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1 08:12:5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总结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 巧 专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兰兰过桥》,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急:上面是“刀”字头,下面是横折,横, 横,不是“山”字,最下面是“心”字底。

  桥: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是“乔”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最原始的桥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笔顺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注意与“矛”字区分。

  巧: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专:独体字,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工程师。一天,他开车带兰兰去玩,过大河的时候来到潜水桥上,他们看到了鱼和船;要过小河时,爷爷取出塑料管子充好气,就和兰兰走上了塑料桥。过桥后,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四、练习

  1、指导学生

  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原野 野花 桥梁 专家 桥顶

  提包 结实 轻巧 取出 惊奇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9 兰兰过桥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

  (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

  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

  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5、抓住重点学习五至九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想象塑料桥的样子。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

  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

  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习作内容: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1、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2、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教学目的:

  1、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问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存过这样的经历吧,

  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l、先进行同学问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2、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自己帮助别人 别人帮助自己

  二、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1、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2、要把事情的经过和你最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三、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1、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让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好后,读一读,认真修改一下。

  三、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四、个人根据评议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

  美、大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

  板书: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

  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

  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出示导学提示:

  自读、感悟、交流、朗读

  ⑴ 读读课文: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⑵ 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

  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

  ⑴ 长廊:

  很长、很美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

  ②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

  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阁、排云殿:

  华丽、华美,金碧辉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静、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 十七孔桥: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颐和园真美呀!

  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

  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

  生:赞美、喜爱……

  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

  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

  3、小结:

  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小学语文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