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愁的散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的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愁的散文1
在瑞金粜米巷,我被一把粗制的蒲扇掠夺了目光。淡黄的颜色,放射状的扇纹,在一个耄耋老人的手中轻轻摇动。她的安详的面容,似闭非闭的双目,与宁静古旧的小巷,构成一帧久远的怀旧照片。我仿佛能看到一阵清风吹动的涟漪,将一圈圈的旧时光轻轻荡开。
记忆中的蒲扇,常常握在外婆的手中。在多少个蝉声若隐若现的午后,外婆坐在一把竹椅上假寐。她执住扇柄,就那样摇啊摇啊,摇着摇着,动作就迟缓了,扇子就掉落了,鼾声就响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扇子重新塞回她的手心。我看着她的白头发一丝一丝地往下垂,摘掉了假牙的嘴巴在睡梦中瘪得不成样子,但我还是觉得她那样可亲。待得听到呼声急促戛然而止,又闻“扑”的`一声,扇子开始拍打苍蝇蚊子,我便知她已醒转过来。一切多么恬静,多么像发生在昨日。而如今斯人已去,我多么希望她重新醒转过来,用瘪瘪的嘴呼唤我的名字,即便将蒲扇用力地拍打在我身上,我也是愿意的。
在老家麦菜岭,我的母亲拥有过一张扇凳。木的板,圆的面,凳脚一边高一边低,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坡。母亲在自家的棕树上采了未开的棕叶芯,沸水煮过,晒至雪白,便成了扇子的雏形。多少个油灯昏黄的夜里,母亲弯着腰,踩着这张凳子,横一段竖一段地编织着扇子。逢圩的时候,母亲将自己精心织就的扇子拿去集市上卖,换回一角,两角的零钱。往往留在自家用的,却是做工略有瑕疵的扇子了。但这样的扇子,留与我的,亦是多么温馨的怀想。儿时的夏夜,上床之前,母亲必挑开蚊帐,替我驱赶蚊虫方让我安睡。有时候天太热,睡不着,母亲会为我轻轻地扇风,直到睡着为止。在半梦半醒间,我能于蒙眬中看到母亲的脸,感到一阵一阵的风在脸上拂过。那属于童年的幸福,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换得的。
一把大蒲扇,曾经是我卖乖讨巧的绝佳道具。那时的父亲,是多么的强壮。从田间劳作归来,他常常将汗湿的衬衫一甩,打着赤膊,裸露出赤铜色的背脊,玉米粒大的汗珠直往外滚。父亲坐下来,招手让我过去替他扇风。我于是乖乖地双手举了大蒲扇,像个古代的小丫环,费尽全力地上下扇动,好让父亲感到凉快些。这个时候,我常常看到父亲微闭了双目,一副惬意满足的样子。来客人的时候,父亲似乎将我当成了一种待客的至高礼数:“去,帮你姑父扇扇风。”我于是谨遵父命,又乖乖地举着蒲扇走到客人面前。姑父生的全是儿子,不禁对父亲有这样的女儿极其羡慕。在客人的夸奖声中,父亲自有万般得意。连我使奸耍滑,悄悄地将扇子竖了起来,只是象征性地挥动,他也单是笑笑不忍呵斥了。
我很早跟着小伙伴学会了折纸扇。一张废旧纸均匀地折出一个个的长条,叠在一起,再对折一下,打开,将中间两页分开的部分用饭粒粘住,留一个孔穿上一根绳子,便是一把微型的小扇子了。这样的纸扇风力极其有限,但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那时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把,一下课就扇个不停。我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把非常精致的纸扇,扇面点染着红梅,题有诗句。整个扇子小巧玲珑,打开是一个完美的桃圆形,收起则有一个铁制的外壳可将纸扇含住,外边单留一个心形。这样的扇子在同学中间难免鹤立鸡群,羡煞了多少渴慕的目光。越是珍稀,我越是不舍得拿出来用,一直珍藏了十多年。历经数次搬家,才宣告失踪。
此后的日子,我告别了麦菜岭,也告别了那一把一把曾经驻留过亲人体温的扇子。当空调和电风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那些蒲扇、鹅毛扇、纸扇在城市里几乎已无迹可寻。唯在今天,眼前的这个老人,与这一把蒲扇,将一股难言的乡愁塞进了我的怀里。可是我已经丢失了我的扇子,扇不动呵,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的散文2
乡愁,也叫“思乡病”,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乡愁则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着,即便是现在,乡愁依然是漂泊在外的人永存心底对家乡眷恋的感情和思念。
无论走到何处,无论岁月多久,无论是否熟悉,只要谈及故乡,乡愁都是一个任何人谈起就会喋喋不休、唠叨不完的让人旧情复燃又怅然满怀的东西,想起来温暖,谈起来亲切,虽然摸不到,但是却如影随形,永远丢不掉。
阅读甘肃作家王京林寄来的乡土散文诗集《诗歌里的村庄》样稿,那大把大把的诗章充斥的正是这种思家症,“乡愁”在作家的笔下如澎湃的江河、如涓涓的溪流、如滴滴的露珠,从作家的血液里、骨髓里、思想里涌出、淌出、渗出,则汇聚成了一个典型的乡愁诗人的形象,让读者与之一起沉在其漫漫淡淡的字里行间,渐渐撩起愈结愈深的思愁,回到村庄,回到故园,回到即使归去也不再认得的故乡。
一、乡愁与情怀
“血水浇灌、庄稼喂饱的村庄,更适宜生长诗歌、尊严和气节。对于命运、爱情,以及信仰和追求,最好不要用简短的语言去叙述。有时,马莲河畔青翠的蛙鸣,也是一首古诗,总会擦亮曙色和夕阳,也擦亮乡愁……”
读王京林的文字,总有一种东西会在瞬间揪起心灵的弦音,那些极其生动鲜活的事物,既使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农具,都会散发出浓浓的乡味,触碰起每一个漂泊者如他一样悸动的情感。一张沾满牛粪味道的犁,一棵皴裂的老槐树,一条穿过麦田的小路,一个遍缀豌豆花的篱笆,一缕暖暖的炊烟、一星昏黄的灯火,一朵花蕊,一枚落叶,一条河流,哪怕是一阵风、一场雨,一片雪花、一片月光……这些藏着村庄心事和秘密的琐琐碎碎的东西,都成了他心灵的借语,活脱出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被他一一唤醒,与之对语,与之相视,细细琢磨,深深品味……,在这些简单而朴实的事物里,村庄,岁月,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就像四季的更替与嬗变,成为他生命中反复咏唱的旋律,引领着他和他的读者去寻找着生命的来处、精神的宿地。
“把美好的情思和爱恋留在村庄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吮吸太阳的光缕,亲吻月辉的芳华,静心解读鸡犬的呓语……”
对故土往事的怀念,就如同长了翅膀飞向蓝天的.大树,生了根须深扎在泥土永远也离不开土地的小鸟。读王京林的散文,我一直觉得乡愁是其生命的情怀,是他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的厚积薄发。而文字仅仅是其生命舞蹈的载体,真正呐喊的则是其扎根于乡土的朴实而真诚的灵魂。无论是一根还魂草,还是家乡枣树上坐化的一串串沉默的红枣,还是故乡杏林里的一枚落叶,这些富有记忆力和生命力的生命,就如同种子一样,在作家离开故乡的第一天就已生根发芽,并随着离开的时长而茁壮成长,直到爬满作家的身体和心房;那些积淀了如山伟岸、如土厚重的父母之爱,那些裹挟着子淳朴笑脸而火红情怀的纯真爱恋,他们都带着黄土高坡干净的泥土气息,与那些荞麦、黄菊花一样,成为永远不能解开的情结,在作家回味不绝、清新质朴的文字里,萦绕着淡淡的让人读了美丽而持久的感伤和隐疼。
乡愁是根,是故土的方向标,是黑夜里的一盏心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你想起它,愿意跟她走,就能到达魂牵梦绕、安全厚实躲避风雨的美丽港湾!在王京林的许多篇章里,作家都毫不掩饰对月亮的痴情。那一轮或一弯四季行走的月亮,在经过岁月年轮的梳理沉淀后,无论消逝或重现,无论旧事以走近的方式变得如何遥远,无论那些不完整的记忆早已搁浅在远逝的风中,月亮都是作家心中永远也吹不灭的灯盏,在骨头里植下磷光,即使没月的夜晚,母亲也会剖心举成照亮的灯盏,还会在煤油灯下缝补着寒冷的冬天,让一片片孵化的羽毛能从故乡飞出。读着这些长满了情感的月亮,我很难想象出还有哪一个诗人如此钟情于一枚月亮,为此,我固执地获得了一种感知:天底下有一种东西是能够洗透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的,那就是月亮!
