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初尝试

时间:2023-04-28 06:51:0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初尝试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初尝试

   上学期,我们初中部开展了异课同构,即三步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活动。本学期,我部又将展开“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本年级组在校长室教务处语文组的要求下,率先开展“同课异构”的尝试教学,下面,我把这次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向各位做个汇报: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初尝试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同课异构。我们一开始的理解就是同样的课堂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由于每个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本来就不会一样,当然,课堂教学的风格、方法、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是同课异构,何必花这么大的气力去搞这么个形式呢?现在看来,同课异构是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次,我们要懂得同课为什么要异构。一者“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和个性差异,其中,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是他们学习新知的起点。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是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起点出发,向课堂学习目标不断渐进与逼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其实,有的时候,学生在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的时候,虽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但却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已知”上并不是一张白纸。可实际上,很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经验,将学生作为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二者,教师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只是有时我们不自觉罢了。而这种底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综合课程中,原有学科背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差异中的大多数是无法改变的。这个也是为什么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很难移植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三,如何理解“同”和“异”的关系。这里的“同”应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的“同”,这里不用赘述,二是教学资源的“同”,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共同研究教材,共同确立教学目标,共同探讨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共同评估和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追求相同的高效的教学效果。对于“异”,也不是刻意的追求异,我的理解应该是同中求异,求同存异,“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为“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避免出现教师简单的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的,有效的。不考虑有效性的一味求异与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样的。

  第四,同课异构强调的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态度,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它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塑造个人教学风格,造就教育大家的平台和途径。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既有对课标理解的和谐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精神得以解放,教学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最后,我要说说初三年级组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次活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思想上不够重视,集体备课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希望各位不吝赐教,深刻剖析,帮助我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我们专业成长,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这次活动,能掀起文正初中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之风,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初尝试】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同课异构总结11-19

同课异构简报12-09

同课异构的简报12-09

同课异构展示课简报03-31

语文同课异构的简报12-12

同课异构活动简报03-15

同课异构简报【荐】03-31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08-26

语文同课异构简报12-08

同课异构教研简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