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1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于引起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情感共鸣,通过情绪化感染来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之一,则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景教学法也是从这一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追求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效果。本文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现状,结合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探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及其现状
生物是一门提炼于自然现象的学科,可以说生物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课堂的重点教学对象即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同时也研究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课程(物理、化学、语数外等)较低,只要求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即可。
二、情景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宗旨则是“构建场景,引起共鸣”。情景教学法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互联系,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构建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具有渲染力的教学氛围。情景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这与新课程指导思想是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改善教学环境。情景教学法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也并非刻意改变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而是起到一种“添加剂”的效果———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和丰富。情景教学法引入的多种教学情景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方法,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第二个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思考。情景教学法所创设的一系列具体情景,则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三个方面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大胆地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进而起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
1.创设趣味情景
就像是写作文需要追求作文的趣味性一样,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也应该注重于生物学科的趣味性。生物学的联系实际的特点较为显著,可以从多个角度创设情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学当中有一个小实验。实验原材料是绿豆和湿纸巾,教师可以将绿豆放入湿的纸巾当中,然后将这一个“系统”放入一个盒子里。安排学生每天给这只盒子加水,同时让学生记录推测绿豆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类型的生物学实验可操作性较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较为容易。通过对绿豆的现象推测和观察,进而得出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这一教学情景的设置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也是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构建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当中涉及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这些小实验来实现。初中生物学涉及到的知识往往是动植物的内部结构,在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构建这一类的实验情景可以通过教学模型来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下相关模型,如人体心脏,让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构型。教学模型为一些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构建实验情景的一个有效手段。除了实验模型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便于学生操作的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个小实验需要对洋葱进行部分处理,这些处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情景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的是给予了学生一种直观的生物学知识感受。通过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实验情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形式,对于深度发掘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四、总结
对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情景化教学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景,以求发挥情景教学的最大化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9):90.
[2]杨繁.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xx,(06).
[3]苏璇.情境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J].学周刊,20xx,(03):86-87.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2
一、科学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前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新课教学前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设置一个预习纲要,预习纲要由几个具体的问题所构成,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书,预习纲要中问题的设置不宜太难,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后,简单分析和提炼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借助于自主探究性预习过程,除了能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外,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认识、能力和情感统一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和深化,从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从不确定到有点印象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提高的喜悦,独立创造的喜悦,参与合作的喜悦……
二、创建情境,提高教学的直观化效果
教学过程中不可离开了教学情境枯燥地解读课本,我在实践中总是试想着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自己发现规律,体验获知的快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时,邀请了几个学生参与了一个小游戏:用第一个同学手沾些面粉,接着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然后第二个同学又与第三个同学握手……最后,让参与游戏的几个同学将手摊开让其他同学观察,游戏结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一个结论也就得到了:接触传播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途径.再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部分内容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因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做法是借助于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静态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图形显得呆板、无趣,我在这一节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直观地显现这一生理过程,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重点部位,借助于慢放、特写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心脏的四个腔室,随着视频感知血液循环动态的过程,通过该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很轻松地就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是将知识直接的灌输,承担着学生学习协助者的角色,实践经验表明,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比较高,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三、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其思维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内容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自主分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来看,他们会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题1: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问题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发展为一棵大树呢?问题3: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问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答案,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此时,适当地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进多姿多彩且无限神秘的植物界,和学生每向前探究一步,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课堂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行,认知和能力逐渐深化.
四、分组讨论,多边互动突破重点
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学生间共存的疑问,我们教师再集体教授.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内容时,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去探究温度、水、空气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联系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种子萌发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互相就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学生讨论的情况,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学生没有涉及的地方,再适当地予以补充和延伸,尽可能实现教材、自然、生活环境立体式的融合.最后再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实现知识的自我提炼和梳理,将本堂课所学与原有的知识表象有机的融合.