挥之不去的乡恋,让他欲说还休却还说,爱之愈伤,思之愈疼。在王京林的文字里,一切事物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肆意浪漫地飞翔在村庄的麦地、天空,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是永远盘踞在心头难以泯灭的忧伤,不经意间想起,便会让他独自怅惘与思量。因为那里面有欢喜的乡情,幸福的亲情,唯美的爱情,也有忧伤的寂寞、孤独的沉思和深沉的哀痛;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也有对自己愈加疼痛的情感惩罚。
“因为村庄,我在一张纸里,照出真实的灵魂;我在笔的泪滴中,拨动心底的颤音。”
在纸页里寻找村庄,用心灵挖掘那一方久违的土地,村庄、田野、草木、庄稼、亲情、爱情、乡情……可以想象得出一个已到中年的游子是如何地恋旧,而这种恋旧情结,不是装出来的,没有对家乡深深的感恩之情的人是不会拥有这种情感的。拥有这种情感虽然很多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又正是这种情感成了作家精神的归宿地,即使不能真实地回到故园村庄,但是在心灵深处也曾经有这样一个属于根的地方,有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
乡愁,是根的盘结,缠绕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多了,大了,就成了一种情结,既是恋家的,也是恋土的,里面尽管有诉不尽的忧愁或哀伤,但是作家并没有消极地失忆在这淡淡的忧愁和哀伤之中,而是将这些记忆的种子变成滋养自己灵魂的给养,尽管身体漂泊流浪,但灵魂终究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作家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用平静的心境去面对那段曲折而孤独的幽径和岁月。在诗歌里回到最初的村庄,“站在庄稼中间,分不清哪棵是自己,不想躲过村庄收割的镰刀。”虽然注定作者的道路会比别人更加孤僻、曲折,但是那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花朵、落叶?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虫鸣、鸟唱?
“为了不让自己感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凄凉,我或者该为自己珍藏起哪怕是片刻的遐想与沉思。包括忧伤、哀怨、怯懦、死亡,而放出欢乐、理解、刚强和永恒的生命力量。”
“村庄生活的甘甜与咸涩、月亮与太阳、爱与恨,都收藏在诗歌中。一生只要聆听过一次,行走的脚步上,就永远沾满黄土的气息……因此,我应该感谢村庄,它给我带来曲折而又值得怀念的阅历和生活;应该感谢诗歌,通过美的光合作用,为我创造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和生命的叶绿素。”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人们以此来维系美好情感,既是一条血缘纽带,又是一种民族情结。在诗歌中回到村庄,“村庄”一直是王京林生生不息的风景,作家用自己一生的情感酿着对家乡、对土地乃至对生命的疼痛与甜蜜,并通过那些不起眼的小草般的生命来倾诉收藏一生的爱意,以及那份迟迟未道出的情语、灵魂的秘密。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字才算是好文字,文字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而我也常常从阅读中找到了一些解开秘籍的快乐,就如阅读王京林的这些充满诗意的乡土文字,那里面充斥的情感常常让我有所深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深深眷恋并热爱自己的土地时,有谁说这种情感汇聚起来的不是一种民族情怀呢?
二、乡愁与责任
如果说,仅仅将乡愁作为一种情怀书写出来,构成了诗与生命的全部内容,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宣泄或倾诉。但是,通过乡愁文字唤醒人们对家园的重建意识,这就使得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具备了社会价值和影响。王京林散文诗里的乡愁,正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乡愁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与大多数恋乡的人一样,我的梦也总在童年的乡村里转悠,因而总想回乡村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有梦就在童年里扑腾,狂奔,可等回到村庄时,昔日的村庄却被今天映入眼帘的情景拉回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没有烟囱的上空,空旷的水泥房,麻将桌上麻木的村民,四周枯死的河流,随处可见的垃圾……经济大潮席卷了乡村,利欲熏心冲昏了农民的头脑,村庄也正在失去往日的平静、淳朴、清新和干净。
“花朵被雨水收走斑斓、老屋终没守住炊烟,大雪不再覆盖村庄,”那些河流、土地被开发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雾霾成了头号新闻……外部世界的改变,自然美的破坏,人为的东西增多,当代人精神上混乱迷惘……仅仅几十年时间,那些以往的恬静、欢乐和美好竟被淹没在这些光鲜而虚空的景象中,在纷扰的俗世中,有几人能洞察到繁华的表象后潜伏在整个社会中的深刻的精神危机?曾经美丽的村庄,现在竟然成了人们心里越来越疼的伤疤,曾经美好的乡愁至今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借以抒怀的思念和留恋,而更是一种惋惜和疼痛!
面对美丽渐渐消损的村庄,王京林在文字里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为大自然的改变而引发的惆怅感,更有对理想和精神和谐统一境界的一种追求。对故乡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渴望,使得王京林笔下的村庄更多了些忧郁和泪痕。那种刻骨铭心的乡恋让他恨不得变成村庄土地上的一株庄稼、一棵树、一条泥鳅、一朵花,一滴露珠……为他心爱的村庄疗伤,这种痛苦的担忧、焦虑和呼唤,无数次地在他的散文诗歌里辗转反侧,淋漓尽致地反复呻吟——
今夜,我无法触摸到故乡的脉搏,无法听到小河潺潺的水声,更无法触摸到月亮的圆缺。昨天熟悉的故乡,宛如一把生锈的铁锁,禁锢了我永恒的春天。而今的泥鳅,是否还在水底游来游去?
大风吹散了村庄的羊群,能否解开村妹纠缠不清的辫子?今夜,故乡的月光能否覆盖在昨夜的月光上?门前的柴垛在月光下,用三步就能回到了家?
好多年没有听到牛哞的叫声了。有株狗尾草,仍在老屋后面踮着脚尖,却看不见那股春风,背着阳光上山。
对于村庄来说,劳累与辛酸是庄稼的呼唤。而我再没有见过老屋的样子。母亲曾说,老屋是生命的胎记。与村庄对话的时候,我的泪水也能成行……
自然永恒,人类渺小,微不足道的个人更是无力改变什么。那么,当我们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不枉来到世上一遭呢?对于这个问题,作家没有给我们直接的说教式的阐述,而是用具像的文字、诚恳的语气,不着痕迹地赋予了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以强烈的个性特征,并从中挖掘了大自然对于人类及生命的意义,让读者在品味中去感受诗情画意,或者是落寞伤怀,进而迸发出乡土重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总有村庄低吟浅唱的小河,一夜间浩浩荡荡地涨到我的额前而过。
谁愿意以文字将村庄写在纸上?
村庄,我是蘸着母亲的泪和着刻骨的疼痛,将你写在我一生的灵魂里。即便在梦中,日月总能镀亮母亲孱弱的身影。
每一棵树都想囚禁住一道河流,让村庄的水声纯粹而翠绿。
不管一生中应铭记些什么又该忘却些什么,我们都要高举桃花的灯盏,把果实到来的消息传播,好去追逐季节的朴素和凝重的风彩……
如果说,对美好的追求,对纯真的固守,构成了作家精神家园的和谐统一。那么,绵长的忧思、深疼的伤感则构成了作家悲悯一生的家国情怀。当家园遭受创伤时,唤起人们共同担当的力量,对故土重建的责任和使命,这对一个写文字的人尤其重要。没有乡愁的人永远不会珍惜脚下的土地,没有乡愁的人永远不会拥有牢不可破的民族情感。王京林的乡土散文诗让读者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时,又仿佛被无形中的一根线牵引着去探究、去思索文字背后的内涵,其富含哲理和睿智的话语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和担当,更让人们意识到其隐藏深远的社会意义:乡愁也是一种教育!
最后,在祝福王京林新书出版的同时,我更期望看到,作家的作品里能够创造出背景更为阔大的社会题材!
