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台阶》教学实录

时间:2023-12-18 23:53: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台阶》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中央一号文件”这个概念?

《台阶》教学实录

  (同学们表示没有,并出现疑惑的表情,急切地等待着老师的下文。)

  师:好。下面就先看一段材料,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发现。(打出第一张幻灯片)

  生: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民、农村、农业有关,似乎非常关注农民。

  师:八个一号文件表明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三农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到底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去探求答案吧!(打出第二张幻灯片)

  师:小说比较长,老师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理读故事的要求是:

  1、请围绕小说的标题“台阶”,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概括时尽量把题目放进去。(打出第三张幻灯片)

  生:(三分钟后)一到八小节,小说的开端,台阶给我们家带来的满足及父亲认为台阶低。九到十六小节,小说的发展,父亲想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十七到二十三小节,小说的高潮,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二十四到三十一小节,小说的结局,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感到不习惯。

  生:一到九小节,小说的开端,父亲认为台阶低,想建新台阶。九到十八小节,小说的发展,父亲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十七到二十四小节,小说的高潮,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二十四到三十一小节,小说的结局,台阶建好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却感到不习惯。

  师:两位同学对故事的理读出现了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

  生:(回答出两人的分歧所在。)

  师:到底谁的答案更合理些?能否抓住关键词句说说理由。

  生:(从回答的情况看,学生比较糊涂。)

  师:(引导学生读第九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抓住其中的一个词“准备”,然后引导学生再找“准备”一词所出现的地方,学生发现第十小节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通过读,大家一致认为九、十小节不能断开。教师继续追问,“准备”一词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第十六小节的第一句话“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一句话起总结的作用,据此,学生一致认为小说的发展应是九到十六小节。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二十四小节的第一句话“新台阶砌好了”和二十五小节的第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可见,小说的高潮部分应是使十七到二十三小节。)

  师:当我们在理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困惑时,我们可以抓一些关键词句,注意这些句子的前后联系。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台阶,台阶完工,故事的情节紧扣台阶展开,台阶就是全文的线,通过这一条线索,全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因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尽量言之有线,从而才能言之有序。

  通过理读故事,我们发现父亲与台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父亲对台阶到底有着怎样的态度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父亲这个人物。同学们,优秀的文学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描写,尤其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本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同样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下面,我们一道来看书后的练习二。

  生:(学生集体朗读练习二。)

  师:抓住细节,可以揣摩人物特点和内心情感。老师在读这篇小说时,被二十四小节中的细节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一道来读24节,并请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生:(学生很专注地集体朗读24小节。)

  生:(学生直接开始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教师引导他先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再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这就是细节描写。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生笑)。细节描写的句子找出来了,那么,该如何进行揣摩呢?

  1、写了三个时间段

  2、从所用的工具(三样工具一样比一样具有力量)、动作(三个动作一个比一个用力)、说的话(台阶越来越牢固)三个角度写出了父亲对台阶的态度,表现了父亲对台阶的呵护与珍爱,喜悦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教师带着学生抓住关键词,对人物特点和内心情感。进行了揣摩。这其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对三个时间段、父亲所用工具、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语言进行标注,并要求学生就父亲为何用细木棍,而不用粗木棍进行了回答。最后,教者对这一段细节描写赏析进行了总结。)打出第四张幻灯片。

  师:父亲所用的工具、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语言,这些细枝末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作者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加以细腻的刻画,这就是细节描写。在细腻的刻画中,父亲的形象也就生动鲜明,小说中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打出幻灯片五)

  生:(再读全文,画出练习二中所涉及或未涉及的细节描写的语句,并选择其中的两句加以揣摩、点评,边思考,边在书上写点评。)

  生:(六分钟后)第五小节“父亲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对父亲脚的细腻描写,写出了父亲的贫困和艰辛。

  师:你能从你所分析的句子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说说父亲的贫困和艰辛吗?

  生:“裂”、“嵌”这两个动词和“黄几几”这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能看出父亲的贫困和艰辛。

  生:(大约有十一二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字词,从细小的描写人手。)

  师:在作者精雕细琢的细节描写中,父亲的形象生动鲜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理解吗?

  生: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仅仅只是细小的动作描写?

  生:还有细小的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的描写,它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

  师:好,同学们对细节描写都把握得比较到位,老师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打出幻灯片六)

  师:有人曾这样说:没有细节和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细节是短篇小说的生命。因此,我们今天可以这样说,在读小说时,没有读透细节,就不能算,请填空。

  生:真正读懂了小说(集体回答)。

  师:通过研读细节,研读父亲,我们发现父亲用一生的精力、毕身的心血筑起了九层高的台阶,那么父亲为什么要筑台阶呢?台阶有什么含义呢?

  生:(一学生读了第八小节),父亲造新台阶,是为了追求地位。

  生:小说中说父亲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所以他造新台阶主要不是为了地位,而是为了做人的尊严。

  师:台阶、父亲、尊严(幻灯片七上用动画的形式放出这三个词),请在它们之间各填一个动词。

  生:建造、象征、渴望。(集体回答)

  师:父亲只是“渴望”,没有行动吗?

  生:追求。(集体纠正)

  师:台阶筑起来了,可父亲真的获得尊严了吗?

  生:没有。(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生:(结合二十六小节中,父亲挪台阶的事例加以说明)

  师:为了筑高台阶,父亲老了,垮了,作为儿子,回顾了父亲的一生,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感情?集体朗读28到31小节,并思考:(打出幻灯片八)

  生:父亲烦躁的是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生:父亲失掉的是他的生活目标,他不能再参加劳动了。

  生:父亲失掉的是他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

  生:我对父亲充满同情与怜悯,“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作者对父亲头发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同情。

  师:其实,我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也就是谁(学生回答作者),对,也就是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再读29、30、31小节,注意我们面对的是老了、垮了、失去了生活目标的父亲,请读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

  生:(集体朗读,读得很是动情。)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编者为什么要编选这篇小说呢?

  生:让我们同情、怜悯农民。

  生:让我们关心农民,尤其是要关注农民的精神追求。

  师:你说得真不错。关注农民,不同的是党中央用文件,作家、编者用文学作品,相同的是他们都用一颗真诚的心关注我们的农民,我们的父亲。同学们,文中的父亲是60年代的父亲,他活得太不容易了。一转眼,历史的车轮已滚过了三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民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却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们身处全国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农民同样是那样的艰辛。我的父亲忙碌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拉扯大了三个孩子。今年已66岁高龄的他,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老的父亲没有任何的生活保障,更谈不上精神追求。我的父亲尚且如此,再想想贫困山区、边远少数民族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又该如何?他们无力经商、无权上班,只能靠贫瘠的土地、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同学们,也许我们已经洗尽了腿上的泥巴,但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我们永远是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同学们,请不要忘了我们的农民、我们的父亲,我想,这就是小说《台阶》给我们的真正的启迪吧!

  师:课已接近尾声,你能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吗?或者说,拿到一篇陌生的短篇小说,我们该如何读?

  生:抓关键词句,理出小说的情节。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读懂小说的中心。

  师:(打出幻灯片九,并加以总结。)

  师:农村的父亲需要我们的关注,同样,城里的父亲,尤其是城里的下岗父亲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在此,老师推荐阅读昝金锦的小说《把笑脸带回家》。(打出幻灯片十)

【《台阶》教学实录】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背影》教学实录12-07

《挑山工》教学实录03-12

《社戏》教学实录12-18

台阶11-28

台阶03-02

《管仲列传》教学实录12-06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12-02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12-13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12-17

《雪孩子》教学实录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