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优秀]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
一、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健康,体验教学的兴趣与价值。教师要精心准备,重视身教。体育课堂教育要营造气氛,创造体育课堂良好的气氛,考虑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年龄、教师的修养与教学环境等。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将各种不利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消除多种“负面”因素带来的干拢,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前气氛。体育课堂教学要导入情境,活跃气氛。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借助设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体育课中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的布置,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课堂气氛等。教学时,教师将体育场地、器材布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洁有序,能给人愉快、轻松的感觉,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练欲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气氛,也能给学生以陶冶、感化和激励,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体验。
二、实施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直观启发。直观启发将出发点定位于学生的观感认识,将具体的动作与实例演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给他们带来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思考与联想。小学生处在认识与发现世界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缺少耐性。问题启发即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重难点,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指引学生主动拓宽思路,积极地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引趣启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小学生实际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将道理寓于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下三则事例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直观启发、问题启发与引趣启发:体育教师采用PPT课件展示车轮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想象车轮运动轨迹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然而只有在落地点的支撑下,车轮才能缓慢向前推进。当学生理解了车轮的轨迹,就能更好地理解跳远时脚的落地顺序。如在进行前翻滚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砖与足球两者谁更容易转动,学生们借助思考,就能很轻松地答出足球容易滚动,这时,教师再一次指引学生,如果想要滚动,需将身体模拟成足球使之形成圆形。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趣启发。如,教师在课间,组织学生开展迎面接力跑,同时对学生分组竞赛,赢得第一名的小组可将受到表扬。竞赛调动了小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运动的同时,也体会并掌握了起跑、加速跑、中途跑中的动作技巧。
三、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体育教学要结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法。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具有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开展组织教学。情景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与形式,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动机,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境的设计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等特征,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场景设置应主要是游戏与竞赛,让学生轻松学习,并在无形之中学到知识,促进健康。如在“跳箱”一课中,许多学生当看到箱时,内心就产生恐惧,这时教师就要改变教学形式,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我国体操运动健儿在比赛场里的镜头画面,让学生佩服他们的优美的身姿、娴熟的动作与顽强精神。这样就能较好地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小学体育教学要开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促使多媒体教学融入学校,进入课堂。
四、创新教法内容,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学校体育活动绝大多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有助于开发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尝试使用项目训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技术结构,使技术要求尽可能降低。如在教授“分腿腾越———跳山羊”时,这个动作并不是太难,刚开始学习的学生都不敢过山羊。教师为了给学生呈现清晰的动作,要将整个动作分解成三个部分,助跑,踏跳———支撑,分腿———推手,落地,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放映,让他们清楚每一个环节。这样就比较适合他们学习,同时也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体验主动参与,并在快乐中学习。总之,小学体育为青少年身体素质锻炼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这些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洁.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xx,(09).
[2]陈慧,叶联生,张亮.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实施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xx,(04).
[3]郭建龙,苏明理,许崇高.21世纪我国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xx,(05).
[4]张桂宁.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xx,(05).
[5]万炳军,许树海.新体育课程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建构的理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xx,(02).
[6]田业茹,段作章.基于发生学视角学习兴趣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xx,(0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
一、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
将游戏法合理地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将体育教学和游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带着愉悦的心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课堂中所涉及的体育知识点。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比较特殊,他们这个年龄段还处于身体各个机能尚不完善的阶段,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也相对难以集中,对一切事物还保持着好动或好奇的天性。所以将游戏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例如机械化让学生不断得练习,这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枯燥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会磨灭小学生的上课热情,而且还很可能使他们产生厌烦或者抵触的情绪,不仅无法达到教学者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而且对学生今后对于体育这个课程会形成不好的印象。所以,将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为体育教学创造一份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上,让他们爱上体育这门课程。
(三)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游戏往往都源自于生活,将游戏法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探索,还培养了他们对世界的一个认知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开阔他们的抽象和形象思维等等,同时也要求了他们发挥动手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我们的教育以德、智、体、美、劳为原则,教育的`本质即是育人,首要任务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游戏通常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它有利于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了解团结互助的力量,选择一款好的游戏项目,还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素质。
(四)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对目前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有改善作用
目前,由于我国在对体育教学这一领域相对于文化课程的教学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小学在体育器材和体育课程时间划分上有所局限,这就导致了我们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在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匮乏的客观事实。这为我们探索适应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想解决这些客观问题,尚需长期的探索和共同努力。
二、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
(一)游戏法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教学者应当在创编游戏或者选择游戏的时候,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纪律性缺乏等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加以考虑,即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进行游戏选择。第二,在运用游戏法的同时,教学者不能忘记教学的目的,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其最终还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学者应当将游戏和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活跃课堂气氛,丢弃教学内容。所以在选择游戏的同时,要紧抓体育教学的具体需求。第三,游戏的编排和选择还是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要便于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游戏的趣味性,还要有秩序、有条理,便于教学者更好地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第四,游戏的选择上还要注意体育课程的尾声部分,不能因为参与游戏而导致学生体力不支或者学生过于投入,导致接下来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课程无法顺利进行,教学者需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中。
