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的故事(精)
孝亲敬老的故事1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在少年的时候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 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之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的故事2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齐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孝亲敬老的故事3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我方才食用,出门前必须禀告,回家后必须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亲敬老的故事4
冯玉祥将军不仅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我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齐,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孝亲敬老的故事5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立刻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仅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自我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景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我。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的故事6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在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在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就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与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孝亲敬老的故事7
一个老太太92岁了,早年丧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独立之后,她就轮流着在各子女家过活,原来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个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对她很好,时间长了,她就过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 ,二女婿是个工人后来当个小官,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几个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觉得二女婿贴心,心理更安稳,住的时间长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习性都掌握,虽然没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随着老太太转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顾老岳母的生活还是照旧。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过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孝亲敬老的故事8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却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多年以后还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仍对父亲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亲敬老的故事9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孝亲敬老的故事10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之后,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我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孝亲敬老的故事1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敬老的故事,敬老是每个人必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将带你们一起去看敬老的故事,不信的话,那就请接着往下看。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们全家去爬山,刚开始我们还很高兴,因为我们是第一次爬山,认为是很好玩的事情。可是当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感觉还是好的,才爬了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了,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几块石头,我被绊到了好几次,可见爬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地爬着。最后,我们还是爬上了山顶,我们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风景,享受这胜利的果实。突然,爸爸一本正经地对我们几个小孩说∶''你们长大之后要走的路就跟爬山一样,走起来很艰难,但只有你坚持不懈才会成功……''在爸爸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发现爷爷的'脸色不大好,结果,过了十几分钟,爷爷倒在了地上,我们惊慌道,爸爸却说是爷爷的哮喘病又犯了,可是,出门的时候又忘带了药。所以,爸爸准备背着爷爷去医院,可是这里离医院很远,但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爷爷直向医院的方向跑去。当我们到达医院的时候,只见爸爸气喘吁吁,汗珠从脸颊上流过。我们陪着爸爸一起等着医生的消息,过了几个小时后,医生告诉我们爷爷已经没事了,我们的心才算安心。
经过决定,妈妈决定留下来照顾爷爷,让我们跟爸爸先回去。
回到家里,爸爸告诉我们∶敬老孝亲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情,你们长大也要这样,就像今天一样,爷爷哮喘病犯了,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就得救,因为这是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当然,别人遇到困难也必须伸出手去帮。这让我也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敬老孝亲,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尽管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没用。
啊!敬老孝亲会让你迈进成功的第一步,也让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孝亲敬老的故事12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13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在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 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在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孝亲敬老的故事14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最终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我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孝亲敬老的故事15
闵子骞(前536年—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骞从小就死了生母,父亲娶了后妻,成为他的继母。子骞年纪虽小,却孝顺父母。平时吃饭,他总是恭敬地把好饭菜端到父母面前,吃完饭后,他又抢着收拾桌子,洗刷碗筷。之后,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弟弟,子骞的.日子从此便不好过了。他像奴仆一样被使来唤去,白天要带弟弟玩耍,晚上要哄弟弟睡觉。继母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骂。
一个严寒的冬日,子骞给父亲赶车。大风夹着碎雪打来,把他冻得瑟瑟发抖,手上的缰绳老掉在地上。父亲呵斥他做事不专心,子骞一句话也不分辩。可冻僵的双手还是拉不住缰绳。父亲看看儿子身上穿的棉衣,觉得厚厚的,怎样会冷成这样?必须是儿子装的,没出息!父亲生气地一鞭子打了下去。棉衣当即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一团团芦花露了出来,被风吹走。父亲大吃一惊,怎样后妻竟干出这种事?他带着子骞驾车回到家去。再一看两个小儿子穿的都是棉花絮的新棉衣。父亲难过得掉下眼泪。他责备自我让儿子忍冻干活,憎恨后妻虐待子骞。他不顾后妻下跪磕头求饶,执意要将她赶出家门。
子骞泪如雨下,苦苦哀求父亲道:“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望父亲大人深思啊!”
父亲感到儿子的话在理,便将后妻留下来。继母见子骞以德报怨,很受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对待。子骞长大后,孝名闻于天下。
孔于称赞说:“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让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没有不好的闲话。”
【孝亲敬老的故事】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孝亲敬老的故事03-09
孝亲敬老的故事15篇03-14
孝亲敬老的故事(实用15篇)03-09
孝亲敬老作文07-18
孝亲敬老的作文07-25
敬老孝亲作文10-11
[优]孝亲敬老作文07-20
孝亲敬老作文15篇【精选】09-08
孝亲敬老作文(精选32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