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胶体》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胶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胶体》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认识胶体本质特征,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常见的胶体;了解丁达尔效应,能区分胶体与溶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训练,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胶体、胶体的性质,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意识,体会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胶体的本质特征;丁达尔效应。
【难点】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制备、丁达尔效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阳光穿过云层或树林的光柱。
【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光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揭秘这种现象。
环节二:新课讲授
【展示三种试剂】硫酸铜溶液、泥沙水、豆浆。
【实验操作】轻轻摇晃三种试剂,然后放置一会儿,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得出溶液、胶体、浊液的稳定性。
【学生观察后得出】溶液最稳定,浊液最不稳定,胶体介于两者之间。
【Flash动画】展示胶体的'布朗运动,理解胶体稳定的原因:胶体粒子是带同种电荷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力和布朗运动保持了胶体的稳定。然而胶体在长时间的放置下,会逐渐聚沉。加热和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会使胶体聚沉,这是它的不稳定之处。因此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
【学生分组进行教材实验探究1】制备Fe(OH)3胶体,将其与泥水、硫酸铜溶液比较。实验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分析制备胶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防止氧化;(2)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稀氯化铁溶液一般都有一定的氧气存在,容易被氧化;(3)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沸腾,但不宜长时间加热,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与胶体的鉴别方法。
【学生总结后得出】用一束光照射,有丁达尔效应的为胶体,无丁达尔效应的为溶液。
【教师总结】讲解丁达尔效应产生原因,并请学生解释导入中的疑问。
【学生回答】云层或者树林中的光柱,是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由于它们的直径介于1nm~100nm,因此属于胶体,所以有光照射的时候产生了丁达尔现象。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溶液能够通过滤纸,沉淀不能通过滤纸,那胶体能通过滤纸吗?
【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实验3】分别过滤Fe(OH)3胶体与泥水。引导学生思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视频展示溶液与胶体的渗析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溶液、浊液和胶体的区别。
作业:
思考1、墨水瓶上写着“不与其他牌墨水混用”是因为胶体的什么性质?
思考2、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胶体》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丁达尔效应,知道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能够分析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胶体的性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丁达尔效应。
【难点】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阳光透过森林,形成了一条耀眼的“光带”;夜间的探照灯也会投射出一条笔直的“光柱”直冲天空。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
【提出问题】已知空气是一种气溶胶。光通过玻璃杯中的溶液的时候会不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说明气溶胶或者说胶体有什么不同于溶液的性质,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提出问题】之前学过了什么是胶体,像是血液、牛奶、豆浆都属于胶体,那么胶体应该如何制备呢?请学生参照课本“科学探究”内容回答如何来制备Fe(OH)3胶体?
【学生回答】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煮沸,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
【提出问题】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胶体制备的过程?
【学生回答】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分组实验】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和泥水相比较,外观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Fe(OH)3胶体、CuSO4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泥水是浑浊不透明的。
【教师引导】既然溶液和胶体都是澄清透明的,那么我们如何证明制得的是胶体呢?
【提出问题】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照射Fe(OH)3胶体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uSO4溶液没有这一现象,由此可知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回答,并指出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丁达尔效应。并且强调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是有所不同的,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
2.胶体粒子的大小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那么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如何呢?想一想,腌制咸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身为胶体粒子的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那么胶体粒子大小、溶液中粒子大小、半透膜孔径大小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胶体粒子要比半透膜的孔径要大,溶液中粒子大小比半透膜的孔径要小。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中粒子大小。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学生回答】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 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光通过溶液和浊液时,没有光亮的“通路”出现?
