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管理硕士管理学辅导:控制
公共事业管理控制是指按照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指标实现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共管理硕士管理学辅导:控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的含义与类型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要确保组织的所有活动与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相一致,从而使得活动更加有效的管理活动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控制职能具有垂直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控制的功能:
1、对组织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2、协调组织行为
3、提供修改计划的依据
所谓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限制偏差的累积。
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小的偏差失误在较长时 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因此管理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信息。
(2)、适应环境的变化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 间。在这段时 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反应。
管理控制的特点都有哪些?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标准、方法不能固定不变,应动态,提高适应性及有效性;
3、管理控制是作为人的控制并有人来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要靠人来完成执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
除了目的性这一突出的特点外,管理控制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
(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控制的类型
(一)事前控制、现场(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
2、现场(过程)控制
3、事后控制
(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间接控制。所谓间接控制是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的控制。缺点是滞后性。
2、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
(三)任务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控制
任务控制也称为运营控制,主要是针对基层生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进行的。
管理控制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观测组织的活动状况,以此考核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成绩,控制其运行行为。
战备控制是对战略计划实现程度的控制。
三、有效控制的要求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1、防止过度控制或控制不足
2、全局统筹,突出重点
3、适度控制是要求控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控制的类型:根据控制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类: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
简述前馈控制的优点及其困难
答:前馈控制的优点有:
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
由于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困难在于: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一、预先控制:
工作开始前对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防范(如规章制度的制定)
1、优点:
1)可防患于未然;
2)适用于一切领域所有工作;
3)针对条件的控制,不对人,易于被接受并实施;
2、缺点:
1)大量准确信息;
2)对过程了解;
3)及时了解新情况及问题;
在工作正在进行中所施与的控制,叫现场控制,也称为同步控制或同期控制。
简述现场控制及其类型。
答:在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叫做现场控制。它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监督是指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指导是指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二、现场控制:
工作进行中(管理者亲临现场)主要职能:监督:按预定标准检查;指导:据自己经验指导,或共同商讨解决;
优点:有指导职能,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缺点:1)受管理者时 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短;2、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因此不可能成为日常性的控制办法,只能是其他方法补充。
简述现场控制的弊端。
答:1)容易受到管理者时 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2)应用范围较窄。
3)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
反馈控制是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故常称为事后控制。
(传统的控制方法多属于事后控制!)
三、事后控制:
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不合格产品进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结果上,矫正今后活动。
优点:总结规律,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
最大弊端: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
有效的控制工作一般由三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1)建立控制标准
(2)衡量偏差信息
(3)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工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控制标准:是前提,依据和尺度;
2、偏差信息:与标准要求偏离的信息,是工作的重要环节;
3、矫正措施:据信息分析原因,采取行动;目的:纠正偏差,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从逻辑关系上说,制定计划本身实际上构成控制过程的第一步。但由于计划相对来说都比较概要,不可能对组织运行的各方面都制定出非常具体的工作标准。一般来说,计划目标并不可能直接地用作控制的标准。因此,需要将制定专门的控制标准作为管理控制过程的开始。
四、有效控制的原则
为了使控制工作做的更加切实有效,这里对管理控制中一般需要注意的几条原则概括如下:
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4、控制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的问题
5、控制工作应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1、 不同计划不同特点:
控制所需信息各不相同;
2、控制应当反映组织结构类型和状况,并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
控制必须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的含义是什么?
答:1)渠道畅通:要能在组织中将反映实际情况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迅速地上传下达,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
2)责权分明:要做到责权分明,使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二)、控制应当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1、控制要突出重点:
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体现成果的关键因素控制;
2、控制应强调例外:
1)、着重于意外: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2)、对例外的重视程度:不仅依大小而定,要考虑实际情况;
3)、必须与关键问题结合起来;
(三)、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1、灵活性: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与计划一同变动;
2、及时性:要注意信息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才能及时纠偏,否则不起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3、坚持适度性,注意成本:投入也大未必导致计划更顺利地实施是;
四、控制应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客观性只是实事求是,精确性指信息无误,具体性指尽量具体说明;
五、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控制工作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哪些好处
优点:
1)、有助于发挥职工积极性及创造性;
2)、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并不意味对职工放任自流,工作目标应服从于总体目标,并有助于其实现。
第二节 控制的标准及制定方法
一、标准及其形式
二、制定控制标准依据的原则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则
2、控制关键点原则
3、体现控制趋势的原则
4、组织适宜性原则
5、控制的例外原则
三、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
1、确定控制对象
(1)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预期和对发展趋势的把握
(2)资源投入
(3)员工的活动
2、选择控制重点
3、制定标准的方法
(1)统计方法
(2)经验评估法
(3)工程标准法
公共管理硕士管理学辅导:控制
一、控制的概念
定义
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的要求相一致,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职能之一。
重要性