(二)游戏法在体育教学运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
由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者在将游戏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第一种,角色任务的教学方式,在创编游戏时,设计让学生担任各自的游戏角色,让他们在扮演班级集体对于自己赋予期待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自我肯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第二种,自由想象的方式,游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仅仅靠教学者一个人的编排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学者可以在编排游戏时仅仅设计一些基础,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有序地采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游戏项目。第三种,分组比赛方式,游戏的目的不仅是服务体育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的一种方式。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一分子,自身的表现对这个团体有着重要的影响。第四种,演示示范的方式,教学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自身示范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游戏中所体现的体育动作和体育技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再根据记忆进行练习,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
三、游戏法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对象均为六至十四岁之间的儿童,他们的心理特征就是过于情绪化。游戏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运用得是否成功,学生们在游戏中表现的情绪如何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志。一项游戏的运用成功,会使得学生们的上课情绪高涨,从而提
高体育教学质量。相反,如果学生们对一项游戏表现情绪不高,那么这项游戏项目对于体育教学的运用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教学者原来的预期上课效果。所以,注重学生在上课中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需要教学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
(二)强调组织纪律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它通常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组织纪律的重要性要比一般的课程教学更值得教学者重视。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要有好的纪律作为前提保障。教学者在运用游戏方法时,要不断地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尤其是在一些跑跳或者大范围的游戏活动项目中,必须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否则很容易造成场面混乱,游戏难以顺利开展,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成。
(三)注意游戏的保健性和安全性
大多数体育教学课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都是由于教学者不够重视,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或者组织不够严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学者在将游戏法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时,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安全问题,同时也要提前做好准备,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综上所述,游戏法的运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者不仅要重视游戏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还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教学方式,把游戏法和小学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师也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但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效果;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造力,也可以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落实: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并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很少开设体育课程,即使开设体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只让学生在操场跑几圈,然后就允许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教师也不给学生讲解一下体育动作的知识和规范,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一种摆设,而且在进行体育考试的时候,对学生没有具体的要求,即使有学生体育动作不合格,教师也允许学生通过,这样反而使学生更加不重视体育课程。还有部分学校将体育课程改为劳动课,让学生在体育课的时候打扫卫生,而一些私人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生源,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由于学生考虑不到小学生的.正是成长阶段,所以忽视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1]。1.2体育器材不足,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身心,因此,大部分教学内容都需要在操场完成,学生只有在操场充分受到训练,才能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场地不足,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业使得小学生不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1.3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由于体育课程不被重视,体育课程也缺乏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得许多学校只将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摆设,而且在给体育课配备教师的方面上,也不重视,让一些并不是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金,没有让体育教师及时的参加体育培训和进修学习,使得体育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陈旧,由于教师没有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创新,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教学内容失去兴趣。1.4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其它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样,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像学生灌输体育教学的理念,而没有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教学失去信心,从而在学习时只是为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2]。
2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提出的措施
2.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一门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思维活跃,好动,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新颖独特、有趣味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带领学生“找颜色”,当教师找到某一个颜色的时候,教师迅速的喊出其颜色,每个小组的学生也要快速的找到教师的喊出的颜色,并教给教师,而其他小组的学生则要将其快速的抓到找到颜色的小组,几轮游戏后互换位置,坚持时间较长的同学,则为胜利的一组,然后教师学生奖励或者适当的鼓励。2.2体育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发展的指引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态度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时自身也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教学经验,这样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训练自己,增强对体育教学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跑步时,教师要将跑步时的基本要领教给学生,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跑步,并在跑步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跑步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改正,教师只有深厚的体育知识,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2.3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拥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吗,从而不会使课堂训练变的混论,没有秩序。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将对影响到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明确教学任务的目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原地跳远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规范的完成原地跳远,并让学生对原地跳远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训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3]。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解决。体育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拥有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何斌.阿坝师专体育系学生校内体育教学能力实习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17-119.
[2]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a(1):123-125.
