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通用7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是一段珍贵的工作时光,我们收获良多,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1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
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04]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磷乳油和20%阿、三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 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3、药剂筛选和合理使用必须提到重要位置
在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中,药剂防治是快速、有效控制病虫的方法,正因为此,群众往往对药剂有较强的依赖性,引发了病虫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污染等问题,群众对此认识不清,常常加大用药量、增加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使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需在繁多的药剂中,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品种,并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民掌握合理使用方法。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2
20xx年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20xx年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20xx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20xx年,广西遭遇50年一遇大旱,先是春夏连旱,7月份全区大部遭受洪涝灾害,但时间不长,接着是秋冬持续高温连旱,全年没有台风登陆广西。早晚稻播插期偏迟、拉长,早稻普遍偏迟7~15天,局部稻区播插期拉长至1个月左右,田间桥梁天多,苗情复杂。全区全年水稻病虫总体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的主要病虫种类有常发性的稻瘟病、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和鼠害等。其中全年三化螟、上半年稻纵卷叶螟、下半年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为害损失比上年同期偏重,局部稻区稻蝽象、稻蝗、螨类、稻胡麻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它病虫基本持平。发生总面积约8300万亩次,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6%,略比20xx年重,防治面积约887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6.87%,总体防效86%,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约160万吨,实际损失约21万吨。
综观20xx年广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为中等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下半年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后期病害偏轻发生。
2、迁飞性害虫来势猛,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面广、量大。稻飞虱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粘虫发生早、量大面广。
3、流行性病害发生流行快,稻瘟病发生呈回升态势,在局部出现“落窝”现象。稻瘟病桂东北、桂东及右江河谷历史性发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发生严重,象州、博白等县局部出现“落窝”。
4、钻蛀性害虫比上年偏重发生。桂中、桂东北稻区及桂西北稻区局部三化螟发生期长、为害重,回升态势明显。
5、持续严重干旱天气,导致三化螟发生为害期延长,下半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偏轻。次要病虫如稻象甲、稻螨、稻胡麻叶斑病、稻赤枯病、稻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害在局部呈上升趋势,稻蝗、蔗蝗、竹蝗等土蝗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
发生原因简析:
1、气候:严重持续干旱影响水稻移植和生长,也对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产生较大影响。
2、栽培:中稻面积较大,晚稻移植期比上年偏迟,田间水稻生育期差异大,苗情复杂,不仅利于病虫的扩展蔓延,也可能使病虫发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钻蛀性害虫的发生期拉长,迁飞性害虫为害期增多。
3、防治:下半年开始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部分农民对替代农药的使用还不完全适应;由于干旱禾苗长势较差,个别农户不重视防治工作,影响防治效果。
二、防治组织实施及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强化公益性防治行为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农业厅成立由张明沛厅长、韦祖汉副厅长为正、副组长的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领导小组,全区各地也相应成立了由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挂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切实加大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组织、资金、技术、物资”五到位,扎实有效的开展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年初自治区农业厅转发农业部,以此拉开全年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序幕。2月下旬,自治区农业厅韦祖汉副厅长在“20xx年全区植保工作会议”上对植保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促进“三增”作了重要动员部署,具体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植保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此次会议精神,自治区植保总站及时形成重大病虫灾害控制预案制度,制订出台广西水稻重大病虫、水稻螟虫“四虫三病”及农区鼠害、蝗虫等10个防治预案,以预案指导开展全年防治工作。
根据各时期病虫防治重点和进度安排,自治区植保总站以农业厅名义先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2个材料和10个防治预案。以农业厅名义先后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全区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治网上工作会议”3个会议,韦祖汉副厅长都亲自动员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总站名义先后组织召开“全区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暨早稻病虫防治动员会”、“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议”、“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早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全区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暨防治会商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和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化学防治替代技术高级研修班”、“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可视化培训班”“全区蝗虫防治技术培训班”等8个会议和3个大型培训班。先后下发全区各地等6个文件。先后印发全区各地,13个技术方案及“20xx年春播春种农田灭鼠技术要点”、“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牌”、“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区示范牌”、“毒饵站控鼠技术示范牌”等系列技术应用和示范资料,组织和指导全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