乡愁的散文3
当40天的春运,又一次如期而至。我们都知道,年味近了。可对于高速人的团聚,却又一次成了奢望。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爱人繁忙地奔走在设备间、车道、办公室三点一线的路上。用他的话说,我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只有等过完年后,我才可以好好地和我宝贝说说话。那一刻,我忙碌的身子,竟触电般静止。我是多么地粗心大意,竟然忙碌到无顾及到我的孩儿,这使我原有的愧疚又增加了些许。我情不自禁地掏出了手机,摁响了那个日夜都想拨打的电话。
听得电话那头传来的嘘寒问暖,仿佛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这是我多么怀念家的味道啊。曾几何时,白丝悄无声息爬满父亲、母亲的鬓角,生活的琐事及照看女儿的重提全压在二老的.肩上。一声久违的“父亲、母亲……”话才刚开口,泪却止不住往下的流。“你安心工作吧,家里就别担心了……”就在爸爸挂断电话的刹那,我听到母亲的小声啜泣。心中强忍的极限突然崩塌了,我搂着爱人放声大哭起来。
爱人拍了拍我,“别难过,等年后,我们好好陪陪他们。你不是常和我说,车行驶在路上,司乘要放在心上。这是我们的工作,你这一支坚韧顽强的扎根在三尺岗亭的铿锵玫瑰,怎么会这么容易枯萎呢?”直到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爱人才是我背后坚实的依靠。我推开了窗子,指着络绎不绝的车辆,温柔的念到:“当你,驾车离家时,我的爱人会为你一路保驾护航;当你驾车回家时,我也会笑靥如花,欢迎你回家”我扭头冲着爱人,扮了一鬼脸,“我可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他们都说,春运啊,是一条幸福的回家路。可是在我们心里,在我们高速人心里,我们所谓的幸福路是坚守在岗位里,你们能平安出行、你们能平安归家。
隐隐约约远处传来爆竹声,我们走出了房间,外面已是万家灯火霓虹、天空中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颗颗的流星,掠过我的星空,坠入我的心海深处;耳畔不禁又响起,那段久违的誓言:爱你如初、待你如珍;无悔高速、奉献如初。
走,我们去吃饺子咯,爱人拉了拉我,我们对视无言,然后都笑了。对,吃饺子去,我要将20xx年所有的酸甜苦乐,融进了饺子里,去吃一个来年吉祥,去吃一个幸福悠长。
乡愁的散文4
据报道:中国现在大部分乡镇的耕种农民,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如今的年轻人几乎不知自己的田地在哪里,更谈不上有种田地的经历。
这次清明回家祭祖,时值种植季节,片片油菜花开是一年一度最美的风景。只是与往年不同,这次我感到金黄的油菜花少了,荒弃的良田多了!本是热闹沸腾的春播打理场面,如今却变得冷冷清清。偶见几头老牛悠悠地蹒跚在田里,渺小的人影,靠近时才知又是一位长者,他扶着犁不紧不慢地指挥着老牛的方向。田埂上放着锄头和老人的厚衣。
记忆是人生自然的规律,就像电脑的内存,不管你什麽时候打开,看到标题时,你就会想起。当我品完阳春三月又欣赏乡间的自然风光时,我由衷地感叹:现实的山涧田野,虽然美丽却带着凄凉;虽然广阔,却像是一种期盼。
站在小山顶上,凝聚四周,更多的感触是没有大树了,油菜花也凌乱地朵朵绽放。如同艺术品的梯田荒绿横生,再也看不到小时候乡邻们在田地里的欢快与戏闹。到是有一片值得骄傲的景色,老百姓的房子变了,变得焕然一新,变得靓丽脱俗。从原来的土墙灰瓦,一下子成了一幅七彩的图画。
路变宽了,也变硬了。走路的人少了,开车的人多了。往日人来人往的喧哗却变成汽车的鸣笛。和他们一样,我低速地行驶在回老屋的路上。一路观望一路分享,一面是喜悦一面是期望。
久别的乡邻朋友回来了,我们又欢聚一堂,一阵客气一阵高亢,接下来就是谈论着人生的希望。
我手牵着不满四岁的儿子,逗遛在小村的胡同。年轻人少见了,坐在小店门前也是花甲的.前辈,他们很是礼貌,他们极为热情,他们也向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问题。没有念书的他们却懂得生存的道理,他们不敢想也必须去想,他们反复地说着:“我们吃什么?是大米是杂粮。粮食从哪里而来?是从田地里种出来的。现在没有年轻人种田,他们也不想种田。从前,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出息,离开农村。如今他们都离开了,我们却又担心。等我们死后,如果没有人种田,以后吃什么?靠进口粮食又能维持几代?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大都遭了天灾,我们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该怎么办?”这句话一直回绕在我的耳边。
是啊!城里人没有种田的习惯,他们也没有土地。农村人也都进了城镇,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征收开发,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荒弃浪费,大批大批的农村孩子一去不返。土地今后由谁来种?以后吃什么?
这是现实中老一辈农民每天都在担心的问题!
乡愁的散文5
过年的几天,饭后站在阳台上,默默地抽烟。困了,睡。睡前或是睡醒,睡着还是睡不着,我的思绪却一直飘忽不定,犹如天空的白云。
虽然,我居住的城市离老家几十公里的路程,但终究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电视上不断播放着各地的过年风俗,也不断地勾起了我思念老家的愁绪,且越来越浓,越来越密,化解不开。
老家树多,水多,山多,草多,花也多。
回趟老家其实不难,但回去又能怎样。老家已不是原来的老家。城镇化已使老家不复存在。老家的人们都已住在城里楼上,他们的日常生活已跟我无多差别。
我想润一下老家的牛毛细雨。就那种密密的,绵绵的,无声,像牛毛一样的细雨。让那湿漉漉的气息浸在我的身上。
我想淋一下老家屋檐上的滴水。就是那种雨后初停,屋檐上一串一串地滴下来,先还是密的,连着珠儿,后就缓了,晶莹的,亮的,苑如白色的葡萄汁一样的,砸在地上声音有琴意的水珠儿,让它砸在我的头上、脸上、心上、脚上。
我想听一老家的狗咬声。就是那种流动着夜气,没有星星月亮,黑气浓密得化不开,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在黑暗中走夜路的恐惧中,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突然听到的狗叫声,让那好像是黑暗中的.灯、更像是亲人般的温馨似的狗叫声,让我的心松下来。
我想和一下老家的蛐蛐声。就是那种每当夜静人睡的时候,蛐蛐那一声长一声短来跟我说话时,那种不离不弃的态度,那种不高不低的耳语,在我觉得孤单时,当我心里有了什么郁闷时,我叹它也叹,我喃它也喃的蛐蛐声,让它伴着我,安慰我,直到天亮。
我想看一下老家倒沫的老牛。就是那在槽前卧着,半轮残月,两只牛眼,一嘴白沫,透着安然、宁人的老牛。让老牛的牛粪气味氤氲黄昏,在那种混杂着各种青草杂料的气味散发出来的气场里,让我自如、自贱、心态低低的,更加安祥,更多淡然。让我聆听老牛那像是要把日子定住的“哞”声。
我想钻一下老家静静的场院后的麦草垛。就是那种在天空宛着圆圆的月亮的秋日的夜晚,我钻进去扒一个窝儿,头朝外爬在里面,或是头朝里躺在里面,静静地胡思乱想的麦草垛。天上一个月亮,净净的,晶晶的,就照着地上一个我。其实,也没想什么,就是老想……该多好。
我想在老家的黄土墙上钉一个木橛儿。就是那种经汗手无数次摩挲出来,在岁月里已发腥发黑发亮的楔在墙上的那种木橛儿,或叫木楔儿。让我在上边挂些套牲口的皮绳、皮拥子、皮笼头;挂些镰刀、木杈、木锨、木斗;草帽、扫帚、筐子,筛子;挂些红红的辣椒,金灿灿的麦穗,白中带绿的萝卜干和落满灰尘的艾叶,还有一团一团的女人的头发,或许还要挂一包遗忘很久了的、纸已发黄了的菜籽或老鼠药什么的,让我体会那种敢于遗忘但又不能遗忘的陈旧和挂出来、晒出来的日子。
当然,因为在过年,我最想吃一顿老家的北山羊肉。就是妈妈煮的自家养的那种吃北山草长大的羊肉,那虽缺乏调味品,只放些粗盐粒,连花椒、姜片也没有,开锅后撇掉沫子,汤白白的,肉烂嫩嫩的羊肉。还有吃完肉,锅里再放些土豆块,泡些馍馍,撒些香菜,能吃好几顿的羊肉汤,让我重温一下妈妈的味道。
年过完了,我的愁绪还没化开。人一上年纪,就会怀旧。怀旧,总会想到风俗。想到风俗,自然会想到吃的。不在老家,总会想念老家。想念老家,总会想念老家的一切。其实,乡愁,就是想念老家的一切,包括老家的过去。也是老家给自己身上传承和打上烙印的一种文化,跟现有的大致相同但却有差别的文化的碰撞。乡愁是从树上落下的一片飘荡异地的叶子,难以回到树上的无奈,跟乡里的人坐在家里为过日子而发愁是两个概念。
越来越无味的年,惟思念老家的情思越来越浓,浓的化解不开。
乡愁的散文6
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从未离开半步,而今身处异乡,思之深切,于你或是感同身受。
记得每一次送我上车那天,你都是一脸我完全能懂的表情。懂你,并不因为我是你的孩子,而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心情,只因为我是你的孩子。我想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有时候走得太过匆忙,来不及剖析那份跌宕在灵魂深处的沉香。那份孕育在爱的海洋里的种子,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浇灌,在时间的长情里开出花来,像朵七月的桃花般奢靡。那一刻,即便所有的爱都化成了凝视,只剩沉默,我想你也能贴切的体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暖香。
每一次坐上列车,都会想起一个人,或长或短,总是隐约而或明显的想起一个人,我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或是意念里,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忐忑不安。回来的时候,激动不已。
纷纷红尘扰攘,静看往岁搁浅,今虽非昔比,事却经年,已然从心不力,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想打电话给你絮絮叨,但也许是分开的时间久了,也许是那样一种普通的农村家庭,比较封建和保守一点。想给你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想给你说你未来的儿媳有多么的可爱,多么的让我迷醉,带给我很多欢乐,当然也会偶尔的难过伤心。但感觉似乎隔着一层永远捅不破的面纱,似乎跨越不了像偶像剧或古装剧里面那样似朋友兄弟一般的温馨。因为你有太多的农活要忙,好不容易有空了我也不忍心打扰你休息。
那一天,我终于给你打电话,你久久未接,我的心揪了一下,平时给你打电话都是嘀咕一两声你就会接的,无论你有多么忙,手里有什么活。
记得以前在地理干活,刚下过一场小雨,哥打来电话,你手里全是泥,但你对语音报出的号码似乎那么熟悉,没等念完你也不顾及把手擦干就接起电话,然后就是一脸的高兴和掩饰不住的激动。但这一次。
“喂,喂”。
喂,四叔?是你嘎,我爸嘞!
