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贴门联和门神春节传说故事

时间:2024-02-06 10:51:02 春莲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贴门联和门神春节传说故事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 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贴门联和门神春节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贴门联和门神春节传说故事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最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于春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如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说,源于鬼节说等等。春节期间的民俗事项经过千年的文化沉淀生成了许多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如年夜饭、拜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福”字、灯笼、爆竹。其中,历史最悠久、寓意最丰富的两个符号是春联和门神。

  神话传说中在东海一座岛上有一棵大桃树,拱形的枝干弯曲到地面形成一扇大门的形状,妖魔鬼怪都住在大门里面。为了不让他们出来,天帝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大门,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要是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就会用草绳把它捆起来,然后送去喂老虎,并且黄帝“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此后,人们又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怕桃木之说。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长方形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作桃符,以示驱灾压邪。春联、门神都是由此而来。

  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一般用吉祥的红色纸张。“春联”一词的出现,是明代初年朱元璋大力提倡民间贴对联以迎春,因此称为春联。明末清初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始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欣赏大家贴的春联,而且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相传朱元璋微服出巡,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没贴春联,便去询问。原来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所以朱元璋在民间被称为“对联天子”。经过明朝皇帝的提倡,过年张贴春联的风气日盛,这一习俗与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些行业往往会根据行业特点写有意思的对联,如鞋店上联“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下联“工作浩繁轻重要分清”,横批:“始于足下”。又如理发店上联“提起刀人人落发”,下联“拉下水个个低头”,横批“改头换面”。据说石达开也为理发店写过一个春联,上联是“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下联是“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春联又称为对联、楹联,分上下两联,俗称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简意深。上联最后一个字要用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这样的春联读起来才符合音韵审美习惯。

  春联的贴法讲究对称。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院子里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家里如果安装了防盗门,直接贴门上即可。春联贴在两边门框叫“框对”,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叫“门心”,贴于门楣的横木上叫“横批”。正方菱形,贴在家具、影壁上的叫“斗斤”或者“门叶”。此外还有一些“春条”,如“白虎大吉”贴在石头上,“井泉龙王”贴在水缸上,“树大根深”贴在树上,“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古人信奉灶王爷,认为他是一家之主,年关的时候要上天去汇报这一家的情况,所以人们也给灶王爷画像两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现在的汽车上还有贴“车行千里路,出入保平安”,其他的“春条”包括“春色满园”“肥猪满圈”“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总之,春联和春条等内容都表现出吉祥文化的特征,渲染出喜庆的氛围。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了贾府过春节之事,“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门神也是从桃符而来,贴门神也很有讲究,一般贴在“门心”的位置,而且要对脸贴,一黑脸,一白脸,白左黑右。“门神”一词正式出现在汉代的典籍中,当时除了神荼、郁垒,还有一名叫成庆的古代勇士被奉为门神。常见的门神有钟馗、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传说钟馗在德宗年间参加科考,笔试得了第一名。但殿试进行面试的时候,唐德宗发现他相貌丑陋,就不愿意让他当状元,钟馗一怒之下便自刎而死。德宗下旨将钟馗以状元官职殡葬。又传说皇帝曾梦到有鬼奔向自己,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汉,把鬼吃了,皇帝很感激他,就问他是谁,原来是钟馗。皇帝下令画了他的像挂在皇宫中,其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着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从此钟馗成了替人们捉鬼的保护神。

  唐代以钟馗为门神,元代则有了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恭。在门神画像中,秦琼的武器是一对瓦面金锏。尉迟恭在门神画像中的武器是一对水磨竹节钢鞭。有的画像则是秦琼左手拄长枪,右手瓦面金锏;尉迟恭左手拄大刀,右手竹节钢鞭。《西游记》吸收了二人作为门神的民间传说: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要被魏徵斩首,龙王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满口答应。结果魏徵在梦里斩了泾河龙王,龙王死后有怨气,找到李世民,于是皇宫里夜晚出现了闹鬼之事。李世民被吓醒,招来秦叔宝与尉迟恭,让二人负责守护皇宫的大门,“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什么鬼祟。’太宗准奏,茂功谢恩而出。当日天晚,各取披挂,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将军!你看他怎生打扮——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有了他们的守护,再也没有鬼怪作怪了。

  在古代,门神有孙膑、庞涓、赵云、马超、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赵公明、温元帅、岳鄂王、孟良、焦赞、李元霸、杨延昭、穆桂英,此外还有文官海瑞。武门神不同,文门神往往是头戴纱帽,身着一品绣鹤朝服,或抱象牙笏板,或持吉祥器物,白面五绺美须,一派雍容华贵模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又从辟邪门神发展出一套吉祥门神,如《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等。从“门神”又生发出“年画”,多是一些神仙传说、历史故事、吉祥图案等。

  年底过年期间,人们通常会贴上门神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神是一种被视为能够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侵扰的神祇。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门神的具体形象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门神形象:

  神荼和郁垒:这是最早被记录下来的门神形象,他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位兄弟,以其捉鬼的能力而闻名,常被用来驱邪避邪。

  秦琼和尉迟恭:在唐朝时期,这两位武将因其勇猛和忠诚而被尊为门神,尤其在北京等地有着特别的文化意义。

  其他历史或文学中的角色:如关羽、张飞、钟馗等,这些角色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被用作门神,寄托着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人物都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在现代社会,门神的形象通常是以绘画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真实的个人形象。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神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广泛接受和喜爱的守护神。

【贴门联和门神春节传说故事】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经典传说故事:荷花09-11

春联的传说故事01-31

经典传说故事:女娲造人08-07

十二星座的传说故事10-28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08-09

关于中秋节传说故事09-17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传说06-01

民间传说故事:鲤鱼跃龙门12-06

西方神话传说故事:农神得墨忒耳08-03

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全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