[3]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2,(3):211-21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4
一、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革新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改革,意义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避免学生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以及学生运动创伤情况的出现。通过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满足小学生在投掷类项目教学中的心理需求,带动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传统学投掷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特点
1.“灌输式”、硬性强化教学形式明显。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老套”,难以适应学生心理所需的现状,过分要求学生成绩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出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模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和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并且通过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达到学生提高成绩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下,导致学生过于注重投掷的距离,而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学生上肢力量较强但髋关节和下肢力量存在明显的不足,会造成学生运动伤病的现象。
2.教学示范与训练指导机械化特征突出。体育教师在投掷类项目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动作示范"草草了事”,动作缺乏标准性,过于注重学生课上练习和机械化的动作指导,目的是为了尽快让学生形成动作定型。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了解标准的技术动作不够直观,蹬地、转体、挺髋等动作要领的不能直观看到,在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忽略这些技术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片面追求上肢力量的发展。教师在动作指导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的特征,以强制性的手段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不是引导在学生体会技术动作基础上开展技术动作的练习过程。这样导致学生髋关节扭伤、上肢拉伤的现象时常出现,学生参与投掷类项目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当代、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革新的路径
1.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式”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特征,核心在于将教学方法加以改变,从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角度入手,构建学生与教师相互合作的教学氛围。其中"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较为理想,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而是要延展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打造学生与教师课堂教学双边互动环节。教师在基本的技术动作讲解中,通过以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为“开场白”,并将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分解,例如垒球掷球动作中,教师将引球、蹬地、脚步移动、转髋、挺胸、改变重心、鞭打、出球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思考这些技术动作都是什么,教师以"再学习”的心态与学生之间保持相互交流,实现以技术动作示范过程引导学生技术分析、技术理解。教师则是以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的心态与学生开展交流,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完善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投掷类项目教学教师与学生保持双边合作,营造"教"与"学”的理想环境。
2.尝试研制投掷类项目辅助型教学器具及应用。辅助型教学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有利于教师技术动作分解示范和指导学生各个技术动作的定性。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伤病的出现。笔者在开展小学实心球教学活动中,开发并应用了相应的辅助型教学器具。将空心球固定于滑行索道上,用力度适中的弹簧作为牵引,索道两端设有可升降标杆。在学生技术动作练习中,通过弹簧的牵引让学生感受到“引弓”和“满弓”的幅度究竟应该怎样,在持球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两拇指是否成"一字”相对,是否是指根部触球,在掷球的一瞬间是手指手腕发力能否让球体发上旋转等等。在这样的辅助教学器具的应用中,学生能够正确领会技术动作,同时有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定性,避免教学事故和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出现,还能起到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四、结论
投掷类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主要运动项目,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为此应把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前提条件。在教学革新路径的探索中,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技术引导,将辅助教学器具进行研制和应用,避免课堂教学事故以及学生运动伤病的产生,满足小学体育《新课标》所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其兵.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初探[J].教育前沿.2010(06).
[2]秦兴海.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j.体育博览.2011(10).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5
【摘要】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同样如此,对于教学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之前,需要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的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同学们在舒适、健康环保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中小学;体育教学;影响
为了使使我国国民素质得到提高,我国政府对教育领域提出了革新教育理念以及改善教育模式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育部门首先需要对教育的环境进行改进,尤其是体育教学的环境,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环境的布置。本研究结合基础教育改革这一主旋律,从体育教学环境入手,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就如何提高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
体育教学环境是大环境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需要具备开展体育教育的很多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它是整个教学环境中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种类。一个优质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为同学们提供物质以及心理等双方面的满足。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分析
体育教学环境概括的方面有很多,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把它分为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体育教学外部环境主要有室外的训练运动场地以及训练设备。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主要指校园的体育项目、课堂上的氛围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沟通与交流。
1.体育教学的人为的外部环境
(1)体育教学的场所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体育场地主要有跑道、排球场以及篮球场等,这些场地的周边环境主要有树木、草地以及空气等。体育场地应当遵循学校的整体设计来进行布置,学校方面应当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来对场地进行布置,确保同学们能够在场地上安全、卫生的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场地的布置要点主要有:位置、采光、温度、声音、方向以及建造场地所用的材料等。通常情况下,跑道的布置方向都应当与子午线保持一致,还要确保体育场地的整体颜色以及周围的颜色能够符合同学们的年龄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来看,可以刷涂为黄色、粉红或者珊瑚色,颜色的深度不要过深也不要太浅。此外,在场地建设之前,还需要对刷图颜料的环保性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其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以保障同学们的身心健康。(2)体育教学设备主要有。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性设备,一种是体育器材设备。常规性设备包括桌椅、实验设备以及体育书籍等;体育器材设备主要包括篮球、足球、单杠、双杠、标枪、体操垫等一系列体育用品。这些教学设备是确保体育课程质量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够使同学们提高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校对他们的体质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2.体育教学环境的内部因素
(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一个学校的体育传统以及教育风气会对同学们的一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了使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以及国民体质得到提升,应当从小学体育教育做起,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2)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拉近教师与同学间的距离,大幅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进行体育训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具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心。(3)人际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人际关系,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一种是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这两种关系的存在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反之则会使课堂气氛变的非常压抑。
三、如何改变体育教学的外部,促进体育教学的合理进行
1.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开展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活动训练能力以及身体方面的素质,基础活动训练主要包括:走步、跑步、跳远、支撑、平衡以及负重等,这些都是锻炼人体素质的基础活动,在提高人体机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体育器材设施的规格要符和学生身心特点
各项研究表明,很多小学学校在对同学们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采用成人适用的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器材,这些器材普遍较大较重,导致小学生们不能正常的进行体育训练。因此,应当重视对小学基础体育设施的设计,设计出适合该年龄段使用的器材。