各地积极响应,采取相应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地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防治水稻重大病虫的组织协调、动员部署、协作联动和督促落实,初步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快速反应、高效运作和农民广泛参与的水稻重大病虫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通过几次大规模防治战役、几个重点区域和综合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面上常规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除局部稻区穗颈瘟、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一定损失外,水稻病虫总体上控制在其为害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未出现大面积病虫为害减产失收事故,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安全。
加强监测预警,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全区各级植保部门在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及时、准确发布情报,科学指导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当好各级领导参谋,协助政府组织好三水稻病虫灾害防治的各项有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测报站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约1800期,平均每县发布15期以上,病虫覆盖乡镇率达100%,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全区水稻病虫防治仍以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四虫三病”为主攻防治对象,同时抓好农区统一灭鼠,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关键防治战役。
一是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
全区统一灭鼠1750万亩、420万户,挽回粮食损失16.5万吨,建设完善农区灭鼠示范区78个,示范面积约90.4万亩、32万户。春季农区灭鼠以农田灭鼠保春耕春种生产安全为主,秋季灭鼠重点抓好灭鼠保晚稻穗、保冬种和灭鼠示范建设。
二是早稻重大病虫防治战役。
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全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切实做好防治组织发动、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物配套服务,全区早稻病虫防治约4500万亩,挽回损失约90万吨。
三是中、晚稻病虫防治战役。
以稻瘿蚊、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技政结合、技物结合、上下结合、统分结合和点面结合组织实施,全区晚稻病虫防治约3800万亩,挽回损失约70万吨。
此外,突出抓好来宾、北海2市东亚飞蝗和隆安、合浦、全州、桂林叠彩、隆安、xx县、银海、邕宁、南宁郊区等地腹露蝗、异岐蔗蝗、绵蝗、竹蝗等应急防治,切实抓好靖西、德保、宜州、南丹、天峨、环江、象州、柳江、兴宾等县粘虫历史性发生区粘虫,以及局部地区如xx区晚稻胡麻叶斑病、田东晚稻害螨等次要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抓好重大病虫区域治理, 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水稻病虫区划研究,实行综合治理与应急防治结合、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的策略,重点抓好全区稻飞虱综合治理,桂东北包括桂林、贺州、梧州3市的16县稻瘟病、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中、桂东北、桂西南右江河谷20余县三化螟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东南包括玉林、贵港、钦州、北海4市的15县细菌性条斑病普发区综合治理和桂中、桂西南约20个县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以及桂南、桂东南、桂西北稻纵卷叶螟的应急防治。通过重大病虫区域治理,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推广关键配套技术和配套服务,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大区病虫治理上,按照,从稻田生态出发,推行“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防治规范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重大病虫防治上,针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的特点、规律,普遍采取“抓秧田,保本田”、“抓1、3代、控2、4代”、“防秧田枯心,控本田白穗”的治理策略和措施,协调应用农业、人工、化学应急防治措施。防治稻瘿蚊推行“一并重、二把关、三选准、四为主、五结合”的防治策略、措施及其实施模式,做到秧田本田防治并重,把好秧苗针叶及禾苗分蘖两道危险受害关口、培育无虫壮秧,保有效分蘖成穗,选准高效对口农药、防治时机和田块,药剂防治以施保护药为主,以水稻为主,以施颗粒剂为主,以毒土为主。防治稻瘟病实施以种植抗性品种为主体,以强化高产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以科学用药应急防治为保证的“三一”的治理策略,挑治苗叶瘟发病中心,狠治穗颈瘟流行区域,抓住大胎破肚危险感病期施药的配套技术。
在应急防治用药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对口防治用药品种:稻瘟病:丰登、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井冈霉素、纹枯净等;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虫灵、杀虫双、杀虫单、氟虫腈;稻瘿蚊:毒死蜱、氟虫腈、丙线磷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消菌灵、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等。
在技物配套服务上,全区植保系统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及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全区14个市的50多个县的防治技术推广网络和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区重点推广应用水稻重大病虫主导防治用药、农药新品种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增加防治技术贮备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技物结合服务,实现控害与效益的统一。