“你爸生病了,刚做完手术,现在还讲不到话。家里牲口拽不开,我和你妈轮换照顾他。”
那一刻我全身涣散了,在这个炎热的城市感觉所有的寒冷都刺向我,就只是为了给我一行眼泪。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倾人倾城的风景,一切的饰物都有序而恰适的'相缀于自然之间,都因心而异,就像此刻我目光所触及的每个角落都悲凉得生疼,我从没有这么一刻如此的恨过自己。
“喂,喂,小清,喂”。
啥子病啊,怎么严重到做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怎么?记不清当时问了多少个问题,问了什么,但回过神来的时候,电话早已经挂了。
我打电话给母亲,责怪她为什么不给我们说。
“爸爸说不要给你们讲,以免影响你们学习和工作。”
我再一次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是个男儿,是个将要像你一般坚强和博爱的人,我怎么。
我抽泣着说我马上回来,父亲嘶哑着吃力的叮嘱我不要回来了,安心学习,医生说是阑尾炎,做了手术就没问题。
我是个不孝之子,是个罪人,我怎么能安心?要不是因为逃课而且没钱用了,我不会知道你经历过这样罪孽一般惩罚的痛苦吧!
我不怕别人如何指责我,无论曾经做了什么,错了什么,若你改过,都还来得及解救。若你珍惜过,当要去珍惜,更加珍惜。若你未珍惜过,那么,可以开始了。
不要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独自悯喃那份藏在夜深处的话白,不要让回忆里那些碎成粉末的过往,借回流的风旋进眼窝,更不要身在故里,不知乡愁。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像安然的坐在列车上看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想要猛烈的记住他,留住他,却感觉他离你的生命越来越远。
无论你有多忙,手里有什么活,有多么的封建和保守,有怎样的隔阂,都放下吧!父亲节快到了,在身边的,就让他成为你列车上的风景。在远方的,若果可以,何不坐上列车,去看一场最美的风景。若果不可以,就给他一声问候吧!
乡愁的散文7
一、风城听风
风城,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虽然没有象断桥边那样家喻户晓,也是千古流传。听来,总是令人向往、感慨。
端一杯普洱茶,坐在高亭里的藤椅上,一边品味,一边听那五瓶风所引起的风声。
清清的风吹来,携着苍山上那铮铮骨雪,挟着洱海那纯澈,缠缠绵绵地拂着,使得一股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轻轻的风走来,带着狐仙的悠香,裹着少女般的忧伤,相溶在一起,想分也分不清。
呼呼的风刮来,那是爱情的喁喁对语,那是两颗燃烧的心律,交织缠绕,分不清哪是他、哪是她。
断断续续的风飘来,那是萦回在海东下的呻吟,那是悠深的哀怨,若即若幻,触断肝肠。
呼啸的风袭来,那是一对灵魂的呐喊,那是对法海的痛恨,奔腾滚滚,势如排山倒海。
咆哮的风卷来,那是对尘俗的控诉,那是对拆鸳鸯桥的挑战,威猛寻常,一阵紧似一阵,如鼓琴瑟。
我有点恐惧,却希望让这风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就像有人高呼西伯利亚的风。
我有点颤抖,却盼望让这风来得更加肆虐,看是否能把一位老人的捕鱼船埋葬在大海。
然而,风似乎听到了我挣扎的心灵,似乎看到了我慈悲的魂魄,一阵交响过后,均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踪影,只留下梳理过的美丽的片片鳞迹。
似乎是从音符的顶峰,滑向了平原。我感觉到了它离去的叹息,我听到了它难舍的绵绵脚步,好似朵朵青莲。
在懵懂中,我忽然醒来,那是菩萨的旨意。不然,又怎么会借得六瓶风?又怎么会偏偏在西洱河上的天生桥跌了一跤?从而留下了名声赫赫的风城。
是这凄美的传说成就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城?还是这古城彰显了美丽的爱情?谁又能说个明白?
但我知道,谁也离不开谁。因为我听懂了不屈的风韵。但我更想知晓,他们是否终成眷侣?是否一起生活在古城里?
苍山没有告诉我,洱海没有告诉我,古城没有告诉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没有告诉我,只留下了一个千古的谜团。
而这亘古的谜团,正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的人来不分昼夜、不分四季地听风。
而每一次听风,又有着不一样的感触。难怪乎听了一遍,还想再听另一遍,往往复复,终是不止。
我想问这片热土上的主人,何时才可停止?皆摇摇头,不作回答。
我也想问,那最后一瓶风又去了哪里?似乎有一个天籁之音在说,谁来到风城就借给谁,好让带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化作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但要切记,有借就得还。不然,怎么可以借给天下每一位来宾呢?
但让我迷惑的是,瓶风可以借,那这里的山水、风城、古韵,可借吗?
二、上关花
走到弄云峰脚下,望着那漫无边际的花海,望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不知有多么陶醉、多么缱绻!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仿佛不在人间,却正是站在了人间。
沿着蜂蝶引领的花径,穿插于芳菲间,寻找着“十里香”,寻找着吕仙的足迹,想吮遍那诱人的馨香,想与仙人对语来沾一点仙气,却寻无踪影,只能长叹象白云一样缥缈。
幸而邂逅了一位白族少女,使我感觉有种艳遇的惊喜,甜笑得乐开了怀,不禁觊觎。
但见那美丽少女的花帽,下关的风伏在了垂下的穗子上,上关那艳丽的花儿围绕着顶上那苍山白雪,且弯弯地躺着洱海上的月。那一身装束洁白无遐,镶有花边,缀有绣花,罩着火红的云霞。一束雪白的缨穗摇曳着,穿着绣莲,戴着银光闪闪的玉镯。一条飘带裹着窈窕的娇姿,风华绰约,天然丽质,逸若天仙,婀娜迷人,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画。尤其回眸微微一笑,倾国倾城,倾人魂魄。一排雪白的靓齿,令人勾魂欲吻。两边笑靥,晶莹的如藏红豆。一双盈盈秋水,最是撩人心动,却深不可测。
看起来,虽然浓艳却不失庄雅,有一种超凡脱谷的娉婷,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最是惹人执手而痴情迷恋,也最讨人心疼。
我想上前搭讪,却是一步也迈不开,只是呆呆地站在了不远处。
一阵轻风吹来,吹醒了我的迷惘,吹亮了我的双眸。这不就是那传说中的“十里香”吗?怎么说是砍掉了呢?忽然,我明白,花形虽去,但早已化作了尤物隐伏在了民间。
是那花儿,吸着苍山上的精气、灵气,纳着冰雪的风骨,喝着洱海中的清冽,汲取着风城间的风流,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终于修成正果,成了翩翩仙子,眷恋着美好人间。
花儿虽美,人却更美。人儿虽美,必以花相衬。我想,我知道了为什么人们总是留恋这里而不舍离去,也知道了为什么对这儿的花海叹绝不止的真正原因了。当我回过神儿时,多么想把逝去的年华拾回来,多么想穿上白族小伙子们那盛装,与少女在花海中翩翩地舞起来。若如此,那八仙也会妒忌,也会只羡鸳鸯不羡仙,从而重返凡间的。
我想,这不应该是梦。我也不舍得离去。蓦然,一阵阵竹笛声伴着花叶吹奏曲悠悠地飘荡来。放眼望去,在花海的不远处,一队穿着艳丽盛装的白族小伙子,正边吹边舞;一队穿着靓丽素装的白族少女,正踏着节拍载歌载舞。那真是一派花舞的世界,令我不禁向往。
我来到了人群里。热情好客的主人,把我请进了舞圈里。
我不怕丢丑,扭着、笑着,学着踏上节拍,一起跳了起来,从而忘记了离去的时间。
三、苍山雪
一提起雪,就会想那是北国风光,怎么会到了江南大理苍山呢?
