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
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
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
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6○20xx○62100○8975○57
二、新课教学活动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459○456730○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3753094202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右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
数位: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2356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课后习题
一、口算。(12分)
1.5×7=36+35=60+25=76-40=68-5=24-8+7=
9×6=6×7=12+28=80-23=8+7=8×5+4=
二、脱式计算(32分)
44+28-154×6+764+(52-29)65-5×9
32-25+1576-18+3924÷6×863-(32-23)
三、在正确算式后面的()里画“√”,错误的画“×”。(6分)
1.小明吃了7个,还剩多少个?
(1)4×3-7=4(个)()
(2)4×3+7=19(个)()
(3)4×3-7=5(个)()
2.小明看一本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看的同样多,这本书还剩多少页?
(1)40-8-8=24(页)()
(2)40-8+8=40(页)()
(3)40-(8+8)=24(页)()
四、解决问题。(50分)
1.二年级一班的图书箱里共有48本书,今天新增加了14本,又借出去了2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2.6元应找回多少钱?
3.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共87棵。桃树有多少棵?
4.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5.小红有45张画片,她送给了小华7张,送给了小强10张,还剩多少张?
6.老师出了4栏口算题,每栏9题。小明算了34题,还有几题没算?
7.36元5元28元元
(1)买5个和一辆一共需要多少元?
(2)90元买一顶和一个,还剩多少钱?
(3)自己想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8、小红在看一本68页的书,他已经看了20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
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1: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
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二年级(1)班的小红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学生2: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1-2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3-1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1-14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2-09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1-1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0篇01-1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1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