建设完善水稻重大病虫综防示范网络体系,促进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全区14个市分桂东北、桂东南、桂中、桂南、桂北、桂西7大区域在桂北的永福、临桂,桂东北的钟山、八步,桂东南的北流、xx县、博白、合浦、防城,桂中的柳江、象州,桂南的邕宁、灵山,桂西的宜州等粮食主产县建设14个自治区与市级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另有52个县也建设相xx县级示范区。示范区统一设综防、常规防治、不施药防治三个处理,并树立示范牌,公示示范内容及技术措施,印发技术资料,做好宣传培训,关键防治时期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培训,适当免费发放防治用药,开展统一防治行动,并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做好实况宣传报道,及时指导和带动面上病虫大区防治工作开展。全区示范面积约82万亩,辐射面积400万亩以上,示范区内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稻谷基本都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同时开展水稻螟虫灾害调查和禁用高毒农药替代品中筛选试验,均取得一定成效。
组织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研讨与实践
要求自20xx年6月1日起,全区范围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销售和在各类作物上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后,全区农业植保系统及时研究和调整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策略,围绕“禁高”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3月和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先后组织召开“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区内农业植保领域科研、教学、管理、推广及农药生产、销售方面的'有关专家及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参加会议,自治区农业厅分管副厅长及有关处室领导也到会指导。这两次研讨会从我区高毒农药品种现状、替代品种、农作物病虫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禁高后病虫应急防治对策和中长期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研讨,确定了我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禁用高毒农药后我区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治技术,对禁高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9月,再次组织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交流会”,总结阶段性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贺州、崇左及柳江、灵川、灌阳、全州等市、县取得较好实践成效。
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抓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
一是实行品牌带动战略。
广西大型电视节目作为广西植保系统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的科普品牌于20xx年成功注册。在科普品牌带动下,20xx年全区植保系统围绕“禁高”主题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累计培训农民达10.8万人次,并通过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张贴到乡村,实行零距离指导防治,使“禁高”政策法规、无害化治理技术及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进入千家万户。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联合广西电视台在xx县成功举办主题为的广西第六届大型电视科普活动,以xx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为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禁高”后广西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对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禁高”的有关法律法规。整个活动实况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连续播出,并将电视专题片刻录成光盘作为宣传培训资料下发全区植保系统。
二是推进防治指导可视化、网络化。
4月,自治区植保总站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节目制作培训班,全区50余县不定期开展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工作,xx市坚持每周一至周六定期播放。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卫视栏目中制作播出“病虫预测与防治”节目11期,在广西卫星广播节目板块中播出32期;在、等报刊杂志上刊登有关防治技术稿件约30篇。同时利用“广西植保信息网”植保信息交流园地和宣传窗口。全区50余个县实现与自治区总站联网,崇左、北海等市拥有率达100%。广西以电视、互联网为中心的集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和技术资料、标语板报等传统方式于一体的病虫信息发布传递和防治指导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以现场为主形式的大众宣传培训。
按照区域治理要求,在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动员培训,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指导面上大区防治工作开展。自治区组织大规模防治动员培训现场16场,在水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合浦、临桂、邕宁、柳江、玉林等地现场培训和动员开展群防群治,拍摄应急防治电视指导节目播放,为及时有效控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及其效益
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推行“春季农田为主,统一毒饵诱杀;秋季农田农舍并重,分区分类控制”的技术策略。春季推行毒饵诱杀的“统一行动、全面围歼;选好药剂、正确制饵;因地制宜、有效覆盖;饱和投毒、药饵到位;查遗补漏、扫除残鼠;常年监测,巩固灭效”全套灭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杀鼠醚及毒铒站控鼠技术。20xx年全区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175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1500万元。
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
及时春耕灌水、犁耙沤田,压低越冬螟虫源基数;打捞浪渣,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纹枯病菌核;收割后,及时销毁带病稻草,或堆放在远离稻草的地方,或沤制完全腐熟的堆肥;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用使百克等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全区全年实行种子消毒约410亩次,新增纯效益6500万元。
2、搞好健身控害栽培。
①培育无病虫壮秧。提倡旱育秧、抛秧或直播等新型栽培技术。
②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早、中、晚稻混栽,减少“桥梁田”,使水稻受害危险期避过螟虫发生危害期。
③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多施有机肥,忌偏施、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贪青,有利病虫侵染为害。
④科学用水。浅水插秧,寸水回青,溥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杨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管理。实施稻田农业防治配套技术约14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22400万元;