3.因地制宜,建设、美化体育设施,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现如今,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体育场地小以及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来进行科学设计,布置各种体育设施以及训练器材,利用本校的地形、地貌等,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场地和设施。
4.场地设施的布局要合理
首先,器械安放的周围尽量避开其它物体,尽可能的安装在教师能够看到的地方,便于体育训练的管理与控制。其次,在对体育场地以及设施进行布置之前,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其与体育课程的联系,以便于日后体育课堂的管理。再次,体育场地以及体育设施的布置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观性,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训练的热爱程度。最后,在场地使用之前,应当将各个不同的训练区域划分开来,使他们能够看清训练过程中的限制范围。通常情况下划分区域的方式都是采用白色颜料划分,在刷涂这些颜料的时候,要确保划分线的清晰、整齐。
5.加强运动场地建筑的环境绿化
运动场地周边的绿化情况不仅影响着同学们的心情,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情况。因为长时间的运动会导致同学们的呼吸变的急促,吸入体内的空气也就随之增多,这时候的空气质量如果不好的话,将会导致同学们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场地周边绿化环境的建设,确保体育场地内拥有新鲜、洁净的空气。
四、如何让体育教学内部环境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教学
1.争取校领导的支持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以及校内的体育传统和风气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校领导应当重视校内的体育教育,支持体育教师的各方面工作。
2.加强舆论宣传,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物质条件,培养学生体育自主性
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体育教学制度,不断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程度,将运动与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加强对体育的正面宣传与引导,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家里的父母以及社会各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程度。学校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以及学生家庭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三方面充分的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的身体素质。
五、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因素在外部和内部环境上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产生影响,改变体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能够有效的加快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速度,使小学学生们得到更加高质的体育教育,进而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亮.试论小学体育环境对田径教学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2,(08):28-29.
[2]朱玲玲.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6,(11):53-54.
[3]孙南,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2):88-92+10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6
1、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小学生大多处在6-12岁年龄段之间,这个时间中,身体各项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的高速时期,骨骼迅速生长、胸骨横径增宽,肌肉也伴随骨骼不断发展而逐渐发达。这一时期内,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使骨骼发育健壮结实,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会导致骨骼与肌肉发育软弱,但不恰当的体育活动则常可能引起运动损伤。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注意避免进行过分剧烈和耐久性过大练习活动。小学阶段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记忆方面仍以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头脑及思维不断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情绪控制趋于稳定,自我尊重及获得他人尊重观念不断增强,但其自制力不强,意志力也较差,仍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方式,需要教师激发引导其学习兴趣。
2、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制约运动兴趣发展主要因素
2.1、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教育以应试为主,这就导致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运动能力优劣及运动锻炼的强弱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导致当今社会越开越多学校及家长因受应试教育方式影响,过度强调理论课程学习进而忽略能够促进孩子实践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锻炼,误导学生产生体育运动的课程并不重要,使学生普遍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就变成了空谈。
2.2、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本身所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认真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教法的创新之外,学校中客观现实的运动场地器材优劣也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的优良水平也是直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体现。另外,某些小学体育方面教职工人员缺乏且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较差,也是导致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低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2.3、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因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征也对教学过程中运动兴趣培养有相当大的影响。某些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制约,无法完成教师要求掌握的动作,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引起对体育课的厌烦心理。再加之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抗挫折能力较差,体育教师更要充满耐心,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因素,才能与学生相互信任理解,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4、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形式落后,教法身缺乏选择探究和趣味创新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体育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那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而,如果教师不去积极创新教学的方法形式,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缺乏自主选择,就会影响其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3、在体育教与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方法策略
3.1、建立新观念,教学目标简要明确
在初中阶段女生因生理等因素,一部分不喜爱体育运动,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对于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创新观念、集思广益、收集材料、在积累更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引入与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合的体育游戏到课堂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增加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体育的定义,及高水平的体育锻炼对增强进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运动的幸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增强学生毅力,勇于挑战,通过成功的获得,激发运动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成功体验的获得有助于激起学生运动兴趣,通过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和成绩给与肯定,用信任激励方式与学生相处,能使学生更加自信。
3.4、体育教学引入游戏与竞赛教学激励学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来强化动作练习,创造轻松协调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5、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
宽容式激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遇到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的情景,教师应怀着宽容之心与学生耐心沟通,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矛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式激励,作为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期望式激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鼓励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4、结语
影响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发展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们意识到健康与我们学习生活方面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要拥有健康强壮的身心状态必须从小开始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运动习惯,使学生心理上喜爱认同体育运动对我们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在运动锻炼过程中,通过轻快愉悦的锻炼学习所需知识与技术能力,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健康的成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7
一、备课环节科学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课的开始部分到课堂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场景都有渗透赏识教育的可能,因此备课环节的科学预设至关重要。哪些环节需要认真考虑预设?在笔者看来,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组比赛以及教师巡回指导等方面蕴含着较多的赏识教育渗透点。如在前滚翻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如下环节预设赏识教育渗透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团身滚动的问题,同伴在练习时的相互鼓励与保护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积极勇敢参与态度,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精彩的表现,集体游戏时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整理场地器材等。备课环节对赏识教育渗透点的精心挖掘与预设会让教师在评价时做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
