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我的写作之路

时间:2023-08-06 01:14: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写作之路

  我的写作之路 篇1

  以前,我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原因在于我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以及语言积累少。为了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妈妈让我去百思迪威学校学作文,我烦及了,最后还是不甘情愿地去了。

  在教室里,老师的语言鼓励了我,我站在讲台上,老师说我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是不是当干部。我说,是啊,我当小组长。我想:老师的眼睛真厉害,连我当小组长都能看出来,今天,我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使我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希望老师的`激励性语言一定要保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万家福超市观察书和水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就觉得有东西可写。我们既玩了,又在玩中得到了锻炼。好玩是我们的天性,希望老师有针对性地多开展一些竞赛、游戏、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激发我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我大胆地向老师提一个建议:让我们参与批改作文和讲评作文,让我们分组互相评价同学的作文;在我们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让我们体会到“精自改中来”“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真谛。

  现在我已经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我打算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多阅读课外书,增加我的阅读面,并做好读书笔记。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努力。我会由被动写作文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我的写作之路 篇2

  我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大概八九岁时爱上的文学。因国文成绩好,那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罗昌庶挺欣赏我。倍感荣幸,也受宠若惊。然后试卷上的文章,他总是会单独挑出来念给全班同学听,我心里也涌出微微喜悦的波浪。

  五六年级,我积极向外面刊物投稿。《语文天地》《中学生新视窗》……奇葩的是每次投稿都从未石沉大海过。编辑部的叔叔阿姨给我寄来了用稿通知和样刊。我无比兴奋。从此迷上了去邮局,喜欢上了写信贴邮票的感觉。

  从老师订阅的各类报刊中我偶然发现诸多征稿启事。我源源不断地投稿,不断从远方收到飘香用稿启事。

  六年级,我参加一个全国作文大赛。我工工整整地把生活小事汇编成散文寄了出去。一天校长让我出去,神秘地拿了一张信封给我,原来是一封获奖证书,恭喜您已获得本报举办的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校长亲自向全校通报喜讯并表扬。我欣喜若狂,原来通过写作,我可以获得如此之多的乐趣。那种快乐完全是无以言表的。

  蜜蜂为什么而采蜜?因为它可以从劳动中得到丰厚收获与回报。所以最初的目的,单纯无比。写作是一种自我宣泄与内心独白。每个人都有表达的初衷和欲望,是释放自然天性的一部分。

  初中时,我是属于那种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习的。而文笔发挥更多展示在语文作业上。感谢邱锦萍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她平整秀丽短发,端庄而娴静。她的最大优点是给学生自由,充分发现学生潜在个性,因材施教,懂得鼓励学生。周记本上的.95,100分也不知被打过多少次,同时还留下红批评论指正。红色笔墨的“好,棒,不错”给予了我写作动力和一直坚持不懈的勇气。“说来容易做来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矢志不渝并不求回报地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么难。

  因为写作和学习冲突,看着成绩一落千丈,我把自己的一些证书和奖状用火点燃,烧成一堆灰烬。

  我得意洋洋地把证书给父母看,他们不相信,还硬说是假的。我也没法了。也许他们一直认为成绩好是正道,什么无聊比赛都敲不响一座钟。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一旦走上社会,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中等甚至学习偏下学生。突然间明白,面对一无所知且不理解的人,花费再多口水也多余。有时候,亲疏随缘、聚散随变反而是遵循命运最好的抉择。我们无法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其实只要做到让自己满初中阶段,邱老师鼓励我参加了许多文章竞赛,让我得到一些锻炼。我的青春也跟着凡尘点滴循序渐进地成长。

  有些成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有些荣誉自个儿心知肚明、心满意足就行。张德芬说,“生命中最放松最美好的状态是能够欣赏自己独特的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有时候,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就够了。别人的一言半语是不可能左右自己人生的。年轻时总会在乎他人评价,哪怕三言两语。老了才发现别人从未在意过我们。假如你的成功还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那是因为你还不够成熟。

  发现一个规律:年龄越大,上空间的几率次数越少,有的甚至干脆十几年不冒泡。那是他们大半辈子过来,老了,成熟了,人变得实在。懂得“知天命,顺人意”自个儿过得舒心就行了。无须别人来个突兀无聊评价。世界再大,毕竟不是自己的。你终究只能生活在自己方块大圈子里。

  古人云:“书生意气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尤其文学创作,迈出第一步容易,而一直似乎重复一件似乎徒劳无功、事倍功半的事情,那种辛酸苦楚岂能一语道尽?

