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灵巧的手教案

时间:2024-04-23 19:05:21 宇涛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灵巧的手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灵巧的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灵巧的手教案(通用10篇)

  灵巧的手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性游戏活动中感受手部的各种动作及其变化。

  2.学习用语言表达手部动作。

  3.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豆子、珠子、面团、油画棒、小瓶子、抹布、等,并分组摆放好。

  2.幼儿用书第3册第17-18页。

  3.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动动小手

  教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小巧手,现在我们让它动起来好吗?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活动各手指。

  二、认识各种材料教师: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各种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呢?

  教师依次出示材料,引导幼儿了解。

  教师:我们大家的手都是灵巧,现在看看自己的小手,像想你们用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玩?你们想玩一玩吗?(想)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来玩玩吧!

  三、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玩的材料。自由玩珠子、豆子、面团等。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谈话活动:

  教师:刚才你们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呢?(引导幼儿使用动词回答:如: 穿珠子、捏面团、滚瓶子、擦桌子。)教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事情,真是一双灵巧的手。我们的 小手除了会做这些事情外,还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做游戏:"猜猜看"。

  教师:老师也有一双能干的手,也会做许多的事情,你们来猜猜看我在做什么呢?

  教师做各种动作,幼儿大胆猜测。如:洗脸、摘果子、梳头、刷牙等。

  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小手的作用。--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看看他们的小手都在干什么呢?

  四、教师小结:

  哦,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手可真能干!我们以后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正成为一双灵巧的小手。

  10:05--10:15 盥洗活动正确的洗手,卷衣袖,双手向下把手淋湿,抹肥皂,搓手心。

  10:15--10:45 户外游戏

  灵巧的手教案 2

  活动目标:

  通过折剪、拼贴正方形,感知图形间的组合和分解的关系。

  2.愿意动手动脑,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感知图形间的组合和分解的关系。

  活动难点:能将剪后的四个小正方形和四个小三角形拼回一个正方形。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区域中已练习剪直线。

  物质准备:

  教具:示意图一张(上面贴有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纸);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纸,上面有虚线)、白色底板纸、剪刀人手一把,固体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激发兴趣

  引导语:今天,郑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宝宝,看看是谁?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今天图形宝宝要跟我们做游戏。请你们来当魔术师,把正方形的纸变成其它图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折折剪剪,感知图形之间分解的关系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请你们把这些正方形沿着虚线折一折,再数一数正方形变成了几个图形,然后沿着虚线剪一剪,看看会变成什么图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正方形与长方形、三角形的关系

  师:(出示示意图)魔术师都变好魔术了,我们一起数数,绿色手帕变成了几个小图形,它们是什么形状?蓝色小手帕变成了几个图形?它们是什么形状?橘黄色小手帕变成了几个图形?它们是什么形状?紫色小手帕变成了几个图形?它们是什么形状?

  小结:原来一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两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还可以变成四个小正方形和四个小三角形。

  三、拼拼贴贴,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过渡语:你们真是能干的魔术师。你们能不能把它变回去,让它再变成正方形呢?

  1.教师介绍、示范操作材料和方法。

  师: 看,老师还用这些图形变回原来的小手帕了,你们也来试试吧。

  2.幼儿拼贴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变化。

  四、活动延伸

  师:刚才,你们在拼贴的时候觉得哪个最难拼?为什么?谁拼成功了?你是怎么拼的?没有成功的魔术师活动结束后再去试一试吧。

  灵巧的手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识指纹等手部细节及其功能。

  2、知道可以用手语、手势与人沟通交流。

  3、乐意用双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材料准备:

  (1)PPT课件。

  (2)探究箱两个,其中一个探究箱里放方形和半圆形积木、海洋球、表面有凹凸点的发光球、魔术贴、苹果、木夹子等,另一个探究箱里放海绵、泡泡泥、丝瓜络、丝巾、水晶球、装有温水的小气球、卡纸、眼药水空瓶等。

