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
陶行知先生在1935年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了。因此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的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段话包含着一种教育思想,即终身教育的思想,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的,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明确指出和阐述了“终生教育”的概念和思想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终生教育”可以认为是“生命全程的教育”,也就是陶先生口头上常讲的“整个寿命的教育”。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将人生划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和学龄后三个阶段,且只注重学龄阶段的教育,将人生抛开了一大半,这实际是一种“短命的教育”。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在学校教育阶段才开始,也不是在学校教育结束后就算完事,应当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整个寿命的教育”。他主张“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生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把教育的周期同人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把教育寿命延伸到个人身体寿命一样长,认为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
在当代,国际上把终身教育定义为:与生命共有,外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是一种理念,是引发一连串的关注和研究方向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教育思想,它具有综合、整体的育人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终身教育是具有持续(贯穿一生各个阶段,包括婴儿、幼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等六大阶段持续不断的)过程、整体(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并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连续、联系起来)、完全(把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完全沟通协调起来)和全面(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意义上的教育。
对比来看,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理论观点竟然与今天最先进的社会发展理念惊人的一致,它如同经过风雨洗礼的宝石,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黯淡,相反,更加璀灿夺目。陶行知先生以哲人的睿智,准确地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走向,其具有超前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主张令人仰高弥止,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先生那穿越世纪的深邃目光!当我们面对陶行知当年那充满思想锋芒的话,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一些教育现实所说,因而今天听起来,我们还觉得那么振聋发聩!虽然已经走进了新世纪,但我们仍然听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回声------
这究竟是因为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还是我们思想进步的步履太缓慢也太沉重了些?
我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求,通过对先生相关论著的认真解读以及对当代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我发现,终身教育从本质而言也就是“终身受教育”,或者说是“终身学习”。陶行知先生提出:“终生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不断进步”等等就是终身学习的态度,不学习就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前进的脚步,将被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所淘汰,进而变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地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学习必将成为一个人终身的需要和过程。
陶先生在《最后一封信》中提出了学习的五项修养:“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四为和平而学习,五为科学而学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