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时间:2024-06-09 17:35:55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工程专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

  摘要:以服务内蒙地区经济为导向,将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发酵与生物制药,全面修订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对课程群、实验环节、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过程进行了改革。实践证实,专业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以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从20xx年开始,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企业逐步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在此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国内相对集中的大型生物发酵基地,分布着众多规模较大的生物工程企业,其生产吨位及规模位居全国第一[1]。为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内蒙古科技大学于20xx年新建生物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xx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xx年被学校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发酵、生物制药等行业需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特色,为自治区及全国生物工程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目前发酵与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具有解决复杂生物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内蒙地域经济特色,修订的培养方案强化了发酵与生物制药专业方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在制定过程中,建立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大量收集听取相关企业与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使培养方案制定的既科学又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案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适当加大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比重,为本科教学厚基础的要求提供保证;为发酵与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设定了模块,供学生任选其中几个模块学习,使学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拓宽学生就业的口径;增加任选课程的门数和学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广博知识的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构建课程群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但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2]。围绕发酵与生物制药的专业培养方向,以建设主干课程为主线,以大的课程群为体系,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将生物学基础课分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微生物学课程群;将专业课程分为发酵工程课程群和生物分离课程群。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1)有效地协调课程群内部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分配以及课程群之间的有效衔接。(2)合理确定课程体系之间的比例,安排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3)整合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与新知识。(4)在教学中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4实验训练环节的改革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验性的学科,对专业的主干课程都配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纵观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共分为三大类实验,分别是化学和物理等通识类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以及发酵工艺和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基础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专业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比如在发酵工艺实验中,包含了三大综合性专业大实验体系:抗生素发酵生产体系、酶制剂生产体系以及啤酒发酵体系。这些综合性实验都是按照实际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教学内容,达到模拟生产的目的。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了周边企业常用的单元操作模块,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

  5加强实习管理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目前电子实习和金工实习在校内的实习基地完成,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生物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在校外共建立了12个稳定的有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都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大型发酵制药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联合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编写了实习指导书,包括实习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我们探索了实习的指导方式,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以此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强化了实习过程考核,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学院相关部门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定时检查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实习笔记及实习总结,帮助学生查找以及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6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判断推理等科研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或课程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专业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1)根据生物工程生产特性,将毕业设计的课题规划为与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题,区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课题两大类,且分别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不低于三周的现场实习;(2)依据生物学科的优势,毕业论文类的课题要求必须具备科学基金的支持,使得课题具有实际的科研价值;(3)将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保证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所做课题与毕业论文课题一致,工作具有连续性,促进了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项目;(4)对指导教师进行了基本要求,根据教师职称、学历、科研项目以及以前指导情况,规范了可指导的学生数;(5)规范了学生在就业企业或研究生录用学校等校外进行论文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式的三方协议(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学院与企业或其他学校)。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与就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一致或直接相关,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考研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素养。总之,地方院校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要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紧扣发酵与生物制药这一培养方向主题,对课程体系、实习、实验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就业企业对我们专业的学生评价很高,认为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近几年可就业岗位与毕业学生比达到5∶1以上,学生成为内蒙古地区发酵与制药行业的人才首选。

  参考文献

  [1]赵宏宇,季祥,郑春丽,等.地方院校“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12):185-187.

  [2]赵宏宇,季祥,蔡禄.生物工程专业发酵课程群建设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xx,43(4):793-797.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2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课程群的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践环节。通过系列改革与建设,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生物工程;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

  山东省生物工程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了酿酒、氨基酸、有机酸、生物制药和淀粉糖等产业群。生物工程产业需要的人才中,技术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到10%,而生产车间技术操作人员占70%以上。省内高校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山东省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需求。1978年,我校开始发酵工程本科专业招生;1999年,教育部将发酵工程专业调整为生物工程;20xx年,生物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xx年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xx年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我们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和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社会需求,强化专业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与发展能力,不断提炼和培育专业特色,研究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相符合的专业方向。近年来我们对专业课程进行综合改革,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原有界限,将多门课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协同建设,形成四大课程群。依据课程内容和大纲要求,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群”、“发酵食品课程群”、“生物制药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涵盖了专业培养方案中多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群的建设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整体发展、加大学生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培养以及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一、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课程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打破了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使它们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连贯起来。课程群的构成一般由属于同类的3门以上课程组成,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紧密衔接和关联,各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或技能培养是连贯的、递进的[1]。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桥梁,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针对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从而提升课程群的整体水平。课程群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地教学探索与实践,不断地完善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群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间的桥梁作用[2],以课程群为依托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内容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关注生物工程领域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将生物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充实到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多年来,我校对生物工程课程群进行了系列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生物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分成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可以跨专业,全部为选修课。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必修、选修课程;而在专业教育中分为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专业任选课、集中性实践等四个环节。学生们可以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方向课进行专业学习,另一个方向课作为选修课。学生不仅学习了核心知识,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课程选择。我们设为两个专业方向,即食品发酵方向和生物制药方向。各课程群开设更为专业实用的课程,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也满足了学生创业就业、考研升学的不同需求,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按照生物工程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教师讲授的主要课程和科研方向进行师资组合,组成课程群教学团队。每一课程群指定负责人,落实该课程群的知识点,制定每一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课程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课程群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建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发酵食品课程群”、“生物制药课程群”和“实践环节课程群”,从而提升了课程群的整体水平。各课程群的课程组成介绍如下:①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原理和发酵工厂设计概论等课程。②发酵食品课程群,包括酿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饮料酒工艺学、食品分析和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③生物制药课程群,包括药物化学、微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和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④实践环节课程群,包括工程训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生物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物工程产业调研、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2.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了教材的编写工作,已先后编写了啤酒系列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开设的《啤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等4门课程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开设的《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等2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啤酒酿造与文化》课程列为20xx年山东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3.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工程实训、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及毕业环节。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保证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3]。校内已建设“山东省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食品发酵行业技术中心”、“中德啤酒技术中心”、葡萄酒工程训练中心、发酵工程省级强化重点学科、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定期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指导学生的部分毕业课题。本院教师定期结合自己的科研为学生作相关方面的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充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思维能力。我们学校从新生入校开始,给每一位同学配备专业学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为了给优秀学生一个最大限度的能力发挥空间,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特别指导,成立创新科研小组,参加了山东省和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外已与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建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效果

  1.构建为山东地方经济服务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群,形成教学团队。

  按照生物工程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教师讲授的主要课程和科研方向进行师资组合,组成课程群教学团队。每一课程群指定负责人,落实该课程群的知识点,制定每一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课程教学方法,从而调动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2.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首次将生物工程专业设为发酵食品、生物制药两个方向,在不增设新专业的前提下,满足了学生不同的专业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xx,26(3):61-64.

  [2]肖仔君,朱定和,钟瑞敏.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广州:化工,20xx,42(17):221-223.