总之,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5某踔猩物教学必须将课堂大胆地还给学生,切忌照本宣科,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度,改变传统的搬运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更不能搞一刀切,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暴露出问题,引起质疑,老师不刻意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发挥其想象力,学习才更具主动性,生成的问题才会更有价值.对于问题的处理和讨论也应该放手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其学习过程,良性的过程评价与学生是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在过程评价中,我们教师要能容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要支持有探究价值的不同见解,给学生的创造心理打开绿灯,即使是面对学生学习上或思维上的错误,我们也要积极地引导其从错误中走出来,他们尝试了错误的经历,体验到了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会逐步提升,生物学习会变得有效且具持续性。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3
摘要:从中学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的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思考。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例,在情景创建,知识应用,实验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应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科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原理,通过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和研究,认同生物学中的一般规律,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生物学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本市使用的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在课程编排上更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七年级生物仅编排一个单元,即生物圈中的人,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本篇选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研究对象,在生物教学与生活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人类的食物》一节中,通过学生喜欢吃的草莓、面包、鸡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问题:人类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食物呢?在“皮肤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组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照片来提问:如何区分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肤的学习,再通过三种人皮肤的不同,讲解皮肤的结构和特点,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它,指导生活。在《人体免疫》一节中,提出问题: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这是为什么?一个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献者的肾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就提出问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据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是如今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后应当积极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根据教材,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教师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仅仅是对已发现原理的验证,学生对实验结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学生对实验结果没有过多期待,整个实验环节变得枯燥乏味。而事实上,中学课本的生物学实验多数是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巧妙地设计和布置实验才能使学生对试验充满热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体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的实验现象,还可以选取一定浓度的豆浆、牛奶和蛋白质粉溶液,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感受不同物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在观察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呈现褪色反应实验中,可以改进实验方案,配置相同浓度的黄瓜汁,苹果汁,柠檬汁分别滴加等量相同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褪色时不同果汁的使用量,并探讨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节中,我们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干,用燃烧前的质量减去燃烧后的质量,计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单位体积的水升高的温度,从而比较食物的热价。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由此,实验结果也由已知变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自主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等。
3兴趣小组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的实用性
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实践类活动与社会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田的耕种,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等。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可组织的活动有: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流动,利用仪器进行血压和脉搏的测量,血型鉴定,练习止血包扎等。课后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教师能提出一些学生急需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关注。因此,在每次课堂结束时,都抛给学生一个生活小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与生物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中,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视觉盲点?为什么有人看到的洋装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蓝黑色?为什么演唱会的声音一定要大声?为什么音乐具有治愈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娜.中学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xx.
[2]刘艳红.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张玉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xx.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4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一个由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合作学习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展开中,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而且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笔者将从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合作学习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应用意义等方面对合作学习视野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广为运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且在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被提出,要求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来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也逐渐吸收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上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质量的检测上,均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学习间竞争激烈的学生而言,并不知晓合作学习是何物,也不知晓为什么要合作学习、以及怎样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以引导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为主,为今后开展的生物学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内容较为复杂和细小,对于刚接触到生物的初中学生而言,逻辑之间的构架不是很明确,且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对细小的知识点遗忘,甚至是失去兴趣。合作学习讲究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对理论性知识的认知,例如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的小实验、小观察,均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讨来完成,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生物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实际生活与之相结合,灌输、设置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在自然学科的比重中占据着较大的地位,所以其内容较为广泛,甚至会涉及到更多细小的知识点,例如一个细胞的演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内容的丰富化发展的需要,一味的通过教科书对知识进行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很难做到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参与,学生对通过自身动手得出的结论以及问题的发现,经调查分析,均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例,熟记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学习目标,若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图形来进行记忆,很难让学生在想象空间里对其形成认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对细胞之间的探讨、观察、互助记忆、互相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要求,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责任感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应试成果,而长期的应试影响下,学生之间除了激烈的竞争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极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识,以及能力,长期以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课改推进下,应摒弃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学上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中,予以每一位学生相应的学习探究责任,促使学生在责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学习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习共赢的效果,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之间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选取大家都感兴趣的生物,然后由小组中一至两位同学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切片、涂片、装片,再由其余的学生将显微镜进行调制以及准备记录观察的结果,最后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选取一位为代表进行小组讲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知识“共赢”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竞争意识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竞争意识可以促进紧张氛围的形成,是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从更全面、多角度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综合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向前发展。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如此,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必然存在,且从未间断,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积极的主动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竞争,将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出现缺失,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一个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从各个角度对学习予以补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补充之间、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交往、互助、倾听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例,教师在讲解生物圈构造以及每一个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生之间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之间的学习圈、学习过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观化讲解课程的同时予以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进,通过具体的分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组成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侧面督促学生。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效益不仅在经济市场上不断得到认可,而且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广为实施,尤其是在类似于生物这样的学科,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细小,更是需要合作学习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习质量的理想化,同时促进学生责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上更应该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沈敏芳.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xx(09):137-137.