二、细心观察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与调控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学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练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中生成的教育良机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不注意观察,一些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更容易被忽视。课堂中该如何观察?观察点应该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要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当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如在笔者的一堂排球垫球课上,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了练习场地外,这时有位同学在练习的间隙悄悄地跑到场外将球捡回。此刻,笔者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随即召集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对这位同学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灵活渗透赏识教育既褒奖了当事人,勉励他继续发扬高尚的品格,同时又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宝贵的德育教育。其实,课堂中只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情,总能抓住很多赏识教育的渗透时机,如有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技能;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学生受伤时,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时,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等。
三、合理运用有效形式与途径,优化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施以赞赏、鼓励、表扬、褒奖等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进而达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目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形式与途径不仅仅体现在赞赏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激发鼓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堂,喜闻乐见,形式各异的方式更能够优化赏识教育的渗透效果。如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尤其是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教师更应适时地运用赏识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你的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再勇敢一些,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除了语言赞赏与激励外,教师的眼神、掌声、两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刺激学生奋进的神经。合理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己,练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提升自身素养,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理念是影响教师行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他在课堂中的行动指向,因此,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有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无非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类似理念上的偏差,不仅会导致课堂中不切实际的表扬出现,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走进误区。如何完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需要从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做起,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还包括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渗透、运用与把控能力,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与判断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多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待。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科学预设,巧抓时机,提升理念,善于运用,才能真正让教育者把赏识教育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07):127-128.
[2]任维娜.让赏识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师,20xx,(02):342-34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8
小学体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小学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开放性的体育课堂氛围,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活泼爱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但是,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质量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枯燥,小学体育器材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占用等。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和独特魅力。通常,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会得到小学生的好评,并且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个性去改编设计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体现体育教学的作用。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当作体育器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小学生都看过报纸,所以我给每位小学生发放一张旧报纸,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的利用这个报纸进行游戏。这时有的小学生把报纸折成了纸飞机,有的小学生把报纸团成球当雪球,有的小学生把报纸卷起来当体操棒,甚至还有的小学生把报纸放在胸前向前跑而报纸不会掉下来等等。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趣味性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还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节约和环保的`好品质。
二、巧妙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口头上表扬学生,实际并没有发挥作用。激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根据学情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争取全面优化小学生的综合实力。我会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进行走跳练习的时候,我会参与到为小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假设小学生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请小学生分别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这时课堂氛围不断高涨,有模仿小兔子的,有模仿袋鼠的,有模仿小青蛙的,然后教师提出要下雨了,小动物们必须要快点回家。这时小学生要用模仿的小动物的姿势回家,利用这样的趣味教学方式轻松的引出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使小学生对跳有了新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习惯。同时,也避免了小学体育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教”与“玩”相结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小学体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身心。但是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小学体育课堂还沿用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小学生机械的去模仿体育教师,整节体育课看不到小学生的笑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要实施“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期,他们的力量小,骨骼硬度弱,心率快,易疲劳,这些现象表现小学生不易运动量过大,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体育课堂要张弛有度、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玩”能够促进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发挥个性,在“玩”中成长。比如在教小学生体操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小学生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去做体操;在进行队列练习的时候,可以穿插着花样,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生活、活跃。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实施体育趣味教学。
四、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互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下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养成小学生尊敬师长的好品质。比如在教小学生接力跑的时候,体育教材中只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接力跑技巧和正确姿态等,而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于速度的了解,我会带领他们进行追逐跑或者花样接力跑等一系列体育游戏,让小学生通过游戏能够熟练掌握快速跑的技巧,并且逐步提升快速跑的能力。我对接力跑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把传递接力棒换成击掌,当第一名小学生跑到第二名小学生跟前时要互相击掌,然后第二名小学生在向第三名小学生跑去,以此类推。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还是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具有生活化的体育课外活动中锻炼小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朋友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身活动,从而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体现。通过趣味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集中精力,勇于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学情,面向未来,积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对趣味教学的改进和尝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素养,进而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其宏.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14期.