  [3]贺小贤,丁勇,王丽红.基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8:132-133.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3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是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工具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生产技术工作必须掌握和具备的技能。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如何根据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合理构筑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难点。笔者对“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希望能与同行老师进行有益的交流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内容繁杂,包括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根据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特点及我校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将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大纲分为13个章节:第一章,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概述,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概述,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内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物理检测法,包括密度与相对密度法、折光法与旋光法原理介绍,讲解旋光检测法时利用动画效果能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理解旋光检测原理。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讲解时注意比较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第四章,酸类物质的测定,内容包括总酸度的测定、挥发酸的测定、pH的测定,其中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做简单讲解引导学生自学。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重点讲解还原糖的测定,比较碱性铜盐法、高锰酸钾滴定法、萨氏法三种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的异同。总糖、淀粉、纤维、果胶物质的测定做简单讲解。第六章,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本章重点讲解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应用,介绍蛋白质快速测定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的原理,简单介绍氨基酸分离与测定的原理。第七章,脂类的测定,内容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氯仿—甲醇提取法、罗紫-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讲解时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原理[1,2]。第八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重点讲解紫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九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红外光谱仪,红外图谱解析,激光拉曼光谱,其中红外图谱解析及激光拉曼光谱做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一章,质谱分析法,本章重点讲解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质谱仪,介绍离子峰的主要类型与有机分子裂解类型,引导学生自学质谱图与结构解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内容包括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离与操作条件选择,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毛细管色谱法,重点讲解气相色谱原理及应用,毛细管色谱法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内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特点,主要分离类型,固定相与流动相,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操作条件选择,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其中离子色谱法与超临界流体色谱做简单介绍[3]。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工程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某种成分的检测往往有多种方法,因此分析方法的选择是本课程贯穿始终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4]。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大部分高校目前虽已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教师们多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文字。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件中,可充分利用动画教学。如在讲解旋光法的原理时,利用动画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偏振光的产生以及光活性物质使偏振光发生偏转的现象。与小型分析仪器(pH计、折光仪、旋光仪等)相比大型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分析仪、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等)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更为抽象,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可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如质谱分析法中,利用四级杆质谱仪原理的动画效果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析法中,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空心阴极灯、雾化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均可由动画效果展示;气相色谱分析法中,传质阻力项、两项分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色谱分离、色谱流出曲线、分子扩散、涡流扩散的原理可利用动画效果展示等。笔者发现在理论讲解中融入动画效果会让学生经历豁然开朗的顿悟体验,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三、总结讨论式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涉及各种分析方法及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如还原糖含量测定碱性铜盐法分为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法、萨氏法,这三种方法的异同如果由老师总结好直接在课件中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一定印象深刻。但是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同学们,让学生自己总结,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内容时,关于格鲁布斯法、Q值检测法可结合实例讲述,辅以具体案例让学生亲自计算。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关于校正值的加减讲解完原理后以实例让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印象。水蒸气蒸馏法测总挥发酸原理,有些学生听完老师讲解后不能完全理解,可让学生下课后自行查找资料,等下次课时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安排不仅可以督促同学们查阅更多资料将不清楚的知识点弄明白,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网站建设

  积极建立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理论及实验教学课件、资料习题、下载专区、友情链接等模块。学生在上课前下载教学课件预习,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资料与习题模块提供了与课程相关资料与习题下载,学生通过学习课外资料可拓宽知识面,习题下载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习题训练能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友情链接模块提供了国内外其他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精品课程,国内外生物学知名网站、期刊链接,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浏览各大网站拓宽视野。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安排八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含量的测定,味精成品纯度的测定;实验二,白酒总酸度及pH的测定;实验三,利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实验四,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五,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实验六,白酒芳香成分气相色谱分析;实验七,黄曲霉毒素降解率检测;实验八,利用原子吸收色谱测定铜离子浓度。这八个实验分别涉及折光计与旋光计、pH计、直接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色谱法的应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基本囊括了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分析方法及仪器的使用,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主要分析方法及大型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设计实验、操作仪器、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因此实验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实验课前不要将实验讲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预习实验报告中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方案时学生可收获更多。实验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独立操作空间,不干涉学生的实验安排及操作,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仅作引导与答疑,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的习惯。实验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及时将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导师做课题研究,参与导师课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巩固了教学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学习,以笔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都应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本课程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20%,卷面成绩50%,实验成绩30%,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与实践环节。对于跟随导师做课题并取得成绩(发表文章、申请专利等)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七、结语

  湖北工业大学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网站建设、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总结,才能将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教学开展得更有生气,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4

  摘要:专业教育在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在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的多种方法和实践经验中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本科新生;实践

  本科新生刚刚进入高校,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认识一般是基于填报志愿时的宣传以及父母、亲戚、身边朋友及中学教师的口头信息或见闻,大多数新生对专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而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又多以通识课程为主,新生能接触到专业领域的内容很少,影响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引起新生对本专业的误解,无法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新生的调剂率较高,很多新生对本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再加上兴趣不高,容易导致新生意志消沉而堕落,因此大一学年的专业教育极为重要。专业教育的核心是针对学生从事专门领域的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是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多样化实践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和探讨。

  一、做好新生的学习动员工作

  与高中学习相比,大学的学习表现出显著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多数新生对大学学习认识不足,无法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再加上经过高考结束后三个月的假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因此大多数新生刚开始学习时表现得很迷茫,甚至无所适从,此时新生急需专业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基于这一情况,在新生正式上课前,本系组织了两次新生交流大会。第一次交流大会是迎新活动的一部分,由系主任为大家介绍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向以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让新生初步认识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第二次交流大会是新生学习动员大会,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主持,邀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同学与新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探讨对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认识,传授先进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并解答新生的困惑。此举的优点:(1)能够在新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让新生对大学的学习不再迷茫和畏惧。(2)能够让新生接触到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学习其先进经验,树立榜样的作用,走上正确的道路。在几年的实践中,学生反响热烈,不少新生对优秀的学长、学姐投以钦佩的眼光,多数学生还积极地记录他们的学习方法要点,亦主动吐露自己的心声。每一届参加学习动员大会的新生中又会产生一些优秀学生,将成为下一届新生学习的榜样。如此以旧带新,新旧交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导师组授课在新生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新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同感,尽早了解专业内容,本专业在第一学期设置了《现代生物技术》这门专业选修课(限选),并采取导师组授课制,每学年安排15位本系教师,从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研究领域向新生讲授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内涵和外延。授课教师团队根据需要每年进行微调,但每学年都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授课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导至少为6人。授课形式由每位教师灵活掌握,采用讲授、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成为课程的主人,加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在第一次课上,由课程负责人发给学生一份介绍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英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而后从材料最后的十道大题中任选五题作为平时作业,并建议用英文作答。所有题目均无标准答案,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做答。在学期末,每位学生必须提交一篇课程论文,要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技术领域,阐述他们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认识以及学完《现代生物技术》这门课的收获。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新生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热爱出乎所有教师的意料,他们在作业和论文中表现出来的想象能力令人惊异。例如作业中有一题是谈谈学生对克隆人的态度,有些同学联想到科幻片里人造生物反客为主对人类痛下毒手的情景并加以类比;而有极少数同学支持克隆人,认为克隆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分身,让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尽管某些观点有待商榷,但经过这门课所进行的头脑风暴,学生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认识显著加深了,在期末论文中他们已经可以较完整地描述基因工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能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甚至有些学生能紧跟学术前沿,把最新的学术成果及个人看法体现在论文中(如CRISP基因编辑技术、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等)。虽然没有强制使用英文,但不少学生用英文完成了作业和论文,说明他们对这门课相当重视。相比由一两名教师承担课程所有内容的授课形式,导师组授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每位教师对各自研究方向的了解比较深入,可以把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讲得很“专”。(2)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讲授风格,这就使课程的知识面扩展得很“广”,可以涉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各个方面。(3)选用英文版教学资料,与通识课英语教育安排在同一学年,可以锻炼新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并及早接触一些专业词汇,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4)导师组授课方式是建立并加强师生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让新生尽早接触到本专业的教师,还促使了新生对教师的研究方向产生兴趣,并为今后的课外创新实践等创造条件。

  三、重视认知实习

  生物工程专业现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因此新生专业教育不仅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实验和实践的要求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3]。仅仅依靠理论课的教学难以使新生对生物工程有直观的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让新生能够亲身体会生物工程的应用。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把认知实习作为新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实习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作为总负责人,直接负责实习单位的联系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并亲自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必须满足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实践经验、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这三个基本要求。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的研究方向,需要上下游兼顾。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选择了学院自行建设的壳聚糖氧化降解中试平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古龙酱文化园四个单位作为本专业的认知实习基地。这四个实习基地涵盖了从上游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到下游工业化生产这一完整的产业化流程,囊括了细胞培养、植物育种、生化分析、生物医药、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加工、生物过程工程等不同的方向,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物工程专业的特征。学生在参观、认知的同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加深了印象。实习期间,还邀请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新生介绍就业条件、招聘岗位、待遇、公司福利等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坚定他们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试行本科新生导师制