[2]黄容.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J].未来英才,20xx(03):75-75.
[3]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时代:理论版,20xx(10):28-28.
[4]呼延成哲.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xx(25):191-191.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5
摘要:本文从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接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去帮助初中生物教学,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采取材料不适
很多初中教师在上到新的课程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学生领入新知识点,都会寻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与视觉”时,有个教师找了一个关于得了癌症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眼角膜的视频,可是整个视频绝大多部分都在叙述这个少年和癌症抗争的过程,最后的捐献眼角膜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虽然说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义,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但是对我们生物课堂来说,利用这部片子进行课题的引入就有些牵强了,因为学生在看完整个视频后也会对这位少年的感到感动同情等等,而并没有对眼睛构造,功能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记录片,直观清晰的能让学生看到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材料也很重要,不应将其当成一节思想品德课,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学科之间密切的联系,否则的话,整个教学内容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学生的纪律问题
我们知道生物这门课,很多时候都需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东西。但是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及其好奇的阶段,所以,在上到一些关于新奇事物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而把上课的内容抛之脑后。比如说在讲到“昆虫”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将昆虫和任务分别分发给个小组,但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把玩昆虫,而不重视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准学生嬉戏玩闹,甚至还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将活动顺利完成,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学好生物。3.教学方式丰富性不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的大多数的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在课堂上教学这一种,无论上到什么内容,都是教师对着课本和学生说复述一遍,毫无营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提不起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活动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时候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领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一些建议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说到,初中生处于一个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年龄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例如在上课前后上课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个悬念,不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好奇只能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或者听教师讲课才能回答他们内心中的疑问。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特别有感触,所以会不自然的被教师吸引,也有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仅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一些自主探究类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完成,教师可以在一旁协作指导,完成之后要重视交流和总结,这样每个学生才会都有进步。讲台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更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师一个人,那么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生物这门课教好的。教师要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难点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也要主动询问教师问题,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合作好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将是一个极其轻松并且愉快的过程。3.开展户外活动生物这门学科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需要开展户外活动。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节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生物,观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动,更应该带着学生去进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课程。例如,在上到“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野外确定目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让他们周期性的对自己找到的目标进行观察记录,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他们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帮助。总之,想要将初中生物教学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对生物这门课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个人,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生物学科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蔡记花 单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思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5)
[2]张书霞《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初中生教学》快乐阅读20xx(10)
[3]武治国《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关爱明天20xx(2)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6
一、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观念也一直在变。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跟随学习,教师将课本知识融合整理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正渐渐脱离时代,不再符合人们对于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今天,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的场景中,对某个探究课题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注重创新,追求初中生物教学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已有定论,教学中真正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分层次、多方面设置多个教学目标,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树立自信心;同时,从多个方面设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拓展,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3.立足实际,根据课堂情况选择探究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将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周围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具体教学内容,按照探究学习的相关步骤进行设计推理、合作探究,获得科学知识,领悟学习方法,教师则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对学生的探究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7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通过主动探索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学习,教师对他们要适时引导,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魅力所在。通过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掌握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实验中认真观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学习;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教学中的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把微观的生物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动态视频,使学生在观看中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让他们有充足的学习动力,通过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等环节来促进知识的深化,提高探究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得出,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的好奇心强,能够主动探索并积极思考,学习效果较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状态下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发言,学生对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进行传递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父母有的特点遗传给了自己,而有的特点没有遗传给自己?