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
E.阴阳失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调的具体表现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
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 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22、属于阳的味是( )
淡
23、五色中属于木的是( )
A.青 B.赤 C.黑 D.白 E.黄 A.酸、苦、咸 B.辛、苦、咸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
24、以下治法中,哪个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的(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佐金平木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2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气
26、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
脉
27、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没有直接的关系( )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E.肝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
28、下列哪一项是根于肾的气(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9、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部分功能减退的表现( )
用
30、脾虚可致下列哪一项血行异常 ( )
A.血行迟缓 B.血瘀 C.血行加速 D.出血 E.血脱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气化作
31、气随汗脱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32、唾与何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33、有“主津”作用的是( )
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三焦
34、“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35、心在液为 ( )
A.唾 B.涎 C.泪 D.涕 E.汗
36、“气之根”是指下列哪一脏 ( )
A.肾 B.心 C.肝 D.肺 E.脾
37、具有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 )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38、以下哪一项不属心血不足的症状 ( )
A.失眠 B.健忘 C.面色淡白无华 D.烦躁不安 E.多梦
39、“决渎之官”是指 ( )
A.肾 B.肺 C.脾 D.三焦 E.膀胱
40、“中正之官”是指(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41、与齿的病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胃气的盛衰 B.脾气的强弱 C.肾精的盈亏 D.肝血的多少E.以上都不是
42、称为“真阳”的是 ( )
A.心阳 B.肾阳 C.肝阳 D.肺阳 E.脾阳
43、能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的脏是 ( )
A.心 B.大肠 C.肝 D.脾 E.肾
44、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的主要病机是 ( )
足
45、脾与肾主要是什么关系( )
A.阴阳相互制约 B.精血相互化生 C.阴阳升降平衡 A.肾阴不足 B.肝阴不足 C.肾精亏虚 D.脾气虚弱 E.肝血不
D.先天、后天相互资助促进
46、“乙癸同源”可归属于( )
A.心脾关系 B.肺脾关系 E.协调呼吸运动 C.肺肾关系 D.肾肝关系 E.心肾关
系
47、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对升降关系 ( )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D.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B.肝主升,肺主降 E.脾之主升,肺之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48、“水火既济”是属( )
系
49、肾开窍于 ( )
A.目 B.舌 C.口 D.二阴 E.鼻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
50、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E.病理表现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51、“髓海”是指 ( )
A.目 B.骨 C.脑 D.肾 E.头
52、以下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 )
A.脑 B.筋 C.髓 D.骨 E.女子胞
53、 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脾 E.脾与心
54、被称为“血海”的是( )
A.肝 B.脾胃 C.肺 D.肾 E.心
55、泌别清浊是下列哪一脏腑的功能 ( )
A. 胃 B.肝 C.脾 D.小肠 E.膀胱
56、阴阳互损最易发生在哪一脏(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7、“筋之余”是指( )
A.发 B.毛 C.爪 D.唇 E.面
58、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心与肝 E.肺与脾
59、下列不属于督脉循行部位的是哪一项( )
A.胞中 B.脊柱 C.季肋 D.脑 E.肾
60、十二经脉中,手足同名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61、下列哪一项是膀胱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 ( )
A.外侧前缘
缘
62、“过阴器”的经脉是 ( )
经
63、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 A.足少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阳经 E.足厥阴B.内侧前缘 C.外侧中线 D.内侧中线 E.外侧后
64、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65、头痛位于两侧者,多关乎哪一经 ( )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66、主胞胎的奇经是 ( )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中 E.任脉
67、下列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 )
A.阴维与阳维 B.厥阴与太阳 C.阴跷与阳跷 D.太阴与少阳 E.太阴与阳明
68、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69、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70、与病邪“从化”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
A.病变部位 B.体质差异 C.治疗不当 D.病邪性质 E.邪正盛
衰
71、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多由下列何种病因病机所致 ( )
A.寒湿入侵 B.湿热下注 C.肾气不固 D.阴虚火旺
约
72、燥邪最易侵犯( )
A.肝 B.肾 C.肺 D.脾
73、大怒对气机的主要影响是( )
A.气缓 B.气消 C.气上 D.气乱
74、阳虚与哪种物质的衰少关系最为密切 ( )
A.精 B.血 C.津 D.液
75、可使人体“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的情志活动是( )
A.悲 B.喜 C.恐 D.思
7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77、外邪中最易导致动摇症状的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78、劳神过度容易损伤哪两脏( )
A.心肺 B.心肝 C.心肾 D.心脾
79、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 ( )
A.正气强弱 B.邪气盛衰 C.邪侵部位 D.体质因素
争胜负
80、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 )
A.暑邪、风邪 B.暑邪、寒邪 C.暑邪、热邪 D.燥邪、热邪
邪
81、风邪易袭阳位,故下列哪一症状一般不会出现 ( )
A.鼻塞 B.头痛 C.咽痒 D.下肢浮肿
82、牙龈肿痛红赤,口臭,多属于 ( )
A.心火上炎 B.肺热壅盛 C.肝火上炎 D.胃火上冲
热 E.膀胱失E.心 E.气结 E.气 E.惊 E.动风 E. 燥邪 E.肝脾 E.正邪斗E.风邪、燥E.咳嗽 E.胆经郁
83、致病后易引起病程缠绵的外邪是( )
A.火邪 B.风邪 C.寒邪 D.湿邪 E.暑邪
84、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
A.胀痛 B.窜通 C.灼痛 D.刺痛 E.重痛
85、疠气最突出的致病特点是( )
A.病情重,预后差 B.高热持续不退 C.易伤津耗气 D.扰动心神 E.传染性强
86、七情损伤,首先损伤的脏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7、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的发病类型是( )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并病
88、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皆非
89、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气机失调 ( )
A.气滞 B.气逆 C.气虚 D.气脱 E.气闭
90、阴盛格阳属于 ( )
杂
9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 )
退
92、形成虚证的病机是 ( )
退
93、“大实有羸状”其疾病本质属 (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A.邪盛正衰 B.邪盛正未衰 C.正虚邪未盛 D.邪去正衰 E.正胜邪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邪盛正衰 D.邪去正虚 E.正盛邪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
94、“至虚有盛侯”,其疾病的表现是 ( )
A.虚象为真,实象为假 B.虚象为假,实象为真 C.虚象、实象皆为
真相
D.虚象、实象皆为假象 E.虚象与实象夹杂出现
95、下列哪一项是阴偏盛所形成的证候 ( )
A.虚寒证 B.实寒证 C.虚实错杂证 D.寒热错杂证 E.阳虚证
96、阳偏衰,一般以哪些脏为主( )
A.脾肾 B.心肾 C.肺肾 D.肝肾 E.肺脾
97、寒因寒用,适用于下列哪一病证 ( )
A.实寒证 B.虚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
98、邪实致病有通泄症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治法( )
里
99、属于从治的是( )
通
100、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
防
A.实则泻之 B.攻补兼施 C.通因通用 D.以补开塞 E.泻下攻A.治热以寒 B.寒者热之 C.阳病治阴 D.用热远热 E.以通治A.扶正祛邪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因人制宜 E.未病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的概述02-1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指导02-19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科目大纲02-10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语言刍议10-10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小肠02-08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胃02-08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胆02-08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腑的关系——概述02-09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探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