  本科新生导师制是指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求,对其进行学业、生活、思想品德等多方面及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旨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合理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育人质量[4,5]。我们试行导师制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通过专业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学初,系主任向本系新生提供专业教师的名单、联系方式和研究方向等信息,并根据教师的职称设定指导学生的数量上限,而后由新生各班班长安排全体学生进行导师的选择和协调。学生根据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学生必须在名单确定后一周之内主动联系导师见面,积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并当面向导师请教;导师主动指导学生如何建立专业自信心和树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学习。导师和学生每月至少需见面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实行了本科新生导师制后,新生能够通过导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不少新生还提早进入学科实验室开始了科研训练,并在之后申请了课外创新和创业实践项目、挑战杯项目等,积极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对新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同时,导师制也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避免了因大一专业课接触较少而导致的新生专业热情消退的弊端。从教师方面来讲,导师制的实行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潜在的后备人才,对解决实验室人员紧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在首届试行导师制的20xx级学生毕业反馈中,能够明显地看到学生对导师制的肯定,他们认为导师制的实行让他们对生物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让他们提前接触了科研,坚定了对这个专业的发展信心。

  五、引导新生做好人生规划

  前几年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做好了规划,这些学生的目标比较明确,在平时会主动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各方面都比较主动,而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比较被动,也说不清自己毕业后的打算,甚至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依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考研、找工作都像跟风似的,遇到困难又退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我系自行设计了一份《生物系新生目标意向调查表》。在表中,我们设置了“您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何规划?在大学毕业之后,您认为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您准备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在大一学年结束时要实现的短期目标”这三个小问题,其初衷是督促新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规划进行思考。此表一式两联,分别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签字后,一联为学生自行保管,另一联交由系副主任保管。大一学年结束后,对偏离短期目标较远的学生,系里组织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这一举措从20xx级新生入学时开始实行,目前已实行了两届。学生对这一做法普遍表示欢迎,从交上来的表格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思考,因此可以说这一举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发现了少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以为然,随便敷衍了事。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不少学生把短期目标设定得过低,像所有科目考试都及格、读一两本好书等;有不少学生只是在学习方面给自己定了目标,而缺乏从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思考;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时光”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写得简略而虚无,如努力学习、参加校园活动、充实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之类的过于宽泛的话屡见不鲜,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将对今后的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完善,考虑更换提问的形式,并添加适当的注解。此外,还应在新生填写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六、定期交流,了解新生所需

  在每学期期中,本系都会组织一次新生座谈会,正、副系主任和部分专业教师一同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新生在交流会上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校活动、对大学的适应、勤工助学及兼职等方面,其中有不少问题每届学生都会提到。我们对这些问题均作了记录,能解答的问题就在现场进行答复,部分问题会及时与学院和学校的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方面,本学院还建立了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的制度。每学期班主任走访学生宿舍四次,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就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向系里和学院反馈。此外,本系学生遇到问题,除了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外,还可以直接向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单独面谈,寻求帮助。

  七、总结

  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应当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并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因此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是必需的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专业教育的形式,从最初的由个别教师担当的短学时课堂讲授,逐步改进并融合新的方法手段,发展到目前的多样化及全方位指导。专业教育对新生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这几年生物工程专业申请转专业的人数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2)这几年大一、大二学生联系教师开展科研训练及申请课外创新创业等项目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较高,重视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应该说,我们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而且新生专业教育的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生群体成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彭惠.大学生物专业新生启航工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初步实践[J].生物学杂志,20xx,26(3):87-88.

  [2]徐晓燕,何应森.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研究———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xx,31(5):11-13.

  [3]张茜.生物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及发展[J].西部皮革,20xx,(20):226.

  [4]王颖,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xx,(1):26-34.

  [5]于超美,赵静贤,张岩.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本科新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20xx,(4):71-74.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5

  摘要: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虚拟仿真训练、科研培训、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创业为依托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工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1明确培养方案,改革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

  1.1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5].生物工程专业以基因工程为特色,以“重基础、抓素质、强实践、跟需求”为办学理念,遵从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程体系,制定出科学且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多模式办学之路,建设一个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以“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的应用型人才.

  1.2“1234计划”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实施“1234计划”课程改革方案,达到以改促教的目的.

  1.2.1打造一门重点课程

  整合师资力量,更新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体现教学艺术,如将《分子生物学》打造成为校级重点课程,中长期打造为市级重点课程.

  1.2.2建立2个教学团队

  生物工程上游技术教学团队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团队.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工作、实施教学改革探索和组织教学研究活动.

  1.2.3实行3个鼓励

  鼓励任课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尝试,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专业教师申请教改项目,以此为抓手,实施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鼓励专业教师对重点建设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等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使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与国际接轨.

  1.2.4开展4项活动

  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生物工程讲座;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情况通报会;定期开展科研交流的以研促教活动.

  1.3“P2计划”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出发点,实施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Practice)能力和提升(Promotion)综合创新能力的“P2计划”,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外开放性研究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逐步建立科学研究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实现P2计划目标,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建立生物工程教学平台,形成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物质制备与分离工程以及生物信息学4个实验室,为本科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学习提供支撑平台,成为学生提高科学实践能力的基地;组成导师组,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建设并固定一批与生物工程紧密相关的生产实习基地.

  2以实验课程为基础,培养科研实验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

  2.1基础实验课

  学科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专业扩展以及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等,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据课程特点和开设先后制订系列大纲,确定完成的训练任务,各课程围绕训练任务精选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形成基础性、实用性的科学实验基本能力训练平台.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并制订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条件[6].

  2.2专业发展实验课程

  为了深化生物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学科理论和进行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习,设置了专业发展课,让学生有较强的生命科学科研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有关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专业实验课为核心,对本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避免多门课程中内容的重复,如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的实验课程有机整合,定期讨论教学内容,避免实验重复.注重上下游实验的有机衔接,如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分别做上游的天然DNA获取、克隆、重组等实验,利用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进行扩大培养并探索培养条件,利用生物物质分离技术分离纯化获得生物产品.

  2.3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生物工程学生须完成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创新,使学生在充分分析专业相关课程构成和在课程教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研究工作,按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要求构建新的实验项目,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以期实现以下目标:①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衔接;②结合实践基地生产实际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3以虚拟仿真平台为补充,缩短社会实习适应期

  近10年来,仿真技术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普及.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没有危险性,能节省费用,大大缩短培训时间[7].为了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构建了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仿真中心,并引进了与现场生产装置非常相似的实习仿真教学系统,如生物分离工程典型工艺单元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系统中了解和掌握板框过滤、纳滤、离子交换、溶媒萃取、结晶、喷雾干燥等实际生产工艺、设备及原理;通过对工业级发酵工厂3D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反复操作,使学生对无菌空气制备、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过程多参数优化控制等生产过程有了很深的认识.学生按照具体制订的实验方案实施,对仿真软件中所涉及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生产过程是否正常做出评判.一旦出现异常,首先根据仿真软件的实践经验和前期测定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调整方案,同指导教师讨论后对相关操作和参数进行调整,直至生产恢复正常.因此,仿真系统中学生可亲自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专业应用技能,还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生产实习的兴趣和能动性[8].

  4以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创业平台

  4.1实行实验室轮训制,充实第2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而且也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9].生物工程专业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覆盖面,特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非师范专业学生进科研实验室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全部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本科生开放,每年6月制定培训计划并于当年9月吸纳2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培训轮训,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和管理.轮训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起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

  4.2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技能

  生物工程专业依托研究型学院的6个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吸纳本科生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为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学院为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制定了《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奖实施办法》、《资助奖励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和《本科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培训管理办法》,对本科学生的课题申报给予经费配套支持,在综合测评和推免等工作中加大了学生课外科技成果比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春蕾杯”课外科技学术比赛、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案大赛,推动了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每年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学生达60%以上.

  4.3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目前专业学习实践基地主要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西南大学生态园、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产实践基地主要有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威斯腾生物、重庆高校园林花卉工程研究中心等.聘请部分企业人员为学院兼职教授,参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校外实践实习教学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对我校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4.4毕业实习(论文)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毕业实习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工程毕业生必须完成研究论文1篇.按照学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规定,学院要求毕业生选择1个选题作为毕业选题,坚持做到一人一题,坚持所有论文全部有开题报告制度、全部交叉评阅制度、全部答辩制度.同时,所有论文必须是实验性研究论文,不能是综述性论文.正因为要求严格,本科论文质量得以保证和稳步提高,一些论文经过整理在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每年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合格率均为100%.

