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四)学唱歌曲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着首个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采用小声跟唱,教师领唱,学生领唱等多种形式,最后进行表演唱,小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竞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的目的。
(五)活动
可事先布置收集各类学生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通过补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3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②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④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1、2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段。
学习第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段。
三、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指导写字。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五、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目标
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重点难点:
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日记格式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日记吗?(请知道的小朋友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特别讲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把字音读正确
2、 开火车读词语,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 分组再读课文。
4、 说说两则日记分别写了什么事?
三、 指导写字
1、 认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用这些字分别组词语。
2、 分加指导,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写一则日记。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 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 用多种方法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二、 朗读感悟
1、 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
3、 分小组体会读
A、 合作学习。
B、 指名汇报交流
C、 小结:日记要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4、 学生细读
A、 小组讨论:这两则日记写了些什么?
B、 指定小组汇报
C、 小结:日记是对自己说的话,必须真实。有些小秘密,都可以记录在里面。
5、 学生精读
A、 学生读两则日记,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B、 比较这两则日记的不同,指名回答。
C、 小结:日记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写日记要写一天里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三、 拓展活动
1、 展示自己。
2、 当小医生修改日记。
小学语文教案4
1新设计 2新设计 3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6
问: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答:一个完整的教案之中,以下这几点内容缺一不可。初学写教案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坚持写一段时间就会得心应手了。
一、确立教学目标
一篇完整的教案必须要有教学目标,所谓的.教学目标就是你这一课要达到什么程度。在写教案之前这一点一定要考虑清楚,确立目标之后才能往下进行下一步。
二、确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你本节课必须完成的目标,而教学难点就是相对来说不容易达到但又要求达到的目标。这两点一定要区分开,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三、设计导课
导课指的是你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之中,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激趣性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法等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导入形式来进行导课。
四、讲授新知识
导入新课之后就开始讲课啦!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点睛部分,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好好设计这一部分。
五、进行总结
课文讲完之后就要收尾了,这时我们需要用一段话来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称之为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
学习比喻的妙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全文内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其中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
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
2、组词训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
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
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
四、总结本课时:
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体会比喻的妙用。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析。
二、继续学习本课。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说说自己学习本课总的感受。
2、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你从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体会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
4、这一段描写的景色美吗?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三、小结本课时。
夕照是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充满生机的。夕阳还会变成怎么样呢?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写写生字词语。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进行仔细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
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用于重要部门
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用于建筑物
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
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情况
交流时先小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时,注意比较同学填的内容的异同,抓住生成点,在比较与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这儿要注意:学生填写的内容没有,只有更好。
3.指导逐段细读品析,领悟多种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除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外,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的?
引导领悟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领悟出“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诠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夹丝网防盗玻璃”运用了“举事例”的方法。说明“夹丝玻璃”的坚硬时,用“藕断丝连”来形容。说明“变色玻璃”时运用“打比方”,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和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说明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的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评选推销员。
1.组内自主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并购买,下面大家就来当一次推销员,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赢得顾客的青莱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小组内推销,选出一个最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友情提示:
(1)要介绍好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2)推销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推销具有创意,注意语言表达、态度等。
2.全班交流,评选。老师当主持人,学生当评委,师生共同评选出创意、推销词、推销效果的“推销员”。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推销员”,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能力的空间,学生全身心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提高口头表达、倾听和评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每人结合课前预习时对新科技的了解,创意一种新型产品,用一段话写清楚了,最后评出“小小发明家”。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师生点评,评出“小小发明家”。
4.小结: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创意,新奇实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学习,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史写上更加光彩夺目的一笔。
小学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3、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全面的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外表。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指导读出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难点: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什么是劳动模范?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指名——范读——齐读)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围绕这个问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自己打开书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记得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鸟类朋友?
出示凤凰猫头鹰乌鸦麻雀谁愿意叫叫它们的名字?
出示推荐劳动模范调查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指名读。
用推荐、调查说一句话理解词义。
3、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
师:小动物们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自己默读课文)
师:小鸟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从课文中找找读读。“许多小鸟推荐猫头鹰,说它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应该当劳动模范”
让学生点评:捕鼠能手,田园卫士,真能干。
师:就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结果怎样呢?(凤凰派乌鸦、麻雀去调查)请你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书边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调查的?
