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1-08 10:04:5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街景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折一折练一练做一做比一比等几个小活动。其中,折一折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练一练,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比一比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学生来自城市,从小接触的新事物多,见多识广,勤于观察、乐于合作探究,善于思考、质疑,同时经常参加校内外的科技类活动,对放大镜等工具使用比较得心应手;家长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一起来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课堂实录〗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的朋友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圆、三角形、椭圆、正方形这五个图形小精灵依次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出来。课件配音:同学们,我们都藏在你们小组中的信封里,小组合作,先找到我们,再把我们分成2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组,它们都有尖尖的角;圆和椭圆一组,它们都没有尖尖的角。

  师: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摇头)同意第一小组的分法。

  师:点击相应的图形,把课件中的图形小精灵分成两组。

  (课件配音:同学们,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你们愿意来认识它吗)

  生:(异口同声)愿意。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师:同学们,从你学具袋里的图形中找到一个角,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

  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

  师:(边演示角,边说)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2.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上学的路上有没有角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书64页的情境图。)谁愿意来指一指

  (生纷纷上台,指主题图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存在着角,你还能从教室中找到角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谁来说一说

  生1:黑板的四周有四个角。

  生2:桌子的四周都有角。

  师:把你们找到的角说给同桌听。

  3.创造角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看桌子上的圆形纸片,它上面有角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能想办法利用这张纸片来创造一些角吗

  生:能。

  师:那就快快开始吧!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的角

  (学生纷纷在实物投影机上边展示边说。)

  生1:这是我折出来的角。

  生2:我画了3个角。

  生3:这是我剪出来的角。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都能创造角了!下面,老师也要来创造角了,仔细看。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创造的

  生:画的。

  4.介绍顶点和边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5.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呀!现在让我们继续擦亮自己的慧眼,来辨一辨真假孙悟空。(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相应的配音。)

  师:先看这个,是真是假(师点击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图形,出现相应的图形。)

  生:假。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图形上没有角。

  师:擦亮慧眼,看一看,这个孙悟空是谁变的呢(师点击该图形,出现猪八戒。)

  生:(欢呼)猪八戒!

  师:再看这个,真还是假

  生: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继续看,这个是真还是假一起说。

  生:真。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接着看,是真是假

  生:假。

  师:谁变的呢请看。(师点击该图形,出现二郎神。)

  生:(欢呼)二郎神!

  师:一起看这一个。

  生:真。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仔细看,真还是假

  生:假。

  师:谁变的

  生:(欢呼)白骨精!

  师:祝贺你们,每人都有一双慧眼!

  6.角的标记

  师:同学们,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怎样做呢听智慧老人来告诉大家。(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配音。)闪动角的相关部分,出示角的标记,智慧老人讲解:小朋友,仔细看!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例如,我们在这个角符号的后面再加注数字1,我们就可以把它记作1,就读作角1;如果还有一个角,我们就可以记作2,读作角2。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7.标出图形中的角

  师:小组中的答题纸上有不同的图形,选择你喜欢的一张,用智慧老人告诉我们的方法,把这个图形中的角标出来。

  (生动手做。)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做的

  生1:我选择的图形是五角星,找到了10个角。

  生2:我选择的是第二个图形,找到了8个角。

  生3:我在第三个图形中找到18个角。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可真出色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每人从学具袋里拿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用它们来做一个角。用图钉时要小心,不要扎破手指。开始!

  (学生动手做角。)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展示一下。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

  生:能。

  师:做好后举起来。

  师:来,我们俩来比一比。(和一个学生合作)

  师:想一想你是怎样使角变大变小的。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与一个学生合作)

  师:想一想你是怎样使角变大变小的。

  生1:把两根纸条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推,角就小。

  生2:把两条边向外拉,角就大:向里推,角就小。

  师:对,把角的两边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角的两边合拢得越小,角就越小。

  2.小实验

  师:同学们,既然角有大有小,下面同桌合作,找出三角尺中最小的角。

  师:你来指一指你们找到的角。

  师:小组合作,把每把三角尺上这个最小的角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们会发现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每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一样大。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上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把它们的.顶点先对齐,让它们的一条边重合,我们发现另一条边也重合了。

  师:小组继续合作,用放大镜看三角尺上这个最小的角,你们又会发现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这张实验记录单上。

  变不变

  角两边的长短□角两边的长短□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

  师:谁来汇报你们组的成果

  生1: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变了。

  生2: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变。

  师:我们都同意角两边的长短发生了变化,那角的大小到底变没变想一想可以怎样来验证。

  生1:可以折一个一样大小的角,放在放大镜上面量一量。

  生2:我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另一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放在放大镜上面量就可以了。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好方法,下面请小组再来合作,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师:我们刚才验证的结果是角的大小变没变

  生:没变。

  师:下面请小组把这张实验报告单订正好。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张实验报告单,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原先以为用放大镜来看角,角肯定变大了,现在知道角的大小不变。