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遗传、变异、性状等概念,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疑问,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时,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把信息资源和生物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把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探索生物的微观世界,增加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生物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运动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观看了解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中,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探究微观世界的知识,对细胞有了感性认识,使他们掌握生物学习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师生有效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掌握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知识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作用,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在遇到问题时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师生互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情感需求、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能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中,使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认识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在人体中的大体位置及其功能,顺利回答了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生物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促进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发展。
四、开展开放性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创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生物学习资源,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高。在开展开放性的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拓展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比较植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观察和真实感受中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来探索生物知识,如阅读生物书籍、查阅网络信息等。在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能力获得了发展,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发现生物的奥秘。
五、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实验所需物品和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物品,然后根据教材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同,有的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这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找出存在的问题,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观察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深入,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中的生物素材,结合抽象的知识点创设直观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抽象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和实验环节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韩玲.积极加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xx(1).
[2]王明颖.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4).
[3]李士杰.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
[4]程燕玲.议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4)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8
生物课堂上开展演示实验主要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理论知识讲解的辅助工具;二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实施技巧。这两个目的恰巧都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演示实验教学自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教师是课堂演示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保证演示实验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演示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要符合整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置。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目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演示实验,但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参与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还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有时需要整个植物植株,有时仅需要一片叶子,还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植物提取液。总之,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实施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演示实验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
二、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所涉及的每个实验活动都是一个极其严谨的科学活动过程,对于实验活动的操作者来说,严谨性是保证实验活动顺利完成、实验目标顺利实现的首要原则。对于教师来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是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每个实验环节都要做到严谨规范,这样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现实验目标的同时,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规范的科学素养。
三、注意实验操作的简洁性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操作越简洁越好,只要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操作越简单越好,这样占用的`课堂时间较少,学生容易掌握,也就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之前,要尽量摒弃那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繁复的实验操作方式,设计一些实验方案精巧,操作起来简单方面的实验活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才有可能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四、注意实验活动的趣味性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除了能把实验作为分析讲解生物理论知识的手段来用以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演示实验活动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选择那些现象明显、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这种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演示实验活动的任务。例如,笔者在讲到“呼吸作用”的时候,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玻璃瓶中,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在两个瓶子中的燃烧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瓶子中的蜡烛会逐渐熄灭,而伴随着熄灭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开始不断提高,大家纷纷想要对刚才有趣的实验现象一探究竟。就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再进行接下来“呼吸作用”的知识讲解,学生就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
五、注意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演示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一味强调验证结果,而忽视探究过程,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努力改变演示实验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现状对于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具备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就把原本的验证性实验经过改进变成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实验活动交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在活动前,笔者首先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工具,接下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装置?你们想要做的实验会不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水草实验效果最显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实验思路更明确。经过一轮的实验操作,最终有些小组的实验非常成功,而有些小组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活动,让成功的小组和不成功的小组分别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这次探究实验,学生的收获非常大。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活动过程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前做更多准备工作,在课中发挥更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课后做好实验总结工作。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演示实验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好演示实验课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生物学科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者:左玉娟 单位:新沂市第四中学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9