  4.5自主创新创业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加注重全方位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现代大学的教育已经不是只注重学生成绩,更应该促进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10].大学生应适应社会,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待知识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将创新精神运用到自主创业中去.我们力争通过建立多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搭建校内创新创业研究平台、建设校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创业教育等方式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

  5结论

  一流大学必须依托一个强大的专业建设.生物工程专业是专门培养精生物、通工程、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应用专业.因此,加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课程设置、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为形成个性化的实践操作平台,促进创新素质人才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4):8-12.

  [2]薛飞燕,刘灿,申晓鸿,等.北京农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构建[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4-17.

  [3]丁春邦,杨婉身,马恒东.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65-67.

  [4]乔守怡.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3):3-6.

  [5]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8-1229,1232.

  [6]桂林,巫锦雄,柯德森,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22-325.

  [7]于贞,林剑,鞠宝,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63-164.

  [8]戴清源,朱秀灵,陈涛.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发酵工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科教文汇旬刊,2011(13):37-40.

  [9]王冰,张成鸿,李连宏,等.利用实验室开辟高校教育第二课堂[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2):155-156.

  [10]张勇,能洛红.浅析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决策探索,2016,22(11):31.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6

  [摘要]系统生物学是本科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代表了生物学的未来。系统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换位思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价值,合理运用案例分析,串联系统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听众(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角度出发完成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工程;系统生物学;案例教学;教学价值;换位思考

  系统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前沿专业选修课,是生命科学的新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在系统水平上理解生物体。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以生物分类为研究内容的“老”系统生物学,“新”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属于后基因组时代,以坚实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是对“还原论”和分析方法的反思与超越,侧重于“整体论”和综合方法。它是建立在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基础上的生理学,被誉为“21世纪的生物学”[1],因在诸多医学前沿领域研究中成为重要研究方法而被广泛应用[2]。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系统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物系统分析和建模的基本原理,拓宽视野,形成全局观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把握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总体方向,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打下基础。系统生物学以系统论、实验和计算方法整合研究为特征,研究生物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和系统功能的涌现[3]。系统生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四步。第一步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第二步是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第三步是把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订。第四步是根据修订后的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不断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练[3]。由此可见,系统生物学课程内容多,关联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最好配备实验等辅助环节和充足的实验资金。这些要求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系统生物学课程学时数偏少,且缺少实验等辅助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系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框架下,吸收前人和自身授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4],通过灵活应用“换位思考”“注重教学价值”和“案例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探索“关注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实效。希望本文的教学方案可以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实验。

  一、进行换位思考

  有学者曾建议在教学中换位[5],主要是角色换位,即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老师给定一个科学问题,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引领大家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而老师则以一名学生的角色去聆听并参与讨论。角色换位的目的是锻炼学生主动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角色互换式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不足,如由于时间和效率的关系(只能拿出少量的课时进行互换式教学,否则教学计划无法完成),教师无法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角色互换(尤其是公共课,绝对没有时间让每位学生都上台讲),也不能每节课都由学生来讲授。因此,“角色互换式教学”只能作为辅助,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是不能抛弃的。老师依然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点毋庸置疑。本文讲的“换位思考”是指将“角色互换式教学”的思想融入每节课,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站在听众(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是指授课老师以学生的角色去重新整理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设计授课讲义。这样老师的授课才能贴近学生需求,学生才会变得主动、有兴趣。以系统生物学为例,站在听众(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授课,教师首先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系统生物学?学习这门课能解决什么问题?这门课对今后的深造或工作有什么帮助?笔者的实践证明,在每节课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重新设计授课讲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二、设计故事情节展开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价值

  笔者认为,大学老师授课的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原因有二:

  1.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是无穷尽的.,是传授不完的,也是无法通过人脑完全记忆的;

  2.现在是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年轻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超过年长者(老师),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得到几乎想要的任何资料(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上网搜索),网络几乎可以代替老师传授知识。

  在大学里,老师最应该传授的是方法和态度。知识就像是数据,而方法和态度就是程序。数据可以采集、录入和存储,而且永远也采集不完;程序可以处理数据,最终得出公式和结论。如我们采集了今天的气象数据(温度、湿度、压力和风力等),就可以通过程序处理对明天的天气做出预测。老师只传授知识,就相当于只教会学生怎样采集今天的气象数据,学生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传授方法就相当于教会学生怎样运行程序、计算数据、得出结论。那么,如何传授方法和态度?授课老师需要从问题入手,展示前人是如何抽丝剥茧最终解决问题的。知识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积累起来的。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价值[6]。以系统生物学为例,传统的授课顺序一般依从于知识、概念、定义的逻辑顺序。笔者进行了调整,从一个案例“开发抗疟疾药物”入手,先引入非洲的疟疾问题,接着讲述青蒿素对世界人民和美军全球战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美国科学家Keasling是如何利用系统生物学思想找到突破口并解决问题的[7]。通过设计故事情节展开教学内容,笔者不但把“怎么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将“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怎么想到这么做的”(方法和悟性)一道传播出去,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感悟到:优秀的授课过程就像讲故事,可以采用正序、倒序和交互的方式,使情节扑朔迷离、高潮跌宕起伏,抓住听众的耳朵;优秀的授课过程又像写一部侦探小说,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把知识、方法和悟性一道传播给读者。

  三、以案例为导向的课题式教学

  我校系统生物学的开课时间是大三第一学期,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和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尚未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因此还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知道教师为什么要讲授这些内容,也不了解讲授的各种技术、工具、软件有什么重要的使用价值,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有什么帮助。课堂教学以学生听讲为主,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脱节,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以案例为导向[8],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课题研究(“干”实验部分),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运用工具,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系统生物学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组,并设立了一系列论述题,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从一株筛选到的微生物中克隆碱性纤维素酶基因。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此类问题合适的解决思路和相关技术,并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授课结束后,学生完善了思路,提供了详尽的报告和本组课题的解决方案。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令笔者深思和感叹。以案例为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的热情,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四、结论

  “换位思考”“注重教学价值”和“案例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是笔者结合自身授课经历总结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关注人才培养”,使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强化学生对原理的认识,让学生学习应用科学技术并提高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方案收到了实效。2014年只有8位学生选修该课程,而2017年有43位学生选修。学生表示喜欢该教学方案,这是对授课老师最好的表扬和最佳的教学动力。教学方法无高低之分,教学质量却有高低之异。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听课、阅读教学论文和同前辈探讨等途径,充分吸收教学经验,再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拘泥于自己的经验体系,而是集众家之长,兼容并包,努力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授课实效是每位授课老师的责任。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7

  1加强思想重视

  与其他专业不同,生物工程专业除了教学和科研,还与实践生产密切相关,需要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实验室。同时,现代教育倡导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从学生角度而言,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某高校最初设置生物工程专业时,只有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主要做发酵工程使用。设备仅有几台老式显微镜,一套普通发酵设备,和其他一些仪器,也没有专业实验员。条件十分艰苦,造成实验教学难以取得突破,不但延缓了科研进度,学生的实验技能也长期处于较低下的困境。该高校大力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学校实力逐渐壮大,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加上教育改革的影响,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二是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许多新方法诞生,陈旧的设备难以开展新实验[3]。学校高层与学科专家多次讨论,论证了实验室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到21世纪初,成立了专业实验室,场地规模扩大,遵循“实用、急需”的原则,添置了一批实验设备,包括氨基酸分析仪、真空干燥箱、高精度显微镜等。十几年过去了,实验室建设依旧是该专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共建立了10个独立的功能实验室,配备有16名专业实验员,大小设备已超过600件,可满足大部分实验需求。

