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琥珀》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和新词。
2、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重难点)
3、激发想象,合理叙写一个琥珀形成的故事。
4、激发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体会"稀奇"
1、今天我们学习《琥珀》一课,板书课题,两个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都是"王",可见这种东西是珍宝。
2、字典里怎么解释?黄褐色透明体,是古代松柏树脂落入地下所成的化石,可做香料或装饰品。
3、这种东西有什么稀奇的呢?
交流预设:
时间。松脂球形成后,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由于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森林被水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琥珀形成时间的久远,我们可以看出琥珀是稀罕之物。
数量。"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这里作者用"成千上万"形容多,"两只小虫"形容少,对比描写,突出了"这是很少见的"。由于这样的琥珀极少极少,从而突出了它是稀罕之物。
形象。"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里描写了琥珀的形状,一切都保持着上万年以前那一时刻的情景。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见是稀罕之物。
价值。课文最后一段,科学家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人们由此还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地壳的运动及地层年代。这样看来,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极其珍贵,从而也突出了琥珀是稀罕之物。
(二)读懂想象,叙述"形成"。
1、课文中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块琥珀?课文里的句子。划出。
2、从发现的这块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过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
a)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b)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c)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d)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
e)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苍蝇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但我们可以发现这想象是有根据的,是根据科学推测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作文。
3、读读课文,想想在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根据上面的这些推测,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
蜘蛛靠近小苍蝇
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
形成松脂球
海水淹没森林
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形成化石
5、除了科学的说明,作者还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使一篇科学文充满了情趣。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
6、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假想这块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过程:
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它不知道那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三)欣赏琥珀,推测情景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每一块琥珀都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
(四)阅读链接,布置作业
1、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兽魄"、"育沛"、"顿牟"、"江珠"、"遗玉"等等。早期的文献多将琥珀写成"虎魄",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或是老虎临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宝石,唐人段成式《酉阳杂言》中则说:"龙血入地为虎魄。"这些奇异的传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琥珀这种神秘物质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到:"曾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在其中,千年犹可觌。"("觌"读dí,是见或相见的意思。)李白也曾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名句,说明当时人们对它已十分熟知。琥珀用途广泛,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痛五淋"。
2、波兰琥珀博物馆如同玉代表着中国的宝石文化一样,自古以来在欧洲,琥珀就被视为吉祥物,她温暖的特性,矜持的外观,或许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的礼物,而琥珀又被称做"北方的黄金"。格但斯克是世界最大的琥珀集散地,建有"琥珀博物馆"。琥珀博物馆集中了波兰的琥珀艺术珍品,这些"波罗的海黄金"在灯光的照射下异常美丽。其中有完全用琥珀做的首饰盒,盒身用淡黄色的琥珀拼接而成,盒盖上镶嵌着深褐色鸡蛋大小的琥珀,中间还嵌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昆虫;一个高约40厘米的孔雀少女雕像乃是用一整块琥珀雕琢打磨而成,连琥珀内固化的杂质和昆虫也被巧妙地变成了女子身上的饰物和孔雀的翎毛;最大的藏品则是用琥珀做的一张圆桌。
3、作业布置
将这节课的所学告诉你的父母。
教学反思:
《琥珀》是人教版六下总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先描述了松脂球的形成;再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它的价值。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并不算难,如何在这样一篇科学小品课堂中积累语言有效交流、培养想象和创新,提高写作能力、激发探索兴趣是我教学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课文,体会稀奇;读懂想象,叙述形成;欣赏琥珀,推测想象;阅读链接,布置作业这样四个方面。一二环节的着眼点在文本,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三四环节是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在理解科学文章中想象的合理科学后,推想琥珀形成的过程,这既是对文本的学习检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中,我觉得处理得较为妥当的方面有三,一是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检测,三是基于文本地读写练笔的真实有效。同时觉得可以改进的是课堂评价语言的节奏和效度。
苏轼有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山外者指点迷津。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琥珀》教学设计和反思】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琥珀》教学反思04-23
琥珀教学反思04-21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08-10
关于绿的教学设计和反思通用02-02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设计及反思12-08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04-21
白鹅教学设计及反思09-27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04-03
爷爷和小树的教学设计04-28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