适应环境变化: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如市场需求的波动、政策法规的调整等。通过控制,组织能够及时察觉这些变化,并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例如,一家制造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环保性能的要求提高,便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控制产品的环保指标,以满足市场需求。
限制偏差积累: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工作可能会偏离计划。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偏差,它们就会积累起来,最终导致组织目标无法实现。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偏差的扩大化。比如,在项目管理中,如果发现项目进度出现轻微延误,通过控制机制及时调整资源分配或工作计划,就能防止延误进一步加剧。
提升组织效率:控制有助于优化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绩效的评估和分析,管理者可以识别出效率低下的环节,并采取改进措施。例如,通过对行政部门工作流程的控制,发现某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效率低下,就可以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
概念:前馈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它发生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通过观察情况、收集信息、预测趋势,提前采取措施以预防问题的发生。
举例:学校在开学前,根据以往的招生情况、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这就是一种前馈控制,它可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资源不足或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再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时,提前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调研和分析,制定研发策略,防止研发方向出现偏差。
优点: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问题的发生;由于在工作开始前就采取了措施,能够减少事后控制的成本和损失。
缺点:需要准确的信息和预测能力,如果预测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控制措施无效。而且,前馈控制设计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同期控制
概念:同期控制也称为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指导和纠正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举例:生产车间的主管在生产线上巡视,及时发现工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并当场纠正;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助手根据手术的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品,这些都是同期控制的例子。
优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使工作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进行;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缺点:容易受到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能力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对问题的判断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控制效果不佳。而且,现场控制可能会对员工产生较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反馈控制
概念:反馈控制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控制。管理者通过对工作结果的评估,将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改进未来的工作。
举例:企业在季度末对销售业绩进行评估,发现销售额未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市场反馈和销售团队的工作情况,找出销售不佳的原因,如产品定价过高、促销活动不足或销售渠道不畅等,然后在下个季度调整销售策略。
优点: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执行效果的真实信息,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未来的计划和工作方法;可以通过对过去工作的评价,激励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绩效。
缺点:反馈控制是事后控制,在发现问题时,损失可能已经造成。而且,由于结果已经产生,可能会导致员工对反馈信息不够重视,认为已经无法改变过去的情况。
三、控制的过程
确立标准
定义:标准是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控制的基础。标准可以是定量的,如产品的产量、质量指标、成本预算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服务质量、工作态度等。
制定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目标、计划和以往的经验来制定标准。例如,一家餐饮企业根据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和行业平均水平,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服务员的响应时间、菜品的上菜速度、顾客投诉率等指标。同时,还可以参考同行业的最佳实践、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标准来制定标准。
衡量绩效
定义:衡量绩效就是按照确立的标准,对实际工作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这可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员工工作行为、检查产品或服务质量等方式来实现。
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统计报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抽样检查等。例如,为了衡量生产部门的绩效,可以通过查看生产报表中的产量、次品率等数据,同时实地观察生产现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秩序。
比较分析
定义: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偏差可能是正偏差,即实际绩效超过标准;也可能是负偏差,即实际绩效低于标准。
分析原因: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可能是内部因素,如员工技能不足、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等。通过深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才能为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纠正偏差
定义: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偏差。纠正措施可以包括调整计划、改进工作流程、培训员工、更换设备等。
注意事项:在采取纠正措施时,要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考虑措施对组织其他方面的影响,避免引发新的问题。例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而更换新的生产设备,需要考虑设备的成本、操作人员的培训、对生产进度的影响等因素。
四、有效控制的原则
适时控制原则
含义:控制应当及时进行,在问题刚刚出现或者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候就采取措施。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对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适时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例如,企业通过实时的销售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销售异常情况,如某个地区的销售额突然下降,管理者可以马上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如调整促销策略或加强销售团队的管理。
适度控制原则
含义: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控制过度会束缚员工的手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控制不足则无法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应用: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控制程度。例如,对于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在研发环节可能需要给予员工较大的自主权,控制程度相对较低,以鼓励创新;而对于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质量和安全方面则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客观控制原则
含义:控制应当基于客观的标准和事实,避免主观随意性。标准要明确、具体、可衡量,评估工作成果要以客观数据和实际情况为依据。
应用:在绩效评估中,采用客观的绩效指标,如员工的工作完成量、产品质量合格率等,而不是凭借管理者的主观印象来评价员工的工作。同时,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弹性控制原则
含义:控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能够及时调整。
应用:例如,在面对突发的市场需求变化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时,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措施需要及时调整。原本按照正常市场需求制定的生产计划可能需要根据实际订单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大,同时质量控制标准也可能需要根据原材料供应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公共管理硕士管理学辅导:控制】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2011公共管理硕士复习:控制篇知识点下04-26
公共管理学作业104-30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08-12
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08-31
公共事业管理学期论文05-05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致谢词范文10-02
公共事业管理学生英语简历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