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论文
近几年,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教材编排上注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于是教师们纷纷顺应当前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积极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模式。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同的计算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情境导入—算法呈现—比较提炼—明确算理—算法巩固。新的模式注重课堂探究,但是训练密度不够,重算理,轻算法,学生计算技能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其实,计算教学的模式历来有之,在新课改实施以前,计算教学大致遵循这样的模式:复习铺垫—新授指导算理—尝试检验算理—练习巩固新知。其中新知讲授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以学生的机械式计算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重算法,轻算理”,然而它在落实“双基”的目标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是,我分析了新旧两种计算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计算课中尽量扬长避短,融两种模式之优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重。在把握好新课标理念的同时做好课前的铺垫,在突出算理教学的同时引领学生算法的策略化,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巩固的时间,保证练习的量,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算法。下面结合平时计算教学课堂中的例子,作一些初浅的探索和诠释。
一、 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教学非常重视复习铺垫,每节课前,老师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所需的旧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其弊端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的建构过程,他们被“牵着鼻子走”。
现在的课堂,引入部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的、开放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其缺点是过于复杂的情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缺乏数学味。
我认为铺垫很重要,但要适度;情境的创设也是必需的,但不要过了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五(上)教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由于本课需要学生运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知识和商不变规律作为基础,因此,上课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做几道复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12÷0.3=( )÷3 6.72÷0.68=( )÷68
2、竖式计算。79.8÷42
因为本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所以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创设妈妈买鸡蛋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尝试帮助妈妈解决7.98元买4.2千克鸡蛋,求鸡蛋的单价的实际问题。
适度的铺垫使学生充分调动起已有旧识,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置身于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兴趣盎然,并且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算理提供支撑,还能突出新知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传统的教学强调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千人一面,全体学生在同一层面上发展,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课堂教学乏味,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高。
而现在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教学结束,教师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优等生而言,眼界得到了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活跃。可其他学生呢?有些学困生听得糊里糊涂,最后一种算法也不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我想惟有将自主探索多样化的算法和引领算法优化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算法,并以此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出现的几种算法:1、28×10=280,28×2=56,280+56=336。
2、28×6=168,136×2=336。
3、28×4=112,112×3=336。
4、竖式计算 2 8 2 8 2 8 0
×10 × 2 + 5 6
2 8 0 5 6 3 3 6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出现的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找到不同算法的共同之处,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程度,实现算法的最优化。比如,第2、第3种方法就不适用两个因数都是素数的情况,不带有普遍性。自主探索后组织学生交流整理,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第1、第4种算法很好理解,适用于各种题目,并有助于理解竖式的书写方法。由于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是计算的方法、程序。
回顾传统的计算课堂,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学生对算法的表达、书写。至于对算理的理解,则蜻蜓点水,关注不多。这样的教学,计算的正确率高,但是让学生说出计算的理由很难。
再看现代计算课堂。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明确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两大类,使绝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过程性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上花了大量的甚至是全部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图、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手段理解算理。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理解深刻,并能将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但不及时准确的抽象、归纳算法,使得计算正确率打大折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教材呈现了与计算内容有关的主题图、旧方法、新算法,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认为通过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是整堂课的全部活动,其实不然,除了要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出现几种算法(见上文)并能讲清算理后,引导学生归纳、抽象最优化的算法,让学生学会简便的书写方法:竖式计算,并请学生用语言概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抽象算法,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四、 保证新算法的练习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量。
传统的计算教学,在教学完算法后就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使得学生能及时巩固算法,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计算方法上出现的错误,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较快。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尤其是新的计算方法出现的第一课时,如《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老师普遍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理解算理,练习的时间和量都很少。
其实,算法的掌握属于技能的范畴,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达成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说白了,就是要反复的操练才能习惯成自然。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尽量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保证练习的量,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计算技能大有好处。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融合传统和现代两种计算教学模式的长处,将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相结合,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在理解算理的之后抽象算法并把握好课堂的重点保证新算法的练习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和发展,在练习巩固中掌握和熟练。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04-3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04-30
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04-26
[高中英语]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04-30
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04-30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4-27
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05-01
有关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04-30
探究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05-0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