然而,宏博壮丽的苍山,终年被白雪皑皑覆盖着,经夏不消,素称”苍山雪“,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盛夏时,山腰之下苍翠欲滴;山腰之上百里点苍,堆银垒玉,晶莹圣洁,偏又天巧神工,萦云缱绻,不愧为“苍山不墨千秋画”。
更令人向往的,苍山竟然是一位少女的化身。我想,那少女,定然是上苍赐予凡间的仙娥,美丽而婀娜,纯洁而多娇。
看那十九高峰,每两峰间,就有从天边流淌而下的一条冰雪融化的清澈透亮的溪流,这是大自然中最为元始也最为独特的相厮相守了。
这种相峦,总有一个失恋者,但每个人都不希望加冕在自己的头顶上。
或许是我错了。十九座山峰,正是男人的磊落胸怀。十八条清溪,正是窈窕风韵。剩下的那一位,正是化作苍山的少女。
因而,成双成对,没有失恋者。只看怎样遴选,怎样抉择。如若前生有缘,我定然选苍山,只因她有着别样的胸怀,长年荫庇着冰雪。
而这十九种姻缘,十九种绚烂燃烧的情感,虽性情迥异,万种风韵,惟一不变的却是不沾染尘嚣,是天界之纯净,是横穿亘古不变的圣洁灵魂。
面对一泓泓跌宕起伏的苍山之溪,一头至雪峰太虚幻境,一头下洱海苍浪,几多情愫,几多纠结,使人只恋苍山不恋天,只恋洱海不恋尘了。
若说北国万里雪飘,以壮阔、阳刚感人,那苍山,便是以净洁、轻柔诱人,这就离不开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的玉带云了。
那玉带云,若即若幻,似在峰顶,又似在身边。看似遥远,却又临亲近,恍若在心间缭绕。
割断一切烦忧,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行于玉带上,仿佛腾云驾雾般盘上了天界,站在了那圣洁的九霄殿里。
也总想着象藏胞那样虔诚地匍匐叩拜,这是凡间的圣地,是灵魂归处的天堂。
然而,我又感觉到,那心脉的跳动,是多么的脆弱。无论是清纯无比的雪,还是太虚幻境。
无论是背负着高远的青天,还是承载着厚重的数千年演变,都惧怕人类过多的脚步。
这里仍需要幽静。不然,它就不会躲到这偏僻的边缘。而苍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切的开始。
但愿每一个爱情,都从这里起步。但愿美好而善良的灵魂,从这里开启。但愿尘染的心灵,从这里净化。但愿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从这里出发。因为,这里最圣洁,见不得半点污垢。因为,这里有万古不化的雪,需要我们代代去守护。
蓦然,一阵轻风吹来,似乎夹着千百年来遗存的老酒,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看着,看着,就移不动离开的脚步。
四、洱海月
第一次听到洱海,总以为是大海的名字。然而错了,其实是淡水湖。原来是白族先民的一种愿望,也是白族的母亲湖。
提到母亲二字,那份独有的浓厚的情感,是最牵人心肠、最惹人向往的。就如同华夏儿女,一提到黄河,无不壮怀激昂、慷慨澎湃。
我欣然来到了洱海。
但见它宛若一轮皓月,万顷芒然地躺在了苍山那博大胸怀里,银光闪闪而碧波荡漾,胜似汪洋,令人赏心悦目而心旷神怡。蓦见风卷浪花洁又白,雪倒岚影浴还碧,真是群峰间的一颗璀璨美玉,不禁叹为观止。真不愧是高原明珠,真不愧是水光潋滟开天镜,山色葱茏环翠屏。使人不禁想到“洱海无弦万古琴”那如诗如画的绝美仙境。
我有幸恰逢圆月夜,租得一叶泛清波。
不是乡愁,却胜似乡愁。但见瑶池上的明月,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正所谓月是故乡圆。但见天空中,玉镜高悬,清辉灿灿,恍若出水芙蓉,莞尔回眸一笑,勾人魂魄。水中,圆月如轮,浮粼摇合,露出迷人的笑靥,宛若娉婷娇娆。
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竟然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尤其是那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翩翩,与冰清玉洁的洱海交相辉映,真是一幅银苍玉洱的绝妙画卷,是一幅绝美的奇葩。
难怪乎水色如天、月光似水而相溶一体的洱海,被誉为金月亮。那在这里,究竟有几个月亮呢?那“三潭映月”中有一个心中的月亮,这里不该有吗?
这时,从不远处的渔光灯里,传来一阵阵竹笛声曲,该不会是在吹唱自古流传下来的那首扑实无华的民谣吧?但似乎又像是在吹唱“洱海情”。因为,每一个如伊甸园般美丽的地方,都有着美好的爱情传说。无论是凄凉的美,还是圆满的美,都一样美,都一样是有着美好的向往。
当然,这里并不会另外。
船公悠然地讲起了那美丽的传说。可恨的是,天宫中的公主与渔民的情缘,被强行拆散了,成了又一对牛郎织女,只留下一个宝镜,永远地沉入到了海底。幸运的是这块宝镜,千百年来一直荫庇着这一方生灵。可恨的是,私欲的贪婪膨胀,使得菩萨用蓝手绢封盖了神珠那炫目的霞光而令黯然神伤。
我想,这儿的传说,一定还有很多。但我只惦念那被强行带回云霄宫的公主,是否也像嫦娥那样“碧海青天夜夜心”呢?但我知道,这不可同一而语。那嫦娥是忏悔而泣,而公主是无奈而悲。
我情愿,让公主的一滴泪落下凡间,化作苍苍洱海,来时时刻刻地清洗、净化那弯弯宫中主人的心灵。同时,也让洱海边的亲人,天天饮上经过冰雪净化而成的纯洁甘冽,从而让亲人永远不会忘却这洱海,就是母亲。
但愿人长久,洱海共婵娟。
乡愁的散文8
我总以为时间很慢的,可它偏偏就从指尖匆匆流走了,若是不听到钟声,我不会察觉到时间在流动,若是天空阴情不变,我不会感觉到时间在溜走,只有肆无忌惮的抛开了所有,在雨中奔跑时才会感到解脱。时间铸造的一个个坚固的枷锁束缚了我们,一切的一切,若只是梦,还会这么累吗?我不知道。青葱年纪的我们,被时间折麽得太惨,一次次的离别,一次次的重逢,再浓的感情也渐渐被冲淡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记
我真的好想念家乡的山水啊,它们是那么的美丽!
家乡的`山,清爽的绿色,让我难忘.那是多么的令人怀念啊!我总是在梦中梦见我那美丽的家乡的山,它是多么的秀美,一条条的褶皱,让我至今难忘.
家乡的水,无与伦比,大可放心,因为家乡的人们是那么的爱护这条河.我家乡的这条河,可比仙桃的仙下河要美,要清,它简直可以与日月湖媲美.
我真的好想念家乡的花草啊,它们是多么的美丽!
家乡的花,有那么多的颜色,有红、橙、黄、粉……,它们是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的鲜明亮丽,那么的芬香扑鼻!
不论是河流还是池塘,不论是屋前还是屋后,都长着碧绿的小草.那一丛丛的小草,连成一片,宛如一张张碧绿的毛毯.暖风拂过,小草也随之翩翩起舞,瞧,它们的舞姿是多么的高雅、新颖呀!
我真的好想念家乡的田野啊,它们是多么的美丽!
归去的落叶将呼唤着对风的依念堕入尘土,泥土将它的泪水珍藏一地,在矿藏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思念在等待中疯长,故乡的情在等待中蔓延.眼前飘浮着一浪一浪金黄色的波浪,那是麦苗成熟的风韵.低头聆听麦苗在土地里粗重的喘息,听风在庄稼地里窃窃私语,人们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安逸.
我深爱的故乡啊!念不完的是乡思,斩不断的是乡情,天涯海角,你是我永远不灭的牵挂!
长江悲以滞,万里念将归.
