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论文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经济学也悄然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对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对西方公共经济学的中国化演变。文章从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入手,对其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对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公共部门;中国公共经济学;政府;中国化
公共经济学主要是对公共部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重点关注政府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推进经济发展防线做出的重要举措以及产生的效果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相对较为广泛,涉及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进行的全部经济活动,不仅包含基本的公共资源筹集和管理等工作,还涵盖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等,旨在对公共部门开展的相关经济活动和提出的经济政策进行研究和评价。
1、中国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公共经济学虽然在国外兴起时间相对较早,但是受到语言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在英国社会上得到广泛流传,并于90年代中期在中国社会上兴起,得到中国经济学界的广泛研究。[1]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和创新,经济学领域以市场和政府之间关系、明确政府职责并对政府行为加以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开始受到经济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一些关于世界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的公共经济学论著逐渐被翻译成汉语,在中国社会流传。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上海三联书店在1992年翻译出版的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共同著作的《公共经济学》、白景明于1994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刘庆旺等编著并于1999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等。
步入到21世纪后,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研究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著述和教材等不断地涌现出来,如樊勇明、黄恒学、朱栢铭等相继出版了《公共经济学》,齐守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著作了《中国公共经济学体制改革和公共经济学论纲》,杨龙、王骚、樊勇明、朱栢铭等人也对公共经济学相关案例进行了解析。[2]此后,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发展更为迅速,并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推动了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到当今社会,通过理论界、经济学界和教育界的多重传播,公共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词语如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等词语已经随处可见,成为经济新闻的高频词汇,对中国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但是尽管如此,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从严格意义上进行分析,中国经济学研究处于“前公共经济学时代”,还需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社会对公共产品的供求和经济效应为主要线索建构相应的研究框架。经过我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界针对研究问题出版了多种版本的教材和论著,但是其基本研究框架各具特色,主要围绕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展开讨论,已经开始认识社会公共需求、公共产品、公共预算和债务、政府税收和分权等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第二,公共收入研究方面,更为重视某种单一的收入研究,例如重视税收对效率问题产生的影响,但是对税收和公平问题的研究则有所忽视,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对公共支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三个研究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即绝大多数文章重点对应不应该增加某一项支出进行研究,但是对公共支出的预期政策效果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较少。[3]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认识到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政府的预算编制、政府规划和公共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但是这些探索一般停留在局部的专题性研究阶段,系统性相对较差。
第四,我国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著作或论述虽然冠有公共经济学的名称,但是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财政经济学研究为主,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当前我国公共经济学研究仍然以文本性和描述性的理论研究为主,数量化和模型化研究匮乏,处于萌芽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当前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存在的弊端,并启动了相应的数据挖掘工作。一旦成功,必然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公共经济学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2、中国公共经济学在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2.1政府及市场的边界和效率问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期,转型工作不断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此影响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随着经济环境的调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中,而公共经济学研究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那就必须适应这一动态变化状态。在实际研究中,政府与市场对公共经济的影响范围应该存在一个特定的有效边界,一旦超出特定边界,政府的宏观干预以及市场机制都会降低效率,政府调控的失败可能由于其干预太少,也可能由于其过度干预。[4]可以说,政府相关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制于基本活动领域、规模和职能等因素,所以,针对当前公共经济学的发展需求,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主要任务,对政府的活动规模和领域进行合理界定,使其能够与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文化传统、人口数量和自然资源等国情相适应。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二者事权和财权进行科学划分,并对政府公共代理行为、激励机制、权力寻租等问题进行适当的研究,切实提升政府在公共经济方面的运作效率。
2.2最佳税收理论研究与税制改革设计
在建构最佳税收理论前,我国公共经济学中针对税制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大多局限于税收原则的分析和细化方面,而这一理论的提出以课税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语言对这些内容进行形式化处理,在各相关税收原则之间构建了一种极其紧密的逻辑关系。从当代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看,税收原则基本有三点: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经济稳定和增长原则。[5]其中,能够真正对税制设计起到帮助,并且能够在最佳税收理论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公平和效率原则,而最佳税收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的税收。因此,在深入研究税收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时,应该更为关注税收的公平问题以及对税制结构进行优化等。所以现阶段,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应该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适当引入西方公共经济学研究中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搭配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出最合适的商品税,最大限度地降低扭曲效应和超额负担。
2.3公共预算管理问题
政府公共部门的收支决策一般是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的,而政府的预算工作会与法治国家以及民主政治共同成长和进步。纵观西方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现代政府公共预算模式的发展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部分重要的创新和探索,并在当代社会被“新绩效预算管理理论”整合,得到了一定的突破性发展,成为政府公共预算管理模式建构的新方向。[6]总的来说,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预算管理的开个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结果导向预算、使命感预算、公众参与预算、灵活性预算以及中长期预算等,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从其发展趋势上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时代问题。对于中国公共经济预算来说,如果严格按照“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必须应该由所有人才进行批准”的标准进行衡量,我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距离基本发展目标的实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政府预算而言,在未来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应该重点关注政府计划与预算之间的关系,具体探究如何建立一个由一般性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共同组成的复式预算体系以及科学的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而就公共预算而言,则应该重点进一步强化人大的预算控制和监督,全面推广参与式预算,进而反映社会公众的实际预算需求,增强预算的约束能力。
2.4公共产品的选择和供给
公共产品研究理论作为公共财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市场还是政府提供,一般受到制度选择的影响。传统的研究理论指出,政府应该是公共产品的唯一供给方,但是受到财政支出膨胀的影响,政府公共产品的实际提供能力相对较低[7]。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私人提供开始出现并进入到经济学研究领域,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个人从事和组织大量的公益慈善活动,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等。基于此,中国公共经济学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具体研究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和决策机制的建立、公共产品供给范围的界定和供给方式的选择,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等问题,促进中国公共经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5社会保障、环境卫生及教育问题
