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时间:2023-04-30 23:39:39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摘 要:在分析生态文明内涵及宁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提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宁德市;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163-02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近年来,宁德按照福建省委提出“越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跨越崛起的核心任务和转型升级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立市,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宁德的必然选择   (一)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宁德市经济发展缓慢,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黄金断裂带”。虽然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福建省发达地市相比,无论是产业发育程度、企业规模实力,还是区域经济总量、整体发展质量都有较大差距。2011年宁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全省各设区市末位。经济总量规模小、总体质量不高是宁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当前机制体制下,发展经济往往带有急于求成的理念,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延续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给宁德市土地、能源、环境带来压力。   (二)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优势   与发达地市相比较而言,宁德市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稳定优良的环境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自然资源看,宁德海阔港深,海岸线长度1 046公里,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其中三都澳深水岸线长度居全省港口之首;可造地的滩涂面积3.33万公顷,约占福建全省的1/3。区域内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具有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多样,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有“山海奇观、畲族风情、宗教文化”三大优势,山、海、川、岛景观皆备。从环境质量看,宁德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面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是宁德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城市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2009年9月,《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要坚持生态立市,以建设最适宜人居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2010年10月,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决议,进一步明确宁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路径。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3个,绿色社区2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个、省级生态村26个。“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先后获批,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成   1.体系框架。根据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以及指标本身的性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成功实践,在兼顾数据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其中,目标层用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代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效果;系统层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子系统和社会进步子系统三大部分;指标层是从本质上表述系统状态的变化情况,共20个指标:城镇建成区绿地率、乡镇绿化覆盖率、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路绿化任务完成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COD排放总量削减、氨氮排放总量削减、单位GDP能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化水平。其中,单位GDP能耗、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三个指标为逆指标,其他指标都为正指标。   2.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每项指标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最大值max(Xi)和最小值min(Xi),再计算极差:R=max(Xi)-min(Xi),最后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Pit。正向指标公式为:pit=40*+60;逆向指标公式为:pit=100-40*。计算各指标标准化值后,再进一步测算系统层和目标层得分。根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成,生态文明度综合指数是3个子系统评价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先对各指标标准化得分加权平均算出每个子系统评价指数,再对3个子系统评价指数再次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生态文明度综合指数。   (二)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评价   运用前述方法及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宁德市各县(市、区)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宁德市九个县(市、区)生态文明指数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福鼎、蕉城、福安、霞浦、柘荣、古田、周宁、屏南、寿宁。为衡量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系统层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理论与现实判断,将全市九个县(市、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福鼎、蕉城、福安,这类地区指标得分均排名较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指标得分位居全市前三位,尤其福鼎、福安入围2011年全省经济发展“十佳”,而蕉城则依托中心城市建设,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第二类,包括霞浦、柘荣、古田,这类地区指标得分居中,生态文明建设优势与劣势均相对明显。有“中国紫菜、海带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的霞浦和古田依靠水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县域经济不断增强,但在提升绿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方面仍需加强;柘荣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利用药业产业优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不过受制于区位、资源等条件,经济发展指标得分靠后。第三类,包括周宁、屏南、寿宁,这类地区指标得分比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亟待提升。三县同属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县市差距较大,需加大优化产业结构力度,转变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三、加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宁德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规划的细化和实施,制订落实行动计划。要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有效和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全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各县(市、区)的区位特色和资源特色,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对支持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型产品或企业。通过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努力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的转变。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机制,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的各教育段建立起生态意识培养的教育体系,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弘场生态文明,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兰育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8,(3):10-12.   [2] 蒋小平.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63-66.   [3] 高珊,黄贤金.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5):121-126.   [4] 黄诚克.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发布[N].贵州日报,2008-10-25(2).   [5] 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9):10-14.[责任编辑 陈凤雪]

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构建宁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04-26

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04-28

构建生态社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04-28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04-30

呼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04-26

嘉峪关市旅游生态足迹实证分析04-26

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05-03

南阳市生态修复效益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04-28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04-26

生态产业系统的构建模式分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