  有时候,我们干脆盲从而随大流:“算了,放手吧,没有了这件东西、这个人地球照样转,还不是同样得要活下去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是,正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你变得有个性,不流于俗。这些东西可能变为你生存资本。高中,是脚踏实地韬光养晦积蓄能量的阶段。四年之中,我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周国平、张晓风、乔叶、雪小禅、三毛、毕淑敏……散文、小说、剧本、诗歌等等,我看书很杂,各类文学报刊娱乐新闻心理养生我都爱看。

  在几次校征文赛中,我的作品《人性的光辉》《重拾遗落的厚重》出人意料地每次都获得一等奖,关于青春一篇散文和《美丽心灵》影评也在评比中脱颖而出依次获奖。在校报《耕耘》上发表若干豆腐块,也让我获益匪浅。这让成绩不高不低不偏不倚,学习始终不尽人意的我得到些许安慰。让我明白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语文导师对我说:“我在你的身上,发现了一股愚劲,而写作需要的恰恰是这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愚劲儿。”慢慢地,我发现了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文学作品需要人去琢磨、去理解。而影视则是赤裸裸地呈现心灵异彩纷呈的画面。高中每逢暑假,我都会借光碟或去网吧搜寻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一个月内我把李连杰电影及传记作品全部看完。每每观赏完一部影视,我都要找寻它的原著作品,并反复细细咀嚼编剧创作背景。原来,每一部影视都或多或少有编剧的生活经历影子在里面。

  也就是在这时,我接触了诸多名家编剧作品。杜拉斯、琼瑶、张爱玲、严歌苓、王海鴒、王宛平、韩寒……我庆幸自己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回了灵魂厚重。在大师沐浴光泽下,你感受到自己不再是游荡在人间的孤魂野鬼。

  文学和写作,是我永远的情人,谁都无法割舍我对它深入骨髓的爱。在彼此陪伴日子里,它赐予我爱的光泽,赐予我生活的灵性,赐予我生的皈依。

  如今,步入大学,接触专业课同时,也正学习创作剧本。那日,我告诉老师自己只会写散文小说随笔。一直认为创作小说更有意思。他告诉我要想走得远最好学习如何写新闻和剧本。写作是一项艰难活动,需要的代价又何止这么多。我自知阅历和读书太浅,但会尽力做更好的自己。

  一路走来,我跟着文学一同成长。发现原来是生活中这些美好意外成就了我。我遇到良师益友,投稿被采用,这些偶然与凑巧激发了我写作灵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的努力越超常,便越是能够得到命运之神的频频垂青。

  最后,借用韩寒《十八岁的远行》中的结语: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千万不要放弃。不要怕被人笑。无论你做什么,做得好与坏,都会有人在背后嘲笑你。勇敢迈出第一步,找到一技之长。就算你喜欢研究蚯蚓,哪怕立志做第一个华人美国总统。不要紧,just do it。

  我的写作之路 篇3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必须经过很多的第一次。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第一次,我们可能永远怕碰壁,怕摔跤,怕困难,怕失败,怕挑战一切与挑战自我。

  从小,因为受到妈妈的熏陶,我对文学情有独钟。我喜欢写作,也爱写作。

  妈妈是我写作的启蒙老师。记得第一次写作文时,妈妈只告诉我一句话:“作文,要投入你的真情实感,哪怕只有一句话,那也是你最好的创作。”我抬起头看着妈妈,她脸上有着笑意与慈爱。我明白了妈妈的心意。我低下头,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笔尖上,纸上。

  妈妈看着我的作文,开心地笑了。我的写作之路也就此铺开,在我的人生当中点亮了一片光明。

  我开始大量地阅读名著、小说、文学作品。积累知识,再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写下我的感受与心得。虽然只有一小段,甚至是一句话,但当我写下那一句句生涩又充满感情的句子,我都有一种成就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怀着一种探索求知的心态,我决心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