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4-07-23 15:54:2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爱萱.例谈中职学前教育语文课堂中的专业融合[J].文学教育(中),20xx(1):36-37.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

  各位老师好!我叫XX,来自XX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我的论文题目是《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崔惠民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研究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一,在目的和意义上,现如今,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起点,因此,在许多国家学前教育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得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相匹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目的是探索适合安徽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模式,为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学前教育普惠性,可以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平等及权利平等,即每个公民不论其背景、种族等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且能力相当的人有接受相同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普惠性就是学前教育必须做到公平,强调的是起点公平,而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因此,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力手段,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丰富了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普惠性还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巨大且回报率与收益率最高,理应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必要措施,因此,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通过对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帮助发现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发达地区的比较找出差距所在;其次,通过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安徽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也为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学前教育普惠性”为基础论题,对安徽省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分析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可行之路,为建立适合安徽省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第二,在结构框架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界定了文章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并且介绍了本文的四大理论基础: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及政府职能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限制安徽省学前教育普惠性实现的因素,主要从财政投入、资源分配、师资建设及公办园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四部分是对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借鉴,本文借鉴的是tk邻安徽省的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经验,从而对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五部分提出了推动安徽省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建议,结合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借鉴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三,在不足之处上,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及教育发展公报,政策性文件主要来源于教育部、财政部及教育局网站,数据及政策文件都不够全面,且主要分析的是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及学前教育普惠性的推进情况,并未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本文主要是以总结、比较分析为主,没有进行深入的专业数据分析。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3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xx)》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55.XX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63.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92.5-6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93.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4

  摘 要:农村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几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上出现滑坡现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不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意义;问题;原因;策略研究

  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而为广大农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3~6岁儿童有8000万左右,人口数几乎与整个欧洲国家儿童数量相等,然而,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还不到65%,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其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儿童受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农村儿童获得早期的学习经验,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儿童早期具有较大的学习潜力,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由于幼儿自身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原有的内在动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据相关调查发现,一个人今后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早期接受的教育有关,正如国外学者帕里斯库长期对学前教育进行研究发现,有学前教育与没有学前教育的人员相比,前者更加喜欢上学,愿意使用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有着较强的上学欲望,较少的发生反社会行为等,由此能够证明,早期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获得早期学习经验,从而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有利于农村家庭和睦,促进农村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为促进农村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的全面发展。针对此项目标,更应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农民工纷纷离乡来到城市务工,就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DD留守儿童,这类儿童的学前教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教师以及学生来弥补这类儿童与父母关系的缺失,解决其受教育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看来,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远远低于城市儿童。加上农村条件较差,幼儿自身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处于发展的边缘地带,各种因素共同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保证教育正常实施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以及教学管理,必须具有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缺乏。一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为居民用房,加上紧挨着厕所等环境较差的地方,没有一定的卫生保障,安全卫生制度根本无法得到落实,以至于幼儿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尽管有的幼儿园已经配备有相应的毛巾或者喝水杯,但是在消毒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幼儿的饮食卫生得到不保障,一些饮食管理条例几乎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建立相关的.饮食卫生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得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呈现小学化倾向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活动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规律,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压力。首先,从教学活动来看,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多来自于教材以及家长的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鉴于此种目的,提高孩子的“读、写、算”是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设置教学活动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为了实现家长的目的,十分注重语文、数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而对于音乐、舞蹈以及美术课程只是业余课,可有可无。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幼儿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为“教师讲,幼儿听”,其动手操作以及实践参与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对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比较少,从而使得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最后,教材的不规范。很多农村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制定的,没有与幼儿的身心健康相结合。尤其是还有教师选用一年级的教材作为幼儿园的教材,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幼儿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计算以及读写汉字上,严重影响了对幼儿的因材施教,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学前教育的办学设备较差