科学用药控制为害。坚持达标防治。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巧用防治策略。采用“兼治”、“挑治”方法,尽量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巧用“治小田,保大田”,做好秧田稻瘟病、稻瘿蚊、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减轻大田为害;通过“压前代、控后代”压低上一代的数量控制下一代的发生为害。实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的早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40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80000万元;实施以三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晚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3600万亩,新增纯效益72000万元;实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约19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0700万元。此外,在螟虫盛发期,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蛾类成虫,减少发生基数,全年推广面积约8万亩,新增纯效益160万元。
四、水稻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广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450万元,根据经费使用要求,结合广西实际和病虫发生区域特点,自治区本级使用180万元,有关市县使用27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实施、监测预警、灾害调查、成灾机制及持续控害技术研究、技术宣传和农民培训、示范区建设、应急防治药剂发放和应急机制构建。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如去年秋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
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
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
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
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唯一之路。
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
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
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
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
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3
由于前阶段水稻“两迁”害虫迁入量较少,发生较轻,再加上本地害虫发生也较轻,因此,没有要求大面积水稻用药防治。目前田间二代白背飞虱虫量上升较快,部分田块发生较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烤田复水,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因此,各地要精心组织,切实打好以二代白背飞虱和纹枯病为主的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概况
(一)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淦西灯下5月28日始见,比去年早19天,6/23-24、6/30-7/5出现第二个明显迁入峰,虫峰量分别为11头和24头。至7月16日止,灯下累计诱虫57头,是2001年来迁入量较少的年份。
2、田间虫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总飞虱1188.5头,幅度380~2030,达标田块率占93.3%。其中,百穴白背飞虱1091头,幅度365~1935;百穴灰飞虱21头,幅度0~100;调查20块单季晚稻,平均百穴总飞虱454头,幅度55~1490,达标田块率占40%。其中,百穴白背飞虱440.3头,幅度50~1475;百穴灰飞虱13.5头,幅度0~85。
3、田间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8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87.5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716.7粒,幅度0~1600.10块单晚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60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450粒,幅度0~1566.7。田间卵发育进度:初期卵占59.0%,中期卵占25.7%,后末期卵占15.3%,目前正值二代白背飞虱卵孵期,随着时间后移,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预计二代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和田块大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
据市植保站7月15-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1.6%,幅度0~8,田块达标率为13.3%;调查20块单晚,平均病穴率1.9%,幅度0~22,田块达标率为5%。目前田间病情轻于去年(去年同期4.3%),与20xx年同期相仿。
(三)纵卷叶螟
1、二代纵卷叶螟
(1)草地赶蛾,据市植保站在埭头东联等地赶蛾,今年二代成虫于6月10日始见,6月25-30日出现小蛾峰,高峰日6月26日亩蛾量210头。
(2)水稻田间赶蛾:二代一直没有明显高峰,只是零星见蛾。
(3)田间虫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溧城等地调查,18块杂交和单季晚稻,平均百穴虫卵量9.2粒·头,幅度0-33.3,因此,二代纵卷叶虫是属于轻发生年份。
2、三代纵卷叶螟:三代一峰蛾量近来有所上升,预计三代一峰中等偏轻发生。
(四)大螟
据市植保站新昌灯下诱蛾:一代大螟蛾高峰明显,高峰期长。据今年新昌淦西灯下观察4月26日至5月12日和5月19~27日出现两个发蛾高峰,高峰期蛾量分别为134头和16头,5月5日和5月10日均为蛾高峰日,当日蛾量为16头;到6月20日止,新昌灯下累计一代诱蛾量为171头,比20xx年同期减少221头,比20xx年增加64头,属于偏重发生年份。由于大螟发生代次多,高峰多,在水稻田危害近年来有所加重,因此,各地应引起高度重视水稻大螟的'兼治工作。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二代白背飞虱、水稻纹枯病,兼治三代纵卷叶虫、二代二化螟、二代褐飞虱、二代大螟等病虫害。
2、防治对象田:全市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时间:7月23-25日
4、防治药种和方法:
(1)亩用10%烯啶虫胺(戈宝)30毫升+5%甲维盐20毫升+10%己唑醇(斑星杰)40毫升。
(2)亩用50%烯啶虫胺5克+1.8%阿维菌素(蓝无敌)100毫升+5%己唑醇悬浮剂80克(星秀)。
以上药种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另外,在水稻易感稻瘟病品种及发生叶稻瘟病的田块,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加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进行兼治。如是杂优稻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再加4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100克,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如药后4小时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雨后应立即补治。
2、目前正处高温季节,注意用药人员安全。
3、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4