—后记
乡愁的散文9
我们大都被平淡流年所滋养着,岁月既冷酷又深情,它既让曾经越来越远,又让留下的越来越暖。岁月将我们进行了打磨,变得像珍珠般温润,使记忆幻化成蝴蝶,蜕变成了生命中妖娆的刺青,在这个纷繁世间里沉浮,能够修葺光阴删繁就简,打理自己的岁月,也非等闲之事。
认识刘元兵与他的作品,也是近两年的事,俺名字的命数里也有个“元”,也许正是这个“元”故,作为从事并热爱码字工作的我,对他也就天然多一份亲近、一份关注。其实,对一位作家发声议论是危险的,真怕朋友见笑,左怕成“刀客”很刻簿,左怕成“拍客”很马屁。但想想,至少没有判断一位我只见过两三面的女人就想托付终身更加危险吧?那么,我可以冒险地说,元兵算是一个书袋里装满“乡愁”,且功底厚实的纪实文学创客。
用心尖长出的笔头去至情至爱写乡愁,去寻觅乡愁,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活的感人情怀,刘元兵是从乡下走出的山娃子,读他的“乡愁”,一种甜蜜的疼痛跃然纸上,他在《母亲的眼泪》中写道;
……黄昏,一个人好奇,在门槛的十几级台阶打掰掰脚,开始还可以,后来一不小心,就把腿崴断了。母亲抱着我奔往7里路远的公社医院,一路上我都感受到母亲在哭泣。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治疗我的腿用了3个多月,母亲一直守候在我的病床前,常常流泪,有时还哭出声来,撕心裂肺。眼泪不断,直到我康复。母亲一直为我担忧,怕我将来是个残废人……
1994年我调到蒲江县工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母亲很牵挂我,由于写不来字,靠其他人接通电话和我通话,开始还可以。后来母亲越来越想我了,偷偷地一个人赶车来到两百公里远的蒲江县找我。当我看到母亲一个人在营业大厅等我时,我哭了。母亲不识字,靠问路,来找我,一路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次母亲没有哭出声来,眼泪在眼眶里面直打转,没有流出来,反而安慰我,“国林娃,你不要哭,人家要笑话你”……
现在,老妈住在二弟那里,我时常去看她,每一次老妈都要给我掏耳屎,给我按摩腿,揉揉背。她说你们上班累,我给你按摩一下。还拿出那喜爱的核桃花生奶给我吃,她说核桃花生奶比牛奶便宜好喝。看着母亲的头发慢慢的变白,脸上的皱纹慢慢变多,身子慢慢弯曲………
乡愁是良心的记忆,情润着他心灵的边界,刘元兵记忆中的村庄无论每一个细节,他总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于是他的乡愁开始积聚,开始发酵,于是让读者随着他记忆中的主人公前世今生的际遇,悄然抚摩着他远方故乡的门环而潸然泪下。
故乡、故土、故事,经过了流年,当年种下的乡愁痕迹,便长成了岁月,成了回忆。虽然有一点疼痛,但钝钝的落在心里去了,而在元兵的笔下,她总会透出青岫的岚烟,淡淡的馨香。读元兵的乡愁作品,人行说文如其人,我倒不认同,他有个胖敦敦的身材,圆圆而海福的肚皮,一脸憨实,几两酒下肚面红耳赤,豪爽得很。我心里总有一种对元兵兄“虎头虎脑”不敬的暗喻。但他笔下的故乡、父亲、母亲,甚至老屋那里福儿瓜的味道,都着墨极为细腻而精致,让对文章有些挑剔的我,也读来凭生几分钦敬;
到了秋季,家里的主菜就是福儿瓜。母亲有一手好厨艺,把福儿瓜做成不同的菜品,供家人生活。用福儿瓜做成烧菜,加上一只鸡,味道很香,当然这种美食一年也只有一次。福儿瓜还可以切成丝素炒很下饭;到了冬季和春季,家里没有新鲜的菜了,母亲就从泡菜坛子里面抓几个福儿瓜下饭;母亲还把它晒干,加上盐,晾晒干后,放入坛子,做干菜吃,很脆、很香。我读初中的那两年,冬春两季,都是母亲清早起来给我的饭盒里面抓上一把,中午在学校蒸作吃。
困难年代,福儿瓜是我家的主要蔬菜,它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养活了我们一家子。由于家里的福儿瓜长势好,结果很多,父亲还要背几十斤去镇上卖,卖了钱就买几斤肉回来改善全家的生活。母亲很大方,到了丰收的季节,都要给邻居送去,让他们也尝尝。乡亲们都说谢嬢好啊!《梦中的福儿瓜》
元兵写人写事,并不艳羡故事的华美,技巧也不讲究花哨,而是把心灵安放在一个宁静的故乡,他把乡愁当是一种习惯,好似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春节到来时想起清早母亲包的红糖馅汤圆。只把心绪安放在念念不忘的乡愁之外,自己再放眼望去,春暖花开的日子也就仿佛近了。
读刘元兵的纪实作品,乡愁故事,你会发现他把亲情的船舶停满了心灵的码头,父爱如山,老父亲养我不容易。他在《父亲的鸡公车》一文中,把赤子之情的万般情长挥洒得淋漓尽致;
抚摸着已经被父亲双手磨光了手柄,那根还保留着父亲汗迹的肩带。我把这个老车推起来,在自家的院坝里面走了一圈。眼前浮现了父亲那辛勤劳作的画面。我的心酸了。父亲就是推着这架鸡公车,满载着货物和粮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在那火热的水库大坝,亡命般奔波于打石场。给家里挣回工分,养育我们。
附近农家新修房屋都要使用石头做基。硕大的石头被辛苦的.石匠裁剪成方条,于是用鸡公车运回家。父亲年轻力壮,喜欢帮助别人,每每有人户修房造屋,都少不了父亲的身影。父亲一个人用鸡公车推条石,一次要推3-4条,重达3、400斤。由于鸡公车是独轮运行,不小心就会翻车。一次,父亲在运送石头的时候不小心,鸡公车侧翻,把腰扭伤了,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父亲躺在床上,一脸无奈,身体受伤了,无法给家里挣钱了,家里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母亲一边给父亲檫着药酒,一边安慰父亲说:“老头子,不要担心,挣不到钱就算了,我们吃撇点,好好养伤,早点好就行了,莫让娃娃看到你伤心的样子”。
农闲了,父亲就推着鸡公车去赶场。把家里的鸡蛋和红苕拿到广兴场上去卖,换回一斤猪肉,供全家人打牙祭。去的时候我就拉车,弟弟跟随在我们后面。回来时,红苕卖完了,我们就坐在鸡公车上面,插上我们用废纸做的风车,父亲推着我们,好不洋盘。旋转的风车,加上鸡公车的叽叽嘎嘎的叫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父亲一脸幸福。
知恩、感恩,元兵文笔有轻疼感,更有灵敏的触觉“……它那“叽嘎叽嘎”的声音像公鸡打鸣而得名吧。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他把父亲与鸡公车写得情真意切,在读者眼中他的那个父亲,是他生命之舟上,一个专为他摆渡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当扬帆起航,摇撸逆流而上的时候,拉头条纤绳的是父亲,父亲的眼光和心胸盈满了大爱的体温。元兵以客观而冷静的自我观察取悦读者,有失落,但追求不断,永远在路上。他对细节和情绪波澜的表现力相当出色,让尘埃都遮不去心灵的鲜活。
竹篙区的隆盛公社有一个防雹降雨的炮点,由一部磁石电话连通,接受上级开炮的命令。一次炮点的电话坏了。如果不及时抢通,炮点就不知道何时开炮防雹降雨。如果冰雹降下来,就会影响竹篙区的农业生产,给农民造成损失。我接到通知赶往隆盛。隆盛没有公交车,我只好赶车到竹篙,在支局借一部自行车骑十几公里到达。辛苦一小时后我到了炮点,及时抢通了电话,这时,县上的开炮命令下达了,炮点的工人对着天空的乌云,发射炮弹,消除了冰雹云,一场大雨降落,避免了一次冰雹灾害……
自动电话开通后,很多人不会使用,非常怀念“摇把子”电话。自动电话是按照先后顺序接续的,哪个先打就先接通哪个的。记得淮口有个干部以前打电话一摇,总机就听出了他的声音,马上给他接通。自动电话就不认人了,电话拨了很多次都没有接通,都是占线。气得他把那拨号盘电话摔得粉碎。不断的骂道:“这个龟儿自动电话没有‘摇把子’好。”
读元兵《“摇把子”电话的情怀》这篇纪实故事,让人情不自禁地随他的自行车铃声在路上奔跑,为他的‘摇把子’着急上火,大有身临其境之感,篇幅不长,却动静皆宜,意味深长。
关于刘元兵的诗歌,我不敢拨高,而高飞高打的虚构故事,也不敢瞎捧他,但关于纪实文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视觉灵巧,行文流畅丰满,情感生翼欲飞,纪实中更有立场和操守。他在岁月里打捞乡愁,不为荣宠,只为将心温热,慰藉那些不知名状的失落。每当星子扑闪,露珠沾叶的时辰,回首那些记忆的刺青鲜红似火,他奋不顾身投向回忆岁月的温柔里,以至性之词迎四季,送流年。我再祝他在文学的探索中,让人与事的来龙去脉,再给读者满怀惊喜。
“素芬,上酸菜。”评论到此为止,比比画画说了不少,鲁班门前卖斧子,关公面前耍大刀。实为发自肺腑直言,让你见笑了。
乡愁的散文10
江南落雨夜,雨夜又思乡。多少次记忆,多少回梦中,多少载淡淡岁月的乡愁中,竞全是这雨。雨,多愁的雨,善感的雨,动情的雨.......