[2]冯发容.小学体育趣味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20xx年第1期.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9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终身体育发展策略的基础,而小学又是学生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体育也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体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体育成绩,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小学是小学生首次接触和系统学习体育的阶段,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对小学生未来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只有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体育学习,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2.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其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于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情绪丰富且多变,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虽然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其独立思维以及判断能力在进入小学后有所提升,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提问。其意志力较弱,并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相关文献指出,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其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并渐渐分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许多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等,能够让小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并对其产生兴趣。小学体育作为学生体育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黄金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进行合理健身运动、预防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身体与精神基础。
2.2小学生的生理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此阶段,小学生骨骼发育速度增快,且骨骼中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多于无机物;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以及无机物相对较少,肌肉比较柔软;神经系统的兴奋反应持续时间长,兴奋度较高,非常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灵活度有待提升,仅能够凭第一信号系统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体能发展中平衡力、协调性、灵敏度以及反应速度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3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内容
3.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运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地灌输,教学失去趣味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下降,因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受到影响。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通过体育运动的演示以及基础动作的掌握,让学生通过自主锻炼、运动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对体育比赛或体育动作进行观看或阅读,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3.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学首先以学生熟练体育运动中的各项机能,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运球或团队比赛的方式,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并在自身经验以及知识的引导下,合理开展体育运动,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总结自身体育运动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师对学生体育动作以及技能的指导,若学生发现自己的体育动作是正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信心;若发现自身动作是错误的,会对自身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有助于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体育教学资源不仅局限于教材,也可将生活中的体育比赛或体育新闻作为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时下热门、学生关心的话题和体育展开教学。体育具有趣味性、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比赛将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体育教学需要将学生掌握的团队合作在体育合作中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根据与同学、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4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策略
4.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信赖和仰慕教师。如果小学生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那么其就会想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努力、认真、听话的一面,并且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相反,若学生不喜欢课任教师,则可能出现厌倦、乏味,甚至抵抗的心理,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师生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4.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以及亲切的举止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包容,从而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复杂,导致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或在项目练习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而且部分学生不愿吃苦、集中力不足等,都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时刻,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体育动作进行逐步讲解和示范,为学生讲述体育动作正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4.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观察教学是在教学前将教学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其中心任务是对教材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观察;而在素质教学要求下的体育教材对传统教学中的观察教学进行了创新与优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观察体育教学转变为实践体育运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前先让学生对体育技能以及动作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动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设计各种关于体育动作的小游戏,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小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强健体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并运用多种方式实现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小学生终身运动事业建立良好的基础。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发达,第二信号系统不发达,好奇心强、意志力薄弱的特殊心理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等的发育并不完善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5.1.2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体育锻炼提供强劲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5.1.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3方面。
5.1.4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做到技能和知识储备双提高,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
5.2建议
5.2.1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的难度,让学生逐渐培养其对于体育的热情。
5.2.2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并不相同,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运用教法,同时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5.2.3针对学生的特点,技能性的体育项目不需要过分强调,掌握主要的技术要领即可。强调学生对于某项或者某几项运动的喜爱程度,在教授形式上可以较多选择体育游戏,将技术教学、体能训练融入游戏之中。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J].时代教育,20xx,15(12):164-165.
[2]李越越.健康第一,兴趣至上: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xx,22(15):82-8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0
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方面的经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要让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要让农村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的投入
要促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确保一定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针对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落后的情况,教育部门要加大重视,设置专项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能够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三、培养合格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体育师范教育,其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与专业的体育教师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既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又无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就要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在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体育项目开发、体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引进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程度较高的体育人才加入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来。
四、开发农村本地的体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例如,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竹竿来排练竹竿舞,或进行攀爬、跨越障碍训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解决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的特色,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全面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每一个体育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良好的备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性;备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运动强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只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还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育在当下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体现在以下几点:是否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等。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环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良好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但是,随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备课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倦怠心理,往往只是抄袭和敷衍,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而做,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没有课前的认真准备,课堂教学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和体育专业的理论学习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确定每节体育课的三维目标,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投掷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投掷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就会没什么兴趣,教师反复多次示范和讲解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无趣。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生在平时常用的一些投掷行为导入到投掷教学中,由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把生活引入课堂”这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与传统单一的竞技体育相比,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样的改变也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认真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教学活动,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重难点知识逐一化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认真备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采用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所以,要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于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游戏或者竞赛环节,以激发学生的疑问为主,在控制学生情绪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参与意识;对于比较踏实稳重的班级,教师可以多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就是有效的。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还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学生,毫无保留地向学生贡献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爱,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转移到体育训练当中来,积极投身到各项体育活动和训练当中。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产生对教师的钦佩和羡慕之情,随后学生便会积极地去接受教师布置的各项训练任务。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日常生活进行体育教学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一些基本的活动能力,如走、跑、跳、平衡等,而这些体育技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在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产生主动性,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二)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设疑解疑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比起单一枯燥地讲解来,学生的兴趣明显要高,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尤为有效。
总之,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总结,将对学生的训练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侍崇艳,刘峰.苏北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游戏运用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6).
[2]丁小虎,徐大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xx(3).
[3]张丽丹.如何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xx(19).
[4]贾跃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xx(4).