  2解决资金问题

  实践教学在各高校的地位普遍得以提升,但实验设备、器材、试剂及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不少高校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窘境。某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数较多,占了院系总人数的1/2左右,不管是专业实验课程,还是毕业论文设计,都需要消耗大量材料[4]。由于经费紧张,只能购置普通设备和急需的试剂。对于高价药品,或者大型设备,很少购置,以至于实验教学先进性有限,且很多实验都因此受阻。另外,专业以教研室为单位,根据实验课程安排编制器材使用计划。而该专业与其他专业在课程安排上有重复,导致耗材加倍,最终只能缩减实验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校方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财务管理,使每一笔钱都能用到实处。根据专业特点,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在投入的同时,尽量做足调查工作,制定最经济的购置方案,以免浪费。

  3进行科学管理

  有了资金,有了设备,如何管理也是件难事。由于设备众多,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极易出现管理上的不当。首先,是实验室管理,多数高校都成立有专业实验室,但只供教学和实训,忽视了科研实验室。科研成果不突破,技术不创新,直至与教学环节脱节,协调性较差。在使用规划上,也有不合理之处。专业除了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等都需要用到实验室,人数少则几百,多则过万。进入实验室后,学生使用的药品和备仪器数量较多,用途性能各不相同,堆放混乱,很多玻璃仪器都因摆放不规范而摔碎。使用时缺乏严谨的出借、归还流程,且相关专业常常混合使用,多次出现仪器丢失,或与记录不相符的情况。设备运行和电力设备等也有很大关联,但经常会因为电力不足,或者属性不同,使得一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用过后,保管不科学,易导致设备提前老化。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实验室用途,,对有限场地科学安排,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双重需求。如把几个使用率较低实验室合并为综合室。学生使用较多的实验室内,尽量不要放置太多贵重仪器,且应制定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在教师科研实验室中,可安排一些精密仪器。购置设备时,由专业教师集体商量后制定清单,避免浪费。购置后根据其性质、用途合理摆放,在旁边贴上使用须知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考虑电力功率、用水情况,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停电等事故。

  4建设专业队伍

  除了管理人员,还需配备有专业的实验员和优秀的队伍。生物工程专业又可细分为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实验室数量多达十几间。而部分高校专业在技术人员安排上,往往是一个技术人员负责多个实验室,次技术人员既要负责日常卫生和安全防范,又要负责实验准备和设备维护,工作量太大,容易出现闪失。也有少数专业,未提前对实验员开展专业培训,业务能力不足。在管理上由于没有编制,奖励待遇极其有限,使实验员缺乏工作动力,时间一久,工作态度放松。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实验员的专业培训,令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上岗后不断学习,定期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其次,调动实验员的积极主动性,维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如增加编制,提高福利待遇,采取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者授予表彰,并提供晋升的机会,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后,重视人才培养,吸引更多技术人员,并以最新标准要求,建立一支稳定而优秀的队伍。

  5实现资源共享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只有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因此,建议各高校,在专项资金运用方面,除了设备购置和维护保养,还要用于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为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同时,在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开放实验项目库,设立开放实验学分,对进入开放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一定学分的免修。在不影响课程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开发新技术,选择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全校师生乃至地方企事业单位开放,并鼓励承担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分析测试,提高设备使用率,产生合理效益,实施资源共享。此外,可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与当地生物、食品等企业合作,将一些研发试验交给实验室完成。也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需求,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6结语

  对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实验室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并对科研进度有着很大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除了校方,还需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中来,对实验内容、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等共同负责,真正实现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8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1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分析山东地区生物工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课程开发理论,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优化,构建了由基础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和研究创新实践课程构成的四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无机生物实验、有机生物实验、分析生物实验、物理生物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等.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工厂实习、生工综合实验、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设计实践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生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车间与工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研究创新实践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

  1.2科研基础训练(研究-创新型)

  生物工程学科重在实验,科研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大学都将本科生的科研教学纳入培养计划中.我院除了各种常规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外,还可设了多种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从新生研讨课、实验室探究课、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高年级的专题研讨课、到大学四年级的综合论文训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曲阜师范大学的夏季学期主要用于安排集中实践环节,师生们普遍认为,在这样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主要进行以实践教育、合作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多,收益大,效果好.在本科生从大一、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向大三、大四专业课程学习的转折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学生顺利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明确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对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感性认识,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的良性衔接,为同一年级的所有本科生尽早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科研领域内涵、掌握本专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一直是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利用本院优质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将其转化为本科教学优势,为课程开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和力量保证.课程是由全院所有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以全院所有实验室为依托的新型暑期实践课程,科学严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为本课程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讲座和实验室研究训练为课程的主要形式,力求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为本科生研究训练提供方法和指导,构建一个本科生向全院所有教师、研究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探索一种本科生基础研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该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促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改变、科研作风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1.3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坚持生工概念实习(一年级)、认识实习(二年级)与生产实习(三年级)三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工业实践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易到难的、全院所有教师都参与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年级学生的暑期都有不同层次的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生工概念实习:通过参观和讲授的形式,选取3-4个典型的工厂,先在校讲授工艺过程,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全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初步建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产品工程、经济核算、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概念.使大一学生全面了解生科院各专业的服务领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认识实习:在第二学年的暑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化工原理”.利用1-2周的时间到现场了解生工工艺、设备及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学生收获颇丰.生产实习:在第三学年的暑期进行,主要完成岗位流程实习,专题研究报告,同时要结合实践过程,广泛进行交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最后完成岗位流程实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4综合论文训练(研究-管理型)

  综合论文训练是由老师出题目,结合学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并完成一篇论文,该论文作为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在实验训练中实现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5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型)

  学生的创造性除了通过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过程的培养外,还必须借助课外的各种创新活动加以丰富和深化,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发展.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生科院历来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优秀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设计大赛,培养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已有两批学生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生科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并给予经费支持.学生多次参加“创新杯”、“数学建模比赛”等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

  2工程实践平台

  针对曲师大学生能力的特点,生命科学学院提出“分阶段培养、分层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将实践类教学环节分为5个模块;包括基础科学、人文素质、工程技能、专业能力培养、科研能力训练,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

  2.1分阶段培养

  在大一和第二阶段,主要以工程技能,人文素质和基础科学为主,同时进行概念实习和认识实习,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科学导论》是生科院一年级本科生了解生物工程的第一门课程,曲师大生科院对这门课程高度重视.定位这门课程既是专业课程,又是职业教育课程.生物工业同时通过生物生工、材料生工等前沿技术创新来服务于人类福祉.为此该课程非常注重开放办学,邀请了大型央企的有关技术负责人到曲师大讲课,使同学们了解中国生物工业的现状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增强同学们从事生物工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邀请了诺维信、杰能科等著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国际生物工业的发展前沿,特别强调生物炼制等最新技术进展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大二阶段,我们深入到工厂第一线进行认识实习.每年我们配备7-8位教师带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生工等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大二刚刚上过《化工原理》课程,学生看到几十米高的精馏塔、看到大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器,体会到了“大化工”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绘制工艺流程图,了解生工的生产特点,要求同学们爬到几十高的塔顶,体会生工的艰辛,培养胆量和毅力.在大三阶段,进行系统仿真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环节,首先是时间长,对于生产实习,我们系要求在工厂的时间不少于4周,且没有节假日.生工生产一般是24小时连续化操作,在第一周,要求学生倒班.有时候上大夜班,同学们很不习惯.但是这就是生工,不习惯也要习惯.第二是真刀真枪,后面三周一般是结合工厂的难题,开展一些实验研究或者实践调研,原来很多新想法都觉得很容易实现,可是到了工厂以后,有各种方面的限制,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经济实惠,是工厂第一线要考虑的事情.第三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厂的条件包括住宿和伙食一般比学校差,更不用说一些装置可能会有噪音其他污染,从事工程研究和工厂生产,不能吃苦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告诉同学们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要历经风雨的.第四是让同学们和工人师傅交朋友,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很多工人师傅可能理论水平不高,但是从事这个工段的生产几十年,一听声音,一看产品颜色就知道装置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经验背后都有很深的理论基础,这些只有我们的同学和工人师傅多在一起,才能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又从这些实践中抽提出新的理论.和工厂师傅接触,更是学习如何待人处事.为学先为人,为事先为人.虽然生产实习是第一课堂,但也是第二课堂,二者不分家.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者,尊重年长者,要虚心学习,诚实待人.在实习的时候,要早一些到办公室,要有礼貌,要打扫卫生,其实一些细节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平.在大四阶段,综合论文训练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考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学生要从选题,文献调研,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搭建实验装置,学习分析方法,做实验,总结数据,可能会遇到失败,从新调整实验方案,做实验,总结数据,写论文.从动手、动脑到与人相处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神,体会创新的乐趣和实验的艰辛,体会风雨之后是彩虹的激动,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体会人生就是拼搏.毕业设计也是为研究生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工作的流程是一样的,只是研究生阶段工作量会更大一些,要求会更高一些.本科毕业设计严格按照程序,首先是开题,每个教研组都要组织大会开题,学生讲8分钟,教师提问5分钟,一般是在寒假前完成;然后是中期考核,一般是在4月20号左右完成,学生讲7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最后是答辩,学生讲8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提出师生互动,尤其是突出教师提问,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有大奖赛,每年从120名学生中选出10名左右参加系里组织的论文大奖赛,那是一种荣誉,激励同学前行;三是检查机制,除了教研组,每年主管的教学副系主任还要进行抽查,尤其是对那些做得不怎么好的学生,给予提醒;通过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生科院本科毕业设计的高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30%-40%左右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同学,都将本科阶段的工作整理发表了SCI收录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些是解决了工厂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兴趣不同,成绩也不同,因此要实行因材施教计划.在因材施教方面,生科院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是SRT计划.首先是参与范围广,每年会有40-50项课题列入学校支持计划,二是取得成绩大,在挑战杯获奖.

