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鱼会游到纸上吗?课文中鱼游到纸上又是指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把课文读一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
二、“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说谁?这是个怎样的年轻人
三、为什么说这位青年举止特别?举止特别的原因是什么
(“举止”是行为动作的意思。“举止特别”指一个人的行为动作独特,与众不同。)
四、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子,以读促解,以解促读。)
(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这说明他描画得细致入微。“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又说明他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画。这些都缘于那位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画,才使得女孩那样惊奇,大家围观、赞叹、议论。)(“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想到那些与它意思相近的词?)
(“他老是一个人”如果把“老是”去掉还可以怎么说?大家赞叹着,除了用赞叹,还可以换什么词,为什么用赞叹,不用赞美,赞赏,称赞?)
五、“先游到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能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教师引导学生谈主要方法(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的境界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了纸上到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1、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2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以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但遗憾的是课堂气氛没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回答问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缚,有太多的担心。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3
《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在学文,美读之后,我还引导了学生积累运用文章写作方法,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读写、读思结合。
《鱼游到纸上》这一节的教学比较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故意把课题错写成“鱼画到纸上”,由此产生疑问,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鱼“游到纸上”,“游到心里”的原因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4、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5、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本节课孩子学习兴趣很浓,回答也很积极但细节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行朗读方面还未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在这一点上要继续努力。
通过这节课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因为只有不断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4
在经过紧张的一番磨课、评课后,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还无法放松下来。其实磨课已不是第一次了,从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从最初迷茫地面对课堂到逐步找到了点上课的门道;从被批得体无完肤到渐渐听到了肯定的话音。
也许是我对自己过于自信,这次无论从教案还是上课准备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这堂课上出彩。但是在上后感觉没有自己起初预料的那种成功感,留下的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失望。在上今天这堂课前,我还借班上了一下,而由于怕压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师来听。在上这堂预演课的时候我觉得很轻松,感觉上得比较好,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朗读能力还是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让我很惊讶。经过这堂课的热身后我对今天的课可以说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应该听听更多的人的意见,不断改进,害怕压力就是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几个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也许由于外在的压力比较大,整堂课下来学生和我都没能放开胆子。原本我班学生平时上课很活跃,但是今天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平常。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应该反思的地方,平时对于锻炼学生胆量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话虽如此,但是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跟老师自身问题设计及提出问题方面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针对这堂课上后的效果及其他老师评课的'结果,我做出了如下反思:
第一、这堂课中抓住了“游”字作为线索,并从“游”字展开内容,体现主题。(本来教案的设计是这样,但是由于准备的时候没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课堂发挥不佳,致使后半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偏离教学主题,致使显得有点散乱。)
第二、上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在经过预设后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比之前也娴熟的多了。但是个别评价语还不够精彩,我想这跟平时我积累的不够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在这堂课中很多环节出现学生冷场,这是由于我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鼓动性、启发性。很多问题由于预先设计时还不够多加揣摩,致使造成问题不清晰,学生无从回答。
第三、这堂课中朗读还不够多,还不能做到从读中让学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主题。(比如文中“青年静静地观鱼”这一场景,我在上课时抓住了“静静”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理解,但是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做到了“换词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未能带领学生回到原句,细细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懂,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还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这在我平时教学中做的也还是不够的。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教训,尽管是“摸爬带滚”地在前进,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5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6
《鱼游到纸上》一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我在课堂上首先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第三,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第四,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第五,围绕单元训练要求进行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如何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7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领学生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感受了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这次展示的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6、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如何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作为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孩子,初步学习文章的写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上得相当,但学生好像入课不深,发言面不够广。
2、我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渲染情境,引领学生品味词句,但忽视了这是借班上课,没有往日的默契。当学生读得不够味时,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读去引导,还不到位,我没有停下脚步来一点点教。我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在推敲教案时,我曾想需不需要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又觉得不要那么生硬,学生明白了就行。但评委老师的意见是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难点强化。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8
五月六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顺利完成了组内研讨课的任务,感觉压在肩上的担子终于放下了。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聋哑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景,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文中写青年举止特别,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表现在“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观察金鱼入神着迷;“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忘了回家”,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注意前后联系,通过解读这些句子具体的含义,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先”,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结合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言语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课上存在的小问题还是很多,比方个别学生朗读后没有很好地加以评价,课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与工具的扎实训练的有机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应好好改进。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是一份丰厚的收获,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天更精彩!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9
这篇文章是叙事文章,主要是赞美一个残疾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足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还抠得还不够深,比如说在对“融为一体”进行换词练习时,不要仅仅只是让同学知道可以换为“浑然一体”,“浑然不知”,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用“融为一体”,而不用其它的词?从而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为“赏心悦目”解释时,可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赏心悦目。
2、对课文适当进行延伸和扩展效果更好,比如开始教学时对西湖八景作简单的介绍。
3、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扣课题,问“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抓住青年画鱼的句子进行感悟,体会到句子意思是说青年鱼画得像真的一样。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像呢?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青年认真观鱼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这样条理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回答得散乱,师花很多时间去引导了,从而也能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我心里,又游到了纸上”
这一重点问题上就非常的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0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什么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
2、学生动口动脑多了些,但动笔几乎没有。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5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5篇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最后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感觉很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1
学校要听老师的课,名日“考核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2
一、 紧扣课题,激趣导入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二、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设导语,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品句训练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通过朗读,读出青年的专注,读出青年的.投入,学生也体会到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师生之间有点拘谨,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3
教师语言还需斟酌,课堂上,老师的话较多,有些语言显得较罗嗦,孩子质疑、回答有,但是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说,显得孩子的'能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一、课堂气氛还需调动,课堂气氛没有达到教案预设时的轻松愉悦的气氛,孩子们发言不是很积极,老师只能一个劲地鼓励学生多动脑、多举手发言,但是效果不明显。课后,其他老师建议我教案设计上可以创新点,设计还是显得传统,老师提问太多,没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去悟。反思后,我确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对教材钻研还要再深入,要紧扣整本书、整个单元去备课,不能只一篇课文去设计教案,只有把握了整体,才能让整个知识链连接起来,孩子学起来也更容易。
三、对课堂把握经验方面还需向更多其他的老师学习,如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如何应答,体现老师的课堂机智。
四、在语言上还要多去锤炼,在平时的常态课中就要灌输此意识,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又能点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上是我上完课后的反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收获颇多。希望自己能够慢慢成长,能够把每堂课都上成孩子心中的精品课。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4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08-16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08-21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11-2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范文10-08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范文09-09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反思范文10-08
关于《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范文10-08
鱼游到了纸上09-30
鱼游到了纸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