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教育随笔(精选14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教育随笔 篇1
高中新课改已经进行到了第六个年头了,在21世纪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当下教改的主要话题。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课堂当中,已成为目前各个教师的共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那些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的学生,其参与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参与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学生在课堂上会越来越沉默,大家都不回答问题,都不主动发言,造成课堂的气氛沉闷,没有生气。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要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通过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气氛能促进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是师生之间人际交往的过程。关系的融洽,气氛的宽松、和谐,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不应该再抱有居高临下的心态,而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特点、个性和兴趣,并从中做出指导和帮助,与他们交朋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从情感上认同老师,进而把这种认同迁移到学习中来,从而爱上老师,爱上这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打破沉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学生进行平等地讨论、交谈,应该允许学生在课堂当中出错,从而激励学生多发表意见,而且对于好的观点,勤问的学生提出表扬。而对与教师来说,还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与不妥之处,使师生能共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经实验证实,如果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如果学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上课时师生则很难交流,教学效果则可想而知了。另外,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如果我们教师偏爱优生、嫌弃差生,就只能使差生更差。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同等对待,给予平等的参与机会。燕国材先生曾经提醒教师牢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中间一个“一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在课堂当中创造主动参与的情境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参与性越高,积极性越高,那么他们的主体性就能得到更高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敢于参与到教学当中,取决于教师的如何引导。“施教之巧,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改掉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旧式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参与制订教学目标
过去教师只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整堂课程,而要使学生真正的自主把握学习方向,学生必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学目标,才能够集中自己的有效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自己有问题的知识,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就行了,更要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要从课堂中学会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设计,更能使学生认真读书,明确重点难点,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读书方法。如在教学Unit5Music时,在引入课题后,老师问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想解决哪些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争着说:WhoistheMonkees?Whyweretheyfamous?Howtousethisphrase-attach…to?这样,学生就自行制订出课文学习目标,就更有兴趣去阅读解决这些问题了。显然,解决了这些问题,对课文也就理解了,对知识点也会运用了。当然,有时学生订出的目标不一定很好,但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后作出归纳指引,将老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
二、培养学生自主的质疑释疑的能力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既定的知识是没有疑问的,都是绝对争取的。而“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学生只有敢于提出疑问,质疑难题,这就证明学生已经投入到学习,具有创造性思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师生中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怎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就是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标志。教师每节课都应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单元内容要求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养成质疑的习惯。在教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在理解词句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质疑;在理解内容,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对内容和文章的布局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再由学生来回答。在学习Thebandthatwasnt时,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对标题的意思提出疑问:为什么叫做不是乐队的乐队。学生明显地只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并没有体会到句子的内在含义。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句子所在的这段话,体会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学生才明白:越来门基乐队的队员只有一个会唱歌,所以刚开始这个乐队并不是真正的乐队。当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围绕难点问题,每个同学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附和他人意见,共同合作研究,找出最佳答案。这样不仅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天性没有压抑,才会产生问题意识,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敢于参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强烈地感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必要性。通过长期的这种小组学习讨论训练,学生从敢于质疑到学会质疑解疑,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新课改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懂得参与到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精神。有种古语说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独立迅速地获取更多自己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学法,总结学法,创造学法。如在中高年段,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读懂一段话的方法,联想记忆语法和短语的方法,读书做笔记的方法等。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年龄差异和基础的不同来选择记忆单词和知识的方法。例如,在讲解rise和raise的区别是,我会让他们用背诗来记忆:日月云雾烟蒸汽,物价河水温度计,起床起立和起义,皆用rise升上去。这样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记忆加入了趣味性,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四、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的“甜头”