  2.2多样化发展

  实践多样化有助于百花齐放.为了增强视野,我们每年派同学到兄弟大学进行实践;同时最近几年,也有部分外校生科院的本科生到我系实践,也和我们的同学进行交流;另外是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每年生科院都会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2.3企业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生实践教育和工程素质培养落实,生命科学学院结合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签订协议进行校外实践训练基地.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效果

  3.1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显著

  近四年来,学生成功申报并完成了4项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23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36篇以科技创新实验内容撰写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获山东省生物生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分别为8项、6项、5项.

  3.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率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发酵工艺及设备、酶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药物制剂学和药物分析10门课程中,共开设实验项目67个.其中70%多是根据专业教师科研课题或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改编的.及时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十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共培养567毕业生,其毕业论文选题直接或者参考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横向课题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有23篇毕业论文(设计)获校级优秀.在校期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毕业生达180多人,占总人数的75%以上,其中继续攻读研究生125人.除考研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2%以上.

  3.3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共主持国家级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校教研教改课题3项,教师获省级、校级荣誉称号、评优和奖励等达10多人次,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篇,CSCD核心12篇.极大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虽然我们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整个培养体系还不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会动态地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学实践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特色教育,为山东省区域经济提供高质量的生物工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9

  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

  (1)本科生入校第一学年后进行金工实习,这个实习在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就可以完成。本次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基础理论课《机械制造基础》的配套实践环节。整个实习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工程”与机械专业的密切联系,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就业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

  (2)大二理论课学习结束后,进行认识实习,其作用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后期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了解“生物工程”领域发展现状;为即将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选择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典型的企业、研究院所等作为实习企业,包括“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乌苏啤酒厂、新疆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新疆七一酿造有限公司等。同时,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我们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了实习动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实习的目的、实习的.企业及实习期间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由于事先布置学生了解实习企业的相关信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避免了以往认识实习中存在的学生只是“参观”、听讲解而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并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实习前就“心中有数”。这样大大提高了实习的效果。

  (3)本科生大三学年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随后进行生产教学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为教学实习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实习必须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条件,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生产教学实习,我们通常采用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方式,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有力条件作为实习的保障,并且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由企业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带队教师在组织实习前,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大纲。带队教师要担任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在生产现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熟悉生产工艺和设备,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按实习计划尽快进入角色,避免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很快熟悉现场工艺和企业环境,进入角色。实习中,指导教师严格考勤,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专业生产实习是教学工作的延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最终要达到对企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熟悉实习单位的内部管理,掌握生产工艺路线及设备等,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今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4)大四第二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设计是在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基础上,由老师设计题目,学生进行选择,然后完成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的学习环节。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以前实验或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实习报告来进行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全面公正地考核学生的实验或实践教学成绩,我们对过去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学生分组对实习的企业相关的工艺流程、实习收获等进行汇报,不同组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回答,实习带队教师进行点评打分。采用这种综合的考核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实习实际水平,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多数要进入公司企业工作。因此实践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0

  1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及举措

  1.1依托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20xx年获得辽宁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抓住有利时机,我院主要领导根据生物类专业实习遇到的问题,决定以中心为依托,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地点就选在中心实验室,并购置了适合进行生产实习的必要的设备,如大型离心设备、发酵罐、摇床、培养箱、烘箱、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疫苗分装机、压盖机以及进行生产实习所需要的试剂和材料。从硬件上配置资源,使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1.2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学院为校内实习配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师均为硕士毕业以上,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授课教师为博士毕业以上,并具有高级职称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在科研上具有承担国家级和省市级研究课题的经历。这样,从师资力量上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配置了最好的软件资源。

  1.3选择实用、有价值的科研内容或题目作为实习实训内容

  在本科生实习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论证,其筛选的原则和标准为:首先,实习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国家级课题,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这样就保证了实习内容和题目具有高层次水平与研究价值;第二,实习内容必须具有应用性,即属于生物技术的下游,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能进行技术转化。学院选择许崇波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气荚膜梭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No:30371380)作为生物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依据,精选出其研究成果中的应用部分作为具体的实习内容,即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制备。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实习的价值。

  1.4制定合理、详细的实习计划

  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每个学年都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参与实习的人数要提前一个学期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所需要的易耗品和试剂材料,对于购买周期较长的药品或试剂要提前购买,其它试剂和材料均要求在实习之前一个月到位。实习的具体时间也要在实习开始前2个月做出,避免与其他课程或实践活动冲突。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合理、有序地进行。

  1.5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每年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要严格执行实习计划,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做出改动或调整。在指导学生实习期间,要耐心讲解,全程指导,并丰富教学手段,除了实践操作示范,还需要配合以PPT、影像资料等加大对学生信息的提供,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一定要严肃纪律,制定考勤制度和实习操作规范,严格监督执行。对于纪律涣散、不注意考勤制度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随时进行记录,与学生的实习成绩挂钩。尤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这样就保证了实习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1.6规范实习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

  学院指定了专门的实习报告手册,便于学生进行记录和填写。另外教师也要使用指定的实习成绩记录手册。对于实习报告的填写,实习指导教师要事先做出规划,并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前夕及时向学生传达,其实习报告填写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合理。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仔细和耐心,对实习填写内容中不规范的地方一定要指出,实习产品或结果中不理想的地方一定做出批改,并在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和给出最终的成绩,综合学生实习的全面情况,择优选出优秀实习生从学校层次加以表彰和奖励。

  1.7认真总结,不断创新

  指导教师最后要综合所有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做出整体总结和评价,并作为教学资料和档案材料留存。另外,要为下一年的实习做准备,更新教学资料,积累素材,挖掘社会资源。指导教师通过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大连周边地区知名生物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交流,为学生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使校内生产实习逐渐与校外实习接轨,不断提高实习效果。

