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秋天》导学案

时间:2023-12-17 19:01: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天》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1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秋天》导学案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导学重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导学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引】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何其芳。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肥硕(shuò)栖息(qī)归泊(bó)

  寥阔(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4.把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悲哉,秋之为气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忧愁的,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简介作者:(投影或由学生介绍)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检查预习:

  1.见预习2.

  2.指名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四、质疑探究: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讨论、明确: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讨论、明确: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五、品味赏析:

  1.要求学生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讨论、归纳: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

  由远及近的顺序。

  3.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讨论归纳:

  (1)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7)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六、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七、教师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八、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九、布置作业:

  1.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2.课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2)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和。

  (3)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答案:(1)老师的粉笔(2)排比;设问(3)各种颜色的粉笔(4)最后一句(5)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秋天》导学案2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2、掌握并积累字词。

  3、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

  4、反复阅读,把握本文的朗读基调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我们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呢?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会无尽的母爱吧!

  二、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1、标示段落序号。

  2、了解作者。

  2、圈出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和生僻的字词,并查查字典,弄个明白。

  3、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三、自学检测题

  1、了解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和

  散文集有 和 。

  2、听写词语

  3、感知文本: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试着依照这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探究点一、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哪里?

  提示: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体现在人物描写(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中,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1、

  2、

  3、

  4、

  探究点二、面对母亲的细腻而深沉的爱,作者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探究点三、怎样理解“秋天的怀念”?

  二、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拓展迁移,理解母爱,心怀感恩。

  2、联系生活,激发创作欲望,并写写。

  【导学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

  【导学过程】

  一、说一说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帮忙购物,5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0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秋天》导学案3

  [导写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画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导写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景物,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写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导写要旨]

  这次习作要求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学习,野外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景可画,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其他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大家细心听。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意见各自进行修改。为激励学生,教师可以把优秀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导写过程]

  一、写作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或诗文。

  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秋游活动。

  3.拍摄学生秋游活动的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激情引趣

  1.师生共同有感情背诵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三单元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生踊跃发言,交流汇报。

  3.师梳理激趣。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秋天,去感受她的美好,并运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三、描画秋天

  1.看秋景。

  让我们再一起回味秋天的感受吧。多媒体播放:(学生到野外农田、果园、山林等处秋游的录象和多媒体制作的秋景画面)

  2.说秋景。

  刚刚从影片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你的见闻。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到学生中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评论。)

  3.画秋天。

  在你看到的秋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用你手中的笔画下来吧。可画上自己看到的,还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如果你不想画,那么就仔细欣赏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秋景图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气氛。)

  4.小组合作,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

  四、写作点拨

  同学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画吸引住了,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

  (一)引导说图。

  1.准备为自己的图画取个什么好听的题目?

  2.画上画了一些什么景物?都是什么样儿?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介绍你的画?

  4.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启发描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

  1.怎样才能将画面上的景物写得漂亮、让人喜欢呢?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把它们想象成人物或给它们打个比方,这样使它们更可爱。谁能将自己图上最喜欢的景物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请一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画,教师相机指导发挥想象,用上拟人或比喻手法,使学生有样可循)

  2.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词句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文章中去。

  3.学生各自描述自己的画,教师到学生中个别辅导。

  (三)启导写作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呢?

  (1)语句通顺,根据自己的画,安排好写作顺序,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详细。

  (2)写出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真实感受。

  (3)根据需要,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4)运用好标点符号。

  五、自主写作

  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六、互动评改

  (一)自查自改

  读:句子是否通顺。

  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

  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邻座交流

  1.自由轻声读对方的文章。

  2.交流: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吗?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

  (三)小组评议

  1.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2.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点评

  [案例评析]

  1.新课标对中年级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中年级学生眼里,秋天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导写,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描画秋天、谱写秋天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感受秋天的美好,力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手写我画,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景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

  2.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野外秋游及课堂上观看录象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有的领略校园的自然风光;有的画秋天田野的美景;有的对稻天的秋收情景恋恋不忘;有的陶醉在果园的丰收喜庆中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绘画、作文,兴趣高涨。

  3.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写秋天的果园时,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者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把树枝都压弯了。

  4.教师在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丰富情景时,提供自主、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写、自己评,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进步、提高,达到学习目的。

《秋天》导学案4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文录音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板书课题:秋天)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么记住秋呢?

  二、 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1、 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 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

  3、 小组交流生字的读音。

  4、 全班齐读课文。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学生分析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

  3、重点分析字形

  枣:上下结构,上面是束少一横,下面是两点。

  四、 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7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汇报,师范写。

  4、学生给7个生字组词。

  五、作业

  1、生字各写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重点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秋天到了,太阳不再炎热了,哪些东西让人感受天气凉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段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怎样?

  2、你能读好这个自然段吗?试着读给同桌听。

  3、汇报朗读体会。

  4、指导背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找出果园里哪些果子熟了?

  2、这一段该怎样读好它呢?你能说一说,读一读吗?

  3、齐读这段,尝试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丰收的秋天还在哪里呢?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汇报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或图片。

  板书设计:

  秋天

  丰收美丽

  田野里 棉花枣高粱稻子

  果园里 葡萄石榴苹果

【《秋天》导学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05-05

《凉州词》导学案02-28

《声声慢》导学案12-10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2-08

《清塘荷韵》导学案03-01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10-12

那次玩得真高兴导学案03-01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导学案03-09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