今年稻飞虱迁入我镇时间早、峰次多,经过其在田间的多代繁殖和外地迁入,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气候条件,目前我区田间稻飞虱虫量高,尤以一季稻发生重。据区植保站在各地调查:一般百丛虫量为800—2000只,高的达3400—5000只,是近几年来量重的'一年。当前水稻和天气非常有利于稻飞虱发生与繁殖,形势较为严峻。如防治不力,将造成一定面积水稻穿顶死稿,部分田块甚至绝收。各地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农民进行防治,以确保一季稻丰产丰收和二晚的正常生长。为此,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1、各村委会、茶场领导要亲自抓,要把有效歼灭水稻稻飞虱及其它病虫害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及时组织、督导农民进行防治。
2、村干部要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每一村组田间发生情况,有针对性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切买当好领导的参谋,制订当地有效防治方案,把稻飞虱等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3、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为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着重把病虫害防治时间、方法、药剂宣传好。要使农民懂得如何防治病虫害。
4、选用对路农药和有效防治方法:药剂是否对路,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稻飞虱防治好坏的关键,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尽量使药剂触及到栖虑、在稻株基部的稻飞虱。最有效方法有以下两种:
(1)亩用10%吡虫啉类农药30克加⒛%叶蝉散乳油100克兑水60公斤以上喷雾,喷雾时务必将水稻分成1米一厢,把稻株向两边压,便于喷头伸在下面将药液喷在基部,喷药后田间保持寸水2—3天。
(2)亩用80%敌敌畏⒛0—250毫升拌细砂或细土15-20公斤撒施,于晴天中午撒施效果更佳,5天后再撒一次。
5、镇政府要加大对假劣农药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另外,今年我镇部分村三化螟严重发生,防治不力的田块出现了白穗,希望各村要注意一晚中迟熟及二晚早熟品种的螟虫防治,在水稻破口到齐穗期间进行打药,切实做好螟虫防治工作(具体药剂见区植保站《病虫情报》第十、十一期)。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5
水稻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它农作物所不能替代的,事关粮食安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到既省工省本,又能达到环保、安全、高效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水稻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 ⒑谔醢缩病已经成为水稻安全?
产的一大障碍。草堰镇从2009年开始研究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2010—2011年分别在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期能在生产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达到以下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稳中有增。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能使水稻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3)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使水稻生产与环保相结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这3方面内容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工、省本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灰飞虱的越冬能力不断增强;受农村土地承包体制限制,许多沟边杂草没有能得到及时清理,客观上形成了灰飞虱量的增加,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成本;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初期,防治药种单一,导致灰飞虱的抗性不断增强;采用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防效,从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广和应用综合防治技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配套措施来确保效果。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发现,药剂浸种;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基数;4月下旬结合麦类后期病虫总体防治,压低了灰飞虱种群数量,减轻了秧池危害;及时收割、耕翻灭茬;稻区麦子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耕翻灭茬一块,可杀死大量灰飞虱若虫,减少有效虫源;适当推迟栽插期和增加栽插密度;狠治田外杂草。
2)水稻选择什么类型的品种,对抗御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风险的能力有所不同,是获得成功的关健之一。
3)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采取综合措施,既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又要使水稻大米合符无公害的要求,不使用单一药剂如吡虫啉等,而是尽量两元或三元复配剂。
4)水稻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肥水运筹等。
综上所述,水稻实行综合防治技术后,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大幅度提升大米的品质,通过其它措施的不断完善,使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通过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保证了水稻的安全生产,保证了农民的丰产丰收,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6
在防治工作中,我们瞄准重大病虫实施了三个战役。
1、稻田除草战役:今年我乡分冬闲田、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分类指导、组织针对性非常强的有效药剂,做到了安全高效地防除杂草。并在《响塘农业技术资料》上详细介绍了除草剂使用技术,直接推动了全乡的科学除草工作。全乡水田化除面积达到9万亩次,防效达到90%以上,没有出现草荒和药害现象。
2、水稻病虫防治战役:我乡害虫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为重点,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加强稻水象甲和稻螟蛉害虫防治;病害应以稻瘟病、纹枯病为重点,兼治稻粒稻曲病、黑粉病等后期综合性病害。在秧田带药下田的基础上,一般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遵照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发布《病虫防治通知》进行防治。
针对我乡水稻病虫发生规律,提出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要因地制宜、适期防治,特别要抓住幼虫初孵蚁螟期进行防治,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类、甲维盐类、阿维毒类、灭幼脲类等高效低残毒化学药剂,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交替使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生物农药和充分利用自然天敌防治。