学生热爱学习,大多数是因为学习能够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在课堂学习参与中尝到“甜头”得到成就感,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这样课堂效果才是高效的。而且一步一步的成功,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参与行为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把学生的这种能力牵引出来,从而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当中更多的抓住机会,让学生尝“甜头”,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如老师可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用赞许、表扬和物质的奖励来肯定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平常不爱发言的学生。这样他们就会把写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传统的被迫学习。
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打破课堂沉默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达到高效学习,乐趣学习。
高中教育随笔 篇2
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必要加强。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是住校的寄宿生,实行月假制,也就是每月只放一次两三天的假。由于学习忙,寒暑假也比小学初中的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相对较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时间短,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和性格定型期,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犹为重要。而高中的家长都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个时期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正如一个家长所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好我的儿子,让他成材。”事实上,孩子的成材也是家长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高中阶段的家长怎样实施家庭教育,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我想,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学校就有获得了湖南卫视举办的2004年超级男声第二名的佟楠和2005年超级女声第二的黄雅莉,他们能在数万名选手里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人才,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这都是他们自己扬长避短,学校和家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高中教育随笔 篇3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而是他们的材被小学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杀,所泯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高中的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高中教育随笔 篇4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高中教师工作反思。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矗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中教育随笔 篇5
时光就像一把无情刻刀,雕琢万物,雕琢岁月,也雕琢人生,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已经是教书的第二年了。也许数年之前的某个晚上,当我想象未来的职业时,我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教师。
教师,一个神圣的字眼,一个让人仰望的称呼,其中的辛酸和欢欣却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很多人都说教师荣耀,但做一个教师不容易,要做一个好教师更是又苦又累。
一个人坐着的时候,一年多的种种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放映。回想刚进学校那会,什么都不懂。我在大学期间主修是中学教育,实习也是在高中渡过,一时间,面对这帮可爱的孩子我却有些没有办法。于是我只好在业余时间自己加班加点,钻研小学教育专著,补备课技巧,补作业批改,补上课艺术,补一切我不懂但教学需要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慢慢适应了小学教育,在备课、上课等方面也受到了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好评。在学术上,我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撰写了多篇论文,虽然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但也记录了我成长的一个个足迹。
教学路漫漫,上下求索之。在几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其中有一件尤其让我深思。
在我任教语文的班里,有一个叫阿东(化名)的学生,平时上课随随便便,不认真听讲,经常趴在桌子上,甚至是随意吵闹;作业很少认真完成,时常拖拖拉拉,即使交上来也是应付应付,完成情况非常差。时间一长,这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非常明显,考试成绩全班最差。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一开始批评教育,收效甚微。我批评的时候他甚至偷偷地笑,非常不在乎。随后。我也通知了他的父亲,家长很重视,在我告知他阿东最近表现时显得忧心忡忡,当面责骂起孩子,甚至想动手打孩子,在我的劝阻下才罢手。他的父亲还恳求我一定要好好教育阿东,不要因为阿东的表现不好而不管不顾。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坚定了我一定要教育好这个学生的信念。
随后,我对阿东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通过和他的父亲以及班主任老师,其他老师以及班干部的交流,我得知了阿东的家是单亲家庭,母亲自幼便不在身边,只有靠打工的父亲独力抚养。他的父亲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方面必然会出现变化,容易自卑,懒散,对什么事都不在乎。而当今的时代,对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导,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对于他,我想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于是,我在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有一次,他准时交上来作业,写的非常整齐。我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写的,一定是别人替写。刚想叫来批评,转念一想,何不糊涂一次,表扬他一下。于是我把他叫来办公室,翻开他的作业让他看,这时的他,紧张的已不知所措。我假装没看见,对他说:“你这一次的作业写得很好,老师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以后就这样写,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写好的。”看他表情很紧张,我又继续说:“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吧?”他终于放下心来,略微一犹豫,坚定地说道:“不会。”
在这一刻,我感觉奇迹可能真的要出现了。果真在这之后,阿东上课作业虽然不能全部完成,但也尽量多做了,学习成绩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我平时也尽量多和阿东聊天,谈心,关心他鼓励他,上课看见他举手多叫他回答。我相信阿东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教育随笔 篇6
曾有这样一句话“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道德,他要求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严师出高徒”,注重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达到绝对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的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曾有人说:“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是教育的机会,是甘当人梯,是奉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曾亲身感受到“教育爱”的重要与伟大之处。
