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时间:2023-10-30 09:21:55 晓丽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因

  匈奴威胁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单于”。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七日不得食,只得采用陈平的“奇计”,暗中遣人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人,始得解围。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

  联合大月氏

  天山南麓,因北阻天山,南障昆仑,气候特别干燥,仅少数水草地宜于种植,缺少牧场,汉初形成三十六国,多以农业为生,兼营牧畜,有城廓庐舍,故称“城廓诸国”。从其地理分布来看,由甘肃出玉门、阳关南行,傍昆仑山北麓向西,经且未(今且未县)、于阗(今于田县),至莎车(今莎车县),为南道诸国。出玉门、阳关后北行,由姑师(今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向西,经焉耆(今焉耆县)、轮台(今轮台县)、龟兹(今库车县),至疏勒,为北道诸国。南北道之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塔里木沙漠。这些国家包括氐、羌、突厥、匈奴、塞人等各种民族,人口总计约三十余万。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路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并设“僮仆都尉”,常驻焉耆,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路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三十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

  葱岭以西,当时有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大夏诸国。由于距匈奴较远,尚未直接沦为匈奴的属国。但在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它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中国古书上称“禺氏”。秦汉之际,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西域是指现在新疆和新疆以西、包括中亚等国的一些地区。在这个地区内,有大小三十六个国家,其中比较大的有大月氏和乌孙。那时,北方的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但经常侵犯汉朝的边疆,而且也经常侵扰西域的一些国家。有一次,一个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对汉武帝说:“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把月氏王的脑袋砍下来装酒喝,月氏人也被赶到西边去了,月氏人非常恨匈奴,何不和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匈奴呢?”汉武帝知道之后,就想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但是,要到大月氏去,必须通过匈奴的国土。汉武帝下令招募不怕危险出使西域之人。

  汉中人张骞就是这时应招,勇敢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堂邑夫等100多人,从京城长安出发。当通过匈奴的时候,不幸被匈奴人抓住,带他来见单于。单于对他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怎么可以派人去呢?难道我派人去越,汉朝也允许我穿行吗?”于是把他扣住,一直扣留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张骞虽然已在匈奴娶妻生子,却没有一天忘记他所肩负的使命,但苦于无法逃脱。后来,终于找机会逃了出来。张骞逃出之后,继续往西走,走了十几日,越过葱岭,来到大宛国。大宛国派了翻译和向导,把他送到康居国。康居又派人领他找到了月氏人。

  这时月氏人已经占领了大夏的一块地方住了下来,这块地方比较富庶,而且很少外来侵略,所以月氏人也就不再想和匈奴打仗了。张骞住了一年,没有收获,只好返回。但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住,扣留起来。一年多以后,单于死去,匈奴国内发生内乱。张骞同他的妻子和堂邑夫跑了出来。堂邑夫射箭的技术很高明,当他们饥饿的时候,堂邑夫就射猎飞鸟和野兽来充饥。这样,他们才回到了长安。去时的100多人,回来只剩张骞和堂邑夫两个人。张骞这次出使,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他带回了许多关于西域各国的消息,而且第一次发现了一条从汉朝去西域的路线,建立了汉朝与西域的初步联系,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张骞回来之后,向汉武帝报告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他说,大宛国在汉朝正西,大约一万里,那里房屋、城郭都和中国一样,居民也是以农业为主。而且多产好马,传说那种马出汗如血,所以叫“汗血马”。大宛东北是乌孙国。大宛正东是于阗,于阗以西,水都向西流入西海,于阗以东,水都向东流,入盐泽(新疆罗布泊)。盐泽的水潜行地下,向南流出地面,就是黄河的源头,约离长安五千里。乌孙、康居、大月氏都是以游牧为生,和匈奴差不多。月氏人现在居住的大夏,在大宛的西南,以农业为主。但是,盐泽以东是匈奴的疆域,正好截断了汉朝去西域的道路。