社会保证、环境卫生和教育问题关乎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课题。[8]在研究实践中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合理运用公共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社会保障制度、基础教育产品、环境保护事业的公共属性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对相关制度和政策进行调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操作模式进行尝试性分析,发现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现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环境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路径,为中国公共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6收入再分配问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时间内被不断的拉大,并且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继续扩大发展态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再分配问题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中的重点课题。[9]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定目标是维护社会经济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具体内容包含社会大众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市场竞争规则的公平和人们收入的均等。要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建立以政府再分配活动为核心,社会资源再分配为辅助的科学收入再分配体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再分配体系中,国家财政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社会资源捐赠和救助等是再分配机制的补充,前者以公平公正原则为分配依据,后者以道德原则为分配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7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问题
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产权形式的选择受到物种因素的影响,即社会意识形态和宪政秩序、国家建设发展的双重目标以及冲突的影响、不同利益集团整体力量的对比以及利益集团对政府工作的影响、产权选择过程中路径依赖、财政的约束。[10]公共产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产权也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重要的产权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微观的突变,但宏观层面的主体经济转型已经能够基本保持相应的平滑性。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集体产权关系到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并且能够实现对农村地区大部分第一产业的覆盖,因此集体产权产生任何形式的变迁都会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共产权与集体产权存在差异,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该重点研究公共产权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公共产权与集体产权的协调问题等,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8公共规制和定价问题
公共规制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中一切公共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既可以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标准和习惯意识,也可以是单方面或者经过相关协商而制定的能够让一部分社会大众共同遵守的条款和法则等。自然垄断是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如何对自然垄断所涉及的相关行业进行有效规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公共经济学的重点研究课题。[11]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如果存在规制者和被规制者之间的信息出现不对称情况,就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尽量对被规制者进行激励,进而实现激励相容,促使公共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传统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公共事业的服务价格往往通过成本加成定价的方式进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节约成本的激励问题,促使成本不断提升,价格上调,侵害了社会公共福利。针对这一问题,公共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在研究中对不同的激励强度进行合理划分,研究公共定价机制和基本模型,进而构建科学的公共定价体系,提升公共定价的实际水平。
2.9公共经济相关政策分析和评价
公共经济政策具体指一个国家或者正当为了实现相应的经济政治发展目标,或者为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而对经济活动制定的行为准则和指导建议等,一般包含财政、税收和货币等方面的政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动,利益格局被不断的调整,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政府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开始从行政管理向公共行政转变,最终将发展到以公共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贯彻为核心工作的公共经济管理阶段。因此,新时期强化政府规制和贯彻落实公共经济政策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12]此外,对中国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传导机制和工具以及政策效应进行研究,并对政策的实际贯彻落实情况探究和评价,成为公共经济学重点研究课题。在实践探索中还应该注意,评价工具和手段不能局限于福利经济所提供的工具,而是应该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引入数理经济学等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增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未来研究中,要重点注意如何保证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实施的体制改革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如何践行公平和效率原则、建立健全的公共价值取向等,增强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10公共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管理
公共危机具体指在社会发展发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者社会基本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能够对公共安全以及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威胁的事件。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出来,推动了社会危机的发生,成为威胁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风险,极大提升了引发社会公共危机的可能性。[13]从整体上看,近几年,中国社会公共危机的发展基本表现出以下几种趋向:群体性、广泛性、突发性、复杂性、增长性、易变性和危害性,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公共经济学既要研究公共危机来临时政府和公众的反映特征,明确政府、媒体以及民间团体在管理公共危机过程中发挥的相应作用,也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危机的实际发展趋势构建稳定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为社会公共危机的防范提供相应的保障。
3、结论
中国公共经济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未来发展形势仍然是不断变化的,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所以在未来研究中,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者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政府经济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政府和市场的两极中探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平衡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毓欣.本世纪公共经济学研究重点的统计揭示———基于《公共经济学杂志》2000—2009年间的分析[C]//中国财政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论文集,2010:704-709.
[2]周娅,刘莹.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6):242.
[3]杨志勇.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学的发展方向?[C]//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3:35-44.
[4]孙健夫,王丽敏.关于公共经济学内涵的几点理解[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6):160-164.
[5]王延杰.论公共经济学在财政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C]//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3:74-81.
[6]余斌.公共定价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12):21-27.
[7]卢洪友,祁毓.公共部门经济学: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13(7):64-71.
[8]吴俊培.关于公共经济学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C]//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3:17-24.
[9]刘太刚.中国公共管理的“经济学中毒症”———反思经济学思维主导下的中国公共管理[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2):63-70.
[10]孙健夫.关于公共经济学内涵的几点理解[C]//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3:68-73.
[11]师全宇.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范式的局限性[J].中国商贸,2013(36):155-156.
[12]王卫东.普通高校公管专业《公共经济学》重点课程建设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2-3.
[13]肖和寿.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思辨[J].商业时代,2012(1):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研究福利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论文09-10
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道路论文11-17
发展经济学论文01-13
试探满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公共策略论文09-08
从网络经济学角度分析余额宝未来发展论文09-09
企业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论文03-05
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论文09-08
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