【学生回答】溶液也能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就是与这一特征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胶体还有哪些性质,课下预习。
四、板书设计
《胶体》教案 3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本节的教学中持续保持“创设情境,重现知识的形成进程;增强互动,调动学生的探知热忱”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给学生发明参与课堂的机遇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将知识与技巧真正的内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二、说教材
(一)胶体这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及作用
通过研讨教材发明,胶体的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讨的不是某种物资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更表示出的特有性质,所以知识方面与第一、二册教材接洽不大,是对初中教材中“溶液、浊液”知识的深刻与延长。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察看、研讨物质的新视角,是较为生疏的范畴。本节课将通过摸索出胶体、分散系的概念、特征、根本性质,为第2节课“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请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联合本节课的特色,及本着在学习进程中施展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动身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懂得胶体及疏散系的概念,明白胶体与其它疏散系的区别;初步学会利用丁达尔效应来辨别胶体和溶液。
(2)通过演示培育学生的察看才能、动手才能,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进程与方式
全部授课过程主要通过由已知知识对照剖析,引出未知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探究性试验来突破重点、难点,将知识解构,帮助学生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问、探究过程,不但要培育学生合作、进取、求实的精良品德,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式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要在探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力。锤炼学生利用有关知识方式,剖析解决一些实际化学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重点设定为:胶体的定义和分散系的概念。 而胶体的实质及相干特性如“渗析”“丁达尔现象”则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我通过展现实物,创设问题和对照试验将重点分散,紧扣“微粒半径大小”来理解两个重要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类比迁移的办法将难点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情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联合任课班学生的特色,如:学生对化学科目充斥兴致,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好,擅长把握课堂重点,肯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毛 系的概念,明白胶体与其它疏散系的区别;初步学会利用丁达尔效应来辨别胶体和溶液。 (2)通过演示培育学生的察看才能、动手才能,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进程与方式
全部授课过程主要通过由已知知识对照剖析,引出未知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探究性试验来突破重点、难点,将知识解构,赞助学生懂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问、探究过程,不但要培育学生合作、进取、求实的精良品德,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式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要在探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力。锤炼学生利用有关知识方式,剖析解决一些实际化学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重点设定为:胶体的定义和分散系的概念。 而胶体的实质及相干特性如“渗析”“丁达尔现象”则是学生懂得上的难点。
我通过展现实物,创设问题和对照试验将重点分散,紧扣“微粒半径大小”来理解两个重要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类比迁移的办法将难点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利用图片、实物引课,联合课件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微观世界直观化;借助创设问题、探究实验的情势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手脑齐动,知识、能力、感情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导。所以,我设定的教法主要有:
情境激学法2.探究实验促学法 3.CAI辅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运用1.实验探究法2.归纳演绎法 两种化学科重要的学习办法来获得新知,锤炼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我对胶体这节课的认识和针对学生状况制订的学习目标、办法,我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部署教学环节。
通过展现硫酸铜溶液,沙子与水震动后的悬浊液,色拉油与水震荡后的乳浊液,提出第一个问题:三种液体的区别是什么?直观的引诱学生温习初中化学中“溶液、浊液”的相干知识,赞助学生回想、归纳溶液、浊液的特色;再进一步提问:三种液体的雷同点,从“混杂物”角度切入本节课第一个重点概念—分散系,并展开学习;然后再通过问题: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范畴相区别,也为下面对胶体的学习埋下伏笔。
=
《胶体》教案 4
一、指导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教学要求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体现三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向学生学习最终到达的最低水平,强调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2 (必修)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的《胶体》。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②使学生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分散系概念
②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太度与价值观
①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②关注自身生活实际,体会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③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难点: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
三、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胶体与溶液、浊液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大小。归纳胶体重要性质时,提醒学生:决定胶体性质的是物质的聚集状态,而不是结构,注意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1.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溶液、浊液、混合物的概念并不陌生,加热、过滤等实验操作也很熟悉,知道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难溶性的固体,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透过滤纸,悬浊液中的“溶质”不能透过滤纸,这为掌握本节课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运用比较、分类、归纳自主学习分散系概念,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不强,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思路
(探究实验一) (探究实验二) (探究实验三)
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 (课前学生准备)
丁达尔现象本质特征 聚沉
解释生活区别溶液 中现象 和胶体 应用:渗析 应用制豆腐、电泳电镀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早晨的森林里阳光铺洒地面,夜晚霓虹灯产生的奇妙景象,夜晚打开手电筒按钮,看到光柱。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设计意图:能过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分散系教学: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做分散系?分散系由哪两部分组成?老师纠正补充并指出常见分散系。
设计意图: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将实验盘中的各种试剂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和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外观感受“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培养观察能力自然过渡下部分内容。
质疑:澄清的这一类是同一种分散系吗?