我的老家垄坑村位于鄱阳湖南岸、信江河下游的枫株湖畔一个不到300户的小山村。平时我喜欢习惯于一个人在第二故乡横峰县的家里窗前沉思、凝想。窗外的什物在雨雾中连绵成一片,渺茫无尽,恰似我多愁善感而且动情的心。这样的情景相对于我太熟悉不过了。念家,念家中喷香的饭菜和儿时的玩伴,以及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
在难忘岁月的记忆中,我总不能忘记孩提时那难忘的一幕。淅沥不尽的秋雨季节,我和三弟打着一把破旧不堪的黄油纸伞,踩着泥泞的乡间小道去上学。泥泞的小道湿滑无比,我的裤脚扎着秆绳子,穿着大我脚很多的大人雨鞋,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一阵狂风吹过,吹打得枫株湖畔路边的树木哗哗直响,吹打得树上的枯叶四下飘零,吹打翻我那把破旧不堪的黄油纸伞。一阵骤雨落下,落在了我和三弟瑟瑟发抖的身上,落在我幼小无助的心上。情急之下,我赶紧去捡伞,却因脚下打滑,一个仰面朝天,摔倒在泥水之中。一刹那间,全身的衣服被泥水浸透个精光,泥水灌满了我的领窝和袖窝,眼睛也被泥水浸染得泪水直流。简易的书包被摔成了两半,书和文具散落一地,浸没于泥水之中。我狼狈地从泥水中爬起来,鼻子一酸,一股难言的委屈和心酸顿涌上心头,伴随着眼眶里四溢的酸涩泪水。这就是我困难的童年,这就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那个充斥着绵绵秋雨的童年记忆。
在难忘岁月的记忆中,我总不能忘记孩提时怀家中的竹片床,床边贴有剪纸的古朴窗棱。清晨起床,我和三弟推开那扇窗,感受那迎面的清凉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难以言说。秋雨,是夜的精灵,是淡淡的丝乐,是感动的眷恋,也是朦胧的睡意。儿时,是那么的喜欢秋雨,喜欢看秋雨,喜欢看秋雨中娇艳欲滴的桂花;喜欢听秋雨,喜欢雨夜趴在窗边听秋雨,就那样一直听,一直听到微笑着安然入睡。在夜里听秋雨,特别是听滴答在瓦片上的声音,是一件很惬意的感觉,温暖而细腻。在那个潮湿的回忆里,有着对秋雨的丝丝留念。记忆中最深的就是家乡那雨滴敲打着瓦片的声音,滴答的雨声在空灵静寂的夜传的老远,偶尔,雨滴渐大了,打到了青绿色的荷叶和同样青绿色的瓦片上,难道不像某种焦急地催促?我早已习惯了在都市里,在喧嚣的人群中,整天在尘是尘非中忙碌奔波着,感谢秋夜雨,因为它,我的指尖才有了灵动的感觉,才能从记忆中拼凑出这一字字萦绕满怀的乡愁……
凡尘落雨忆旧人,旧人故里居。牵念难断,落雨轻柔,看平日匆忙的步履,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听一曲音乐,沏一杯清茶。看徐徐上升的茗烟漂浮于舒缓轻柔的音乐之中,此时,不想再讲任何话,只想在那淡淡的清香中感受那不可触摸的灵动与妙曼。我喜欢秋天的夜雨,喜欢在夜雨中独享一份难得的宁静,更重要的是,可以听着噼里啪啦的雨声,让满怀的思绪由指尖流淌,比如,总埋藏在心底的乡愁……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感受。儿童的记忆几乎都是美好的,而且是终生难忘的。人是家乡的亲,山是家乡的美,河是家乡的清,月是家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饭是家乡的香,菜是家乡的好……谁不说咱家乡好?乡愁就是在儿童时期留下的对家乡的美好的深刻的记忆,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院中竞相开放的花,花中残留的雨露,芬芳中蕴藏着灵动!
那时,总觉得秋雨就是困的代名词,懒懒的有节奏的滴答声像我赖床时的恋倦,像我朦朦胧胧的睡意,而今,在第二故乡的小县城里,雨总是来得不经意,只一瞬间的功夫雨就噼里啪啦的下大了,全然没有了那种悠闲的诗意。如今的夜雨,在也没有滴答在瓦片上的催眠曲般的声音了,那催促早已成了远古的记忆,只是,偶尔还是从一股淡淡的杂草的馨香中醒来。时隔今日,依然记得那扇窗,那扇敞开的心灵之窗。依然记得那滴答的雨声和初开窗户迎面的清凉,泥土的芬芳。如今定居于第二故乡的小县城里,虽清闲之时可观炊烟渔火,看柳絮萌芽。但这些依旧是难解我的思乡之情,落叶需归根,他乡再好,也只能是暂居。人是感性的动物,他乡始终替代不了故乡,因为故乡有太多的感动,珍藏了太多我儿时的记忆!记忆在心,人若在,乡情难改!
乡愁的散文11
漫山遍野,山花烂漫,春暖花开的季节,想起了儿时的岁月……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小学,没有多少家庭作业,邀约小伙伴们玩耍,是我们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春天,我们上山采野花,教室的窗台几乎天天都有鲜花,呼吸着淡淡花香,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夏天,白天我们邀约几个小姐妹洗衣服,夜晚,悄悄来河边洗澡,踏着月光,听着蛙声,归来时一路欢笑。秋天,我们成群结队去山上摘野果,田间找猪草,那一头头肥嘟嘟的猪,是我们满满的希望!那时的冬天,雪总是出奇的大,伸着舌头尝雪花,在雪地里面找狼蹄窝,不小心会被伙伴从领口灌进一把雪,田野上的我们像西北风一样疯……那时的我们,玩的太过尽兴,往往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村西头的当娃妈妈,饭时总是拖着长长的声音喊当娃吃饭,几遍过后总是不耐烦的再补几句咒骂的话,最终以当娃伯伯手持木棍来追,我们方才散伙。无论春夏秋冬,似乎热不着,冷不着,只要有时间,便聚在一起玩,浑身总是充满精气神,黑黝黝的脸蛋上,写满了快乐……
那时的我们,经常下水摸鱼,登高远眺,居住在山脚下河边边的我们,个个都是攀爬、淌水的高手。洪水季节,由于河上没有桥,淌水上学是经常性的事情。我们手拉手,趟着齐腰深的洪水,顺流而下,总能安全的抵达河对岸。那时家里的地很多,父母几乎常年都在忙碌,我们也常常跟在他们后面挖地,撒种,施肥,割麦子,收包谷,小小的我们学会了和大人们一起在田间劳作,学会了侍弄庄稼。我们常常做家务,由于个子矮小,沿着凳子擀面条,在锅台烧水做饭,有时脸被烟火熏得乌黑,但是看着劳累的大人们能够吃上现成饭,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那时的我们,生活贫瘠,心中总是充满了期盼,哪怕是一件新衣服,一个白面馍馍,一颗小小的鸡蛋,都值得我们奢望。春节,家家户户蒸馒头,炸果子,做豆腐,割猪肉,感觉整个村子都飘散着新年的香味,我们掰着指头在倒计时数天数,年前的几天真的是一种煎熬。脱下旧衣服,穿上妈妈新做的格子呢衫子和布鞋,感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连走路都像在飞一样,那种快乐的心情伴随着自己的成长,一年又一年!初五过后,全村人自发的组织起来玩龙灯,耍社火,走村串巷,甚至到县城参加展演,这样的活动村村都有,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之后,大家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年快过完了,全家人在一起,说的'更多的是:开春了,大人怎么种地,娃们怎么上学,平淡中夹杂着期盼和忧虑,而小小的我们依然在无忧无虑中享受着新年的尾声和余韵……
那时的我们,村子集中在山脚下,低矮的土房错落有致,村舍前面,大片大片的农田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村子有两条直通村外的小路,两米多宽,下雨时间,泥泞不平,小路上的人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黑油纸伞,有的干脆把肥料袋披在头上,一步一滑,跨过水潭时有摔倒的,拍打着身上的泥水,嘴里骂骂咧咧的……村子背靠一座小山,山上长满槐树、松树等林木,春天来时,满山都是打槐花的人,整个村子都弥漫在花香里。夏天,抬头望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山顶。村子被四条小河环绕,河水清澈见底,河中的鱼虾悠闲的游来游去,偶尔会看见一只鳖,一见到人,便很快钻入淤泥,不见了踪影。那时我们经常在河边洗衣服,捉鱼虾,欢快的笑声荡漾在河面,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今,我们衣食无忧,白面馍馍已经家常化,鸡鸭鱼肉已不再奢侈,我们西装革履,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日渐疲惫!周末,领着孩子四处补课,看着孩子沉重的书包和不情愿的眼神,不知道快乐在他们心中到底是什么?偶然回趟老家,孩子几乎连野草和蔬菜都分不清,大自然对他们来说仿佛只是几个字,几张图片!放眼村庄,林木稀疏,农田不在,到处高楼林立,没有了往日的绿色和生机。我知道,我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们正在城市的某个地方工作着,生活着……
