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时间:2023-04-30 08:03:4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道:“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

   这充分说明,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文学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三者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感悟、理解、品味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审美过程。由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美悦作用,所以通过文学鉴赏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大千世界的形象认识,而且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审美能力。构成了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鉴赏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艺术鉴赏,它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美启真”,求知与求美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的知识传授不应当脱离生动形象的各种文体、形象、画面,不能抽象为几个干巴巴的“知识点”、“概念群”。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美的事物出现在你眼前时,我们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赞叹:“啊,真美!”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美的感受,就是美感直觉性的生动具体的体现。语文教材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来构成人、事、景、物,反映社会生活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进行的。因此,在文学鉴赏审美教学中首先重视语言的教学和教学的语言。

   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借助语言文字,直接感受课文的美。

   鲁彦的《听潮》脍炙人口,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好素材。作品展现了海潮涨落的风采,讴歌了大海的美,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是海边落潮景致的绝唱。审美主体感知眼前海水涨落时的文字后,能够立即从声音、色彩和形态各个方面感受到落潮时的诗情画意,雅静而清丽、充满柔情的优美境界,体会到其曲径通幽,意境高远的特征。

   特别是对于那些精粹的美文美诗,尤其要多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来接受美和鉴赏美,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经下邳汜桥怀张子房》一诗的体验时写道:“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读到最后‘唯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了,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

如上《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用沉凝、悲壮的语调有表情的朗读,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的思想感情早已和作者的感情融会在一起了,师生共同沉浸在缅怀周总理的情感海洋中,收到了以情动人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分析课文,无论是描摹,还是评价,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例如

[1] [2] [3]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议音乐鉴赏与审美04-29

浅谈装帧设计的审美意识04-27

浅谈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4-28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5-01

浅谈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05-02

浅谈凤文化及其审美形象延伸04-27

浅谈谐音的运用与民族审美心理因素04-28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05-01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04-29

论文学作品翻译的审美补偿问题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