稻飞虱:迁飞性害虫,由于世代重叠、且发展快、危害大,因此要选择药效期较长的农药,推荐使用吡蚜酮、噻嗪酮、烯啶虫胺、吡虫啉、阿克泰等交替或混配,以节约成本。特别提出一定要在防治好纹枯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防治好稻飞虱。当虫量爆发时推广敌敌畏乳油和速灭威粉剂拌毒土防治。
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目前很难治理的一种病害,除品种本身抗性外,不良气候、栽培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一是高温高湿、多雨少日照、雾大露水大,二是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特别是后期氮肥施用过多)、冷水灌溉等。必须以预防为主。水稻健身栽培能有效预防。主要药剂有三环唑、春雷霉素单剂或1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复配剂);稻瘟病一旦发生流行,可用40%富土一号乳油或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
水稻纹枯病:目前防效较好的有1%申嗪霉素、噻呋酰胺悬浮剂、苯醚甲丙环乳油等,并能同时兼防稻曲病。
全乡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达10万亩。我乡及时发布了虫情预报,并认真安排进行了防治。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在用药方面,重防效、轻残留,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等问题,今年选用了毒性小、效果好,价格适中的农药品种进行推广。今年发生的病虫均全面进行了防治,由于防治及时,挽回粮食损失万吨。
3、蔬菜病虫害查防战役: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
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7
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以单季晚稻为主,占90%以上。近年来,单季晚稻品种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深入茎秆。
该病在稻苗返青发棵之后发生。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以后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其上的叶片枯黄。叶片上病斑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水渍状污绿色,最后枯死。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稻脚发病后,如碰上连绵阴雨,很快向植株上部扩展,使叶、穗、谷粒全部发病。地上部分发病后,根也会感染发病。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且植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30%~50%。
2发病条件
2.1气象条件
纹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当日平均气温在22℃又有雨湿时,开始零星发病,在23~35℃并伴有相当雨湿的情况下,病情扩展,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本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当温度达到28~31℃、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大发生。因此,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而较低的温度则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流行。当田间气温在25~32℃时,如遇到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江苏省苏南地区一般年份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水稻处于孕穗抽穗的易感阶段,常可造成病害的严重危害。
2.2菌核基数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的多少与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上季、上年轻病田,打捞菌核彻底的田或新垦田,一般发病轻,反之,历年重病田区、上季或上年重病田,越冬菌核残留量多,增加稻田初侵染源,初期发病较多。但病情的继续发展,受稻丛小气候及水稻抗性的影响较大。
2.3栽培技术
2.3.1灌溉。长期深灌、排水不良,植株间湿度加大,有利于病菌滋生,并且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养分能力,降低水稻抗性。而湿润灌溉和适时晒田,不但形成薄水层和无水层相交错的干爽环境,降低稻丛间相对湿度,抑制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而且可增强土壤氧化能力,消除土壤还原性物质,有利于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减少丛间密集程度,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增加稻株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能合理调节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促进稻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抑制或减轻为害。
2.3.2施肥。施肥是否合理,对纹枯病发生轻重影响较大。偏施或过量、过迟施用氮肥的地块,水稻徒长嫩绿,组织柔软,群体过大,过早封行,田间郁蔽,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对策
3.1清除菌核
纹枯病的田间菌核是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应在灌水整田时,用畚箕捞去浮在下风头水面上的.浪渣,并将打捞的菌核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可以减少菌源,有效地减轻前期发病。此外,应注意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边杂草,病稻草垫栏的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3.2管好肥水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稻株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增强稻株抗病力。在施用农肥的同时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防止“轰过头”现象发生。科学灌水。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和气候等情况,合理排灌。在用水上采取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胚、湿润长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效果显著。
3.3药物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施药防治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早进行。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株发病率达5%,或拔节到孕穗期株发病率达10%~15%的田块,需及时用药防治。各地试验研究证明,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04-29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范文05-05
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总结08-05
小暑时节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08-12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总结10-17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论文10-14
2005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10-05
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与效益对比试验05-02