  他又说,他在大夏的时候,曾看见邛竹杖和蜀锦,据说是从身毒(印度)买来的。张骞推测,大夏距汉一万二千里,在汉西南,而身毒又在大夏东南,那里有蜀物,可见身毒离蜀不远。因此他建议从这条路去西域可能比较安全。张骞所说的情况,现在看来,除了对西域河流的流归了解不确切,对黄河的起源了解有错误外,其他如各国位置、风俗习惯等的情况,因为是他亲身经历,所以还是相当可靠的。后来汉武帝又专门派人沿黄河而上,追溯它的起源。汉武帝听说西域各国出产许多珍宝,又有“汗血马”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派人从蜀出发,去找身毒国(印度)。

  其中有一个使者到达夜郎国,夜郎国王对他说:“汉孰与我大?”意思是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夜郎国更大的国家。所以后来人们用“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妄自尊大的人。这次派遣的使者都没有到达目的地。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据了河西走廊,打通了汉朝去西域的道路。这时汉武帝又几次向张骞提起去西域的事。张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在匈奴的时候,知道现在的乌孙国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当国王时曾和大月氏打过仗,结果被打败了,国王被杀,土地被夺,人民只得离开故地去投靠匈奴。当时昆莫刚出生不久,有人把他藏在草堆里,自己去找食物。

  回来的时候,看见一只狼正给他喂奶,一只鸟叼着肉在旁边飞。大家以为他是神。匈奴王也很爱护他。昆莫长大之后,匈奴王派他领兵,还给他人民。但从此他就不再服从匈奴了,匈奴和他打过几次仗都没打胜。”张骞的意思是先联络乌孙,让他们搬回故地(甘肃河西走廊),以断匈奴右臂,其他大夏诸国自然可通行。汉武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公元前115年,张骞又率领300个身强力壮的人,第二次出使西域。每人各备马两匹,带牛羊一万头,金箔丝绸等无数。他们先到乌孙,会见国王昆莫,说明来意。但昆其认为汉朝离自己很远,又不知道汉朝是否真是大国。乌孙离匈奴很近,过去一直臣服匈奴,大臣们对匈奴很害怕,所以很有顾虑。

  他们都希望亲眼看一看汉朝是个什么情况。张骞住了一段时间,仍无所获。他只好派他的许多助手分别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波斯,今伊朗)、身毒等国。张骞自己和乌孙的几十人回到长安,他们才知道汉朝果然是个大国。两三年后,张骞所派出的副使大都带着当地的人先后回到长安,而且带来许多礼物。《汉书-张骞传》记载,安息国王献大鸟卵及犛靬眩人。大鸟卵可能就是鸵鸟蛋,犛靬人是白种人,他们会玩魔术,会口中吐火和自缚自解等技艺,所以叫“眩人”。汉武帝很高兴,这时张骞已经死了,从此西域的路才通畅了。汉武帝得知大宛的貳师城有汗血马,但大宛不愿意给,就派遣李广利率数万人击大宛。

  战争前后历三年,大宛战败,汉武帝得汗血宝马三千多匹。汉武帝得到汗血马非常喜爱,称之为“天马”。他听说汗血马喜食苜蓿,特地派人从西域取来苜蓿种子,从此中国才有了苜蓿。当时通往西域的路有南北两条。按现在的地图,北边的一条出玉门关,经吐鲁番、库车到喀什,再过帕米尔高原,到中亚的费尔干纳(古大宛)等地;南边的一条,出敦煌外古阳关,经若羌、和田到莎车,过帕米尔高原,到阿富汗、伊朗(古大月氏和安息)一带。西域的土产葡萄、苜蓿、石榴、宝马等由此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等多由南路运往西域,再由此运到欧洲。这条路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

  同时中国内地的文化也传到西域和邻近各国;西域的音乐、美术、杂技也传入中国内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西域美玉之国解释02-17

张骞是哪个朝代哪里人03-01

上台紧张的原因03-03

孩子腹痛的原因04-29

女人出轨的原因10-12

产生压力的原因02-19

中医脱发的原因02-18

痘痘产生的原因02-18

孩子胆小原因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