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教学目的 l.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4,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重点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l.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i)砚(yOO)逾(yo)硕(ShUO) 俟(St)龛(qTn)烨(y6)组(叩) 叱吩khi dUO)被裂U)腾ying) 容臭kM 负患曳履(q治ye X7)裘(q ic)葛(ge) 冻馁(*eO j(y6) 撰(才的) 蛰(劝O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 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 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晋等,以文章著名。元代 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惜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 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 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 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 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 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 响很大。 2.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 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 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东阳,在今浙江 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 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嗜]喜欢,爱好。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假借】假,jia3,假,借同义。 [弗之怠体]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加冠(guan1)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 入成年。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 [填]充塞,挤满。[降]和暖。[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援]引,提出。[质]询问,请教。[请]请教。 [或]有时。[叱咄]大声斥责。 [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 【筐】书箱。【曳展]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 [耿裂]皮肤受冻开裂。 [舍]这里指学合、书馆。 [支】通“肢” [僵劲]僵硬。 [腾人]这里指旅店里的服役工。[汤]热水。[沃灌]浇洗,擦洗。 [裳]被子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窝]寄居。[逆旅]旅店。 [再]两次。[食(si4)]同“饲”,给饭吃. [被(pi1]通“披,穿着。[绮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缨]帽带。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挂着。 [容臭]香袋,香囊。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锡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破。 [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以]因为。[中]内心。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县官]这里指朝庭。[日]每天。[禀稍之供]国家供给的粮食。 [裘]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ei4]赠送,这里是接济的意思。 [馁]饥饿。 [司业、博土]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诸]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并兼有这两个词的意 义。之,指书。于,向。 [天质]天资,智力。 [卑]低下。 [非……则]表选择,不是……就 是……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君则]马生的字。 [流辈]同辈。[称1称道,赞扬。 [谒]拜访。 [撰]写。[书]信。[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和]谦和。[夷]平和、和悦。 5.请学生翻译全篇。 6.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和 缓解、暖和 久而乃和 谦和 言和而色夷 冠 天下第一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男子20岁成年 既加冠 请 请让我 战则请从 请教 俯身倾耳以请 再 第二次 再而衰 两次 日再食 患 担忧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忧患 无冻馁之患 2.古今词义 汤 古义 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 今义 菜汤 走 古义 跑 走送之 今义 行走 趋 古义 快步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今义 趋势 或 古义 有时 或遇其叱咄 今义 或者 卒 古义 最终 卒获有所闻 今义 士兵 遗 古义 赠送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今义 遗失 兮 古义 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今义 假期 3.词性活用 腰 名词用为动词 腰挂 腰白工之环 手 名词作状语 用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诸 兼词“之于”的合音 假诸人而后见也 4。通假字 支 通“肢” 肢体 四支M劲不能动 被 通“披” 穿着 同舍生皆被绮绣 食 通“饲”给饭吃 日再食 5.虚词 以 介同 用 以衾拥覆 介词 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 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 来 无从致书以观 之 代词 他 录毕,走送之 助词 的 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 提宾的标志 弗之怠 助词 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必若余之手录 五、作业 1.练习一,背诵课文第二段。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嗜()砚()硕()逾() 馁()烨()戳()衾() 二、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腰白玉之环2,假诸人而后见也 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也。 2.非天质之早,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l.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 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 3.提问: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讨论并归纳: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勒且艰。 4.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讨论并归纳:“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 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 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 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5,提问: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同乡关系,“以乡人子竭余”。 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 他。 6.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 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 有成。 7.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 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8.提问: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文章的中心是劝学,开头就提出“嗜学”,接下来叙述自己如何“力 学”,然后又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马生的“善学”,脉 胳分明,前后呼应。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 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堂,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件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 区谷中,穷尽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送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本不若人也。益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段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朝人。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援疑质理 2)俟其欣悦 3)媵人持汤沃灌 4)烨然若神人 4.下面句子“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余故道而学之难以告之 A.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 C.人多以书假余D.以衾拥覆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答: 6.作者谈这些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一 附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 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 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 过约定的期限。因此【《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4-01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11-30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教案08-26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篇04-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三篇04-07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5篇)01-07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05-22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03-27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02-27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四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