刚接手高一(15)班的语文教学时,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听说了许多关于这个班的很多学生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了在班中确实有着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的课堂秩序一直不太好,李凡在这个问题中占有着很重的比例。
记得我在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热情是很高的,学生的纪律虽然有些混乱,但是总体还是很好的,都能很好的听课,但是我发现李凡却没有认真的听课,侧着身坐着,一付吊儿郎当的样子,还不时的和同桌以及前后位的同学说笑着。看到这种情况,我对所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坐?”其他学生都很自觉的坐端正,唯独他似乎没有听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其实在我听说的各种事情和学生中,他这个名字是在办公室出现次数最多的,因为所有的老师对他的印象都是一样的:爱说话,不听话,课堂秩序极差。面对这样的学生,在第一次课中我先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课堂中要求坐姿端正,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你认为你很特殊吗?”听了这些话,他用了一种不理解的眼神看着我,但还是无动于衷。“如果你认为上课时要用这样的坐姿来听课的话,请你从下节课开始不要面对黑板,而面对班中所有的同学坐着。”我继续说着。看到我严肃的表情,他慢慢的做好,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不就是上语文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了不起,语文课也是课,但它是会给你带来快乐的,因为我要带给你们快乐,你们首先要尊重我不是吗?”听后他不再说话,安安静静的坐好并上完了这一节课,在课堂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他有许多的不愿意和不满,当时我就决定不能在让他这样下去了。在以后日子中,我不时的听其他老师说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好,还是原来的一付模样,并且在课堂中还发出奇怪的声音,扰乱课堂的秩序。其实在课下我也进行了了解,学生没有坏孩子,李凡也不是例外,他的本性并不坏,只是自己的控制能力差一些,自己不容易管住自己,科任老师们也都说过不只是一次两次了,但大部分的老师是用批评的口气同他讲话,使他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导致现在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更好的让他改正自己的问题,增强他自己的控制能力,我找到他进行了心理的谈话。
那天也是刚刚上完课,李凡还是和原来一样,下课的时候我对他说:“李凡,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等了一会,他慢吞吞的挪到了办公室里。还是那一副模样,站没有站样,坐没有坐样。“李凡,其实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话呢?这样不仅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怎行呢?”“我没有说话阿!”“老师这样说你没有别的意思,只想你越来越好,我们好好谈谈好吗?”“没有什么好谈的,我就是这样。”“人呢都会说话,不过这话要看你怎样去说,说的时间、语气对了就是好话,对任何人都是好的,反之则是废话,说不说都是没有用的,你想说怎样的话呢?”“当然是说应该说的。”“那就是了,你认为上课的时候那样说话是怎样的话?”李凡不说话。“上课时,老师是尊重你们的,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既然老师都尊重你,你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尊重老师呢?也许有时候老师们的口气是重了,感觉有些伤害你,老师可以道歉,那你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尊重老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诚心的道歉吗?道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老师们想看到你课堂中的表现,能有着端正的坐姿,该说话时一定说,而不是说废话,知道吗?”李凡默默无语,神色虽如以前,但能感觉到他也在思考。“回去想想,老师是真的想和你做朋友,我是真心的想让你的潜能发挥出来,变成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就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由于他的转变,班级的纪律好了许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教育。当然,通过交流也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
高中教育随笔 篇7
如果说前些天的培训是积极向上的招引,那么今天的培训主题则是打开真实教育让我们观察、学习。很少有专家在讲台上去讲一些真话,去揭露一些社会现实,来自江苏教育行政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老师给我们作的交流就是一个例外。严老师给我们讨论了四个问题:
1、教师读书问题
中国最该读书的人,基本都没读书。像教师是不断输出知识的人,最该读书,现实中却是我们绝大数教师一生只读三本书:即教参、教材、教辅。纵观我们的周围,真的如此。
2、中国现实教育,德育观照
最重视道德的地方,却是最缺道德的。往往文件中说的,广播中反复叮嘱的都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比如:不要在旅游之地,写“到此一游”,可往往留下的恰恰下最多的却是这。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国的德育教育总在高空,没有真正落地。过分的强调,一定会过度,多数都是形式上的过度。
3、中国式德育和育人问题及成因梳理
德育是育人中的一部分。现在学校越位太多,认为孩子的一切都可在学校中学好,但其实,孩子的道德养成主要的环境是家庭。现实中我们把孩子的时间都紧握在学校中,实际是无故放大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4、探寻科学的德育途径
依次是熏染——约束——感悟——点醒——知理——内化——体验与实践。
作为教师要做到:首先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文素养,常怀敬畏之心,接着是经常反思,其次是真实的了解我们的学生,再是重温两句至理名言,然后是偶尔对照中国教师专业标准,最后是总是要思考一个问题“多少年以后,还有多少人想起我们”?严老师话走偏峰,与常人不太一样。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审视教育。从而引发我们对教育更深一层次的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
高中教育随笔 篇8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以至期末,回顾这一个学期的物理教学,感慨颇多。为了更好地应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对本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
高一年级作为一个起始年级,学生需要应对的科目数量较多,且由于初高中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学生普遍感觉高中作业量大质难。其中物理科目的抽象性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劲敌。针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及所得到的回应,想想一些细节问题,立觉应予以完善、改正:
一、授课方式不能过于呆板、模式化,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凡事过于程序化,都会引起审美疲劳,势必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二、备课过于粗浅,应向精心化、精细化方向进一步努力,同事强化预设内容。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永远不可能避免,因此对于一堂课的设计应该多准备一些预设方案,以期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确保每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能合力安排时间,针对主题展开训练,予以强化,力争每堂课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所收获。
四、说到收获,不得不谈作业。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收获尽可能多的知识,除了课堂练习外,往往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每天需应对的课程数量众多,对普通班的大多同学而言,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作业,久而久之,作业便成了一种负担,几乎谈不上收获。因此,要想收获,还是要回到向课堂要效率上来。课余作业的量要少,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抛弃“高大上”思维,重视基础。除此以外,保证每次作业必有检查,而且是严查也是保证效率的有力法宝。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可能拿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去永久地生搬硬套。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修善,唯有此,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才会永驻我们的身影!