作者:李颖 单位: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第四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2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学生放在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能够去做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自我。教师只负责点拨,不去发号指令,尽量去发挥学生自主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尊重学生——体现平等意识;
②教师要帮助学生——体现服务意识;
③教师要影响学生体现教师的表率意识;
④教师要相信学生体现民主意识;
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是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思想品德教育本身的目标和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所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1途径与方法
1。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自己的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动作的示范做到熟练优美,行为仪表大方,遇事得体。给学生们树立一个高大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的思想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以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1。2师师之间、师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而往往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因此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使上课的学生从体育教师的互助合作中学到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体育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以及受环境影响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对待他们要有耐心,决不能对他们使用諷刺的`语言去挖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机会让他们去锻炼自己。教师通过尊重和关心学生能促使这些价值观不完善的小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结合小学体育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能够灵活应用教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身体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利用授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1:在投掷垒球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球,还误以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愿意改变动作。就此,利用教材中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慢慢改变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投掷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2:在小学体育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对学生创新给以肯定。在跳绳的教学中,讲述完课程的要求后,学生没有完全按要求去做而是自己玩起了绳子。学生顺次进行了个人创造性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
3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
体育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表扬和鼓励他。从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过程的具体表现来看,对提高较快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批评时,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先赞扬后批评,这样才能取得批评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4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思考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求特殊教育功能,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上,使他们从心理上去热爱体育,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平时行动上去积极主动参加阳光大课间等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精神上培养学生顽强不怕吃苦的坚强毅力。
当前学校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小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部分,它包涵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场所,在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按照课标的要求有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影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品质道德,要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的提高运动技术、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当代学生要求。
5结束语
小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在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下经过具体的活动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小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的实践可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拼搏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乐观开朗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基本目的出发,坚持站在“育人”这一角度备课,将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到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气,为终身体育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
【摘 要】 近些年,我国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全国各阶段教育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在这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然而,与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地位相反,有数据表明,20xx年后,我国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呈下滑趋势。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严峻问题,我国各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必要从小学抓起,让学生在小学就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笔者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作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很多学科,都有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笔者认为,在室内学科中使用游戏教学法,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从游戏中醒悟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唯有将游戏法用于体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小学每周都有两节体育课,但是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实在不高,甚至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仅仅是教师带着学生跑跑步、做做热身运动,就解散了,然而,体育课还剩余很多时间,男生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主动运动,女生则是聚在一起聊天说笑,丝毫没有体育课的样子。为了改变这种体育课的现状,广大体育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依次来提高体育课的效果。
一、在体育课上引入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改变厌烦体育训练的.心态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由原来的喜欢上体育,发展到不太喜欢上体育课,不想运动,主要是因为小学生都有玩的天性,然而体育课上他们很难有着自主性,要听体育老师的话,进行各种训练,或者练习广播体操,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枯燥和乏味的。或者,一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解散较早,学生没有了组织,一些学生比较懒惰,索性回教室呆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也不乐意运动,由此互相影响,最终降低体育课的运动效果。为了提高小学生在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广大体育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间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而是带着学生做游戏,当然,这种做游戏可不是类似老鹰捉小鸡那种几乎没有什么运动量的游戏。而是让学生到体育器材室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器材,教师从学生选择最多的器材中挑一件,然后编造一种与这器材有关的游戏。小学体育往往是练操,跑步等运动,时间久了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而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器材做游戏,则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运动欲望。课后,为了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于体育课的意见,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写给教师,以便教师将之与体育器材相结合,在体育课上推出更加新鲜的活动。再比如,在一堂六年级的体育课中,笔者在向学生展示拍球后,就没有继续介绍排球的一些技术动作,让学生先拿着球去玩,看谁能玩出新花样,回归到运动最初的快乐,笔者发现,带着游戏的精神去上体育课,无论是见过排球的还是没见过排球的学生,都能很自然地参与进去,将其当成篮球一样拍,或者当做足球一样踢,享受运动的快乐。最后,笔者在剩余的课堂时间中,给学生演示了排球的发球,以及如何接球,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带动,学生过去厌烦体育训练的心态明显改变,课堂效果也较好。