  2实习效果

  校内实习从20xx年开始,中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到现在经过了8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运行模式,校内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科生的实习得到了保证,完成了教学计划。试想,如果没有及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学生的教学实习将不能得到保证。第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淬炼了他们进入企业及市场接受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第三,积累了经验,储备了知识,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与生物疫苗制备有关的实习实训,需要具备一定洁净程度的空间,因此需要在操作空间安装一些净化和过滤设备;或者需要一定数量的超净工作台。其次,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强度不够。目前实习和实训的时间一般在第七学期后半部分,这时候正好赶上学生的考研复习,许多计划参加考研的学生往往抱怨实习占用的`时间太多,耽误了他们的考研复习;而实际上集中生产实习的时间仅仅为2~3周,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要求。另外,尽管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些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相关厂家进行参观,但只限于一般了解,对车间实际操作还了解不够,对于工厂化生产生物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3.2改进的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采取了如下的解决办法。首先,呼吁学校和学院领导进一步重视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和更新必要的设备,提高校内实习的专业化程度。第二,解决实习实训时间不足与学生考研冲突的矛盾,必须把生产实习的形式多样化,即不仅仅限于集中实习。实习形式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期间,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这段时间尽量避开学生的考研时间,能够安排在第六学期为好。分散实习,可以安排在学生考研结束后,或者其他任何时间,这部分主要由导师制的形式来实行,不必要求实习内容统一,可以体现个性化的内容,只要是与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相关的实践操作就可以。分散实习应当给予每个指导教师一定工作量,学生分散实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第三,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对工厂化生产了解不够的问题,建议学院定期指派指导教师到相关厂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从而积累更专业的实践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传授给学生。另外,可以由学院出面聘请相关厂家的专业人员亲自给学生上生产实习课中的某一环节,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或其他奖励。

  4结语

  生物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对生物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具有提高作用,而且对其他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当然,这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如果能够解决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不必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或者二者相结合进行。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1

  摘要: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对于学生理性认识本专业、提高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自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授课老师素质提升、教学内容及方式改进、特色学科建设、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的教改之路。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自信力;课程改革

  20xx年,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就开设生物工程高校数量看,20xx年國内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165个,20xx年增长至293个[1]。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麦可思20xx年就业蓝皮书中将生物工程列为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3]。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感到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专业自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力和就业能力呢?除了加强实践教学、鼓励自主创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专业导论课很重要也很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拓展其对专业应用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及毕业设计环节,最终可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就业能力。本文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自信力为目的,探讨新形式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改的方向。

  一、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对生物工程导论课程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其教改成效[4]。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参与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结合,通过问题情境案例、讨论和交叉领域专题四种方式,实现知识—趣味—专业背景融合[5]。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于20xx年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授课,结合专业教师的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展示生物工程专业包含的内容和最新进展,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也顺利地承接下一个学期将要开始的专业课程。但是以往的《专业导论》课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对于如何从教师素质、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教改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以下内容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专业导论课教改的方面

  1.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素质。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发展的领路人,专业老师除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思考以下的问题:(1)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指导?(2)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确保自己的研究及教学能够紧跟专业前沿?(3)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何解读行业发展政策,从而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教学内容及方式。《专业导论》课程具有概括性、前瞻性及引导性的特点,因此其授课内容及方式也与其他专业课有所区别。具体来讲,大纲的`制订应该主要从研究前沿、应用领域、特色专业方向、企业导师讲座和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授课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包括教师面授、网络课件、小组讨论、ppt展示、讲座以及慕课等方式。生物工程学科目前已经在化学工业、能源工业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酶制剂行业为例,其制备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催化、日用化学和食品药品制造领域。因此,《专业导论》课程向学生讲述生物工程应用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扩大眼界,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

  3.特色学科建设。余水静等[6]提出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课程体系具备模块化和特色化特点,这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笔者以为,建设特色学科需要专业教师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其次,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社会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专业课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引领或者紧跟市场需求。最后,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生物产业,通俗地讲就是要“接地气”,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使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培育出研究型、教学型和工程型等不同层次人才。因此在讲授《专业导论》时,应该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愿景相结合,教学大纲应该从科研、生产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制订,使导论课内容不仅能够涵盖生物工程就业的主要的领域,而且能够做到有所侧重。另外,可以聘请生物工程相关研究所或者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企业导师面对面”的讲座,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发展现状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要的标准。通过以上方式的课程教改,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专业课学习不再迷茫。

  5.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并初见成效[7]。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创业、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教师在讲述专业导论课时,应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同大学生双创相结合,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本科生不可或缺,对其客观理性地认识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培养其专业兴趣,增强其专业信心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加强导论课教学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物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只有不断思考、摸索、实践及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职业素养以及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獻:

  [1]宋忠诚,余勤,郭莹,等.中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普通高校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8):14-15.

  [2]吴剑荣.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从生物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分析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3):42-44.

  [3]麦可思.20xx就业蓝皮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J].劳动保障世界,20xx:24-24.

  [4]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xx,(34):155-156.

  [5]鲍佩华,郭良,郭卓维,等.参与式教学法在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xx,(7):128-128.

  [6]余水静,邓扬悟,宋秋华.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高教学刊,20xx,(24):58-59.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2

  摘 要:生物工程专业融合了化学、医学、遗传学、能源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在人才培养中对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科研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为此,本文调研了目前全国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以重慶大学为例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工程;本科教学;思考

  一、 前言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强、注重实践应用的研究型学科,强调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而目前,依托相关理论知识的现代生物工程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也是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关键领域。因此,高校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人才并使之成为生物工程产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目前本科阶段教学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也是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意见,希望可为高校生物专业提供改革思路。

  二、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建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现一一列举分析如下,并将我们认为的改革建议一并给出。

  (一) 课程设置分布不均

  生物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型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前沿研究成果,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生物工程专业还涉及化学、医学、遗传学、能源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学生需要在本科学习的四年间掌握相关理论,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顺序,以保证在多数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传授更多的知识是目前高校必须考虑的重点。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问卷调研),目前教学中存在课程层次和顺序颠倒的情况,部分基础选修课程被安排在大三大四,而大一大二需要学习较复杂的专业选修课,这样的安排确实使得大三大四的'课业负担相对减少,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并未对学科全局有较明确的认识,或是基础掌握不到位,出现无法理解的情况,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目前开设了两门与介绍学科前沿成果相关的选修课--生物工程概论和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旨在使学生对日后的工作研究方向有清楚的认识。前者被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后者被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刚入大学,多数学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及然后从事的工作处于迷茫期,此时安排生物工程概论有助于学生认识专业前景。而对于经历了两年专业知识学习、已经开始进行初步科研的大三本科生而言,已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了解研究成果,此时再学习大纲类知识稍显徒劳。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口应该通过对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调研了解课程设置的问题,并及时适当做出调整。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专门时间或课程供学生讨论学习学科前沿成果,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研究思路和观念。当然,就重庆大学而言,20xx年本科培养方案筹划在即,课程设置问题就一定要在这次的培养方案改革中充分考虑到。

  (二) 课时安排有不合理

  由于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学生需要学习较多的课程,导致多数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老师授课时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只有在上课时间从头到尾讲课,很少有专门的答疑和讨论时间。而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的要求并未降低,这就使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效率下降。多门学科需要考核,实验课和理论课都需要掌握,如此,便会出现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场面。

  仍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学院于大三时开设了微生物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两门实验。由于生物实验本身的特殊性,需要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配制实验试剂、准备实验用具、培养细胞等,如解剖小鼠以获得骨髓干细胞、制作培养基以接种微生物、配制试剂以完成细胞结构的鉴别反应等。但依学院现有条件安排,每次实验课只有四个课时的时间,且由于学校相关管理规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流程。在理论课方面,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作为基础类课程,需要学生尽可能熟悉掌握相关知识,以便为之后的药剂学等课程打下基础。但由于内容较多,且较复杂,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时无法跟上老师授课进度,最终期末考试时依旧对所学知识感到疑惑。

  针对课程时长设置的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对于实验课,尽量安排双休日进行,或是直接于学期末进行集中授课,便于学生连贯操作,减少实验失败诱因。对于理论课,则应适当筛选教学内容,对无用的章节进行修改删减,同时安排有效的答疑讨论课。

  (三) 课程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对于研究类学科,部分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相关思想而不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单靠卷面考试的方式决定成绩显得不甚合理。对于目前大学本科阶段教育,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笔试,然而有些课程所学知识在未来的使用中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如此,这些考试变成无用功。