  首先,幼儿园室内面积以及室外活动场地较小。根据我国的相关条列明确规定幼儿的活动室与寝室应分开设置,同时活动室的使用面积应大于54平方米,如果活动室与寝室不分开,其活动室面积应为90平方米。然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幼儿园室内以及室外活动面积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专门设置室外活动场地,不利幼儿的活动。其次,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园舍建筑不符合规范,存在很多隐患,甚至使用一些空置的农房,建筑上的不达标带来的安全问题比较多。最后,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设备比较简陋,缺乏适宜的玩具,连最基本的滑梯以及蹦蹦床都没有,即使有,也大多缺乏检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室只是配备了几张桌子以及椅子,例如一些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几乎都没有,很多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4。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强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或者职业高中毕业的学历为主,这类人群缺乏专业的训练以及学习培训,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师德心以及责任心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比较大。一名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扮演多种角色,主要有教师角色,园长角色等,甚至还需要扮演炊事员角色。这样也间接的导致了教师没有足够的经历投入到教育上,不能够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最后,由于幼教处于教育体系的最低端,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较低,待遇福利较差,幼儿教师的工资一部分来源学生上交的部分学费,另一部分来源镇村的补贴;教师不仅没有医疗保险,而且还没有养老保险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据相关调查分析,如果幼儿教师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几乎所有没有编制的教师都会选择跳槽,去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使儿童能够生动活泼的成长,以及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宜的政策以及措施,使农村学前教育摆脱当前困境。下面主要从政府职责,教学方法的改进,办园设施的改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论述:

  1。明确政府职责,加强管理

  (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职责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明确政府职能,落实相关职责。明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及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将各级乡镇中心园建设职责得到落实。特别是县级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幼儿园进行局部的调整,统筹规划,真正地将政府职责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幼儿接受正常教育。

  (2)突出教育部门的作用,加强与地方教育的协调

  教育部门不仅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而且还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应充分发展其主导职能。例如负责农村幼教工作的业务指导以及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实现分级管理。同时,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的配合,从管理体制上真正的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3)制订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应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网络,确保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幼教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实施对农村学前工作的专业化以及具体化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速度,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农村学前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以及指导,使之建设科学以及合理。对幼儿园的登记制度,停办注销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尤其是在师资配置、教学常规以及课程改革上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特色的农村地方教学

  (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在轻松以及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可以通过一年四季的更替变化作为主旨,结合传统农村节日,在园内以及园外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实施“郊游”或者“种植饲养”等活动,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性。

  (2)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

  农村是贴近大自然的地方,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孩子回归到大自然中,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由于幼儿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在大自然这种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以及身心都能够较容易融入其中,孩子的全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拓展筹资渠道,改善办园设备

  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终身学习的开端,因此,办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鉴于此种原因,一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加强其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开拓多方面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这种方式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村幼儿园投入一定的经费,就有能力购买相关设备,如多媒体、电脑以及娱乐设备等,从而满足广大幼儿对教育的需求。政府在投入一定经费的同时,还需要坚持“多渠道办园”的政策,以农村办园为主导,吸取社会上的资源共同办园,例如:利用捐款办学,合理收费等措施,来增加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4。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地位以及待遇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是制约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种原因,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村教师水平进行改善。首先,建立幼儿教师工作保障以及收入机制,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纳入到财政体系中,确保有编制在岗的教师能够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待遇。其次,给予教师医疗卫生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失业保险等,进而提升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最后,加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一职。

  总而言之,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这几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使家长以及教师转变观念。根据幼儿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摆脱小学化教学,让农村幼儿回归到自然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办学模式,真正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最终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青。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J]。教育探索,20xx(9)。

  [2]刘妍。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xx(11)。

  [3]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xx(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

  一、抓住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中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政策推进,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证,也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受到“三支一扶”等政策的影响,大量大学生来到农村,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进行配合,因地制宜,制定与地方发展相一致的政策,并合理利用政府供给的资金、人力资源,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学前教育机构,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便捷的学前教育条件。

