最痛苦的两种情感在你身上紧紧交织、缠绕。而你却当作旁若无此物,依旧饱含热情,放不下手下的创作。我不爱你的悲愤,还可爱你什么?

  山水是地上的,是纸上的山水。你精心写作的名文华章,被人们所收藏,而你心中最无法磨灭的痛苦——悲愤,被我所了解。我敬佩你,柳宗元,不单单因为那一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山水,更多的是一种情愁,是我最喜爱的悲愤。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8

  落日熔金,我抖落一身风尘……

  是日,一袭白袍,一领洁白的头巾,一把绘彩的纸油扇,神色悠闭地与子厚漫步于小丘之上,那就是我——吴武陵。

  王叔文的风暴把我们甩到了永州这偏远之地,那我们就在此地苦中作乐吧!

  “武陵,你听。”子厚说罢,便侧耳倾听。隔着茂密的翠竹林,一股涓涓细流叩击着石头的轻脆声传来。“去看看吧。”我提议,但愿这溪水能润泽他的苦闷之情吧。

  穿过竹林,一个小小的石潭跃然至眼底。潭水清澈见底,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着。子厚的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微笑,全身焕发着光彩。我感到他内心的喜悦,欣然与其同乐。

  一块嶙峋的'巨石将小石潭托起,浑然天成为水石潭。岸边,巨石的边缘翻卷着露出水面。为何在小石潭中找不到一丁点儿泥土?难道它通灵性,不允许泥土来沾污它吗?青幽的石岸旁,高大的乔木缠绕着翠蔓的参天古木把小石潭环抱着。偶尔下垂的藤蔓在风中摇曳,在水面划着涟漪。子厚望着那摇曳的藤蔓出神。

  小鱼以为有食物,在藤蔓下游窜着,银白色的身影在日光的照耀下闪闪生光,晃动了我的眼睛,也晃动了子厚的眼睛。此刻,我们忘了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京城。忘了朝庭之上,文武百官之前,皇上的龙颜大怒,忘了王叔文落寞的身影。小鱼忽游忽停,时快时慢,“它们在和我们嬉戏吗?”子厚问我。是的,这纯洁的鱼儿生活于清澈的水中比我们还逍遥自在呀。

  “哗!”我将扇轻展,携子厚前位小石潭西南端——小溪源头。一路上,子厚眉头紧锁。他怎么了?看着这小溪,我明白了。蜿蜒曲折的小溪像北斗星,像游动的蛇,更像我们坎坷的命运。犬牙差互的岸最后,没有出现源头,这是预示我们前途渺茫吗?

  寒冷的竹林,浸骨的潭水,寂静的气氛,僻静的小石潭……这儿寒气太重,确乎不适合我们,我二人应回到那繁华的京城大展一番作为,解放天下黎民百姓呀!

  我与子厚离开了这凄苦之地,准备去寻找一个属于我们的天空。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19

  镇江可能很少下雪,每次下雪都会带来一些快乐,但我总会想起大唐的某个人柳宗元。

  雪还在公刘的心里吗?

  望着窗外的白雪,我不禁想起了公刘的《江雪》。在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人写的诗中,看似平凡的茫茫雪原已经不再平凡。就这样,一首唱了几千年的《江雪》诞生了。

  柳宗元,他是我最崇拜的诗人。他没有郑燮的洒脱和岳飞的满腔怒火。他把自己的心交给山川,交给大自然,把自己的心情交给灵山和秀水,这也许是我最欣赏的生活境界。

  一个老人正坐在一个白色的世界里,他的心很难说。

  留给我们的只有江雪,没有别的了。但是我认为。一个老人在冰冷的河里钓鱼-雪”,五个字很吵。是的,正是这五个字创造了江雪的画面。也许在冰雪下有一棵白绿色的冬梅,在冰下有一点青草,也许在公刘后面有一棵芭蕉傲然挺立。一切都是如此充满活力!

  “他已经去世很久了,一直在四处游荡。对游客来说似乎很有趣。”这只是公刘的心情吗?不不。他是快乐的,在荆梅是快乐的,他是悲伤的,在失败中是悲伤的。这不是他。中国的叛乱。悲伤和悲伤过后,没有凝聚他的“永济创新有限公司;在血泪之后?

  柳宗元从出生到死亡,从升迁到堕落,经历了成千上万的磨难和打击。永州的降职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可磨灭的痛苦。这次降职是十年!

  柳宗元的散文在永州灵山秀水间回荡着忧伤的影子。那天下的雪似乎赞美了他的高尚品质。

  我的'想法突然停止了。我回头看了看窗外的雪。什么事?钱?名利?突然发现今天的雪和公刘心中的雪早就不同了。为什么?我不知道下雪,我也不知道。远处的灯又亮了,发出迷人的光。我知道一定是附近的卡拉ok酒吧和网吧。我突然讨厌光,讨厌雪,拉上窗帘,忽略了它们。

  但是,你逃跑了吗?在这样一个充满钢筋混凝土和冰的多彩世界里,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是它的一部分。也许我应该改变,是的!改变。然后我打开窗帘......

  好久不见!公刘心中的雪!

  走近柳宗元作文 篇20

  柳宗元,才华横溢的你正应为国尽力,为民解忧,可事不如愿,革新运动的失败,造成了你的贬逐。身处崎岖阻塞之境,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可你没有放弃手中的笔,抒情叙事,一有触动就写文章,将山河美境与内心的愤慨结合,写下了篇篇以景抒情的文章。

  正如在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秀丽的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阿。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空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齐,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仿佛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阿!

  在这秀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必须会好好的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之地,这与世无争的佳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转成一个记忆。

  《永州八纪》就是你被贬为永州司马的途中有感而创作的。八颗璀璨的宝石让世人看到了你不看屈服的一面,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损你的意志。你挥洒着似剑的笔,在历史巨著的长卷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美的描绘,对人生的感悟,你的文章风格多样,但不变的是你坚定的意志,奋进的精神。

  这天,当我再次沉醉于小石潭的美景中时,柳宗元,我对你只有敬佩,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

【走近柳宗元作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走近森林的作文07-19

走近春天作文06-14

走近父亲作文09-09

精选走近春天作文3篇08-14

走近你温暖我作文07-07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06-19

走进与走近作文(精选31篇)06-19

作文我的校园作文07-12

暑假作文作文03-10

被别人欣赏的作文 -作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