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景阳冈》教学札记
这是一年前,笔者在执教《景阳冈》(浙教版第十二册)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次小小的波折,也由此引发出一段本不该出轨的课堂片断。然而蓦然回首,却发现这次“出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课时接近尾声时,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说:“这店家也太傻了,武松喝下了三碗酒,敲着桌子叫嚷着还要,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生意吗?他却去劝武松,真是傻冒!”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这时,又一位男生更为风趣地插了一句:“现在的有些店家遇到这种好机会,高兴还来不及。明明看见客人已经喝多了,甚至东倒西歪,却还来个‘劝君更尽一杯酒’,图什么,不就是为赚钱呗!”这位学生唾沫四溅,越说越起劲。显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许多学生听后纷纷赞成,教室里顿时“傻”声四起。
这一刻对我来说,思维似乎凝固了。怎么办?置之不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直接加以制止,并趁机说教,收效肯定不大;课上苦口婆心地解释,似乎又偏离语文教学轨道。是否可顺水推舟来一次辩论赛,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呢?于是,我不动声色地相机诱导:“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店家到底傻不傻呢?请意见相同的同学归纳一下自己的理由,然后我们展开一次辩论。”数分钟后,学生开始了“唇枪舌剑”。
反方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做生意应该注重效益,既然武松愿喝,店家又有货,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武松天生就具备好身子,多喝几碗根本没事,说不定这样打起老虎来更有劲呢!
而正方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们联系上下文,从利害关系谈了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做生意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追求效益。虽然武松不知道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但店家心里清楚;再说,景阳冈上有老虎,中午喝多了酒上山,是要出人命的。店家这是为武松着想,这样的好心肠怎能说“傻”呢?这种“傻”傻得让人可敬!还有一位女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对店家的这种精神大加赞赏。她说,有一次他们全家到杭州旅游,赏景罢后,进了一家小饭馆。在点菜时,她爸爸刚点了八道菜,那位服务小姐就说:够了,够了,再点就要浪费了。当初他们也纳闷:我们有钱,多点些菜关你什么事?可后来一想,这家饭馆与那些恨不得把全部菜肴搬上桌的饭店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像这样主动为客人着想的饭店真是凤毛麟角啊!
尽管下课铃已响过多时,但教室里并不平静。最后,大家的讨论逐渐趋于统一:店家不“傻”,他为客人着想,赚钱赚在应该处,做人做个实在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就这样,一次小小的课堂风波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首这一教学片断,感慨颇多。目前,语文课要讲求“语文味”呼声很强烈,似乎教师每堂课必须紧紧地抓住语文之“根本”进行教学,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才算是从“学生生命角度”出发进行的教学。然而,语文教学面对动态生成,偶尔出轨又何妨呢?有时,它不仅能给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而且能给学生别样的收获。
“店家很傻”,这是一部分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他们的“独特体验”。但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却不能跟着学生的感觉走,也把“傻”字扣在店家头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众所周知,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联系生活、多方综合、再度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等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与实际相悖的理解与感悟。对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和“道德医生”的角色,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妙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在上述片断中,我采用辩论的方式,击中了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双方的据理力争,引导学生悟出店家的“傻”背后所透出的诚信及对顾客的关心,并将一部分学生的观念逐渐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且,辩论这种特殊的口语交际方式是因学生中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问题而“自然生成”,并非教师刻意寻求。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的育人价值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而不是现成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全盘授予学生。其实,有些道理,教师不点学生也明白,用不着讲;而有的现实性问题,却恰恰是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教育的。正如上述片断,“出轨”的课堂矫正了学生“出轨”的想法,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这何乐而不为呢?
【《景阳冈》教学札记】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景阳冈》缩写02-28
景阳冈反思06-10
景阳冈轶事作文10-04
缩写《景阳冈》作文12-04
[荐]《景阳冈》缩写15篇02-28
缩写《景阳冈》作文11篇(精品)12-11
《妈妈睡了》教学优秀教学实录12-18
《我想》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03-10
《礼物》教学09-01
《牧童》的教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