  二、充分利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辐射作用

  乡镇幼儿园是农村地区幼儿园或者说是学前教育的风向标,对于下属村镇具有辐射作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特点在于建立时间久,有国家的扶植与支持,并且有一定的农村教育经验。尽管乡镇幼儿园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有限,或者说辐射的区域有限,但是,对于下属的各乡镇而言,乡镇幼儿园与农村教育机构联系具有示范价值,能够为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做出极大的贡献。首先,农村乡镇幼儿园在建设方面对农村学前教育具有示范作用。乡镇幼儿园能够传递自身多年的建设、发展经验,即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教育优势;其次,乡镇幼儿园能够传递自身的教学经验。由此可见,乡镇幼儿园必然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中转站。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宣传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存在着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这与地方经济发展、教育水平低下以及资源的匮乏等相关联。加之农村地区,受到一些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启蒙教育观念在农村地区尚未普及。因此,想要在农村地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宣传,使人们在根源上认知到教育的意义,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意义。其次,地方政府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地方政府应带动农村干部、党员等,不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到农村地区对村民进行教育宣传,逐渐提高村民的教育意识,使村民认可学前教育,并且愿意配合学前教育的展开。最后,借助于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教师、志愿者等,在农村开展宣传活动,使村民们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接受并认可农村教育。

  四、优化教师结构

  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学校的教师分为两种:一是农村当地的教师,二是大学生等城里调来的志愿者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当前农村地区的教师结构。当地教师的地区性经验,包括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对当地方言、生活习惯的了解等;城里教师能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当地学校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教师多数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农村,必然面临着周期短、流动性大的问题,因此,加强当地教师的培养是教师体系建设的`重点。

  在整个教师体系建设中,不仅要依靠两类教师自主地配合展开工作,也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对乡镇辐射下的教师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而培训人员的选择可以是聘请的专业教师、优秀幼儿教师等到乡村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远程授课模式展开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结构。总之,农村地区受到地方经济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村幼儿教师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做到幼教化和学前化,努力探索一条农村学前教育的新路子,缩小城乡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找准发展路径,把握政府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全面、稳健发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6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7

  摘要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结束语

  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

  一、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此,下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育人理念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实践目标。

  3.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体性意识;同时,仍须经过社会化过程,从“不成熟”状态解放出来,走向“成熟”状态,成为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人。但是,学前儿童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和科学验证能力,只能接受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学前儿童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必须是自觉的主体,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具有主体意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前提。

  1.学前儿童主体意识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

  2.学前儿童主体性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学前儿童参与道德启蒙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

  第二,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本质。道德启蒙教育是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自我确立和自我完善。

  第三,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决定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教育模式。

  第四,学前儿童的主体性造就了道德启蒙教育的学科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养成

  道德意识建构于主体的习惯,既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普遍化和一般化,毕业论文:企业管理也是个体自身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前儿童的人格养成

  2.学前儿童的道德素质养成

  3.学前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

  三、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4.审美过程

  四、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引导艺术

  德育是主体的心理体验和意识生成,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学前道德启蒙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要方法。

  1.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传统理论与传统方法

  2.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创新性思维

  3.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创新性方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纲要

  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第一,学前教育成了民生的焦点。

  第二,学前教育处于人生教育的最初端点,对人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基础性奠基性意义为全球脑科学研究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所揭示。教育。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说:

  第三,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第四,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和东方文化上的一些特质,在近十年来加速了事实上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国民越来越感同身受地体认到下一代的生存发展、财富的积累以及幸福指数与个人受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

  第五,过去一个时段,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的失误和不作为,导致了学前教育徘徊、犹疑和迟滞。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的性质,让政府和教育行政忽视了对学前教育深切而全面的关注,企望靠市场化动力去发展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