师:谁和大家说说乌鸦是怎样调查的?
乌鸦
师:谁来说说乌鸦是怎样汇报的?(生读原句。)
想想:乌鸦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汇报:猫头鹰太懒了师追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我大白天查看时,猫头鹰还在睡懒觉。我又向周围邻居了解情况,大家都说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睡大觉。
师:能不能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怎么读让我们听出来不能让猫头鹰当拉动模范?可以把“都”、“总是”变红。乌鸦是不是就和一个人调查了?(不是)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大家都说)那你该怎么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认真、负责)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猫头鹰太懒了,所以说?(课件出示句子)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师:大家看,这句话后边是什么号?(随着学生说问号变成红色)你们都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注意评价(课件出示句子)
这样一个懒汉,不能当劳动模范。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懒汉?
师:现在你们就是乌鸦,你们特别不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所以,你们就向凤凰大王汇报。
(创设情境:小动物们都说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我派小麻雀、乌鸦去调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哎,小乌鸦回来了,我得问问去,乌鸦你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快向大王我汇报汇报。
麻雀
师:也不知道麻雀调查的怎么样?哪只小麻雀向我汇报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叫声难听,非常吓人。如果让它当劳动模范,会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让外国耻笑。
师:它相貌什么样?叫声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猫头鹰的图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乌鸦和麻雀都认为猫头鹰不能当劳动模范,凤凰听了他俩的汇报怎么说的?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凤凰是怎么说的?你能试着填填吗?(出示填空)乌鸦,猫头鹰在()干什么,你()了吗?麻雀,你怎么能()呢?你们再去()。
师:小乌鸦你们只调查了夜晚,调查白天了吗?你们的调查怎么样?小麻雀你以貌取人。什么叫“以貌取人”?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一说。(指生说)这就叫以貌取人。
师:那怎么办?再去调查。
师: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呢?我们也和乌鸦、麻雀一起去调查调查。
师:猫头鹰也来了,你们赶快去和它打听打听情况吧?(师扮演猫头鹰)
师:这只是猫头鹰自己的说法,光听它一个人说行吗?(向他的邻居打听打听)这次,它们是夜里去调查的。它们在树林里看到了黄莺、喜鹊,就和它们了解情况。
师: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夏天里猫头鹰起码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个夏天吃掉二斤粮食,一个夏天就为人们抢救下成吨的粮食。)不愧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
师:哦。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学生说(教师板书:擦掉“吗”)
师:猫头鹰能为人类保护许多粮食,我们认为它能当劳动模范。还有什么模范?那“模范”这两个字怎么写?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这两个字?(卡片)
师:怎么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描,体会(摆好写字姿势)
师:板书(范)
生展示,再写一个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能干的鸟,它们也能当劳动模范,还有谁能当劳动模范,说一说理由。可以这样提醒孩子:()能(),怎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96——99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难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光荣之家、车轮、轮船、星期、日期、第一名、班主任、公式、郑州。
3、读句子识字。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4)狮了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是万兽之王了!”
4、固识字: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效果。
5、写字指导:重点指导“之”,点不宜太大,捺要写平,“第”竹字头要写小些。“轮”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之 轮 期 第 任 惯 式 眯 郑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别人。
二、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读课文,与学习伙伴交流体会。
(二)朗读感悟。
1、出示图片:狮子在开头结尾分别宣布了两个决定,读一读狮子说的话,看看两个决定有什么联系。
2、学生读后说出:前面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后面却说;“不用再往下轮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小猴子已经做得最好,并且已经得到了动物的'拥护。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3、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读一读,体会一下角色的特点,读出语气。
4、朗读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伙立刻欢呼起来。(小猴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6、如让你当“万兽之王”,你准备怎样做?
四、板书设计。
1.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弟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弟子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弟子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
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
课件出示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 看 连
思 查 调
温故 知新 猜问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教学难点: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
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空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认识8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了解和探索大海与人的关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线自学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四大海的特点,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的画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呢?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懂的词查字典。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边一点,右边不要加横。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作者游览的死海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浏览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学习课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景色美丽、奇异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五颜六色,像彩虹,变幻多彩的光晕。
2、名字奇特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来
3、浮力大
引导学生读第6-9自然段,领会作者好奇兴奋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补充有关死海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三、再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小学语文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