  活动过程:

  1、体验活动:探究箱有什么。

  (1)幼儿分组触摸两个探究箱里的物品,说说自己摸到的是什么。

  (2)和同伴交流摸到不同物品的感觉,说说自己是如何分辨出来的。

  2、探究活动:我的手。

  (1)小组观察与讨论:认识手指、手指甲、手腕等,讨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观察、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手的异同。

  (3)思考:手上的细纹是什么?幼儿观察手指指纹图,对比自己的指纹,说说自己的指纹像哪一种,再和同伴的指纹比一比,说说指纹的'作用。

  (4)自由讲述:可以用手做哪些事情。

  3、观察手语图,积累经验。

  (1)说说:嘴巴不能发出声音时如何交流?观察手语图,和同伴讨论手语的作用,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与同伴进行交流。

  (2)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手势和别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在有较大噪声的环境中或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势和别人交流。

  4、实践活动。

  幼儿分组,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椅、整理玩具和图书等。

  灵巧的手教案 4

  活动名称:

  灵巧的手(综合)

  设计思路:

  手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和使用的。中班的孩子,自己动手既是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这时期的幼儿,总想摆脱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儿对自己的手缺乏真正的了解,缺少保护手的知识和能力,为此在《身体的秘密》主题下开展《灵巧的手》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五个手指对我们都有用,要让自己的双手变得本领更大。

  活动目标:

  1、在比较中,知道手指的不同特点,知道它们的名称。

  2、了解五个手指对我们都有用,感受到我们的.双手本领大。

  活动准备:PPT、黄豆、手型图片活动重难点:知道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五个手指都是有用处的。

  活动过程:

  一、我的手指会说话T:看我的手指会说话,你的呢?(大拇指,真棒)

  二、灵巧的小手(认识五个手指,感知五个手指都有用。)

  1、回忆手指名称提问:你还记得五个手指的名称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小结:五个手指有自己的名称,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观察手指(1)通过比较,发现手指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弯曲、指纹、指甲不同:长短、粗细

  3、出示手形图片

  (1)讨论:如果五个手指是一家,他们像家里的谁?你觉哪个手指的本领大?它能帮你做什么事情?

  (2)哪些手指经常用到?哪些手指不是经常用到(小指)?

  4、抓黄豆:操作尝试,用三个经常用到的手指和用五个手指分别抓一次黄豆,数一数哪一次抓的多。

  小结:五个手指少了谁都不行。五个手指是一家,相互配合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三、灵巧的小手来报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有兴趣用小手来学会不同的本领。)

  1、观看PPT。

  2、谈论:哪些活动我擅长,哪些活动我有点会,哪些活动我准备学?

  3、看看同伴哪些想学的本领和自己的相同。

  活动延伸:结伴学习各种动手活动。

  灵巧的手教案 5

  目标

  1、根据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添画成完整的物体形象。

  2、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准备

  1、作品《指影》。

  2、白纸、记号笔、报纸。

  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欣赏作品《指影》,说说指影的内容。

  2、讨论并用手指学做指影。

  二、尝试表现

  1、留下不同的指影:教师演示描画指影,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是怎么描画的?

  2、想象还能做出其它不同的姿势吗?

  3、想象这些指影像什么?这些手印还会变成什么?

  4、看一看想一想是怎么变过来的.呢?

  三、幼儿想象作画

  1、弯曲手指做个造型,并沿轮廓画下来。

  2、按描画的轮廓想象可能像哪些物体,鼓励别出心裁大胆想象。

  3、根据想象,添画细节特征。

  四、看看猜猜

  1、看看猜猜我们的手变出了什么?