  笔者的建议是增加考核方式种类,如尽可能多地采用论文,课程报告,PPT展示,软件使用技能等实践环节来组织课程考核,使每门课程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已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生物信息学侧重讲解生物信息工具的使用,重点在于工具的使用,而不是算法的理论和设计,因此若只单纯以卷面考试作为最终考核手段显得隔靴搔痒。目前,涉及使用电脑的教学部分并未有单独的上机时间,全凭理论授课时老师演示,学生并未对工具熟练操作。针对此门课程,笔者建议增加上机授课课时,安排相关设计性作业,确保每位同学从此门课程中学到先进手段,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 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作为新兴学科,知识在不断更新发展,新的技术和成果层出不穷,对本科教学最主要的影响就是需要学校及时筛选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本科阶段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相关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止,需要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一起查漏补缺,力求最佳。

  参考文献:

  [1] 段德君,梁运祥,陈守文,等.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30(7):111-114.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3

  一、引言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1],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2]。生物技术概论作为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近年来,除了生命科学专业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珠海校区在20xx年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并将生物技术概论设置为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方面,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为了在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材选用和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不断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也相对较快,同时,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为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将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作为授课教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在此教材基础上,又以刘群红、李朝品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史密斯(Smith,J.E.)著、郑平等译的《生物技术概论(原书第四版)》等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还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本课程理论授课仅有28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三门课程都有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避免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将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三章内容在该课程中不做讲解,基因工程虽然也有单独的专业课的学习,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因此将其保留。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3]。

  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点多、知识杂乱,缺乏兴趣。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始终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后复习,考试”这样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想象力缺乏,对任何知识没有探究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下次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作物时,可预留问题:这些具备抗病、抗虫作物有这么多优势,难道没有危害吗?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包装内容时,课前先提出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相关专业书籍,网络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页,不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学生在下次课前可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4]。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5]。如,讲到PCR技术时,因为在其他科目中已经有介绍,考虑到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可以直接播放动画,让学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CR的一些衍生技术,一方面节省课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转基因食品优势和安全性问题时,先问学生:在一些油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等字样,为什么?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予解释和评论,而是让学生观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的视频。这种方式比教师单独用枯燥的PPT介绍目前转基因食品种类和相应潜在危害要生动和有趣,同时更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安排一定自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详讲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如,讲解生物技术与农业一章,其中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和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一章中动物克隆联系起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如:克隆技术好不好?从社会伦理角度谈对克隆人的认识。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为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考卷决定总分的弊端,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对于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论文、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作业,也将其归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学习不再以单纯记忆型为主体,而是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实践,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正加,斯金平,夏强强,等.“生物技术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xx,30(2):61-63.

  [2]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xx,2(1):24-28.

  [4]崔妮,王晓娟,顾宜,等.高校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优势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xx,13(8):772-773.

  [5]徐勤,秦雪莲,唐爱莲,等.现代教育技术在药学实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S1):279-281.

  作者简介:周鹤峰(1980-),男,山东莱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4

  摘要:本文从生物工程专业专业系列课程角度入手,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对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探索研究现代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培养有质量的高级生物工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探讨生物工程科学建设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的灵活性。系列课程是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各门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加强各位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新的课程结构创建整合,使课程教学大纲更加的完善,使各门课程更加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避免了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脱节,正确地处理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专业特色系列课程;课程建设

  项目来源: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xx-698);沈阳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xx-1153)

  作者简介:刘广纯(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所开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纷繁复杂,新产生的课程名称不断增加,尤其是各课程之间内容交融,既浪费学时,又浪费资源。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按生物学知识形成脉络,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衔接顺序,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体系。但是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选用的课本出版时间较长,内容陈旧并且繁杂,开的课程种类多,没有从专业特色角度出发构建课程体系,没有按系统论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宏观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相关性等问题,导致有些课程之间存在内容简单重复、实验项目雷同或内容相近,彼此之间衔接不合理,课程体系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

  2.有些老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只是单纯地放PPT,没有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致使有些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枯燥乏味,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3.由于学的课程比较多,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在教师授课时,造成了课程内容之间大量重复,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如遗传学中“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就与微生物中的“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有重复内容。若反复讲解,则使内容过于冗杂,不但浪费学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

  4.理论课学时长,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训练课时小,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严重影响了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5.考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由于以上的教学模式,一学期结束,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教师不得已划范围,给答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都追求不挂科而不是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这严重影响了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的发展与毕业生在社会中立足是十分不利的。

  二、基于专业特色研究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方案

  1. 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课程建设标准,主要内容是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更新。所以构建专业特色系列课程能够有效地解决生物学内容繁杂、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

  2. 按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开展教研活动,整合教学内容。按生物学基础知识脉络和学生认知规律来确定课程的衔接顺序。系列课程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统一性的优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应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当老师,让老师当学生,在讲台下提问,还可以在班级里分组讨论。采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为避免生物学系列课程内容简单重复或实验项目相近,应合理安排衔接顺序。(1)根据专业特色,构建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体系,其衔接顺序: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性,免疫学。(2)根据专业特色,按核心知识、技能安排生物工程系列课程,其衔接顺序: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

  4.根据专业特色,按“上游、中游、下游三阶段”建立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色,按“一条线”构建集中实践教学系列课程体系。构建带有专业特色的“一条线”实践教学体系衔接顺序: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制药生产实习,食品工业生产实习,发酵工程设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避免走马观花式见习。

  5.系列课程组的教师应按照系列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应以系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考核,加大覆盖面。系列课程组教师集体研究命题范围,重点、难点,分值比例。评卷要采用流水判卷。系列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不但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分工,而且各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性、结构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应非常严密,而知识本身又具有客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采用系列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吃透其“精髓”,学生才能对所学专业更加感兴趣。

  6.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系列课程体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化大实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同时还应加强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建设,争取让实验室做到全天性开放,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应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经典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其精髓。实验室的试剂、药品、器材应配备完全,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7.教师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按照系列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专业特色系列课程组教师彼此互相听课、评课,研究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避免系列课程之间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实验项目的雷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系列课程教学模式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建立知识体系。

  三、专业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基于专业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广泛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建设,尤其是适用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等。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使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学时、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等更加合理。

  2.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采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方式,优化了课程教学,能为学生节约大量时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方面,做他们感兴趣的实验。

  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独立设计实验,锻炼了他们做实验的能力,使学生的操作技术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学习方法也变得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杨绍斌,杨萌,韩俊艳。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新教育教学,20xx,(9 )。

  骆鹰,张敏,刘小文。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湘南学院学报,20xx,34(5)。

  张雅利,孔宇,亓树艳,莫晓燕。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教育教学论坛,20xx,(13)。

  常景玲,惠明。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索.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20xx.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5

  1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1.1在教学模式上

  地方农业院校过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如:实验课程通常多采用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授,同学验证”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主题发言、课后自学、网路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2在考核评价上

  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采用口试、答辩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实践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实践时间的长期性,专业将过程考核应用于成绩考核当中,不再以最终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将同学的准备情况、实践态度、思考过程及难易度、实验结果等都纳入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当中。学生既是被考核对象,又是考核监督对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训练体系

  2.1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制定实践教学培训计划和专业技能基础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一是基础技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化工原理等;二是生物工艺过程基本技能相关课程:工业发酵分析、淀粉分析与检验、变性淀粉、发酵工程、发酵设备等。

  2.2科研训练提升

  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塑造了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为提高专业技能,生物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应课题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2.3社会实践锻造

  生物工业过程实习主要包括:酶工程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及生物工艺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实践环节在前述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实习、校内外双导师制、厂校双重考核等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进入生物工程公司每一个操作工段。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物工程工艺流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工业环境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计划就是利用科研工作助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学校及指导教师提供研究费用及实验条件,同学通过申请、答辩的方式进行优选,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如:同学们参与了“一种秸秆生物质的制备技术研究”及“蜂花粉系列产品的研制”等科研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思路的合理性,使科研课题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04-27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集合八篇04-28

南阳师院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申报成功04-28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05-21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12-18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02-22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05-27

环境生物工程就业前景08-03

生物工程实习报告范文01-30

生物工程求职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