[摘要]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通常直接式地灌输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求把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教育回归生活。探究活动教学应运而生,其内涵有:驱动性问题激发意识,开放性课堂发掘潜能,展示性舞台训练能力,适时性点拨引导方向。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活动;师生关系
探究活动教学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生命化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探究活动教学。
一、驱动性问题激发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在探究活动教学中设置驱动性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问题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1.驱动性问题要能驱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最有效。例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教师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甲型流感说起,要求学生们探究为什么甲型流感流行期间学校要对部分班级停课?为什么教室每天消毒、通风?为什么注射甲型流感疫苗?这样的问题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甚至关系自身安危,相对而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2.驱动性问题要能探究问题太容易,学生张口就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晦涩,学生不得其要,就难免让学生产生失败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一点就通,在思考、讨论之后能够得到解决。只有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驱动性问题。3.驱动性问题要有层次一个核心问题可以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核心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整合性的思考,形成核心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子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关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既深入又全面。如在“消化和吸收”一节中,出现的核心问题是:“专家推荐的最佳早餐是黑米粥+煎鸡蛋+水果,而这份早餐中包含了哪些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被消化以及消化后的物质如何被吸收?”都属于子问题。层次性问题的构建,能够让学习的知识细致而又完善。
二、开放性课堂发掘潜能
探究活动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所要探究的内容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完全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内容。探究式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的,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非常突出。自然而然地,这种主体性决定了学习结果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学科教学不再故步自封,学生能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而且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关注现实生活,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使其学习过程更加完整。1.教师是支持者,建立同学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是单纯的平面化的改变,需要同时发生在三个维度上,即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性质的基础。而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从“师生”向“同学”转变,既是开放性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2.课堂也是生活,不再追求完整的课堂结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然而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比较狭隘的。如果追求环节完整,那么就可能阻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更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零碎,达不到系统授课的要求。开放性课堂教学则不同,它是把一节课作为个人整个学习过程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个点,它既是上一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和基础。这样看来,每一节课的不完整,实际上最终组合成完整的个人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呆板和刻意。3.学习材料来源多,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为教育方式的转变创造了丰富的客观条件。如今,在信息化社会中,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学习材料甚至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与整合,择优而学。在选择和整合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活动成为最有效的直接方式,它包括讨论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具体到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活动又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二者缺一不可。4.学习动力发生转变,内在激励是主流传统教学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这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动力,但绝不是唯一动力。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动力,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另一类是内在动力,为了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发生一种由外而内的转变,即以外在动力为主转变为以内在动力为主。由外而内的动力转变,是开放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了一种师生交流上的自由(如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体会到了思考和交流的快乐,从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并乐于体验及创造这种魅力。5.学习规则的再制定,是“游戏”而非纪律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师生”变为“同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改变,由严肃统一变为认真活泼。在一系列改变中,学生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那么作为主体的学生自然也参与了学习规则的再制定,使原本如教条般的“学习纪律”变为“游戏规则”。而这些规则大多是经过反复磨合后确定、约定俗成的,它们对学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能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喜闻乐见的。
三、展示性舞台训练能力
在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之后,各小组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示出来,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同时教师要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引导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形成思辨性的课堂。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另外,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简明扼要,明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态自信大方,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要求学生注意课堂规范,在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疑问,做到有礼貌地提问;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有礼貌地表示赞同或感谢、求助和道歉,鼓励他人参与。初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开始阶段,个人意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其个人心理需要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适时性点拨引导方向