高中教育随笔 篇9
我经常感到我有些同事不太快乐,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压力比较大。而我却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要使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快乐,更要让本班学生们因为我做班主任而感到快乐,轻松学习。
一、微笑着去面对学生
有些班主任暖水瓶--外冷内热,对学生比较严厉,使学生望而生畏,但也使学生敬而远之。而我则因为性格原因,很少板着脸,不苟言笑的面对学生。经常微笑着面对学生,不论是面向全班学生开班会,还是与个别学生谈话。即使是学生做错了事,我也很少打骂学生,一般都是耐心说教,当然必须按照班规进行处罚,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和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使师生之间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沟通、消除隔阂,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信赖感。现在学生们愿意对班主任畅所欲言,这更利于班主任管好班级,从长远来看,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师生感情。
二、在课堂上寓教于乐
我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首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感受快乐!物理课本身单调枯燥,如何能使学生愿意上物理课,而我又如何上好物理课。我力求增加课堂教学艺术,寓教于乐,因此在备课上很下一番功夫,备知识、备学生。而且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层次学生寻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是:既能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而且没有一个学生打瞌睡,节节课有笑声。
三、调整心态在工作中体会快乐
班主任工作的确辛苦,起早贪黑,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要把一个班管好,卫生、纪律、尤其是考试成绩都能名列前茅,真可谓要费尽心思,但是我经常告诫自己:班主任这么多工作必须要做,既然我选择了班主任工作,那为什么要愁眉苦脸发牢骚呢?为何不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去做好呢?因此平时我克服一切困难尽可能与学生朝夕相处,把自己的快乐带到学生的身边。即使自己有烦心事,也决不带着情绪去面对学生。
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首先自己得到了快乐,对身心有益,对工作有利,更使师生关系和谐和睦,何乐而不为!
高中教育随笔 篇10
经过国培教师的点拨,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展开了如何上好体育课的思考。
在我校班级多,场地小,利用率高的前提下,如何开展体育课,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确实值得考虑,深思的问题。
经过实践,我发现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到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也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抓住学生普遍兴趣去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2、让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
3、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幽默诙谐的语句,趣味的动作设计,引人入胜的主线等来对抽象的技术动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采用激励表扬的手段
激励的语言,表扬的手势、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因此教师的肯定,给挫折的鼓励,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借鉴前人的经验和自我思考,我觉得必须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传授知识文化技能;要把我们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化。教学骤要清楚,讲解示范要明确,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练得出来,练得好。还有就是学生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很有收获,很高兴,期待着下节体育课的到来;一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有一个适宜的练习密度和适宜的运动组合。
高中教育随笔 篇11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工作岗位工作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并懂得了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称职的教师。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学科的?我说自己是教美术的,一听说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教美术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临摹一张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
是啊,回忆以前,我小时候的美术课,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如今,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其中的感受就不是这样了。现在的美术课,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来要求的。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经验告诉我,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往往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尤其是导入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搜集图片、资料的环节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美术课堂更多的是要注重发散思维,了解得多,见识得多,欣赏得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才能像鸟儿展翅一样自由地发挥。尤其是我们外围学校,学生了解的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孩子们家里又都没有电脑,见识少思维就有了局限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不能让孩子只盯着教材上的内容,更要开拓他们的视野,刺激他们的眼球。记得我在上《画汽车》这一课时,当我用课件出示“概念车”时,学生们惊讶得一阵一阵的“哇!哇!!哇!”。看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知道我抓住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渴求、渴知的这一特点,结果那堂课的作业学生们完成的都很棒。
现在的美术课堂要求优化教学评价,对评价环节非常重视。记得刚上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美术课,看到学生画的画,有的让人很欣慰,有的看了就让人生气,想指责。经过这十多年的教学历练,我终于理解孩子们了:儿童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而浪漫稚拙,并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汽车可以在天上飞;鸟儿可以在水里游;大树可以对你微笑;小动物可以和你做朋友。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们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评价时,让学生们先对同学的作品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和自己作品中的优点,然后我们再对他们给予肯定和赏识,是学生更加自信,从而激发了他们爱画、想画的欲望。
在教学中还经常会遇到学生学具带不全的情况。有的时候是学生自己忘记带了,有的是家长根本就没给孩子准备,有的是家里买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一味的批评学生,学生该没带的还是没有工具材料,结果可还没开始,课堂就已经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通常这样的训斥只能以老师生气学生越来越没有学心兴趣收场。正视这些现状,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张纸、一片树叶、一朵野花、一个饮料瓶———进行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创作活动,让他们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然后在下课前向学生出示下一节课的作品范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用哪些材料完成的,鼓励学生把工具带全。或者是以奖励的方式告诉学生谁能每次都把工具带全,老师就奖励他一个自己做的奖章。这样一来,学生都有好胜之心,自然就会主动地带齐工具了。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大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能过分的压制。
儿童是爱美的,孩子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地涂涂画画呢?