曾几何时,我回忆儿时的美好时光,回味生活的点点滴滴和那时的山山水水!那时,天那么蓝,水那么绿,生活虽苦但很快乐!现在我们富足了,但曾经的纯真和发自内心的幸福却少了……
想锁住记忆,想留住乡愁,不希望那仅仅是曾经,是传说……
乡愁的散文12
春色如烟,一卷卷抒墨在江南的画卷。别过了冬的残凉,一饮时光的温婉,挥手柔软一帘春暖。醉了青山,醉了琴川,醉了思的缱绻,醉了念里黄花满蹊,绕在指尖。
谁家院落柳笛声声,轻锁着爱怜,一抹乡愁饮花间。
暮色里,一场薄雨翠生生的落在窗外,落在门前的花瓣,花枝一颤,心跟着簌地疼了一下。家乡的雨,在记忆的年轮上是轻柔的,轻轻的抚摸着柳丝,温柔的洒落在房顶,农田…田里那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的老农还在雨中细数着麦尖。
穿过蒙蒙的烟雨,一滴清泪滑落唇边,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纷纷的细雨伴着凉,落在心底的柔软。眼前浮现的是家乡的老屋,还有些门前的那片金色。
拾起故乡的一缕炊烟,安放在枕边,袅袅生出熟悉的容颜一一一故乡。此时应是桃染村落,黄花满蹊,蜂蝶嗡鸣。昨年的我坐在桃枝上摇头晃脑的背着单词,声音穿过每一片花瓣,翩翩跹跹,母亲通常会在桃园里劳作,除草,施肥,点花粉…弟弟净捣乱,一会捉鸟,一会爬树,忙的不亦乐乎!父亲依然忙他的生意,披星戴月的往返在城乡之间。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的乡村一片生机盎然,桃红柳绿,油菜花怒放,金灿灿。人们都换上了春装,满面春风,脚步也变的轻盈飘逸,话语里充满了春意,暖洋洋的。田野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唠着家常,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的女儿要出嫁了,谁家的庄稼长的特别好,七嘴八舌,一片哗然。孩子们则在田野里肆意的玩耍,捉蝴蝶,拿蜜蜂,捉一种叫东南西北的虫子,那虫子神了,拿到手里,你喊东,它的头就向东摆去,你喊西,它的头就向西摆去。当然我是不敢拿的,通常是男孩子捉到,拿来吓唬我们,我们女生一声尖叫消失在花海里,身后留下男孩子的一片大笑。
草长莺飞四月天,每年的这时我的故乡都被怒放的油菜花淹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碧的叶,黄艳艳的花,满满的,睁眼,闭眼都是金灿灿一遍,空气中充满油菜花的芳香,蜜蜂嗡嗡的.唱着歌在花间不停的劳作,这个时候,我们村子里通常会来一二家养蜂人,他们带来一箱箱的蜜蜂,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我不怎么喜欢蜜蜂,跟小学里学的那篇文章一样,我被蜜蜂蛰过,很痛,手肿的厉害,母亲给抹了煤油才不怎么痛了,可从心底对它产生了畏惧。至今我看到蜜蜂还是害怕,不敢靠近。大人们却喜欢的很,有了蜜蜂的劳作,他们就不用忙着点花粉了,既省了力气又保证了收成。所以每次养蜂走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会说:记得明年一定要来噢。
去年回家,我站在弟弟楼上极目远眺,却没有了往年的花海,只有零星的金色镶嵌在碧海中,也没碰见养蜂人,只是多了一个个塑料大棚。问起,弟弟说: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没有人种那么多油菜,往年种油菜,油菜种子可以榨油,还可当肥料,现在都用化肥,吃色拉油。地也被别人包去种大棚菜了。我哦了一声,心中有点失落本想回来拂一袖花香,寻觅儿时的时光,没想到就这样被现实搁浅了。
我想着去老房看看,饭后,一个人踱步在乡村的路上,路旁虽有花儿怒放,到底不是我要寻的颜色。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听到一两听小狗的叫声。转过人家院落,老房就在眼前,父母的面容一下子鲜活起来,“梅子---”耳边似有母亲的呼唤,我极步走到门前,双手推开院门,一院金灿灿的油菜花迎风招展,含笑婵娟。我用手拂过每一簇花,轻嗅每一瓣花香,就象轻嗅了春天,父母走了,却给我留下了春天,一蹊黄花,饮尽乡愁,泪水滑过脸庞,落在花瓣上…
乡愁的散文13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文字代言灵魂,写字之举神圣,况仓颉造字,本贯通自然,鬼神泣,天地动,岂容我年少游戏?合上字典,在时光的缝隙,一梦千年,只等春风唤醒。
秋风雁阵,明月他乡,染绿的乡愁,四时疯长。向着故乡,无法磨灭的隐痛袭来,是怎样的记忆,瞬间让我泪流成行?膜拜我的村庄,村庄有母亲的'笑语,村庄有她的愁容,村庄不是苍凉,是无法复制的辉煌,是深深的根,是崇高的神。母亲的方向,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诗意从那里来,仰望无比虔诚。
乡村路旁,车前菜在春阳暖意里,吐出长长的丝,正悄悄举起穗状花絮。 溪边青青草,鲜嫩的野菜疏顶起娇小的兰花,又在沟底水边幽幽地闪亮。敞开一扇窗,母亲刚把刷净的盖帘立上窗台控水晾晒,檐下燕子送来呢喃的软语,一院温柔。花喜鹊不怕我,径自来到要来的枝头,舞蹈后高调说话,喳喳喳明快的话语,让我清晰地看到快言快语直来直去的乡村大婶。
你走了多远?双脚知道,你留在哪里?内心知道。柔软的心,缠绕乡间轻舞飞扬,欣喜和悲情,紧随你的脚步,在心头眉间颤动。
乡愁的散文14
笛声悠悠,那悲切凄清的旋律萦绕在耳畔,悄怆幽邃,如同在蓬生朝气的大地换上素淡的黑色衣装时故园里声声不绝的蟋蟀鸣声;悠扬婉转,揉碎水田上荡漾着的点点星光,收获后的黄褐色稻梗上刚抽出的芽叶儿惊奇地发现自己变了副模样,漫朔的'光辉洒在它们额头上。
有幸留在那儿的老穗也参与其中,它们面面相觑,或傲立着,挺着黄澄澄的穗儿,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或把头探入水中,像在啜着琼浆玉液,又像是想一睹能掉落下璀璨的星光,好心将它们拾起,让它们再高挂在夜空。
此起彼伏的蛙声,孜孜不倦的蟋蟀鸣声,这所有的田园交响曲是别出心裁的演奏者们一晚上的杰作,听着这柔和、恬静的天籁之音,想必它们有着美好的梦呓。
但这所有的景致唯有在故乡才能见得,也少有机会能再体味一番了。沧海桑田,周边的一切都在变,仅存的念想变得斑驳了。
繁星因这笛声也越发恍惚,回望四周被黑暗笼罩的大地,广阔的矿宇,孑然一人,独有影只。
夜已深,这笛声更显凄艳,远行游子离愁之感更浓。笛声渐渐远了,我屏住呼吸,把手摆成喇叭状挪到耳边,为了听到最后的余声。我拉开帘帐,让一道月光得以透进来,我凝望着,看着它安静地躺在那儿,皎洁而明亮。此刻,我不禁转念一想,也有人同我一道哀思,未有萍水相逢,却成了知己。
乡愁的散文15
除夕之夜。江南的窗外,飘着小雪。
老街上有些白了。夜渐瘦。寒风拾起几个苍凉的背影,吟出一首悠然的诗句。星星蜷进云的耳朵里打盹。黑色的喘息搁浅着阳光的想象。
人们围坐在火炉旁,守岁。空气中弥漫着腊肉的'香气。家长们絮叨着一年的旧事,侃侃而谈。孩子则倚窗看着外面的烟火,好奇地睁大双眼,尽情放飞玻璃窗外朦胧的幻想,有些兴奋。
这时,我只喜欢发呆。顺便泡一杯香茗,抿一抹茶香。呼吸一寸一寸,绿着时间。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唯有寂寞在唱歌。
还记得深圳的冬不同于这里的冬。深圳的冬有些像秋天,残留着些许暖意。
那里,树荫下的风都是绿的,池塘里尽是皱皱的相思;那里,冬季只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书店在街角总是掌起第一盏灯;那里,晓寒深处,枫叶总是拖一袭红衣,月光捡不起满地的胭脂;那里,午后的阳光是那么慵懒,一直把岁月咀嚼成米兰的金黄;那里,西窗一声瘦叹,斜飞一秋千的红翅膀我把那仅存的秋意都收藏起来,待冬夜写诗时拿来押韵。
这几天,为了一桌的团圆,全中国的人口都在流动。我也是其中一个。在深圳连绵的雨夜,我出发了。斜风细雨,苦吟了一夜,点点是离人愁。真是乡愁无奈乱沾衣。
【乡愁的散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乡愁啊乡愁04-28
乡愁11-23
乡愁04-29
乡愁05-01
乡愁05-01
乡愁的诗句01-25
乡愁的诗句05-15
乡愁的作文(经典)09-25
乡愁的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