  2、一起学学做做。

  灵巧的手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手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手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手部协调动作和手工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动讨论、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活动,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手部功能的探索兴趣,形成爱护双手、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培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手的功能多样性,掌握基本的'手部协调动作和手工制作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手部模型、手部功能示意图、各类手工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示范作品、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以及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并思考:“我们的手能做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手的功能多样性。

  新课讲授

  讲解手的结构与功能:

  (1)利用PPT或手部模型,详细讲解手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特点,强调其灵活性与力量的来源。

  (2)结合生活实例和手部功能示意图,进一步阐述手在抓握、触摸、操作工具、表达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践体验手部协调动作:

  (1)设计一系列简单的手部协调游戏,如“石头剪刀布”、“手指舞”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并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如捏豆子、绘画、写字等,强调耐心与专注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

  手工制作环节:

  (1)教师示范一种简单易学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剪贴画等),讲解步骤和技巧。

  (2)学生分组,发放手工材料,按照教师指导或自行创意进行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鼓励创新。

  (3)作品完成后,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并解说创作思路,全班共同欣赏、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手的神奇功能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爱护双手,珍惜劳动成果。

  课后作业

  完成未完成的手工作品,或尝试在家制作其他手工艺品,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和成品。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其对手部功能的认识和手工技能的掌握。同时,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灵巧的手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手的结构及其功能,理解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手部运动技能和手指协调游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部活动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手部活动的兴趣,培养爱护双手、珍惜身体的习惯。

  (2)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能力,珍视并发展自己的“灵巧之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手的功能多样性,掌握基本的手部运动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的`手指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部结构图、手影游戏道具、手工艺品(如剪纸、编织等)、手部运动视频、手套、洗手液等。

  学生准备:清洁双手,准备绘画纸和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游戏导入:“猜手影”游戏。教师用手做出各种动物或物品的形状,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引发对“手”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它是‘灵巧的手’?”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讲解手的结构:展示手部结构图,讲解手掌、手指、关节、指甲等部位名称及其功能。

  探究手的功能多样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手在日常生活、学习、艺术创作、劳动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学生举例分享。

  观看手部运动视频,学习基本的手指操和手部协调游戏,如“石头剪刀布”、“手指舞”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创意绘手”活动: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画出手的轮廓,然后在手形内描绘或写出手能做的事情,展示并分享作品。

  “我是小工匠”活动:分发预先准备的手工艺品材料(如剪纸、编织等),指导学生尝试制作,体验手的灵巧与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0分钟)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手的重要性和保护双手的方法(如勤洗手、避免接触锐利物品等)。

  拓展: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尝试用灵巧的手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如帮忙做饭、整理房间等),并记录感受。

  五、板书设计:

  灵巧的手 ———结构:手掌、手指、关节、指甲 ———功能:生活、学习、艺术、劳动…… ———保护:勤洗手、避免受伤

  灵巧的手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手部结构及各部位功能,理解手指精细动作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几种基本的手指运动技巧,如捏、握、扭、拨、弹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操作等方式,锻炼和提升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指游戏和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对生活技能学习的兴趣。

  (2)理解并尊重个体间动作发展差异,树立积极锻炼、自我提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手部结构及各部位功能。

  掌握并运用基本的手指运动技巧。

  三、教学难点:

  提升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手指运动技巧。

  四、教学准备:

  教具:手部模型、各类小型玩具(如积木、橡皮泥、弹力球等)、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课件:手部结构图、手指运动技巧演示视频、手指游戏规则说明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手工艺品或手部特技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精彩的作品或表演背后,我们的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引出课题——《灵巧的手》。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认识手部结构:教师出示手部模型或课件中的手部结构图,讲解手部主要骨骼、肌肉、关节等构成,强调手指部分。让学生指出并说出各部位名称及功能,如大拇指的'对掌功能、其他手指的抓握功能等。

  学习手指运动技巧:播放手指运动技巧演示视频,如捏豆子、转笔、弹奏简单乐器等,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教师逐一讲解并示范“捏”、“握”、“扭”、“拨”、“弹”等基本动作,强调手指间的配合及力度控制。

  (三)实践活动(25分钟)