  生2: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1: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两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并没有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角。

  生2:我会创造角了。

  生3:我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

  生3:我知道角两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并没有关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数学王国的朋友们来到了课堂上这一段动画,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巩固和运用知识,我设计了小游戏――真假孙悟空,在进行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巩固知识既高兴又轻松。

  同时,我在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活动角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应让他们充分比较角的大小,使每个人都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点评〗

  《标准》反复强调学习空间与图形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其中,有两点处理得比较恰当。一是利用多种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课堂一开始,利用动画课件――图形小精灵激情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上有关角的新知识顶点边角的标记等,教师适时地让智慧老人来讲解;尤其是设计的真假孙悟空游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得常规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极佳。二是教师在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关于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难的,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时明白,过时遗忘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本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技能,引入了用放大镜探究角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虽然本次探究实验还不是很充分,结论得出的还有些困难,但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出能力,必将终生受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二年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

  预设: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 + 26 = 66 , 84-66 = 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出示微课,对连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活动内容:教科书p48走进乡村。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学生间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学生:

  教材设计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图画中绿划茵茵、解花盛开的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自然的美。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教学重点:

  会看图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潺潺的河水从那儿流过,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翻滚,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林的上空自由地飞来飞去,真美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就随淘气和笑笑一起走进乡村,去看看吧!(板书:走进乡村。)

  二、结合图中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一)方向与路线。

  1、观察挂图,理解图意。

  师:仔细观察,小村庄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小村庄里有果园、文化站、学校、小树林、小桥、苗圃、麦地、商店、还有小华家和养鸡场。

  师:真能干,他观察物体非常有序。

  2、说相对位置关系。

  ①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个景物,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老师最喜欢)

  ②师:和你的同桌小声、流畅地交流。

  ③组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

  3、小桥的八个方向。

  师:我和他一样,也很喜欢小桥。因为小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它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你能说说它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景物吗?

  4、小华上学的路线。

  ①师:小华家就在小桥的东南面,小华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她可能干了,每天都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请你们猜一猜他从家到学校是怎么走的呢,也就是说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什么呢?请打开课本48页,自己小声地指一指、说一说。

  ②师:把你的想法小声和同桌交流。

  ③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全班汇报,学生说)

  生1:小华先从家向西走到养鸡场,再从养鸡场向北走经过小桥到文化站,最后从文化站向东走到学校。

  师:你还有不同的吗?

  生2:小华先从家向东走到小河边,向西北方向走,经过小桥,再向北走到文化站,最后从文化站向东走到学校。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两条路线找得很好,但是小华为了安全,上学都是走的这条路。

  5、去果园和养鸡场。

  师:淘气和笑笑参观完小华的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准备去先去果园,再去养鸡场。(课件)

  你能说说他们的参观路线吗?请小声地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在游览小村庄的时候,运用方向和路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不错!

  (二)、参观果园。

  1、我们随淘气和笑笑来到果园,看!果园里的苹果都熟透了,装好箱正要运到城里去呢。

  ①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每辆车最多运8箱,机灵狗调查得出每辆车最多运8箱。一共有22箱。(板书)

  师:真好,算得真快!请把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用巧妙的算法得到一共有22箱苹果。

  ②师: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A、生: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归纳:实际上都是求22里面有几个8?那该如何列式?228=2(辆)6(箱)

  答:至少要3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师:为什么要3辆车,而不是2辆车呢?

  B、师:除了这,还可以怎样提问?(一辆车至少几次才能运完?)又该如何列式?

  228=2(次)6(箱)答:一辆车至少3次才能运完。

  (三)、参观养鸡场。

  走出苹果园,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高高兴兴来到了养鸡场。一到养鸡场,他们的眼睛都睁大了,哇,养鸡场的鸡真多啊!

  ①淘气作了一次小调查,他调查发现了什么呢?

  生:淘气调查发现这个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

  师:根据这个调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这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1040+120

  生2: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1040-120

  ②师: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四天的产蛋情况还作了一个详细的记录。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他说完整的话。)

  生1:我知道了21日产蛋908个

  生2:我知道了22日产蛋最多,23日产蛋最少。

  ③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生提问。其他孩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很多你们都会自己解决,对吗?

  ④师:那好,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请准备好铅笔,只列式,不计算。(听明白,再列式)

  ⑤师:(常识的加入)好了,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根据淘气和笑笑他们的调查,估计一下,这个养鸡场一天最多可能产多少个鸡蛋,说说你的理由。

  三、总结。

  今天,我们和淘气笑笑一起游览了小华美丽的家乡,小朋友们不仅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真能干。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只要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四、和父母交流。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一定很想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在学校有哪些收获。现在就请小朋友走到家长面前说一说:1、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2、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3、运用已学的知识你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1-2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2-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5-24

小学六数学上册教案01-14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案01-0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05-2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02-08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