二、在体育课上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小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加强调课堂关系,即师生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点上,体育课也不例外,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才能称这堂体育课是成功的。可是在小学阶段想要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谈何容易?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缺乏足够的韧性,难以从始至终坚持下去,同时,体育课在室外授课,在进行普通的体育训练时,学生很难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围的班级或者其他事物所吸引,难以做到全身心投入。为了提高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从游戏着手,以其为媒介,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我们的学生见惯了排球、乒乓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在课堂上即便将这些器材拿出来,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运动,也很难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小学体育老师不妨在体育课上拿出沙包、毽子、陀螺、空竹等民间体育运动器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没有接触过这些器材,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很容易产生兴趣,会主动参与其中。陀螺、毽子这类的器材很容易就能学生,而在拿它们做游戏时学生则要全神贯注,身体也需要不断的运动,体育课的运动效果自然提高,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也不会感觉到疲惫。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接触到游戏教学法后,对体育课的看法都有所改变,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而且在体育课结束后,又会对下一次体育的游戏进行期待,如此一来,则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循环。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作为祖国未来的新生代力量,各阶段学习有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一种适用性极广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希望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加以应用,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4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小学教师需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是评价合作学习效果的标准。合作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及共同激励,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中与同学充分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再次,在合作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合作精神,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进行很多的锻炼,这就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所以,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出平等、公平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激励,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赛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以及相互评价,通过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并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总结失败的经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还要交给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能,让学生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1.结合学生的年龄,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
2.营造平等的合作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级别高与级别低的区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才能,使其与他人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3.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合作关系。如,小学二年级《消灭害虫》这一跳跃情境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方法,如小组间的互动,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教师通过合作、尝试以及竞赛等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教授主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的形式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练习各种形式的单双脚交换跳,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探究性。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教师的启发和教导,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渗透合作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点。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别人的观点和见解,然后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小学生年纪小,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教师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如哪位学生听的最认真?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新颖?然后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2.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在教授两人三足走合作比赛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我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吗?在脚上绑上几条绳子最合适呢?在脚上的那个位置绑上绳子可以加快速度呢?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观察、交流以及讨论之后,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绳子绑在了大腿上、有的在脚踝上,有的在膝盖处,学生手放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双手互叉在腰间,有的互抱在肩上,小组合作形式各种各样。小组通过探究的过程中,最终用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完成了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在《齐心合力抬轿子》这一游戏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或者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游戏活动。这种具有竞赛性质和探究性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主教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的进行初步的尝试合作学习,如进行“唱、创、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唱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能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提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水平。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
一、在体育实践课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教师进行体育實践课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求让学生们在穿着方面注意礼仪,在体育课堂,穿着礼仪就是要求穿着运动装。在体育课,穿着合适的运动装,不仅仅能够更加舒适地开展体育运动,也是对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充分尊重,是学生们积极健康向上成长以及遵守服饰礼仪的展现。教师可以在一些体育课堂训练中,例如:队列、基本动作、艺术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活动教学中渗透体态礼仪的教育。通过针对性的礼仪学习以及相关训练,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们形成科学有效的良好体态,培养学生们用正确的姿势站立,用优雅的姿态行走,养成得体的体态,掌握基本的规范体态礼仪。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的就是实践课,教师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组织相关的教学措施和运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们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之间帮助、团结协作,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关注和友爱,在有需要团队协作的时候,积极参与,参加合作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其他同学遇到了困难,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出现了口误,也及时纠正辅助教师们开展有效教学。另外,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游戏中尊重游戏规则,耐心细致地教导学生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公平的“裁决”,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礼仪的体育实践课中学习礼仪教育。
二、在体育课余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能够维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人们共同认可并且执行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不容忍任意而为,体育竞技项目中这一点的体现也尤为深刻。在每一个竞技项目中,都必须要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为前提,在一些大型的体育娱乐活动中,参赛者也往往要遵守比赛制度或是长期积累下的不成文规定,这些规定也会逐渐上升成为公众认可的制度,教师可以用语言全面见解地概括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们了解规则、遵守知识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遵守规章制度、自觉自主遵守规则和行为习惯的高品质公民。在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身体锻炼和礼仪教育放在同一位置,强调集体游戏、提高身体机能、确保安全、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等多个目的,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公共道德的良好公民。例如,在进行球类课余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体育技能水平之上和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良好的状况下,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让学生们在能够确保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开展一些人数较少的小组、小队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普及一些比赛开始和结束时两队之间的礼貌礼节,以及比赛过程中同队成员之间的礼貌礼仪等,为学生们普及一些体育礼仪教育。
三、在体育多媒体课程中开展礼仪教育
多媒体技术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途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简便、全面性,利用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们学习一些体育礼仪。例如,让学生们集体观看大型的`国际比赛或是国内赛事,这些赛事必须是正规举办的,透过这些赛事有目的地让学生们接触并学习到一些体育礼仪,受到国际性的礼仪文化熏陶。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奥运会比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奥运礼仪的四个构成部分,分别是人物体系、象征性形象体系、特殊性实物体系以及仪式体系。其中,人物体系主要包括各个国家申奥的形象大使、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持人员、为获奖运动员颁奖的嘉宾以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甚至是礼仪小姐和志愿者,都算在这一体系范围之内。象征性形象体系则主要包括奥运会的会徽、主题曲等,特殊性实物体系也与其类似,包括吉祥物、传递的火炬、主办方设置的奖牌和参赛方设计的服装等。仪式体系则是特指在奥林匹克圣地点燃圣火并进行传递、参赛运动员入住奥运村以及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这些学生们在平时了解不到的信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接待规范、赠礼的理解、迎接和送别的规则,甚至是一些国际体育礼仪,如国旗的悬挂等。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8-2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15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3
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10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11-0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11-06
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31
【推荐】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