  究其“小学化”“成人化”滋生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对儿童权利保障和学习者权利的漠视,这是我们各类教育和各阶段教育的通病。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旧是口头上的说辞,少见实际的行动。

  二是社会的浮躁状态,教育价值观、学习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的陈旧、片面和扭曲使然。人的发展本质上应是综合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生存竞争的压力和想通过子女的发展补偿自己人生缺憾的祈望,助推了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当要求和需求,逼迫幼儿超前学习,驱使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教学。

  四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竞争压力的考验,特别是各类幼儿园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抛弃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能坚守学前教育的规律,片面地跟随社会和家长的不正确要求,把外语、拼音、计算、轮滑、跆拳道、蒙台梭利感统训练等庞杂的内容塞进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之中,以取悦家长和社会,包装成所谓的特色,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五是小学在招生中,对儿童入学附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面试等条件,其内容导向也助推、影响幼儿园向“小学化”和“成人化”靠拢,以适应各类“名校”的要求。

  六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对幼儿园课程教学和活动结构缺乏督导、监管、研究、指导等措施,缺乏执法力度,基本处于放任的状态,这导致了教育教学偏离正确的轨道。

  以笔者的看法,在未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解决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纠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显得更加困难,更加需要时间和过程,因为应试教育大的环境氛围不改变,文化变革不充分,根本的教育制度和体制不改革,“小学化”“成人化”的弊端就难以彻底根除,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认识和可持续的行动。

  三、破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的对策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国家即将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要深入研究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程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四)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施策略体系,要改变当前零打碎敲的做法和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衔接的层面上,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澄清当前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纠正错误行为。

  (五)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探索和建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的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毕业论文的内容常见错误评析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六)要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园互动,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七)加强三支队伍的专业化。

  (八)要重视农村乡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以重点建设和扶持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主要措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上毕业论文范文提纲请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8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作者:王肖储;所在系部:学前教育;所在班级:高幼10(3);指导老师:;提交时间:20xx-06-04;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高幼10(3)王肖储;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作 者: 王肖储

  所 在 系 部: 学前教育

  所 在 班 级: 高幼10(3)

  指 导 老 师:

  提 交 时 间: 20xx-06-04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 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高幼10(3)王肖储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

  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这个年龄阶段的单方向的社会性发展。在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着年龄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年龄特征,我们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年龄阶段―用生活时间标志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样,年龄也是生理成熟、生活经验的时间标志。作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生活时间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作用。年龄本身不影响心理发展。而是不同年龄的生理成熟,或是不同年龄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发展。

  (二)我国心理学者依据我过教育制度界定的年龄阶段是两个时期:学前期,学龄期。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每个阶段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化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例如手动作的发展。这种稳定性的三个原因导致:

  1.大脑机能

  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变化,是由遗传因素制约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完善成熟的。

  2.知识经验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千层到深层。例如英语的学习:

  先学字母、单词,句子,文章,最终达到听说读写译。

  3.身体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要经过数代的种系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速度的变化。不同社会条件下21世纪儿童的智力水平比上个世纪提高很多。

  4.教育条件不同

  城镇、偏远山区的孩子,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许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及成长环境,教学条件的落后常常致使许多家长忽视教育,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等等观念,对山区、农村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另外,儿童心理的变化是以有一定阶段顺序,并且有着发展的共性与个别性。但发展是什么呢?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不断的完善、改进和复杂化。在个人身上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这种发展、与身体生理的变化有所不同。后者指的是量增长;心理的`发展量、质都有。对数的理解、最初只是点数,不知道数的意义。不知道数的组合,和拆分,到最后的能过进行乘除法的运算。总体上是,进步的,提高的。

  (二)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

  发展的连续性。在发展没发展质的飞跃时,都是在连续的量化并且是微弱的。主要表现在:

  (1)先发展的是后发展的基础,后发展是先发展的结果;

