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走近孔子作文

时间:2023-09-23 15:27:44 好文 我要投稿

走近孔子作文(精华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近孔子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近孔子作文(精华7篇)

走近孔子作文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同一汪大海,碧蓝澄清,冷静、宽广,深深地将我包容……

走近孔子作文2

  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府,孔庙,孔林,就参观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走近孔子作文3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走近孔子作文4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走近孔子作文5

  你的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你的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

  掀开你的头巾,我才知道“为政以德”之道;

  关注你的举措,我才明白“克己复礼”之礼;

  打开你的心扉,我才感受到“仁者爱人”之理。

  一行淡淡的.墨迹“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你继承了周代以来关于德和德治思想的文化传统,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构建了以“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贤”“正政”“善政”为主要内容的“德政”思想理论体系。以德服人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你说的“为政”实在是一种教化之学-----教育与感化,德治思想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

  你仿佛圣人一般,从天而降,衣袖轻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认为父母至死,子女应当守丧三年以表孝意,而你的弟子却反驳道,守丧一年即可,只要心中有孝就可以了。孝弟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看待你所说的“孝”“悌”的观念,“孝”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齐家。它是传统家教的核心。这种“孝”强调“父为子纲”,实际上应当一分为二的看,既要肯定“孝”的合理性,又要与实际相结合,对父母不能盲从,对父母的不当之处,也可以劝谏,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孝”。至于“悌”,你是指善事兄长,听从兄长,辨证地看,不能一味地盲从,不辩是非地接受顺从。这就是复礼,除了礼,还要克己,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的通。这不就是你所谓的“仁者爱人”吗?在你的伦理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的首要内容是“爱人”。一次,马厩失火,你得悉,立即从朝廷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你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重视“人的价值”的惊世之言,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人道主义思想之一。

  走进了你,我了解了诸多,你不仅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也是我效仿的榜样!

走近孔子作文6

  两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公依旧一丝不苟,变不改色的凝望着远方。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朵,一个个祖国的栋梁,都在他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他的教诲下,让祖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延续至今。他就是万人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冬天将近未尽,我走近了孔子,在公元前551年,明星升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上空的时候,一位伟人出世了。他带着不同的气宇,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智慧。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将伴随着天将降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人世间的.一次苦行。他出生于曾经的贵族,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可他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三岁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这一生他历经了千辛万苦,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面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少年的他过着艰难的生活,可苦难的环境却未泯他远大的志向,他勤奋好学从而告诫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终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屈的斗志,他一生共教导弟子三千多人,得意弟子七十二人。他三十而立办教育,他开办私塾,使贫困的人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知识传播的壮举,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盛飞积蓄了雄厚的力量,他不仅告诉了他的学生还告诉了身后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教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他的思想不仅能够治国经世,还能净口修生,他教化世人以“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仁”不仅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还要仁爱仁慈,他主张的仁爱思想,在二十一世纪依旧发着耀眼的光芒。他在学习方法上教导我们要“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为人处世上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在细微处体现人不朽的智慧与光辉。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名生的各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

  公元前479年,这位鲁国的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至今已过了两千五百多年,两千五百多年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屹东方并已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冬天将近未尽,既然我走不进孔子,那我只能走近孔子了。

走近孔子作文7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孔子,我对他的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两块。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作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走近孔子作文07-28

走近孔子作文(热)08-14

走近村庄作文02-28

走近你作文07-11

走近天堂作文12-16

走近西塘作文07-27

走近李鸿章作文07-30

走近童真作文05-04

走近陶渊明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