(学生探究实验)请同学们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它们看到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学生思考回答后小结:有光亮通路的是胶体,告诉学生丁达尔现象可区别溶液、胶体。
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奇特现象。
(回放)早晨的森林里阳光铺洒地面,夜晚霓虹灯产生的奇妙景象,夜晚打开手电筒按钮,看到光柱。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3.胶体性质教学:
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过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和浊液不能为什么?
讲解:初中学过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过滤。浊液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纸而溶液中的粒子能透过滤纸,说明浊液分散法粒子和分散质粒子啊个大?
那么胶体微粒大小如何?
[实验探究一]——丁达尔效应
【演示】1、胶体的制备:取3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有何异同?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提问】有什么现象?记录现象
3
【提问】有什么现象?记录现象
【总结】分散质微粒直径:溶液<胶体<浊液
[实验探究二] 电泳现象
【演示】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在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的U型管的两个口(U型管上方用少量导电液使电极与胶体分开,避免胶体粒子与电极直接接触),各插入一个电极,通电,观察现象(带有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将向阴极移动)。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呢?
【讲解】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就产生了电泳现象。
【总结】胶体带有电荷
[实验探究三] 凝聚——胶体的破坏
【演示】取出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往里面加入3mlFe(OH)3胶体。在分别往三支试管里加入1ml 2mol/LNaCl溶液,1ml 0.01mol/LAl2(SO4)3溶液,1ml 0.001mol/L K3Fe(CN)6溶液,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呢?
【讲解】:因为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当我们加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带负电的阴离子会和带正电的胶粒结合在一起,由于地心引力,便凝固沉降了下来。阴离子所带电荷量越多,产生沉淀量越多,因而试管中沉淀量也都不同。回到我们课前提出的`豆浆加盐卤豆腐问题,原理也一样。由于加入盐卤也属于电解质,其中与豆浆胶体中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会使得豆浆胶粒凝聚沉降,再通过其他的加工过程,就制作成我们常吃的豆腐。由于胶粒的沉降,胶体被破坏。这就是我们这个实验所要讲的内容:凝聚——胶体的破坏
【总结】胶体的带电荷胶粒会与与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凝聚
反馈练习
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溶质粒子大小?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 B、Fe(OH)3胶体 C、盐酸 D、稀豆浆
课外活动与探究 (查阅资料或家庭小实验)
(1)我们使用的墨水也是胶体,不同牌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否则可能会堵塞笔头,什么原因?
(2)试用胶体知识解释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3)明矾为什么能净水?
(4)静电除尘器原理和冶金工业用电选矿的原理是什么?
(5)土壤为什么具有保肥作用?
设计意图:体现新课程注重联系实际的理念,既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分散系
分散质微粒直径 溶液<1nm
逐
分散系(液体)胶体 1-100nm 渐
增
大 浊液 >100nm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2)电泳
(3)聚沉
稳定性逐渐减小
【《胶体》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十谈胶体04-30
土壤胶体04-29
十谈胶体 论文04-30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05-01
《物质的分类-胶体》教学设计04-26
Pd/Pt双金属胶体的制备04-30
反应条件对银胶体粒径及分布的影响04-30
制备方法对胶体镍催化性能的影响04-29
四氧化二氮胶体推进剂的研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