  (2)原先发展的不是消失,而是被包容在新发展的水平中。

  2.阶段性

  在环境、社会不断向个体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否定原有水平并有新的需要。这种矛盾性使得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

  3.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总体上是不断进步、提升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简单到复杂、不断进步;

  (2)各个阶段顺序、方向不可逆转,婴儿期与幼儿期不会颠倒;也不能省略,从婴儿期直接到老年期。

  4.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同。婴儿期、青春期;

  (2)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注意能力的发展、要比思维的发展要快;

  (3)不同的儿童、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在某一年龄,儿童对某些知识行为比较敏感、容易学习,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学习困难,影响终身。危机期:心理发展出现紊乱、出现反抗敌对行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9

  1、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预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要害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2、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把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3、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

  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0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1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撰写,弥补了以前学习过程中很多的不足。作为一个学前专业学生,由于经验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很好地完成是有难度的.。

  我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和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2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来更好地谋生,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外出打拼的父母与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教育监督的情况下,心理、行为、学业都出现了一定的理由。当这些理由日益严重,这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是核心理由,只有在制约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质量,推动农村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农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见识、学到技术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留在农村由亲人照顾,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 3亿,其中从农村进入城镇的占74%,中国随父母进城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已经达到了640多万,而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有多达2200多万。而且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可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定产物,我们没办法阻止它的产生,只能探索别的出路来弥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的目前状况

  在网上输入“留守儿童理由”会出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报道。内容主要归纳为“留守儿童”的心理理由、行为理由、教育理由等 。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则是这些所有理由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由。从儿童自体的方面、家庭的健康方面乃至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诸多理由。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获得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结果就导致了他们表现出个性冷淡、不合群、情绪不稳定、制约能力差、自卑、自私孤僻的性格。这样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期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学业不如以往用心对待,学业完成情况也就不太好;在没有父母监督学业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低或其他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学习关注过少,“留守儿童”在学业上有理由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业下降。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会出现理由,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这个理由表现更为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溺爱或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护作用。留守儿童,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以下行为上的理由:任性叛逆、违反学校纪律,例如上学期间旷课、跑去网吧上网,看不良录像,结识社会不良少年、拉帮结派、 等。在留守儿童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却没有得到父母、老师的及时教育、正确引导,以后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健康细胞。

  三、农村教育理由目前状况的分析

  (一)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其学习表现,比如性别、性格、个人能力等。在中小学阶段,男孩在学习方面上与女孩相比,相对缺少自律,因此在缺少父母照顾和监管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自主去学习,学业容易受到影响。在个人能力方面,以往的研究均显示,个人能力会影响到学习表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更强,因而学习成绩更好,在学习上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对以后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的期待也会更高。

  (二)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到小孩的心理和学业。父母外出务工有助于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决定孩子是否继续他们的学业。由于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外来孩子入学困难等一系列理由使得父母被迫将孩子留在农村。虽然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在我国,但孩子的书本费用、生活费用等对于一些家庭也是很大的压力。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习表现。如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会更高,给孩子起到健康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学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小孩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社会因素。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表现,一个学校良好的基础设施、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里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学生之间的融洽氛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社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都可以减轻“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理由带来的不好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减少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从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着手;通过媒体力量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次是学校要提供安全的住宿条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理由,尽可能选择近距离城市打工,经常回家或父母一方在家教育孩子,尽量做到至少有一方家长在孩子身边照顾、关心、教育他们;在孩子身边的监护人必须起到监护作用,对孩子认真负责。

  参考文献:

  [1] 周林、青永红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3]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田.中国公共卫生,20xx.24 (8) :917 - 919.

  [4]叶敬忠、土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xx.07

  [5]邹新树:《中国城市农民工理由》,群言出版社,20xx年1月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3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摒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xx,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2-40.