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是辅助者、支持者,扮演的是指路的明灯的角色;学生是参与者、探究者,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动作的发出者,扮演的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色。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互换,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当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的引导,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学生才能受益匪浅,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两不误。点拨的前提在于学生需要。如在复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章时,学生已经知道:要证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可以用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是否变蓝的方法。但是,当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水分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进行试验的时候,学生们学会的对照试验显然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于是,就要求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学生得到启发:可以用碘液滴加到脱色的叶片上看叶片是否变蓝来鉴定。再问:没有其他的方法吗?又有学生想到了:可以看是否有氧气生成来鉴定。继续追问:哪种方法更便于实验观察呢?学生明确了用滴加碘液观察叶色是否变蓝更方便。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在这个点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际上可以称之为合作:教师把握了“引”的尺度,学生得到了探究的结论,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张大钧.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10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往往只关注语、数、英等所谓主科学习,忽视史、地、生等学科学习,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有效性低下。针对目前这种状况,要让学生乐于学习,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文根据中学生兴趣特点和生物学科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并提出开展生物课堂生动教学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生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教师要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好基础。一堂成功的生物课,要上得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谈谈做法。
1.新课导入要讲究艺术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讲好新课,必须注意设计一个巧妙的课引,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导入新课方法很多,有成语典故导入法、趣闻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不同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讲“条件反射”时,可由“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引出,也可用“小猴做算术题”通过设疑法导入;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先举例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是单眼皮,这是不是违背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呢?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借助成语、谚语、诗词等文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很多成语、俗语、口诀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会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讲遗传和变异时,引用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讲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时,为了学生记忆方便,介绍口诀“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一分为二重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生动又有趣。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二,如引用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介绍动物的迁徙行为。
3.介绍生物学上的趣闻逸事或者讲一些小笑话
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闻逸事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可讲述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婚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讲“伴性遗传”时,可讲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两个外孙女嫁给俄国的罗蒙诺夫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而给这两个家族带去了血友病这一趣闻,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再如讲“陆地生活的动物”时可以讲讲有关蚯蚓的笑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4.列举确切的必要的数据
事实胜于雄辩,确切的数据是无声的语言、是最好的说明。如讲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列举出水占80%~90%,无机盐约占1%~1.5%,蛋白质占7%~8%,脂类占1%~2%,糖类和核酸及其他化合物占1%~5%,这样学生很明了地看出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5.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生殖与发育”教学中,讲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时,可以采用预习、自学,后放映科教电影《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的方法,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生生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实验课教学不易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实验前教师要阐明实验目的,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例如,讲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先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书上步骤认真操作。再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然后操作实验,得出光是光和作用的条件、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的结论。一些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废弃材料做探究实验。如用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胶水制作桃花的模型。
7.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具体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直观接触生物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分别准备煮熟的和新鲜的两种蛋,引导细致观察卵结构,讨论鸡卵结构的功能,理解明确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多数是背面朝上?为什么本地不产苹果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尝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如学习“激素调节”后,让学生思考治疗糖尿病用胰岛素时,是口服好还是注射好,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好处。如讲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皮肤(卫生、化妆);学习了血液知识,使学生明白义务献血对成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学习了耳的结构,当你遇到激烈的爆炸声或闪电过后的打雷时,不再用手捂住耳朵而应该张开嘴巴;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要会做人工呼吸,以备急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激发他们长大立志攻克难关的信心。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物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切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否则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而已,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胡青霞.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J].文教资料,20xx.
[2]包银梨.浅谈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要素[J].中小学电教,20xx.
[3]赵锡鑫,张国柱.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11
一、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
为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集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四章中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中,植物的嫁接和花的结构内容,安排在秋季学期,但这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在农牧村基本看不到盛开的花朵,教师只能通过其他的方法描述花的结构,从而缺失了学生对花的结构的感性认识。而植物嫁接一般在春夏季节,虽然也可在秋季进行嫁接,但绝大部分嫁接成活率极低,这样的嫁接是为教学而教学,淡化了学生对生物学在生活中实用的信念。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依照课本安排的时间进行教学,可将这些内容调整到春季学期进行。
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亲自参与实践操作,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充分利用仪器室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国检“两基”验收,农牧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生地物化学科的仪器室、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生物模型、标本、挂图等教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根据教材的特点,大量利用生物活体、模型、标本等和课本中相应或相关的生物插图都进行对照。在进行“心脏的结构”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本上的插图,然后出示心脏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照实物,以“物”解“图”,使学生不仅能对心脏的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和解图能力。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教学研究论文12-1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2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2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论文12-26
生物化学论文02-27
初中生物教案精选01-21
初中生物教案09-02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3
初中生物教案04-28
高中生物论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