有人说,孩子是一朵花,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他(她),也有人说,孩子是一株小树苗,需要我们用阳光和雨露去滋润他(她)。其实这些还不够吗,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回归自然,领略博大精深的美术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通过想象,绘制自己未来美好的蓝图,创造美好人生、幸福生活!
高中教育随笔 篇12
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高中教育随笔 篇13
高中生物学科与高考其他科目相比,内容少,难度小。尤其是在理综三科中,更是最重要的提分科目,所以要格外重视。但从教以来,我发现,仅仅是重视这门学科,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在教法和学法方面多用心钻研,依据学情,有效备课。同时加强课堂管理,才能打造生物高考的成功。
一、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老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个令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亲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嘘寒问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知学生所困,解学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个别老师教了学生一学期,却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重视课前的导入,精彩的课头是成功的一半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内容更是繁杂。一般老师总是强调让学生好好学习,用心听课,授课时也是争分夺秒,走进课堂,直接新授,造成学生被动听课,学习过程枯燥无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既不能脱离知识的衔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业批阅中典型错误、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与生物有关的时事杂谈等。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在笑声中开启智慧。
三、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用不到,这是极错误的理解。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精油的制作、果酒的提取、洗衣粉的洗涤原理、除草剂等等,教师授课时,可以发动学生携带一些实物来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每个学生都乐意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学习内容
如今,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生物课本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毕竟教学内容有限,例子也不够丰富。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实例,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图片,播放生物实验的视频短片等,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丰富生物学习的内容,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高中教育随笔 篇14
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教师往往爱和学生说一句话:“你是给谁学习的?不是给我学的,你是给自己学习的!”
坦率的说,以前我也说过,主观上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加刻苦学习,因为通常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人往往更有动力,如同经济生活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道理大体如此,然而,当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为自己而学习的时候,动力往往很难持久,一遇见困难,学生就会退缩,“不学了,反正是给自己学的,我不学习,不努力了,又能怎么样?”
学习动力究竟来自何方?究竟来自何方的动力更具有持久性?
康德认为,从个体、从人类日常短期行为来看是纯粹理性的,是自私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人类的行为总体上是利他的,是为他人服务的,因此是受“道德法则”支配的。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每个人都是要死的吧,那又何必瞎折腾何必努力呢?人生最大的悲哀也不过就是“自己死了但是钱没有花完而已”。可见,真正促使人类不屈不挠、乐观奋斗、顽强拼搏的动力或者说理由,从人类整体和人类历史来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不自觉的为他人,为后人而工作和创造着,尽管这种工作和劳动的成果是我们在有生之年所不能享受到的。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如果教育学生,学习仅仅是为自己而学,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但是从长期呢,动力一定不会持久!
再进一步的想,从长期来看,学习的持久动力,一定是为他人,为社会。周恩来总理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为民一生鞠躬尽瘁,也必将留下千古佳话。
其实,从儒家的传统来看,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教师能够加以正确的引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国家的报效之志,这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东方哲学讲的“术”的层面,而“道驭术”,或者是西方哲学讲的“方法论”,而“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一定来自“道”,一定来自改变学生的“世界观”。
激发学生感恩父母,报效祖国之志,是最好的“道”,是学生学习的最持久的动力!
【高中教育随笔】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教育随笔:感恩教育01-15
小班教育随笔05-27
精选教育随笔范文01-10
爱的教育随笔01-10
教育随笔《压力》01-13
小学教育随笔写作:持续教育01-11
精选教育随笔:唤醒让教育格外从容01-08
高中假期生活随笔01-15
摘选教育随笔示例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