  手指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游戏(如“石头剪刀布”升级版、手指操等),在规定时间内练习并展示。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手指灵活性与协调性。

  手工制作:提供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如纸鹤、纸船等)或剪纸图案。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手指运动技巧,提高操作精度。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分享与交流:邀请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手工制作心得,或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全班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运用了手指运动技巧?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

  教师总结:强调手指精细动作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手部锻炼,提升手部技能。

  六、课后作业:

  完成一份“我的手指日记”,记录一周内自己运用手指运动技巧进行的活动(如写字、画画、做家务等),反思手指灵活性与协调性的提升情况。

  与家长共同设计一项家庭手工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并在下周课堂上分享。

  七、教学反思:

  根据课堂实施情况及学生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升学生手指灵活性与协调性、应用手指运动技巧方面的成效,以及在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表现,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灵巧的手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手部结构及功能,了解手部肌肉、骨骼、关节等基本知识。

  学生能掌握并实践几种简单手部协调性训练方法,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学生能学习并体验至少一种手工艺术(如剪纸、折纸、编织等),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合作完成手工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体器官的尊重和爱护意识,理解手部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手工艺术创作,激发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教师给出谜语“五个兄弟,个个有本领,有它吃穿不用愁。”引导学生猜测谜底,引出本课主题——“灵巧的手”。

  二、探索学习

  环节一:认识灵巧之手

  讲解手部结构:借助图片、模型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手部的骨骼、关节、肌肉等结构,强调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使手变得灵活且有力。

  讨论手的功能: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手的各种用途(如写字、画画、吃饭、打球等),理解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环节二:训练灵巧之手

  手部协调性训练:教授并指导学生进行手指操、拍手游戏、抛接小球等简单的手眼协调训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手部协调能力的提升。

  环节三:创作灵巧之手

  手工艺术体验:选择一种适合学生年龄的手工艺术形式(如剪纸、折纸、编织等),详细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三、课堂总结与延伸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手部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动手、多实践,提升手部灵巧度。

  课后作业与拓展活动:

  手部保健小调查:让学生回家询问父母关于手部保健的知识,并整理成小报告,下节课分享。

  家庭手工时间:建议家长陪伴孩子每周安排一次家庭手工活动,如烘焙、拼图、绘画等,持续锻炼孩子的手部灵巧度。

  灵巧的手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手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活动,提升学生对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认识到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爱护双手的习惯。

  教学对象: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

  教学时长: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手工艺品、绘画作品或手影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完成的?”“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引出主题——“灵巧的手”。

  二、新课讲授(15分钟)

  手的结构与功能:

  (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模型,讲解手的基本构造(手掌、手指、关节等),让学生了解手部骨骼、肌肉、神经的分布和作用。

  (2)介绍手的主要功能:抓握、触觉感知、表达情感、创作艺术等,强调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手部动作与手眼协调:

  (1)教师示范并解释一些基本的手部动作,如握、捏、戳、扭、拍、弹、画等,让学生模仿练习。

  (2)设计简单的手眼协调游戏,如“接沙包”、“叠纸杯塔”、“画直线”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手工制作: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折纸作品(如纸鹤、纸船等),锻炼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新能力。

  手指操:教授一套简单易学的手指操,如“石头剪刀布”变奏版、手指舞蹈等,增强手指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手的重要性和保护双手的方法(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尖锐物品、适当做手部运动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手、多实践,充分发挥手的灵巧性,提升生活技能和创新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未完成的手工作品,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中用手做了哪些事情,思考如果没有手,生活会有什么不便。

【灵巧的手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灵巧的手作文10-27

一双灵巧的手作文11-24

灵巧的手作文(通用21篇)09-26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作文04-13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作文350字(精选22篇)08-16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作文集锦【9篇】04-13

关于灵巧的身体的大班体育教案(通用20篇)12-02

[爸爸的手教案] 中班爸爸的手教案04-02

《爸爸的手》教案03-10

小班手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