  [5]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xx,(1):20—22.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哲学与生活:校园生活中的哲学

  哲学论文辅导:生态权利问题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4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措施

  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1.2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2]

  2.2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3]

  2.3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3促进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3.1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3.2优化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5

  摘要:教育资源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高效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随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新形式下自学考试遇到的新挑战,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助学形式弊端日益凸显,考生的学习方式已影响了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考生更大的学习平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其不受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自学考试;资源库;网络助学

  教育资源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它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1998年初,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及早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轨道,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重视学习体系。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在自考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促使网络教育资源建立迫在眉睫。

  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的社会学习体系,“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制度的三个要素,在学习阶段,更多的强调学习者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网络助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授助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另外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和学习费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成了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助学形式是社会助学必然趋势。

  (2)多种社交网络工具的开发利用,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赋予了师生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也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不敢提问,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避免了课后学生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解答的弊端。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支持和促进了网络助学形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状

  (1)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高考失利的普高生、职高生,学习意愿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坚持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不带书,上课内容几乎没有印象;对书本涉及的知识不感兴趣,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聊天说话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法迁移,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会主动寻找有利的学习资源,学习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考试通过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依赖远大于对教师的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高。所以学习资源在自学考试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中央电大对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2.9%的教师和67%的电大学生反应平时使用时间最多的还是网络教程媒体。这表明,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比其他教育体系的学生较多地依赖于教程学习。所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自学考试制度下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各自考助学机构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高等教育课程教师或水平达不到要求,专职教师少,外聘教师多。外聘教师一般只负责上课,课后的辅导和交流无法实现;相同的课程、不同学期经常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甚至有些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无法落实,学生缺少除面授以外的学习途径,考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考生除了课本和历年真题及一些劣质的模拟题外,很少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辅导用书、实训教材。自学考试所有课程都是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繁多,考试题目往往设计教材的绝大多数章节,既有知识的考核,也有知识运用和能力的考核。因此,仅靠课本和做题无法满足考试需要。

  (3)自考助学机构在教学上缺少科研与合作,专职教师几乎不做科研,没有仔细研究自学考试教学规律,缺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有些问题仅采用传统的面授形式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且经济投入较大。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分散学习,弥补以上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外更深入地自行学习。

  四现有资源共享程度低

  我国资源的建设如课程资源、网上资源库、师资和多媒体资源等有了一数量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这些资源基本都属于高校内部资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局面。我国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各个试点院校之间相互独立,阻碍了资源建设和共享,学校自身的各种网络资源建设也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学习资源的共享、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但个别教师制作的资源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使用性、针对性强,难以实现规模化的资源共享。网络教育中公共免费站点非常少,大多是带有商业性质,如一些培训机构网站、个人出售学习资源网站等。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将免费提供师生使用,建设者和使用者可自主扩充资源内容。

  五新形式下,自学考试的新挑战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二条中写到“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所以,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杜刘家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文中提出,我国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模式转变;由原来注重考试的主导和促进作用逐步向考试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转变;由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更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仅依靠一纸文凭难以适应职业竞争。以获得学历文凭为主要教育目的的助学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现行的自学考试制度下,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指孤立地学习,而是要为自主学习的考生提供充分的、便捷的、有效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系统。自学考试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了无形资源,如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无形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涉猎多领域知识,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六结论

  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式。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赋予自考生更大的学习平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学习过程不断克服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要建立完善的自学考试资源库还要靠多方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

  [2]胡三宁.自学助学网络助学体系建设[J].应用研发-教育信息化,20xx(16):186-187.

  [3]朱春晨,洪新丹,吴姗姗.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及其调适[J].综述-专著,20xx(14):25-26.

  [4]催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师资源整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xx:17.

  [5]北京市成人教育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市[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6]李文治.自学考试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9.

  [7]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6-39.

  [8]杜刘家.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考试,20xx(4):18-20.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1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2-05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03-26

学前教育04-30

毕业论文总结09-21

毕业论文开展03-17

毕业论文感谢03-14

毕业论文的形式08-31

锅炉毕业论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